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琳 《广东园林》2013,(1):11-16
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检索,通过分析各时期典型案例的园林特点,梳理了越南古代(公元1世纪至19世纪中期)园林发展的脉络;对其造园要素的选择运用进行归纳剖析,探讨了越南古代园林的岭南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西方园林的演变及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园林自远古的美索不达米亚庭院和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式庭院开始,历经了西班牙的伊斯兰庭院、意大利的台地园和法国的勒-诺特宫苑式古典园林及英国的自然风景园的演变过程,开始进入崭新的现代发展阶段。对西方园林演变历程以及西方园林理论发展的回顾,将加深我们对于西方现代园林理念的渊源和部分现状的总体认识。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8世纪中叶)以前西方园林的发展(一)西方古典造园时代西方园林萌芽期的渊源可上溯至古埃及和古希腊。古埃及人将几何学知识灵活运用在于园林设计上,发展了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萌芽期的西方园林从体…  相似文献   

3.
董勇强 《绿色科技》2019,(17):71-72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各具特色,阐述了18世纪以来,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分析了18世纪中国古典园林对西方园林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变化,以及20世纪西方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在中国的风行,提出了现代园林应从造园和生态两方面着手,融会中西、古今园林的优点,向着科学、艺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澜园是清代的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考证,追溯了该园的历史变迁和形成的社会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的分析了全盛时期此园的空间格局与其景观构成要素,使这座当时的著名园林重新被大家所认识,对于今天研究清代的私家园林的形成、演变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研究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上古时代是独立发展的,形成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立典型。直到15世纪,中国文化始终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而在中国本土却没有起到变革的作用。16世纪以后,西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至17世纪中叶起,逐渐形成西方近代文明,中国则落后了。到19世纪,中国受到资本主义列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西方传统园林植物景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西方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深入研究古代至现代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手法与功能,进而从中国传统与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要方向进行深入分析,来获取对中国传统园林更为客观、真实的认识与评价,并结合当前中国风景园林事业中植物景观的发展现状和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景观设计的总结,积极探讨中国植物景观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中西方园林由于地域、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各自形成了独有的园林风格,从山水、建筑、植物等方面分析了东西方的造园要素。通过中西方园林的深入比较,探讨了新时期园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中西方园林由于地域、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的不同,各自形成了独有的园林风格,从山水、建筑、植物等方面分析了东西方的造园要素。通过中西方园林的深入比较,探讨了新时期园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广东寺观园林艺术特征与继承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兴  胡峰 《广东园林》2020,42(1):60-64
广东寺观园林有着灿烂的历史,遵循了中国古典园林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以广东寺观园林为研究对象,扎基于史料,通过以史论证、横向对比、平立面几何解构等方法,分析了古代园林"折中""世俗""兼容"的艺术风格和"以小见大"的造园特点,厘清了传统寺观园林的发展脉络及新时代下"三宫两楼"格局的新变化,并结合城市建设方向提出了园林设计的新趋势。研究表明广东寺观园林既保留了岭南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又能与时俱进,为适应新环境而不断演变推进。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园林中的理水发源于古典园林,发展到近代已经比较成熟。西方理水方法丰富多样,与中国园林中的理水方法有所不同,对于现代园林设计有很大借鉴意义。概述了西方近代园林的理水类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水景,从水的源头、水的形态、水的布局、水与其他要素结合4个方面总结了西方近代园林的理水方法,分析了较有代表性的意大利园林、法国园林和英国园林中的理水特点,为现代园林中的水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音  陈崇贤 《广东园林》2020,42(6):81-85
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不仅仅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进行讨论,随着全球化进程,西方语境学者也逐渐涉及相关的内容。尝试寻找一种跨文化的“他者”视角,梳理近3个世纪以来西方语境的中国古典园林审美认知经历的3个主要阶段。以18世纪为开端,经过19—20世纪借助西译艺术著作和海外园林建设实现对审美理解从印象到真实的转变,到进入21世纪后诞生的跨学科的诸多新观,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以中国传统园林审美为代表的打破自身线性历史的闭关自守,回归全球语境的未来中国古典园林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由于地域、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的不同,中西方园林各自形成独有的形态,风格迴异,差别鲜明。文中通过对各要素的剖析,探求形成不同园林风格的内因,以促进新时期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形成和发展的背景1、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历程与作用现代城市绿地经历了由自然萌生到人工创意、公共绿地至生态绿地系统几个阶段。从早期的私家园林和皇家、贵族园林,到19世纪中后期进入城市公共绿地阶段,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20世纪70年代初,生态学作为设计理念被引入绿地规划,城市绿地建设开始呈现出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园林是人类社会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园林的形成、发展与城市的诞生和演变密切相关,扬州古城的经济文化发展造就了扬州园林的诞生和辉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竹材的利用可追述至新石器时代,因便于取材加工以及古人对于竹文化的喜爱使得中国竹作工艺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园主对植竹和竹作设施的喜爱使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整理中国古代诗词、农书、竹谱、技术书籍、绘画、晚清摄影作品及考古实证材料中的园林竹作设施,分析了明清时期园林竹作设施的审美思想、设计样式及制作技术,以期为中国传统园林竹作工艺的传承以及现代园林竹作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桂林逐渐形成了"山、水、城"共生的城市形态。通过搜集桂林各时期的历史资料,梳理了桂林古代城市形态的演变规律,分析了文化因素在古代桂林城市形态演变中的影响,以期对桂林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更新与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植物资源广博,植物栽培以及园林应用历史悠久。从17世纪开始,中国植物开始陆续向世界传播,期间对运输保存技术、园林造景方式等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以英国园林引种中国植物为例,记述了相关引种栽培历史以及探索了对英国园艺技术的影响。植物的引种栽培促进了英国园林风格的改变,从17世纪早期到18世纪,英国园林中的温室和各式的花坛替代了大面积的草地以及希腊罗马式建筑小品。19世纪后期花境开始在英国园林中风靡,英国园林中草花的应用也成为了植物造景的主流。相较于其他地区引种的植物,中国的植物耐寒性强观赏性高,因此在英国园林中应用频率较高。17—19世纪中国植物在英国园林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西方园林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十分明显。分析了中西方园林差异的所在,通过实例探讨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美和中国园林自然美,阐述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西方园林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十分明显。分析了中西方园林差异的所在,通过实例探讨了西方园林的艺术美和中国园林自然美,阐述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墓园发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莺  高翅 《广东园林》2008,30(3):18-21
从人类墓葬习俗的起源入手,简述了西方墓园的发展过程,并着重分析了现代公墓形式演变的三个阶段:乡村式公墓(rural garden cemetery),大草坪式公墓(lawn—park cemetery),纪念式公墓(memorialpark)。墓园的产生及整个发展演变过程都是人类对生死问题思考的物化,是情感的集结。随着人类生死观、价值观的演变,现代公墓设计更应突出园林的情感及精神功能,创造出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墓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