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甘蔗糖业面临着四个问题;一是食糖减产,食糖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二是蔗糖主产区严重萎缩,新区建设尚未跟得上;三是种蔗比较利益较低,影响蔗农的种蔗积极性破是不少甘蔗糖厂负债,发展生产举步维艰。要实现我国食糖自产自给,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六条基本对策: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我国甘蔗糖业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快蔗糖新区建设;三是合理调整原料蔗收购价格;四是努力提高甘蔗产量;五是抓好糖厂建设;六是培育蔗糖市场。  相似文献   

2.
地膜甘蔗平均每公顷能增产14.11—37.86吨,增幅为18-60%,平均为53%,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能增创效益0.5万元左右,投入产出比1:4.21;地膜甘蔗同时能增加糖份0.35%,增糖效果达显著水平。地膜覆盖是一项费省效宏的实用技术,在适宜区、次适宜区旱地蔗、冬植蔗、早春植蔗的栽培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甘蔗生产事关玉山县经济发展的全局。全县种植甘蔗1500公顷,产工业蔗10万吨,蔗农可得收入3O00万元,企业可创产值SOOO万元,国家可得税利700-800万元。甘蔗是企业造纸、酒精等生产的原料,关系到糖厂千余职工的生活出路,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同小可。因此,种好甘蔗对农民致富、企业生存、财政增收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近几年玉山县甘蔗生产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严重的滑坡。甘蔗生产的情况是,1991年种植1586公顷,工业蔗产量12.15万吨,平均每公顷工业蔗产量76.6吨,为历史的最高水平。1992年工业蔗产量10.67万吨,1993年…  相似文献   

4.
甘蔗单位面积效益值的高低取决于单位面积的原料蔗产量及蔗糖分含量,而原料蔗产量是基础,蔗糖分则是核心,只有两者的相对统一,才可获得最佳效益。如何使二者得以统一,实现高产、高糖,获得最佳效益,即是本文研究的着力点。1993年列项对甘蔗每公顷产糖15吨进行配套技术研究.以提高单位面积产糖量为目的,着力于良种的推广和高产、高糖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此套技术投资省、操作简便、农民易接受,并得出每公顷产糖15吨的主要构成指标是:有效茎10.5万株/公顷,单茎重1.35千克,原料茎产量141.75吨/公顷,产糖率10.80%以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甘蔗资源极为丰富,主要表现在:分布范围广泛;气候条件适宜;宜蔗土地较多。目前,我国的甘蔗资源利用已形成“六化”的特卢、,即区域化、适宜化、集约化、立体化、综合化和价值化。所谓甘蔗资源利用区域化,就是甘蔗资源利用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甘蔗区。甘蔗资源利用适宜化,就是甘蔗生产利用相对更适宜的甘蔗资源来发展。甘蔗资源利用集约化,就是甘蔗资源利用以内涵开发为主,即以提高单位甘蔗资源面积的甘蔗产量和蔗糖产量为主。甘蔗资源利用立体化,就是单位甘蔗资源空间.既用来发展甘蔗生产,也同时用来发展其他生产,以提高甘蔗资源利用率和效益率。甘蔗资源利用综合化,就是多种途径利用甘蔗资源,以提高单位甘蔗资源数量的利用率和效益率。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气候条件为依据,将甘蔗种植区分为三种类型。在阐述第三类蔗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甘蔗生长发育及糖分积累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五条栽培管理措施:一是选择速生、早中熟、高糖、稳产良种种植;二是推广以秋、冬植为主的种植制度;三是综合利用多功能的地膜覆盖;四是增加用肥量,科学施肥;五是对三类蔗区进行科学规划,剔除高海拔、遮荫地、低产量、低糖分蔗田。  相似文献   

7.
以政策保面积,用科技促发展福建省莆田糖厂出台甘蔗生产优惠政策和科技兴蔗新举措吴文雄,吴国华(福建省莆田市蔗糖办.福建省莆田市农委,莆田351100)莆田糖厂位于我省甘蔗主产区莆田市境内,是个日处理甘蔗4500吨的大型糖厂,近几年来,在面临全国性甘蔗糖...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糖料研究所(邮码:641200,电话:0832-5552223)前不久选育成功川蔗23号和川蔗24号两个甘蔗新品种。这两个品种均表现出早熟、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特点。川蔗23号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10吨,含糖量达1.4吨;川蔗24号每667平方米产量达8.7吨,含糖量达1.3吨。四川甘蔗育种再添两个新品!四川@欧阳江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了云南省蔗区37个甘蔗主产县(市)建设水利设施的种类、可行性和效益。结果表明,云南蔗区适宜发展沟渠、小水池、小水窖、灌溉站、塘坝等小型水利设施,水利设施改造后对云南甘蔗产量和种蔗综合效益都有大幅提高,预计水利设施建设后覆盖蔗区面积46.2%,云南蔗区每年甘蔗单产可提高7.548 t/hm2,甘蔗产量每年增加300万t以上,种植甘蔗每年新增产值10~16亿元。  相似文献   

10.
景东甘蔗象甲调查研究魏文品(云南思茅景东县糖业总公司,云南676200)近些年来,在景东县蔗区发现一种危害甘蔗根茎的象,它以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在甘蔗的地下茎(蔗头)内危害。据调查甘蔗受害后,一般减产7.5-45吨/公顷,严重的灭产无收,影响了甘蔗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鼓励蔗工发展好甘蔗主业生产,云南省黎明农场制定出台了以每吨甘蔗250元为基础价、白糖销售价格每吨3400元以上的联动兑现政策(即农场白糖销售价在每吨3400元的基础上,每上涨100元,则收购价上浮5元)兑现蔗工。今年以来,由于白糖市场价非常喜人走好,2009/2010榨季,黎明农场每吨甘蔗价格兑现为310.5元,蔗工收入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2.
1宿根甘蔗的重要意义和生产现状砍收地上部蔗茎后,以留在土壤中的地下部“蔗桩”(蔗头)所具有的侧芽(或蔗笋)萌发成长出新的一茬蔗株,称为宿根甘蔗(俗称“老头蔗”、“旧头蔗”)。由于它具有早生快发,提早成熟,省工省种苗,错开农时和耐旱耐涝等许多优点,因而成为甘蔗生产的主要栽培制度之一而存在,在甘蔗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湛江市五县三区甘蔗种植面积达14-16万公顷,其中宿根甘蔗面积占45-50%,种好、管好宿根甘蔗,对夺取甘蔗大面积平衡增产,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南蔗区、湛江蔗区…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新台糖1号为试验材料,在等量施肥的条件下,研究将N肥分不同时期施用对甘蔗幼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一定量N素和盖膜均能促进甘蔗芽的萌发,增加苗数和分蘖数;增强蔗株光合性能,提高叶绿素含量,扩大光合叶面积,提高幼苗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和根系活力;促进甘蔗幼苗假茎增粗、幼苗增长加快,蔗苗高大,蔗苗素质好。为甘蔗增产增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只要投入到位、管理到位,甘蔗亩产达到6吨不是难事。"这就是广东省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南光农业分公司十三队工人近年来科学种蔗的体会。事实上,这几年来十三队甘蔗平均亩产都在6吨以上,工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种蔗丰产丰收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朱景焕  王士龙 《安徽农业科学》2023,(14):251-253+258
基于来宾蔗区23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从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认知特征3个层面对蔗区农户加入甘蔗合作社意愿的制约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蔗区农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土地细碎化程度严重,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基于此,提出加强蔗区农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认知能力;加强土地整合力度,推进机械化操作的政策建议,进而提高蔗农参与甘蔗合作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促进当地甘蔗产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理州种蔗历史悠久,属甘蔗种植次适宜区。1991年前,宾川、鹤庆两个蔗区原料茎平均亩产仅4.6t,远远满足不了两个糖厂对原料茎的需求。1991~1992年“两万亩甘蔗丰产栽培技术”项目的实施,实现原料茎亩产6.02t,达省内先进水平,获省政府星火科技三等奖。1993年起组织“甘蔗亩产吨糖配套技术研究”,初步实现高产高糖的结合。到1997年,宾川、鹤庆两蔗区实现亩产吨糖面积1378.4hm~2,其产量、技术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获大理州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省星火科技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蔗地合理轮间套种的效益与方法赖贵生(广东惠州市农业局,惠州516001)蔗地实行合理的轮间套种,是甘蔗高产、高糖,提高蔗地经济效益,改土增肥,培养地力的重大措施。甘蔗前期生长慢,充分利用蔗田立体空间,在蔗行间进行间套种,能增加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项目,我们于1993—1994年开展了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的抗旱保水栽培试验研究。据昌宁县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新植蔗每公顷增产21—22.2吨,宿根蔗增10.46吨,增糖0.5%。此项栽培技术具有抗旱、保水、延长宿根年限、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的明显效果,是适合云南旱地甘蔗推广的一项高产、高糖重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加强原料蔗管理 提高甘蔗蔗糖份──徐闻县前山糖厂抓好农务第一车间纪实冯奕玺(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局,524100)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徐闻县前山糖厂,60年代建厂,日榨量从500吨扩大到现在的2000吨。1990年前由于甘蔗品种布局不合理,品...  相似文献   

20.
甘蔗有很高的能量转换能力,又充分利用了杂种优势,它是一种极有前途的特高产的饲料作物。选育饲料甘蔗品种又是发展饲料甘蔗的关键技术,闽蔗92-117、C155-76等甘蔗品种,生长特快,宿根性特强,年可收获2-3次,公顷产鲜蔗225吨左右,配合饲料青贮氨化处理,可提高饲料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