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盐胁迫对金森女贞的影响,[方法]在塑料大棚内采用盆栽浇灌盐(NaCl)溶液方法对金森女贞(Ligustrum japohicum‘Howardii’)1年生扦插苗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盐(NaCl)浓度(0、0.1%、0.25%、0.4%、0.55%、0.7%)对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小于0.4%时,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影响较小;土壤含盐量为0.55%和0.7%时,幼苗叶片卷曲、失绿,叶绿素、糖类、抗氧化剂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少量植株死亡。[结论]综合分析认为:土壤含盐量低于0.4%时,幼苗能正常生长;土壤含盐量超过0.55%时,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会受到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不同中山杉(Taxodium)造林地的土壤盐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指标及中山杉成活率、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调查,分析了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土壤含盐量对中山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块造林样地0~50.0 cm深度范围的土壤含盐量为0.04%~0.80%,不同造林地之间的土壤含盐量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37~11.52 g/kg,普遍偏低;土壤全氮含量与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中山杉的成活率、胸径以及树高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土壤含盐量对中山杉生长指标的定量关系;当土壤盐分含量高于0.60%时,中山杉的成活率低于50%,胸径和树高明显偏低,当土壤盐分含量低于0.30%时,中山杉的成活率在80%以上,胸径和树高也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土壤含盐量及施肥量对土壤溶液养分供给的影响,以土壤电导率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3种土壤含盐量、4种设计含水率和4种浓度K2SO4溶液共48种工况下土柱试验(S1~S48),采用5TE传感器连续观测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分析土壤含盐量、施肥浓度对不同含水率时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较高时,高盐度会影响介电常数ε和含水率θ的关系,造成5TE测得含水率偏高;定义盐度指数为土壤电导率σb随体积含水率θ的变化率,可通过盐度指数Xs修正含水率θ,修正后含水率的精度可达±2%;当土壤被电导率为0 mS/cm的溶液润湿时(未施肥),初始盐度指数Xsi并不为零,这说明土壤自身会溶解出来一部分养分,且当土壤养分充足时,不可忽略土壤自身本底值对电导率的贡献。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土壤的含盐量差异,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因盲目施肥造成土壤养分利用率低下以及肥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对盐碱土微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盐分及白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化肥和基质处理相比,白菜收获后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土壤细菌总数分别增加了106.04%,58.99%和48.12%;土壤容重分别降低0.05g/cm3,0.03g/cm3和0.02g/cm3。微生物复混肥对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有明显作用,但对1m土体土壤平均含盐量影响效果不明显。施用微生物复混肥能改善白菜品质,比不施肥与施化肥分别降低白菜硝酸盐含量0.14mg/kg和1.80mg/kg,可溶性糖量分别提高0.4%和0.8%。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保护地栽培的施肥状况、土壤养分含量、pH值和土壤含盐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地施肥过量,养分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造成土壤pH值降低,土壤电导率、含盐量增高,已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控释掺混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在滨海盐碱地上施用对作物生长及盐碱土化学性质的影响,本试验利用渤海盐碱地大田试验,与农民习惯施肥进行对比,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含量情况,研究了控释掺混肥配施腐植酸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对轻度盐化滨海盐碱土夏玉米栽培上的土壤性质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掺混肥、腐植酸缓控释肥、控释掺混肥配施腐植酸调理剂配施、控释掺混肥配施微生物有机肥相比农民习惯施肥不同程度降低滨海盐碱地土壤pH值;各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土壤含盐量有所增加,但大多差异不显著;控释掺混肥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在玉米生育期大部分提高了土壤硝态氮(NO_3~-)与铵态氮(NH_4~+)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14.5%和16.1%;控释掺混肥配施腐植酸调理剂处理玉米千粒重最高,为353.2 g,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玉米产量和纯收入以控释掺混肥处理最高,产量达8832 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产15.23%,纯收入增加2578元/hm~2,均达显著水平。综合考虑,在低含盐量滨海盐碱土种植玉米,建议施用控释掺混肥。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湿地松中龄林的生长,以湘北9年生湿地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配方肥不同施肥量对湿地松生长、土壤的影响及成本效益。施肥后3年的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生长量及施肥效益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以700 g/株对湿地松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施肥后2年的土壤养分比施肥前有所改善,不同土层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速效K含量均有所提高,速效N含量大幅提高,上层增加量高于下层,速效P不同程度减小,上层减少量低于下层:适量施肥可促进豆马勃菌的生长,施肥后7个月,豆马勃子实体个数在100~800 g/株范围内总体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对湿地松中龄林进行1次追肥,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以N、P、K配方肥700 g/株最佳。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柽柳和白刺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青海柴达木地区2种植物的耐盐性,为青海地区更加合理地利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幼苗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各幼苗在不同含盐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5%(对照),0.40%,0.50%,0.60%,0.70%,0.80%)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及其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显著抑制2种幼苗的生长,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株高、地径增长量和全株鲜质量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生长的影响大于柽柳;2种幼苗干质量下降率在盐胁迫的影响下基本无明显差异。(2)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叶片Na+、K+含量及Na+/K+值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叶片Na+、K+含量的影响大于柽柳。(3)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柽柳。【结论】盐胁迫对白刺生理与生长特性的影响大于柽柳,柽柳具有更强的耐盐性,在青海柴达木地区,柽柳更适合在更高(0.60%)含盐量的盐渍土中生长。  相似文献   

9.
灌溉水量和水质对土壤水盐分布及春玉米耗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灌溉水量和水质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春玉米耗水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中游,通过2007—2008两年的灌溉试验,对供试春玉米采取不同的水量和水质处理,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及玉米生长指标。【结果】灌溉水量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在60—100cm土层较为明显,2008年9g·L-1处理和6g·L-1处理20—1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保持在25%以上;土壤含盐量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灌溉水量的减少而降低;供水不足时,作物耗水量及土壤储水变化主要受水量的影响,供水充足时则主要受灌溉水质的影响;咸水灌溉条件下,一定的水分亏缺同样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但是当土壤含盐量超过一定水平时,WUE将随灌溉水矿化度的提高而显著降低;咸水灌溉使春玉米产量降低19.4%—57.9%,连续两年充分灌溉下矿化度为9g·L-1处理的产量仅为淡水的42%。【结论】咸水灌溉下,合理的降低灌溉水量有利于提高WUE,减少盐分积累,3g·L-1的水配合适当的淋洗可以作为后备灌溉水源。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青海灌木树种白刺在江苏东南沿海的滨海盐土上的推广应用,特进行了该树种的耐盐试验。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1.2m时,当土壤含盐量≤5.3g/kg时,白刺能正常生长;当土壤含盐量≥6.2g/kg时,白刺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11.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幼苗的抗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种子育苗时缩短出苗期时间非常关键,需进行种子处理、催芽、土壤消毒;播种后自流水灌溉结合喷灌、遮荫等人工措施保持苗床湿润、改善环境条件,可大大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幼苗对土壤盐分很敏感,不同的土壤含盐量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率和幼苗保存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育苗地土壤总盐量以 0.5 %为极限。经苗地冬灌后露地越冬、冬灌后苗木埋土越冬试验观测,其越冬率为 36.8 %和 95.0 %。春季风大沙多,气温多变,易对苗木造成生理干旱,一般到 4 月中旬气温稳定时除去覆土,及时灌水,有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采用3种施用量(3.0、、4.5、6.0 kg/m2),研究了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宁夏银川北部中度盐碱地的效果及其对油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农艺措施下,与对照相比,不同施用量的脱硫物,均可降低土壤的全盐含量和pH值,提高油葵的出苗率,增加油葵的生物量和产量.当施入量为3.0 kg/m2时,改良效果最为明显,全盐和pH值分别下降了21.4%和5%;出苗率、鲜重、干重和产量分别增加了67.6%、53.9%、77.8%和72.3%.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区玉米麻地膜覆盖栽培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半干旱地区玉米采用麻地膜覆盖栽培与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常规栽培进行了田间应用效果试验,研究了麻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温度、土壤持水量、玉米生长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栽培比常规栽培生育进程加快,株高和叶面积系数增加,根干重减少,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增加8.42%。麻地膜覆盖栽培经济效益低于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可溶性盐含量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低于3 g·kg-1 时,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不受盐胁迫的影响;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高于3 g·kg-1 时,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升高而逐渐降低,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高于10 g·kg-1时,黄瓜种子几乎不发芽。对幼苗而言,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低于3 g·kg-1 时,黄瓜幼苗的鲜重、株高、茎粗和根长等指标不受盐胁迫的影响,幼苗中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表征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指标也没有显著变化;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高于3 g·kg-1 时,随可溶性盐含量的升高,黄瓜幼苗的鲜重、株高、茎粗和根长等指标逐渐降低。同时,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迅速升高。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为3 ~10 g·kg-1 时,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含量或电导率与黄瓜种子发芽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在次生盐渍化的农田中,通过测定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或电导率值可以预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5.
以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种子萌发试验表明,胡芦巴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浓度≤0.5%的NaCl溶液处理下与对照无差异,但当NaCl浓度〉0.5%时,处理组与对照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当NaCl浓度达到2.0%时,处理组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降到最低。幼苗生长试验表明,NaCl浓度低于0.5%时,对幼苗的生长未表现出不利影响,而当盐胁迫浓度高于0.5%时,幼苗在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盐害特征。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证实,胡芦巴种子及其幼苗能耐受0.5%的NaCl胁迫,表明胡芦巴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该研究结果为胡芦巴在天津滨海盐碱地区的种植、栽培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可利用的关键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在播种期严重干旱的1989、1991、1993和1994年,对三种播种方式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0—20cm土壤含水量在11%—15.4%的范围内,抢墒播种,小麦出苗早,出苗率可达90%以上,苗情发育较好,产量最高,亩产可达127.3—310kg;0—20cm土壤含水量在8%以下时,干旱寄种,比雨后播种出苗早,出苗率可达70%以上,苗情稍优,亩产可达36.2—295.2kg,位居第二位;雨后播种.出苗最晚,产量最低,亩产只有34.5—264.2kg.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有大面积的滨海盐化土壤尚未得到开发利用。薏苡是一种多用途植物,为了综合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我们对薏苡的耐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明确薏苡在盐化土壤上种植的可能性。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薏苡种子萌发期、出苗期和中后期的耐盐性;并利用盐池微区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2个指标,鉴定和验证了薏苡在不同程度盐化土壤上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薏苡种子正常萌发的盐溶液浓度为7个大气压以下;在以氯离子为主的滨海盐化潮土上,薏苡正常出苗的土壤盐渍度为0.20%以下;苗期以后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盐渍度为0.30%以下。薏苡可以在滨海轻度盐渍土壤上栽培或在中度盐渍土壤上进行保护性栽培。  相似文献   

18.
盐逆境是重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严重限制了作物生产的发展,研究盐分对玉米幼苗生长、产量组分的效应有助于改进滩涂玉米生产措施以及加深对玉米耐盐机制的理解。选用耐盐性较强的玉米杂交种‘苏玉10 号’和‘苏玉30’,利用盐池设施测试不同盐分逆境下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表现。随着盐分的增加,籽粒产量呈线性下降,在1.5 g/kg 的盐分逆境下‘苏玉10 号’和‘苏玉30’的籽粒产量为非逆境的54.2%和64.3%;在减产的因素中,穗粒数比百粒重对盐分逆境更为敏感。拔节期生物量(鲜、干重)与籽粒产量均表现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对鲜重、相对干重、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籽粒产量等耐盐性指标中,以相对籽粒产量表征耐盐性较好,不同盐逆境间差异均达达显著水平。在1.5 g/kg 土壤盐分下,玉米产量仅为非逆境的60%左右,应加强耐盐玉米尤其是增强苗期耐盐性的品种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化肥与腐熟秸杆有机肥对土壤EC、各盐分离子含量以及油菜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显著增加土壤盐分含量,过量的化肥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降低油菜生物量;施用腐熟有机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EC值和各盐分含量,但是同时显著增加油菜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对3个黄瓜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NaCl胁迫对3个黄瓜品种种子发芽的影响,为黄瓜抗盐育种和盐渍土黄瓜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黄瓜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2%、0.4%、0.6%、0.8%和1.O%)对其进行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长。[结果]3个参试品种的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苗长、最长侧根数及根数均存在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结论]总体来看,品种“博美53-1”最耐盐,“博美05-192”最不耐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