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橄榄果实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橄榄中酚类化合物氧化分解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关。研究了橄榄POD与PPO的酶学特性, 确定了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 橄榄POD反应时间不宜超过8 min, Km值为44.22 mmol/L, 最适pH值为7.6, 最适反应温度为40 ℃。以儿茶酚为底物时, 橄榄PPO反应时间不宜超过8 min, Km值为7.25 mmol/L, 最适pH值为7.5, 最适反应温度为60 ℃。同时在上述最佳条件下, 研究了多酚含量差异较大的橄榄品种(檀头23和马坑22)中POD、 PPO活性差异, 结果表明,马坑22的POD、 PPO活性都高于檀头23。其中, 马坑22 POD活性比檀头23高12.44%, PPO活性比檀头23高27.31%。  相似文献   

2.
红茶萎凋过程中多酚氧化酶生化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红茶萎凋过程中鲜叶与萎凋叶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适pH、最适温度、等电点的变化,测定了己糖激酶(KH)对上述二种PPO的不同激活效应.提出红茶加工过程中鲜叶与萎凋叶PPO有着质的区别,认为在萎凋过程中有新的PPO形成,并且红茶成品的质量与萎凋叶PPO的活性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液氮研磨、Tris-HCl+KPO4缓冲液(pH8.5)浸提法和硫酸铵沉淀法从茶树鲜叶中提取磷酸吡哆醇氧化酶(PNPO)粗酶液,并通过苯肼法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以磷酸吡哆胺(PMP)为底物,PNPO催化反应的最佳时间为30 min,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6.5。在pH6.0~9.0,温度10~40℃的条件下,此酶稳定。在最适条件下测得反应底物PMP的Km值为2.34 mmol/L。  相似文献   

4.
研究从毛栓菌中分离得到的多酚氧化酶(PPO)用于茶黄素的体外氧化制备。结果表明毛栓菌胞外PPO较适的反应温度范围在28~36℃之间;最适pH值为5.2;恒温反应30min内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50%的硫酸铵可以沉淀粗酶液中96.0%的PPO。将毛栓菌PPO加入到儿茶素反应液中进行双液相反应,可得到10.19%的茶黄素,与茶鲜叶来源的PPO相比,毛栓菌PPO制备茶黄素的总含量偏低,但其中TF-3-G的比例较高,达到总茶黄素的68.10%,占脂型茶黄素总量的92.08%。  相似文献   

5.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常使用分光光度法。本试验对目前常用的茶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提取工艺和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改进,考察了4℃浸提时间、离心处理、反应pH值及温度、底物浓度和反应终止剂对茶叶PPO酶活的影响,并对不同植物来源的PPO酶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茶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最佳测定条件为鲜叶匀浆后4℃浸提12 h,8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酶液于pH值 6.0和37℃条件下,添加质量浓度为1.5%的邻苯二酚作为底物,反应10 min后使用3 mL 1 mol/L的偏磷酸终止反应,于46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改进后的方法测定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使用改进方法测定了福鼎大白(春)、福鼎大白(夏)、香蕉、苹果、皇冠梨和葡萄等植物的PPO酶活大小,发现福鼎大白夏季茶叶PPO酶活性高于春季茶叶,而香蕉PPO的酶活高于其他植物,这为使用茶鲜叶以外的材料制备茶黄素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荣林  方辉遂 《茶叶》1998,24(1):18-21
本文研究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性质,结果表明茶叶多酚氧化酶经包埋交联固定化以后贮存稳定性增加,最适pH在移至7.0,最适温度上升至40℃,酶对金属离子(Al^2+,Cu^2+)适应性增强,对抑制剂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筛选出的3株高效氯嘧磺隆降解细菌(A2、A5和A6)为实验对象,研究碳源、氮源、pH、温度及氯嘧磺隆初始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其最适培养条件。A2、A5和A6生长的最适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A2生长最适乳糖浓度为20 g·L-1,最适蛋白胨浓度为10 g·L-1,适宜pH值范围5.4~7.0,最适pH值6.0,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25~36℃,最适温度28℃;A5和A6生长最适乳糖浓度为15 g·L-1,最适蛋白胨浓度为10 g·L-1,适宜pH值范围5.4~8.0,最适pH值5.4,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25~36℃,最适温度28℃。3株菌于最佳培养条件下,培养60 h,其最大菌密度(OD600)可分别达到1.802、1.804和1.887,分别是野生菌株的15.5、8.4和42.9倍。  相似文献   

8.
温度、pH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清  王蒂 《中国马铃薯》2003,17(3):157-161
对加工型马铃薯试管苗、茎段愈伤组织、块茎及块茎芽在不同温度、不同 pH条件下PPO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 :pH对马铃薯PPO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 ,块茎芽以及愈伤组织PPO活性均在 pH 5~ 5 5之间最高 ,分别为 94 2 0及 2 0 4 0 (0 0 1ΔOD/min) ,而试管苗在培养基 pH为 8时PPO活性最高 (19 80 (0 0 1ΔOD/min) )。不同温度下不同品种PPO活性表现不同 ,甘农薯 1号、Atlantic试管苗PPO活性在 18~ 2 5℃之间达到高峰 ,分别为 16 80和 37 2 0 (0 0 1ΔOD/min) ;Shep ody、Snowden试管苗在 5℃下PPO活性较高 ;除此之外 ,不同品种贮藏块茎PPO活性均在 2 5℃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9.
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是辽宁省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之一。比较4株层出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伏马毒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量和产伏马毒素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层出镰孢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Fp-2、Fp-3、Fp-6最适温度为25℃,Fp-7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值为5~8,Fp-2、Fp-7的最适pH值为7;Fp-3耐碱性,最适pH值为8;Fp-6耐酸性,最适pH值为5。12 h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适宜生长培养基为PSA、PDA。不同菌株对碳氮源的利用存在差异,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蔗糖,适宜氮源为亚硝酸钠、天冬氨酸和脯氨酸。4株层出镰孢菌均能产生毒素,菌株间产毒能力差异显著,菌株Fp-7产伏马毒素B1能力最强,为77.65 mg/kg。菌株间产毒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也存在差异,致病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6株剑麻茎腐病原菌黑曲霉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类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下病原菌生长速率有差异,病原菌的孢子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4℃,最适温度为32℃,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9,全光照条件下菌落生长最适,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50 min。  相似文献   

11.
以西瓜叶片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西瓜OCT酶提取的缓冲液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研究,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西瓜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粗提的最佳条件为缓冲液pH8.5、料液比1∶5、提取时间4 h。酶学特性的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8.0,最适条件下鸟氨酸和氨甲酰磷酸的Km值分别为8.34、3.73 mmol/L,V_(max)分别为0.22、0.32μmol/(m L·min)。金属离子Ca~(2+)、Mg~(2+)和Mn~(2+)对该酶活力有激活作用,而Fe~(3+)和Cu~(2+)对该酶活力起抑制作用。西瓜OCT酶提取条件的优化提高了该酶粗提的效果,为进一步纯化该酶奠定基础;对该酶特性的研究有利于对西瓜瓜氨酸合成代谢及抗逆调控作用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微生物预处理苎麻韧皮的基础上,进行了pH值、温度、浴比、无机盐、单糖种类等外界因子对苎麻纤维质酶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纤维质混合酶水解的适宜条件为:起始pH5.0、温度50℃、浴比为1:15;纤维素酶水解最适条件为:起始pH4.5、温度50℃,浴比为1:15;钙、镁离子对酶水解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铁离子和单糖对纤维质酶水解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芒果可可球二孢蒂腐病菌生物学培养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芒果可可球二孢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生物学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30℃;菌丝生长最适pH值5~6,孢子萌发最适pH值7~10;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棉子糖、葡萄糖,最佳氮源是牛肉浸膏、蛋白胨:光照及振荡培养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30 min或65℃,10 min,孢子的致死温度50℃,15min.  相似文献   

14.
由疮痂病菌(Elsinoë arachidis) 引起的花生疮痂病,近年来在辽宁省大面积发生,严重制约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花生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菌在PSA上菌落褶皱、隆起,生长缓慢,在最适培养基PSA上培养30d菌落直径仅为28.1mm,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半乳糖和酵母浸粉,最适温度25℃,pH4~6时菌丝长势良好,黑暗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4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5,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1%葡萄糖,最适氮源为1%丙氨酸和1%甘氨酸,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显著,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7℃。  相似文献   

15.
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是导致采后龙眼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原菌,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越冬越夏等条件对龙眼拟茎点霉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拟茎点霉生长适温为25℃,最适pH6~7;产生子座的最适温度为22~25℃,最适pH6,还需要一定的光照;以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和D-果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硫酸铵和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龙眼拟茎点霉的生长发育;分生孢子的大量萌发要求高湿度和营养刺激,最适萌发温度25~28℃,最适pH6~7,在分生孢子器中,分生孢子的存活时间长于1年;该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9℃(10 min),分生孢子为50℃(10 min).  相似文献   

16.
水相酶解提取花生蛋白质及油脂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花生采用水相酶解法制油与蛋白质提取,与水剂法相比能显著提高油反蛋白质得率;在对不同的酶对比使用后发现,使用包含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的复合酶效果比单一酶好;经优化实验得出酶处理的最适参数为:加酶量0.3%,酶反应时间4h、pH6.4、温度49℃,此条件下,花生油反花生蛋白质得率可分别达95.4%和74.6%。  相似文献   

17.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aojina)在大豆叶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较在PDA上快86%,在小白菜琼脂和番茄琼脂培养基上的产孢量分别约为PDA的8倍和6倍。此菌的生长发育温度最适为25—28℃,低于15℃或高于35℃均不适宜。黑暗条件较为有利。在pH4—9之间,均能生长和产孢,但以pH5生长最适,pH6—7产孢量最多。分生孢子在蒸馏水里亦萌发得很好,半小时就能萌发,经3—4小时后萌发率显著上升,5小时萌发率达90%以上。在10—4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8—30℃。以pH7萌发最好。黑暗条件有利萌发,阳光直射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最适叶面积定义和小麦栽培优化原理建立了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模型,经用南京与济南地区气象、品种及试验资料验证,两地点、两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测定值与模拟值间相关系数、差值标准误及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9761和0.9620、0.5891和0.7094以及0.12和0.43,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证明所建模型可行。所建模型可以利用当地常年气象资料(30年平均值,如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月日照时数、纬度),确定不同地区、产量水平与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动态,为小麦数字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纤维素酶辅助法在柚子皮多糖提取的应用。并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取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料液比、反映时间、酶解温度、pH值以及酶含量进行考察,以柚子皮多糖的提取量作为评价指标,找到最佳提取条件。结果酶辅助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30、反映时间5.5h、酶解温度60℃、pH值5.5、酶含量0.1%。结论纤维素酶辅助法可作为柚子皮多糖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是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Henn.)Steyaert],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 ℃,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4~5,而孢子萌发最适pH为4;最适碳源为甘露醇,而麦芽糖不利于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蛋白胨,而尿素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该菌适合在暗光交替和黑暗中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