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蜡脊虎天牛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脊虎天牛在国内分布于东北及京、津地区,在天牛名录上有其报道,但没有其生物学特性描述,笔者经两年的室内外观察得知.其生物学特性在辽宁西部每年1代,以老熟幼虫及4龄幼虫在寄主内越冬(在室内外15~20℃时各虫态始活动),该虫世代较整齐.对树木危害严重,对移植的枫树危害尤为严重,在1株10余年生的枫树上有100多头幼虫危害,成虫以爬行为主,能做短距离飞翔.  相似文献   

2.
槐黑星瘤虎天牛在我国京、津地区少有分布,且没有其生物学特性描述,笔者经两年的室内外观察表明其生物学特性在辽宁西部1年1代,以蛹在寄主内越冬(在室内外20℃时各虫态始活动),该虫世代整齐。对树木危害严重,对移植的槐大树危害尤为严重,成虫以爬行为主不善飞翔。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安榆林 《植物检疫》1992,6(2):137-139
松褐天牛又名松天牛、松墨天牛Monochmus alternatus Hope 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携带者和传播者。众所周知,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905年该病从美国经九洲长崎港传入日本后,在日本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此病以来,已有30  相似文献   

4.
稻白粉虱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白粉虱在湖南普遍发生,在攸县观察年发生6代,以老龄若虫(假蛹)越冬,5月迁入稻田为害,田间呈不均匀核心分布,世代重叠,为害程度以晚稻重于早稻,4~6月份和8~9月份的气候是影响其发生量的主导因子,应用扑虱灵175mg/kg对其若虫防效达91.5%~95.7%,对卵防效为21.3%~41.8%。  相似文献   

5.
黄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讨了新疆伊犁地区黄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雌成虫可在>4 cm直径寄主枝于上刻槽产卵,产卵有效刻槽率高达92.0%,卵孵化率为76.6%.黄斑星天牛幼虫生活历期可达300 d以上,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38.4 d和23.0 d,雌雄性比接近1∶1.雌虫羽化配对后第11~25日为产卵高峰期.雌虫平均产卵19.74粒.根据防治难易程度及降低虫源基数的重要性,产卵前期、卵期为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6.
贪食亚麻蝇Parasarcophaga harpax(Pandellé)是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 superans(Butler)的天敌之一,还能寄生于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的蛹。1979年以来我们在松毛虫大发生的林地内,对该蝇作了调查,初步了解了其生活习性等,并在室内对其生活史作了观察。寄生率据调查,在吉林省辽源市白泉林场,落叶松毛虫蛹被贪食亚麻蝇寄生达  相似文献   

7.
灰豆象Callosobruchus phaseoli(Chevrolate)是我国尚无分布的危险性害虫。我们于1984年底至1986年在我所室内对来自澳大利亚扁豆中的灰豆象进行了饲养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发生历期和越冬代:灰豆象在昆明地区一年最多发生6代,以幼虫在豆粒内越冬。灰豆象幼虫对低温的忍受有一定限度,2龄幼虫在低于14.6℃条件下,不能越冬。卵期:在恒温26℃,卵期为7.6天,32℃为6天,35℃为7天,受温差影响幅度不大。昆  相似文献   

8.
双斑锦天牛[Acalolepta sublusca(Thomson)]在常山县危害大叶黄杨,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植株蛀道中越冬,4月上旬至6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上旬雌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根据其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菜粉蝶绒茧蜂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粉蝶在山西省各地菜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L.)对其幼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者等于1959~1981年先后在山西晋东南、雁北等五个地区的蔬菜产区作了调查,尤其是1977~1981年汾阳县和榆次市郭家堡大队采用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和“7216”菌或蜂与颗粒体病毒协调  相似文献   

10.
茄二十八星瓢虫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陈洪新(响水县植保站,224000)茄二十八星瓢虫是茄子上的主要害虫,常年为害比较严重。笔者于1993~1994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及为害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发生规律据田间观察,每年发生3代,以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宜昌市柑橘园幺蚰发生较为普遍,我们通过观察,初步认定危害橘园的幺蚰大多为卡幺蚰(Hansenienlla caldaria Hansen),井对其发生情况、危害症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初步现察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控制幺蚰的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梨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小食心虫在我省SO~60年代大面积种植晚熟梨树品种时,发生为害较重。7O年代后调整梨树品种的结构,早、中熟品种比例扩大,晚熟品种缩小,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为害也逐渐减轻。自从SO年代末至gO年代末我省梨、桃、李、搞李、布朗李等果树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奇主桥梁作物多,十分有利于梨小食心虫的繁殖为害,很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有效地指导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我们从1997年开始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分布与为害1.1分布:梨小食心虫在江西各县、市均有分布,在海拔120OM处也有发生。1.2为害:该虫…  相似文献   

13.
拟小食螨瓢虫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拟小食螨瓢虫 Stethorus(Allostethorus)parapauperculus Pang 属鞘翅目、瓢虫科、食螨瓢虫属,是捕食为害木茨、木瓜叶片上二点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重要天敌之一。据在海南木茨作物上初步调查,为害木茨的二点叶螨的天敌有:瓢虫科2种:拟小食螨瓢虫、长管食螨瓢虫(St.longisphonulus Pang);隐翅虫科1种(Oli-  相似文献   

14.
幺蚰是─种为害柑橘根系的害虫,隶属节肢动物门综合纲幺蚰科。在宜昌市为害柑橘根系的大多为卡汉氏幺蚰 (Hanseniella caldaria Hansen)。1938年以来,前人研究报道了幺蚰为害甘蔗、小麦、柑橘的情况,但幺蚰在柑橘园发生的种类、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消长规律及有效防治方法,研究不多。目前,橘园幺蚰发生为害较为普遍,但均未引起重视。以往常误诊为土壤缺素,防治方法不对症,效果全无,因此幺蚰对橘树的为害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我们对幺蚰在橘园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初步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发生情况   近几年…  相似文献   

15.
茶褐蓑蛾(Mahasena colona)在山东为点发性、偶发性害虫。在幼虫后期常被茶褐蓑蛾追寄蝇(Exorista sp.)寄生。现将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1.越冬:茶褐蓑蛾追寄蝇在山东主要以各龄幼虫及蛹越冬。以幼虫为主,幼虫越冬在茶褐蓑蛾幼虫体内,蛹则在茶褐蓑蛾幼虫体外护囊内越冬。 2.寄生习性和寄生率:茶褐蓑蛾追寄蝇产卵于茶褐蓑蛾幼虫的头、胸部。卵孵化后,幼虫从寄主体壁侵入,以其身体末端固着在“侵入孔”上,老熟后,钻出寄主体外在护囊内化蛹。蛹期9~12天,平均11天,成虫寿命在饲以10%蔗糖液时,最长达22天;以蔗糖;蜂蜜  相似文献   

16.
大螟瘦姬蜂(Eriborus terebrans Gravenhorst)是晋中地区亚州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主要天敌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长距茧蜂。据调查,其寄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如1981年自然寄生率为0.4%;1982年同期为2~3.5%;1983年为3.4~4.3%;1984年为4.5~6.1%,最高可达10%。  相似文献   

17.
胡蜂生物学特性和棉田利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蜂又称蚂蜂,多见捕食害虫,在我地区分布广,数量多。为了掌握它的发生规律,我们于1976年开始对胡蜂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一.种类与特征胡蜂属于膜翅目胡蜂科,本地群居型胡蜂分属于两个亚科,即胡蜂亚科(Vespinae)和长脚胡蜂亚科 Polistinae)(Polistes sp.)群众称红蚂蜂。雌蜂体色棕红,体长21.5毫米,翅展37—44毫米;触角鞭节10节,黄褐色,脸面心脏形,黄褐色;中胸背板  相似文献   

18.
田方文 《植物保护》2009,35(4):147-148
中华剑角蝗(Acrida cinerea Thunb.)是鲁北地区的优势蝗种,为明确中华剑角蝗的发生规律,于2004—2007年通过大田调查与笼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剑角蝗在鲁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蝗蝻6龄。并对中华剑角蝗的年生活史、历期、生活习性、发生影响因素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野燕麦(Anena fatua L.)在我县部分稻麦两熟地区的危害有发展趋势。为此,我们于1989~1991年进行了稻茬小麦田野燕麦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为综合防除提供依据。一、观察内容与方法 (一) 观察地点泰县苏陈镇双河村、鲍徐镇新建材。 (二) 研究方法 (1) 杂草田间消长动态:设两个播期,每块田定5点,每点0.11米~2,5天查1次,计数后拔除,直至停止发生。(2) 杂草生育期:野燕麦出苗后定20株,记载叶龄、分蘖、拔节期,抽穗期、落粒期,并与同期扬麦5号的生育进程比较。(3) 籽粒灌浆速度:以穗顶刚露出  相似文献   

20.
鸭跖草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初步明确了鸭跖草的生物学特性。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佳木斯市,鸭跖草的发生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发生盛期出苗的鸭跖草生长发育速度快。鸭跖草植株可多次分枝,分枝数可多达几十个,着地节能生根,植株生长较繁茂,种子随熟随落。鸭跖草种子出苗的适应播种深度为5-10cm,将7-10叶期的鸭跖草苗拔出晾晒3d后移栽,成活率达100%,晾晒7d成活率也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