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纪增 《蔬菜》2004,(10):16-16
绿芦笋是药食兼用型经济作物,其嫩茎质嫩味美,营养价值较高,是世界上公认的十大名菜之一。秋季栽培绿芦笋可用营养袋育苗,此法具有出苗快、出圃率高、省工等优点,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目前栽培芦笋面积超过3 800hm2,栽培品种主要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育成的品种,其中又以加州的玛丽华盛顿及UC系列居多,由于上述品种不抗茎枯病、嫩茎细而易纤维化,已不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芦笋品质越来越高的需求.同时,这些芦笋笋龄大多数在8年以上,逐渐步入衰产期,笋园亟需更新换代.为此,我们从美国、荷兰等国家引进6个芦笋品种进行田间栽培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应我省栽培的早熟、优质、高产的绿芦笋新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芦笋,学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Var.altilis L.)凡在栽培过程中实行培土软化而成白色的嫩茎称为白芦笋;凡未经培土软化直接接受阳光照射成自然绿色的嫩茎,便是绿芦笋,由于绿芦笋的营养价值远高于白芦笋,且除加工外可大量鲜销,故此国内外均有较大的发展。我市自1985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绿芦笋,由于栽培过程中模  相似文献   

5.
绿芦笋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从1991年开始,由来收白芦笋逐步转为来收绿芦笋,产品通过低温冷藏,空运或集装箱海运,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逐年上升。由于芦笋嫩茎含水量较高,呼吸作用强,采收后不耐贮藏,给芦笋的鲜销和速冻带来了许多困难。芦笋存放1-2天,纤维老化,颜色变浅,笋体萎蔫,失水严重,甚至开始腐烂,因此,如何搞好绿芦笋的保鲜加工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课题。l原料采收的要求绿芦笋是利用其出土部分的嫩茎,一般加工长度为17-24cm,来收长度为27cm。鲜芦笋采收时,要求绿色笋体连同地下部分的白茎一起采收,用特制的小弧形刀,于笋的…  相似文献   

6.
7.
莫现会  李全等 《蔬菜》2001,(5):32-33
绿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L.)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幼茎(即嫩茎)是一种高档保健名菜。广西1996年引种成功,经多年试种,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一般健壮苗移栽大田后,8-10个月开始采笋,第2年667m2产鲜笋200~300kg,第3年产鲜笋500kg左右,第4年进入盛产期,产量800~1000kg,可连续采笋10年。绿芦笋产品投放市场后,市场销路好,生产效益高。深受种植业者及消费者的欢迎。 绿芦笋育苗有露地育苗、营养钵或营养袋育苗、塑料大棚及阳畦育苗等方…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目前芦笋栽培面积超过3866.7hm^2,而芦笋产区现阶段栽培的品种主要以加州的玛丽华盛顿及UC系列居多,其嫩茎细而老,笋龄大多数在8a(年)以上,逐渐步人衰产期,已不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芦笋品质的需求。为此,笔者从美国、荷兰、日本引进6个芦笋品种在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田间栽培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应本省栽培的熟性早、优质、高产绿芦笋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绿芦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丽萍  赵婧 《蔬菜》2017,(4):50-52
为了有效抑制芦笋茎枯病和木蠹蛾的严重发展态势,正确实施"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在实际生产中,规范了从品种选择、育苗播种、定植时间、定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直至采收各个环节的栽培方法及操作标准,保障鲜笋高产、质优、无公害。  相似文献   

10.
邵中庆 《西南园艺》1998,26(4):37-38
绿芦笋营养丰富,鲜美芳香,柔软可口,是一种高档保健蔬菜,畅销国内外市场,特别是早春芦笋,量少、质优,更受消费者亲眯.为了使绿芦笋提早出土,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我们于1992~1996年进行了绿芦笋保护地早熟栽培技术研究.其具体措施是:  相似文献   

11.
芦笋根据培土与否及笋体的色泽分为白芦笋与绿芦笋,随着人们口味的改变和对两种芦笋的营养价值比较,绿芦笋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绿芦笋除国内鲜销外,大多被企业收购后速冻加工出口,各地在大规模发展芦笋生产时,也多是作为这些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  相似文献   

12.
四、田间管理 (一)肥水管理绿芦笋在栽培过程中需培土,根系损伤少,吸收机能旺盛,且土壤常年不耕作,易板结,因此,绿芦笋需要更大的施肥量,尤其应多施腐熟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盐碱区的生态特点,制定了适用于盐碱地(耕层土壤含盐量≤0.4%)的绿芦笋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移栽、水肥管理、采收、采后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为盐碱地区绿芦笋的科学化、标准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江苏泰州地区绿芦笋的栽培水平,作者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开展了绿芦笋绿色栽培技术研究。该文从地块和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时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苏中地区绿芦笋绿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瓜菜》2017,(12):66-67
芦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适应性广,易于栽培管理。根据芦笋是否出土可将其分为绿芦笋与白芦笋。从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选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采笋等方面介绍了出口绿芦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鲁东南及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发展绿芦笋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绿塔是从日本协和种苗株式会社引进的杂交一代芦笋品种,通过在上海、福建、山东等国内芦笋主要生产区近3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表现极强的品种优势,栽培面积不断增大,成为芦笋生产区种植户改良芦笋品质、增加收益的主要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卫国  吕广兴 《蔬菜》2007,(12):18-19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非常适合芦笋种植,在这里,植株一年中既有休眠期,又有较长的生长期,养分积累充分,产品品质好,也容易获得高产。笔者针对芦笋的生长生育特性,通过几年的栽培实践,逐步总结形成了绿芦笋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19世纪末传入我国。江苏省丰县于1978年从美国引进试种至今已近30年,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芦笋生产出口基地。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芳香,纤维少、质脆。芦笋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据医学界报道,对高血压、癌症、心脑疾病、肾炎、白血病等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因此被誉为“蔬菜之王”。实践证明,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好,效益高,是农民致富的好途径。近年来,随着芦笋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创新,形成了地域特色,经培土软化栽培可采收白芦笋,直接出土可…  相似文献   

19.
南方绿芦笋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蔬菜之王。我国是世界上芦笋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但在南方尤其是江西春夏季雨水较多的地区,因茎枯病等病害危害,其栽培面积受到限制。为了探索在南方春夏多雨地区高效栽培芦笋技术,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提高菜农收入,我们经数年栽培实践,获得每667m^2年产绿芦笋1500kg、产值15000元以上的效益。现将其关键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绿芦笋密植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设施芦笋种植面积不到20hm2,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绿芦笋及其速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量不断增长,为绿芦笋的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张志斌等采用有机土壤在日光温室进行冬季绿芦笋密植促成栽培,是出口创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