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永春县418个茶园耕层土样的调查表明,土壤pH <4.5的酸化型茶园是永春县中低产茶园的主要类型.酸化的成因主要有土壤因素、茶树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等;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化学改良、增施有机肥和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改良酸化茶园.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废弃物厌氧发酵的利用率,开展了牛粪和餐厨垃圾混合两相厌氧发酵过程中酸化条件优化的研究,探究在酸化相中搅拌频率、搅拌速率、酸化浓度、酸化时间和酸化温度对甲烷产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搅拌频率、搅拌速率、酸化浓度、酸化时间和酸化温度分别为:3次·d~(-1)(2 min·次~(-1))、50 r·min~(-1)、12%、8 h和35℃。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过程中酸化条件进行优化,以甲烷产率为响应值,选取酸化温度、酸化浓度和酸化时间3个因素研究其对发酵过程中产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烷产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酸化时间酸化温度酸化浓度。最佳的酸化条件为:酸化时间7.6 h、酸化温度35.8℃和酸化浓度10.4%;搅拌频率和搅拌速率分别为3次·d~(-1)(2 min·次~(-1))和50 r·min~(-1)。采用最佳酸化条件处理后,混合原料的甲烷产率可达290.5 mL·g~(-1)VS,比未经酸化处理提高了17.9%。研究表明,对牛粪和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中酸化相的酸化条件进行优化,可提高甲烷产率、甲烷含量及VS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是我国保护地栽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通过对冀东平原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演变过程进行初步研究,论述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的成因,指出土壤环境封闭、大量盲目施肥、不合理灌溉是导致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和改良土壤等措施,可以使保护地水肥资源相协调。调节土壤生态环境是防止次生盐渍化和酸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万年来导致华北、西北地区天然林不断减少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西北地区历史上曾经分布着大面积原始森林,目前这一地区的天然林已经基本消失,森林遭受破坏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中主要是气候改变和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中在古代主要是火猎、火田、战争、建筑、手工业、薪炭等;到了近代,由于各种工业、手工业和日常生活消耗,使幸存于偏远之处的原始森林也遭受了毁灭。在导致我国森林减少的人为因素当中,人口的不断增加而产生的对森林资源的持续压力是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某些农业措施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南澳大利亚Tarlee地区一个长期田间试验的土壤样品研究了轮作措施、氮肥施用和残茬管理对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导致土壤pH下降,几种轮作方式加速土壤酸化的快慢顺序是:小麦-羽扇豆小麦-蚕豆>小麦-小麦>小麦-休闲。每公顷施用80kg铵态氮肥及残茬留田均加速了土壤酸化进程。试验期间,不同的田间处理下土壤的平均酸化速度在0.50—2.22kmolH+·hm-2·a-1范围内。与碳、氮循环有关的土壤和植物过程是加速该地区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土壤酸化导致土壤交换性铝和CaCl2提取铝的量显著增加,并有可能对敏感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取措施缓解宜昌市土壤酸化现状,提高烟叶质量。[方法]对宜昌市植烟土壤1 832个土样进行田间调查和土样化验分析,测定其pH值及各种离子含量。[结果]宜昌市植烟土壤徽酸性、强酸性和极强酸性面积已达76.23%,泥质岩土壤与石英质岩土壤下降值相同,土壤pH值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性,土壤酸化早期速效钾增加,后期速效钾含量下降。[结论]降雨量大,施肥不当及土壤中有效态硫的过高含量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施用石灰、施用腐熟有机肥料、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可阻止和减缓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7.
农田土壤酸化改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酸化导致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改变了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导致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为了探索和研究土壤改良技术对淮南市农田土壤酸化的缓解程度,提出适于提高全市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为制定科学合理、实效的施肥结构调整、培肥地力、防止酸化等耕地综合治理方案奠定基础,该文特进行了不同化学改良剂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改良措施均能提高pH值,其中以生石灰、磷矿粉或草木灰措施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和面积呈上升趋势。介绍了土壤酸化的概念、危害以及成因,从施肥和栽培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了土壤酸化的预防措施,最后提出了治理土壤酸化的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9.
土壤酸化是我国土壤污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土壤酸化情况不断恶化造成了土壤中绿色植物的生长,进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土壤酸化的的发生主要和农用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各类工厂污水随意排泄等人为因素有关。因此要想实现对土壤酸护的改善和治理就必须从农业化肥的使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着手。[1]  相似文献   

10.
一、土地污染的成因、形式和我国现状1、土壤污染的成因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的积累过程占据优势,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或者土壤生态发生明显变异,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种类、数量和活性)的变化,导致土壤酶活性的减少;同时,由于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从而引起大气、水体和生物的污染,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可以看出:土壤的污染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形成,一个是人为因素,发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不当使用农药等、以及其他人类活动中如工业污水流经的土地引起的土壤污染等;另一个就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污染,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壤污染其因果关系和机理较为复杂,就我国农业用地的污染主要来自不当的农业种植方式如滥用农药、化肥等和工业污染所带来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和世界标准许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成土母质和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酸化的2个主要因素,研究不同母质和植被类型下红壤pH和交换性酸的剖面变化及其酸化特征,为防治土壤酸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种植被类型(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阔叶林)下4种母质(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通过测定不同层次(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土壤的pH及交换性酸,以及通过比较表层土壤(0—40 cm)与深层土壤(60—100 cm)pH的差异来表征红壤是否酸化及酸化程度大小。【结果】4种母质发育的剖面红壤均呈酸性或强酸性。在0—40 cm土层,4种母质红壤pH大小顺序为: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板页岩,3种植被类型下红壤pH大小顺序为: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阔叶林,交换性酸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红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红壤pH呈减小趋势,交换性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第四纪红土红壤pH和交换性酸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在40—100 cm土层,4种母质红壤pH大小顺序为:花岗岩>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3种植被类型下红壤pH的大小顺序为:湿地松林>马尾松林>阔叶林,交换性酸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第四纪红土、红砂岩和花岗岩红壤pH呈增加趋势,交换性酸含量呈减小趋势,而板页岩红壤pH和交换性酸含量变化不明显;通过比较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pH可得出:4种母质红壤的酸化程度大小顺序为:第四纪红土>红砂岩>花岗岩>板页岩;3种植被类型酸化效果的大小顺序为:湿地松林>阔叶林>马尾松林。【结论】3种植被类型下4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剖面土壤pH和交换性酸的变异主要发生在0—40 cm土层,而40—100 cm土层pH和交换性酸的变化较小。在3种植被类型下,0—40 cm土层以第四纪红土红壤酸化最为严重,其次为红砂岩红壤和花岗岩红壤,再次为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的酸化效果最强,其次为阔叶林,以马尾松林的酸化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12.
酸性红壤下施磷对墨西哥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南方长期施尿素20 a的严重酸化的第四纪红土做土培,以石灰作土壤pH调节剂,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不同酸性红壤下墨西哥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石灰施用量下,施用磷肥能增加墨西哥玉米植株高度、分蘖数和生物产量,能提高土壤速效P、水溶性Mg质量分数,两者升高的幅度与施磷量呈正相关性,且土壤pH愈高升幅愈大,但对土壤Al饱和度和pH无影响。同一磷肥用量下,施石灰能增加土壤pH、土壤速效P质量分数、植株分蘖数,降低土壤Al饱和度,但对土壤水溶性Mg质量分数变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水稻土酸化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明确中国南方水稻土酸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防控水稻土酸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南方江苏、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6个省份(自治区)的20个水稻土长期定位监测点,统计分析水稻土pH演变特征及阶段性变化规律,并探讨施肥量及土壤氮素含量对水稻土酸化的影响。【结果】1988-2013年25年间中国南方水稻土显著酸化,土壤pH下降0.59个单位,平均每年下降0.023个单位。水稻土酸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始的14年中水稻土pH急速下降,平均每年可下降0.051个单位;近10年间,土壤pH趋于平稳。增施化肥特别是化学氮肥可导致水稻土酸化,二者与土壤pH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由此推算出化学氮肥每增施100 kg·hm-2,水稻土pH可下降0.65个单位。减少有机肥的施用也可引起水稻土酸化,有机肥施用量与土壤pH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肥每减少100 kg·hm-2,水稻土pH下降0.51个单位。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与pH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每增加100 mg·kg-1,水稻土pH约下降0.1个单位。【结论】在过去25年间,中国南方水稻土显著酸化,酸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施肥初期土壤pH显著降低。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和增施有机肥是控制水稻土酸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Acid rain on Acid soil: a new perspectiv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id rain is widely belie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acidifying soil and water in areas of North America and northern Europe. However, factors commonly considered to make landscapes susceptible to acidification by acid rain are the same factors long known to strongly acidify soils through the natural processes of soil formation. Recovery from extreme and widespread careless land use has also occurred in regions undergoing acidification. There is evidence that acidification by acid rain is superimposed on long-term acidification induced by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consequent vegetative succession. Thus, the interactions of acid rain, acid soil, and vegetation need to be carefully examined on a watershed basis in assessing benefits expected from proposed reductions in emissions of oxides of sulfur and nitrogen.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丘陵山区红壤非耕地土壤退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内丘陵山地红壤非了主要有天然阔叶林,人工杉木林,人工马尾松林,人工油菜林和荒地,经过对这些非耕地土壤进行大量面上调查和定位研究后发现,除天然阔叶林外,这些非耕地土壤的退化现象极为普遍,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土壤剖面的逆向发育,土壤质地突变,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研究同时表明,导致土壤产生退化的主要原因为:(1)林业生产过程中林木更新和营林技术粗放;(2)林地投入少;(3)陡坡开肝;(  相似文献   

16.
低山丘陵区红壤酸雨中典型阴离子垂直迁移状况及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酸雨中的SO2-4和NO3-等阴离子在土壤中迁移时会引起大量的盐基离子淋溶,导致土壤退化.用室内土柱模拟SO2-4和NO3-在红壤旱地各土层中的垂直穿透状况,并用Hydrus-ID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NO;在红壤各层中的穿透速度较快,其中在耕作层的穿透曲线峰值最高,C/Co达到0.39,峰值高低顺序依次为:耕作层>母质层>淋溶层>犁底层.SO42-在土柱中的穿透速度远低于NO2-,穿透曲线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其在各土层的穿透时间依次为:母质层>犁底层>淋溶层>耕作层;而其峰值高低顺序依次为:耕作层>淋溶层>母质层>犁底层.最高点耕作层的顶点C/Co仅为0.22.用Hydros-ID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模拟,所得的SO42-和NO3-穿透土壤的浓度模拟值与其实测值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用数学模拟获得了饱和导水率和垂直扩散率等溶质运移参数,并预测了研究区酸雨后SO42-和NO3-在红壤耕层的迁移状况,表明SO42-会在酸雨结束后持续淋溶,从而影响土壤中Ca、Mg等盐基离子的淋失.  相似文献   

17.
Extensive acidic soils, which suffer from accelerated soil acidification, are found in southern China. Soil acidity, aluminum toxicity, and nutrient deficiencies severely limited crop productivity in acidic soils. It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that crop residue biochars can ameliorate acidic soils and increase crop productivity. Here, we summarized the positiv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correction of soil acidity, the alleviation of aluminum toxicity and the increase of soil pH buffering capacity by crop residue biochars. The carbonate,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and silicates in biochars are the major components responsible for their efficacy in amending acidic soils and resisting soil re-acidification. We conclude that application of crop residue biochars may be a better option than traditional liming to ameliorate acidic soils. Nonetheless, further researches into soil acidification are still required to address some issues that are controversial and poorly understood.  相似文献   

18.
酸沉降与我国南方森林土壤的酸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酸沉降土壤连续浸泡试验,研究了我国南方5种森林土壤的酸化过程,并讨论了影响土壤酸化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对酸沉降H+的中和能力,对酸沉降阴离子(SO2-4和NO-3)的吸附,土壤阳离子(Ca2+,Mg2+等盐基离子以及Al3+)的风化,土壤pH和BS的变化,都在土壤酸化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酸沉降的酸度(pH值)是决定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而酸沉降中高含量的盐基离子可能缓解土壤的酸化过程。结合土壤本身物理化学基本特性可以得知,福建土壤对酸沉降引起的酸化最为敏感;江西、湖南土壤次之;重庆土壤的酸化敏感性较弱;而贵州土壤对酸沉降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19.
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及其起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并通过定点观察研讨了该省水稻土的酸化速率和酸化原因。结果表明:浙江全省水稻土pH值主要在4.50~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0.83之间,下降速率表现为蔬菜地>桑园地>苗木地。分析认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长期旱作及大气酸沉降是引起水稻土酸化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长期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园土壤的酸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近年我国茶园土壤酸度的演化趋向,茶园酸化对土壤肥力及茶树生理的影响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分析了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防治茶园土壤酸化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