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萌芽异常推迟对毛泡桐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毛泡桐的萌芽正常植株和萌芽推迟植株间在叶片光合特性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毛泡桐正常植株光合特性日进程的总体值高于萌芽推迟的植株。曲线类型方面,晴天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说明毛泡桐存在光合午休现象;阴天日进程曲线呈单峰型。毛泡桐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的日均值方面,正常植株均高于萌芽推迟的植株,其中晴天二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阴天二者差异不显著。从光响应曲线上可看出,正常植株的光饱和点(1409μmol.m-2.s-1)也高于异常植株(1040μmol.m-2.s-1),但光补偿点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泡桐是豫东沙区速生树种,它对固沙和农田防护起着很大作用。目前,豫东地区部分县已普遍实行了农桐间作,发展早的,已开始采伐利用。实践证明,那里发展农桐间作快,那里就能够很快的改变落后面貌。为了持续不断利用泡桐资源,使其早日成栋成材,我们于1978年5月21日到6月15日,在睢县进行了泡桐林带的萌芽更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于后:一、调查地区情况:调查以睢县尚屯公社梁庄大队为重点,还调查了东郊公社保庙大队及尤吉屯公社尤吉屯大队。该区地势平坦,排灌系统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 泡桐具有分布广,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的特性,是我国著名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也是我县广大群众喜爱的主要树种。为了更好地发展林业生产,给适地适树栽植泡桐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泡桐生长和土壤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整理如下:泡桐在我县共有四种,即白花泡桐(P.fortunei〈Seem〉Hemsl)、揪叶泡桐(P.catalpifolia Gong tong SP.n-od)、兰考泡桐(P.elongata S.H.Hu)、毛泡桐(P.tomentosa Steudel),其中以兰考泡桐为最多。  相似文献   

4.
从树木遗传学的角度开展了白花泡桐&#215;兰考泡桐和毛泡桐&#215;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遗传变异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白花泡桐X兰考泡桐和毛泡桐&#215;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在变异系数、变异模式、自然接干类型、自然接干优劣性、变异差异性、主成分结构、主成分贡献率、相关性模型、生长杂种优势、速生性、广义遗传力、遗传增益和样木干形上都完全相同或大体相似,而没有本质性差别。②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白花泡桐&#215;兰考泡桐和毛泡桐&#215;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是泡桐自然接干性状遗传改良的关键性状。③白花泡桐&#215;兰考泡桐,与泡桐杂交育种史上应用最多和育种成就最大的种间杂交组合:毛泡桐&#215;白花泡桐,具有同等重要的杂交育种意义。④在泡桐的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多世代遗传改良中,必须同等对待白花泡桐&#215;兰考泡桐和毛泡桐&#215;白花泡桐,而纠正过去长期忽视白花泡桐&#215;兰考泡桐的杂交育种倾向。  相似文献   

5.
<正> 在泡桐壮苗培育上怎样以最经济满足泡桐苗木最低实际需肥量,从而达到优质壮苗降低成本的目的,还缺乏研究。将营养诊断的方法用于培育泡桐苗木生产,是使泡桐育苗生产合理化、标准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开展了泡桐苗木生长规律与植株体内营养元素含最关系的研究和泡桐苗木经济施肥量的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泡桐生长停止和顶芽死亡过程中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33泡桐为研究对象,通过外部形态观察研究泡桐生长停止和顶芽死亡过程,同期观测其光合特性,并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泡桐的高生长停止于9月下旬;9月底10月初,多数泡桐顶芽已经由绿变褐而干枯;地径生长的停止期晚于高生长;泡桐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是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 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温呈显著正相关性;非气孔因素可能是诱导泡桐顶芽死亡的主要原因;9—10月泡桐的光合速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的水平,且主要用来粗生长和休眠侧芽的形成;泡桐顶芽枯死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da)、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楸叶泡桐(Paulownia catalpifolia)、毛白33(Paulownia×'Tefu(TF)33')、豫林1号(Paulownia fortunei CL'YL01')6品系泡桐木材为研究对象,测量木材雨淋处理前后及自然老化过程中亮度(L?)、变红度(a?)、变黄度(b?)、总色差(ΔE)、白度(W)等色度指标,分析6品系泡桐材色差异、同种泡桐不同立地的材色、泡桐不同部位材色、泡桐材色随时间变化趋势、雨淋对泡桐材色的影响,探索主要泡桐栽培资源的木材颜色特点、雨淋对材色的优化效果、泡桐材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系泡桐的材色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白花泡桐木材的白度、亮度最高,分别比最低的毛泡桐木材高6.52、6.35;甘肃兰考泡桐木材与河南兰考县兰考泡桐木材的各色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其各色度指标相差均不超过1;泡桐木材不同部位材色差异很大,轴向的木材白度与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顶部、中部、下部,径向的木材白度与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心部、边部、中间部位;随着时间的变迁,材色有劣化趋势,半年过后材色趋于稳定呈缓慢下降趋势;雨淋后,材色更为均一,色差显著变小,白度和亮度明显升高,其中毛泡桐木材亮度和白度提升最高,分别提升9.00、7.44.  相似文献   

8.
<正> 泡桐溃疡过去还没有被人们所发现,但是,随着泡桐在我区的迅速发展,泡桐溃疡发生之快,危害之重,是泡桐其它病害所不及的。据调查,一年时间,发病率就达90%以上,死亡株数在3%左右.严重影响泡桐幼树的正常生长.为此,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不同种类泡桐木材的色泽质量,研究了兰考泡桐、楸叶泡桐、白花泡桐和毛泡桐的亮度、变红度、变黄度、总色差和白度等指标。结果表明:4种泡桐的5项指标均差异显著,其中最直接反映木材色度的亮度和白度均为白花泡桐>楸叶泡桐>兰考泡桐≥毛泡桐,反映木材色度综合变化的总色差指标则为兰考泡桐≥毛泡桐>以楸叶泡桐>白花泡桐,反映木材色度的变红度为兰考泡桐>白花泡桐>楸叶泡桐>毛泡桐,变黄度为楸叶泡桐>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毛泡桐。综合确定,4种泡桐的材色以白花泡桐最优,楸叶泡桐次之,再次为兰考泡桐和毛泡桐,其亮度与白度比楸叶泡桐高4%~5%,比兰考泡桐和毛泡桐高8%~9%。变红度白花泡桐与楸叶泡桐的变动误差小,分别为1.76和1.91,毛泡桐与兰考泡桐分别为2.28和2.12;白花泡桐变黄度适中,比楸叶泡桐低3%,比兰考泡桐和毛泡桐分别高2%和14%;白花泡桐总色差最小,比楸叶泡桐低10%,比兰考泡桐和毛泡桐均低18%。  相似文献   

10.
从树木遗传学的角度开展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遗传变异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在变异系数、变异模式、自然接干类型、自然接干优劣性、变异差异性、主成分结构、主成分贡献率、相关性模型、生长杂种优势、速生性、广义遗传力、遗传增益和样木干形上都完全相同或大体相似,而没有本质性差别.②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是泡桐自然接干性状遗传改良的关键性状.③白花泡桐×兰考泡桐,与泡桐杂交育种史上应用最多和育种成就最大的种间杂交组合:毛泡桐×白花泡桐,具有同等重要的杂交育种意义.④在泡桐的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多世代遗传改良中,必须同等对待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和毛泡桐×白花泡桐,而纠正过去长期忽视白花泡桐×兰考泡桐的杂交育种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梧桐兼指梧桐(青桐)与泡桐(白桐)。《庸阝风.定之方中》云: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清代陈启源《毛诗稽古篇》卷二十八云:《定之方中》之桐,白桐也,……名泡桐。泡桐易生速长,纹理通直,材质优良,易于剖析、雕斫,适用范围非常广;古代的桐木制品一般是取材于泡桐,笔者将有系列考论。  相似文献   

12.
在控制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的条件下,以白花泡桐、毛泡桐、毛泡桐&#215;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215;毛泡桐的无性系为材料,运用物候学观察、杂交试验、树木逆境生理学试验、引种试验和反证法证明的方法研究了泡桐假二又分枝机理。结果表明:冬季的低温胁迫和水分胁迫单独或共同的作用导致泡桐顶芽死亡。初步提出“低温-水分胁迫假说”(The hypothesis of low-temperature stress and water stress)作为泡桐假二又分枝机理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正> 泡桐是我省一大优势,在河南还有没有发展的潜力,它的潜力在那里?豫西邱陵地区的灵宝县发展泡桐生产,实行农桐林网化的实践充分说明:豫西邱陵地区不仅有发展泡桐生产的潜力,而且实农桐林网化大有可为.(一)泡桐要求有一定的适生条件.据林业科技工作者长期对泡桐适生条件与生长规律的研究,认为它的根系发育适宜于透气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适生土种以胶泥间沙地、落沙地、胶泥底青沙地为最好.泡桐的生长发育,对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壤湿度的大小非  相似文献   

14.
泡桐是河南著名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之一。为害泡桐的害虫,根据历年来在各地的调查约20余种。其中以泡桐金花虫在豫南、豫西山区为害较重;桑白介壳虫在鄢陵局部地区成灾;泡桐灰天蛾分布为害极广;泡桐巢蛾在豫西栾川、芦氏高山地区猖獗发生;豫东、豫北平原沙区泡桐幼苗遭受蛴螬为害严重。随着泡桐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害虫的防治和研究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文对兰考泡桐、秋叶泡桐、白花泡桐、毛泡桐的径、弦面抗劈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兰考泡桐、秋叶泡桐、白花泡桐、毛泡桐的径面、弦面抗劈力均值均不相等,其中以白花泡桐值最大,径面抗劈力均值为13.62N/mm,弦面抗劈力均值为13.97N/mm;兰考泡桐最小,径面抗劈力均值为10.81N/mm,弦面抗劈力均值为10.59N/m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泡桐种间,径面抗劈力和弦面抗劈力均有极显著差异;种内,径面抗劈力与弦面抗劈力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甘肃兰考泡桐、湖北毛泡桐、湖南白花泡桐、河南兰考县的兰考泡桐、山东楸叶泡桐和山东豫林泡桐的不同干位、盘位的颜色指标,对其亮度、变红度、变黄度、总色差和白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泡桐的顶部材色质量最优,中部优于底部;顶部亮度的平均值为65.82,比中部高1%,比下部高3%;顶部的白度平均值为62.37,比中部高1%,比下部高3%;顶部的总色差最小,变红度最大,变黄度适中。湖南白花泡桐心材和中材材色相差不大,甘肃兰考泡桐心材较优,其它4种泡桐边材较优。干位、盘位的5种材色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泡桐假二叉分枝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控制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的条件下,以白花泡桐、毛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毛泡桐的无性系为材料,运用物候学观察、杂交试验、树木逆境生理学试验、引种试验和反证法证明的方法研究了泡桐假二叉分枝机理.结果表明:冬季的低温胁迫和水分胁迫单独或共同的作用导致泡桐顶芽死亡.初步提出"低温-水分胁迫假说"(The hypothesis of low-temperature stress and water stress)作为泡桐假二叉分枝机理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开展泡桐短轮伐定向培育以适合农村建筑用材的研究,经1984—1986三年时间的试验证明,在我省广大豫东地区,选择高水肥条件的四旁地,使用速生型泡桐良种,采取坐地苗、留床造林的方式,造林密度每亩40—50株,通过集约化的经营管理,连留床苗4年可达民用檩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造林后第三年将全部人工林一次皆伐,第二代采用萌芽更新的方式,连萌生幼苗3年又可培养一茬檩材,其工艺成熟标准超过第一代,第三代同样采取萌芽更新的方法,这样10年培养出三茬檩材,能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 豫林一号泡桐是1975年采用山东白花泡桐一年生实生苗群体根系进行繁育,筛选出的优良植株无性系。经过八年的选育和区域性对比试验结果证明:它较我省主栽的兰考泡桐具有多种优良特性。最突出的烤夺点是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现己在获省难县、  相似文献   

20.
<正> 七十年代以来,信阳地区在营造大面积杉木林的同时,不少社队自发地在丘陵岗地营造了多种形式的泡桐林.由于泡桐的速生性,短短几年就有经济收益,所以泡桐日益深入人心,造林面积也日趋扩大.为了总结丘陵岗地泡桐造林经验,我们在罗山、光山两县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