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是世界性难题,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单一储层预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在空间密集采样的优势,能够提高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准确度,降低了钻探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技术、体曲率技术、地震相分析、蚂蚁体追终技术。  相似文献   

2.
谱分解技术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或最大熵的方法将地震资料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进行研究。根据地震波传播理论推导了薄层振幅谱的表达式,证实了薄层谱的频陷特性,即频陷周期的倒数等于薄层的时间厚度。并以此原理为基础,探讨了基于谱分解技术的储层厚度估算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建立目的层精确的速度场分布和岩层调谐体中第一谱峰频率的求取来达到储层厚度的定量解释。通过读取地震数据、提取振幅值、分析结果,并根据煤层反射界面位置文件等信息解释断层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同时在对所得数据成图的基础上完成不同频率所得结果的对比解释。该方法预测的结果与实钻情况具有很高的吻合度,结果可信,为储层的定量解释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河流相储层单砂体厚度小,砂体接触关系复杂,受限于地震分辨率的影响,对储层砂体的发育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对工区储层的这种情况,采用了多种属性结合,利用属性优化方法,使用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并针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和检验,以期望获取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震数据采集中,激发因素、采集方法、采集时间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地震子波振幅、频率、相位存在差异,对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对地震资料作子波一致性处理,可为波场分析、储层反演及油气预测提供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本文基于VSP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子波整形的原理和方法,从地震数学模型出发,对子波整型方法的处理进行改进,经过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潍北凹陷火山岩油气藏是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孔三段火山岩顶部为主要目的层,储层非均质性比较强,火山岩储层的有效预测一直是勘探难题。本文利用钻井和录井等地质资料,应用地震特征识别及地震相波形分类技术、多属性分析技术综合预测储层发育有利相带,预测结果与实钻井情况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各个曲率属性优缺点,找到了一套适用于该区的应用曲率属性预测构造裂缝发育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证实该研究方法可有效指导该区火山岩勘探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6.
滩坝砂岩油藏具有隐蔽性强、储层横向变化大、储层单层厚度薄的特点,加之受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地震描述及预测难度大。围绕滩坝砂岩油藏的勘探难点,综合运用现代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地震地层学等技术方法研究了滩坝砂岩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明确了滩坝砂岩地震响应特征,开展了滩坝砂岩储层的物探识别、预测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整套勘探技术流程及配套技术系列,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震勘探由早期粗略勘探走向精细化勘探,岩性圈闭勘探开始受到重视,其中岩性油气层的储层预测工作对保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震资料压噪处理的保幅性有必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工作。本人选择了压制噪音处理中常用的F-K域去噪法,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保幅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兴起,微地震技术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开发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微地震数据在监测储层改造效果,优化压裂设计有着显著的效果。微地震数据因其自身数据能量级小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分析前必须进行质控和处理,才能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开展后续解释工作。经过处理后的微地震数据,综合利用地震数据、测井数据进行解释,开展地层的脆性、压裂的隔挡层效果、压裂能量释放区域分析及储层的改造效果分析和解释,从而达到监测压裂改造效果和水平井轨迹及压裂设计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讲述了对页岩气的基本认识,提出了页岩气地震勘探勘探应着重解决的几个方面,即寻找页岩区构造,储层标定,页岩的厚度预测和埋深计算,并对页岩气敏感属性进行优选、分析和提取,获得页岩气藏与地震数据体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对页岩气"甜点"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测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传统的地震预测是通过提取不同的测震学指标,将样本空间映射到特征空间,进而构建预测模型对未来的地震发生趋势进行研判。近年来,Deep learning技术通过对海量样本的学习,自动提取其内在特征,构建训练模型,其已经在时间序列,图像分析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Deep learning技术引入地震时间序列的分析,通过对地震历史数据的学习,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发现并提取能够反映数据内在特征的内在指标,并将这些内在指标与传统的地震学指标相结合,构建一种基于Deep learning的地震预测模型。通过对华东的历史数据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并利用该模型对上述区域未来地震发生趋势进行分析和研判,并给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谱分解技术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或最大熵的方法将地震资料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进行研究。根据地震波传播理论推导了薄层振幅谱的表达式,证实了薄层谱的频陷特性,即频陷周期的倒数等于薄层的时间厚度。并以此原理为基础,探讨了基于谱分解技术的储层厚度估算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建立目的层精确的速度场分布和岩层调谐体中第一谱峰频率的求取来达到储层厚度的定量解释。通过读取地震数据、提取振幅值、分析结果,并根据煤层反射界面位置文件等信息解释断层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同时在对所得数据成图的基础上完成不同频率所得结果的对比解释。该方法预测的结果与实钻情况具有很高的吻合度,结果可信,为储层的定量解释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兴起,微地震技术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开发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利用地震数据、测井数据进行解释,开展地层的脆性、压裂的隔挡层效果、压裂能量释放区域分析及储层的改造效果分析和解释,从而达到监测压裂改造效果和水平井轨迹及压裂设计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是发育最多,规模最大,摧毁力最强的.通过对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地震,初步分析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及其破坏作用和次生地质灾害特征,同时预测了未来地质灾害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金家地区沙一段沉积类型以三角洲平原河道、前缘砂体及滨浅湖滩坝为主,横向变化快,纵向上岩性以砂泥岩互层为主,灰岩少量发育。由于灰岩物性差,速度高,地震反射能量强,因此,灰岩上下有利砂岩储层难以有效识别。笔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利用子波分解重构后的资料剔除灰岩影响的研究方案,实现了对灰岩上下有利砂岩储层的预测,有效得指导了滚动开发部署。  相似文献   

16.
苏晓云 《科技视界》2022,(5):133-135
槽波地震超前探测能够对独头巷道前方隐伏地质构造进行超前探测,提供的地质信息一方面方便巷道及时调整掘进方向或角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巷道快速掘进期间钻探导通导水构造,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该方法对煤矿巷道快速安全掘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王家岭矿DF43断层超前探测为例,利用槽波地震超前探测方法在12321工作面胶带巷进行探测,综合预测了该断层与巷道可能的交点。结果表明,槽波地震超前探测能够准确预测独头巷道前方隐伏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7.
运用岩心及FMI测井资料、常规测井资料、声波时差分形分析、地震资料蚂蚁体追踪裂缝检测,对新疆克拉玛依三2+3区石炭系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溶蚀孔隙,且在镜下可见半充填、未充填微裂缝。储层整体上属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的低孔、特低渗储层。识别了三区储层裂缝,研究其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认识该油藏油气分布规律和增储上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当前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地下天然矿产的主要勘探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在哈密三道岭煤矿区一矿的应用,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一步在新疆哈密三道岭煤矿区的应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大地震是人员伤亡最多的一种自然灾害。公众期望着有准确的地震预报,本文重点探索了地震检测预报发展的历史阶段,阐述了地震前兆现象,分析要从多学科的地震前兆方法入手,不断寻求和研究新的地震前兆监测方法,解决地震预报这一重大科学难题。  相似文献   

20.
以黄陵某三维地震勘探区为例,分析了森林覆盖区三维地震勘探术难点。设计小道距、大线距的观测系统减少测线数、以便保证施工进度;测量过程中采用全站仪与RTK相结合的测量方式进行检波点与炮点测量,保证了测量精度;生产过程中采用多种成孔方式,保证了原始地震资料的质量;处理过程应用层析静校正技术、子波一致性以及振幅一致性处理等技术保证了不同频率的资料同相叠加;应用常规解释与属性解释相结合的解释方法,得到了较为丰富的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