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对患烂鳃病银龙鱼开展病原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YY-2017-3对斑马鱼具有致病性,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柱状黄杆菌相一致;YY-2017-3菌株的16S r DNA基因序列与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支,对多种药物显示耐药。[结论]菌株YY-2017-3被鉴定为柱状黄杆菌,这是柱状黄杆菌引起银龙鱼烂鳃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李坤  王福强  李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92-9294
[目的]对1株分离自健康牙鲆鱼肠道固有菌群的乳杆菌P15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利用PCR技术测定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然后在GenBank中进行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利用MEGA(4.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获得了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登录号为AY852248)。菌株P15与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菌株P15被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油藏微生物Thermoanoerobacter sp DF3的生理生化特性,优化木糖产乙醇培养方案。[方法]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大港油田油层采出液中分离到一株产乙醇厌氧杆菌DF3。采用生理生化鉴定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其系统发育地位。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菌株DF3是一株严格厌氧的嗜热细菌,呈直杆状,G^-,菌体大小为O.42μm×(1.60~5.20)μm,单生、成对或成串生长,产顶端芽孢;生长温度为45~78℃(最适65℃),能利用葡萄糖、木糖、果糖、核糖、甘露糖、阿拉伯糖、蔗糖、半乳糖、乳糖、纤维二糖、松三糖、棉子糖、淀粉等作为底物;其16SrRNA与zpseudoethanolicus相似性为99.7%。发酵葡萄糖与木糖的主要产物为乙醇,培养方案优化后其代谢木糖产乙醇终浓度为2.og/L。[结论]通过试验证明菌株DF3是目前已知菌株中产乙醇活性较强的茵株之一,在65℃时代谢木糖能产生2.Og/L的乙醇。目前代谢木糖高产乙醇的茵株均由国外分离获得,菌株DF3的分离获得为我国研究木质纤维素产乙醇提供了优良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4.
黄文强  王永娟  张龙  朱善元  秦枫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41-12543,12545
[目的]分离和鉴定狼山鸡消化道乳酸菌,为开发新型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厌氧菌分离技术,从狼山鸡肠道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耐酸性、抗菌活性等筛选。[结果]分离到5株乳酸菌LCr-01、LCr-02、LCe-01、LCe-02、LCe-03,经过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以及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植物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以及嗜酸乳杆菌。其中,LCr-0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和抗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5株菌乳杆菌中LCr-0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与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油藏微生物Thermoanaerobacter sp DF3的生理生化特性,优化木糖产乙醇培养方案。[方法]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大港油田油层采出液中分离到一株产乙醇厌氧杆菌DF3采用生理生化鉴定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其系统发育地位,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菌株DF3是一株严格厌氧的嗜热细菌,呈直杆状,G-,菌体大小为0.42μm×(1.60~5.20)μm,单生成对或成串生,产顶端芽孢;生长温度为45~78℃(最适65℃),能利用葡萄糖、木糖、果糖、核糖、甘露糖、阿拉伯糖、蔗糖、半乳糖、乳糖、纤维二糖、松三糖、棉子糖、淀粉等作为底物;其16SrRNA与T.pseudoethanolicus相似性为99.7%发酵葡萄糖与木糖的主要产物为乙醇,培养方案优化后其代谢木糖产乙醇终浓度为2.0g/L。[结论]通过试验证明菌株DF3是目前已知菌株中产乙醇活性较强的菌株之一,在65℃时代谢木糖能产生2.0g/L的乙醇目前代谢木糖高产乙醇的菌株均由国外分离获得,菌株DF3的分离获得为我国研究木质纤维素产乙醇提供了优良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6.
一株益生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优良益生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舍附近的土壤样品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其中的菌株进行分离与纯化培养,并对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和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编号为P-31),结合16S rDNA测序、系统发育树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其16S rDNA GeneBank登录号为GU271136;水解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论]该研究所分离的菌株P-31具有良好的益生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杨四润  马燕  杨明容  傅静  周红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13-14114,14122
[目的]从鲜牛奶中分离植物乳杆菌,为牛奶中植物乳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鲜牛奶稀释,进行涂布转接,再通过活菌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鲜牛奶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D14),菌体形态为杆状,单个或链状排列,无芽孢,菌落凸起,边缘光滑细腻,呈白色,直径0.4~2.2 mm,有酸味。再结合各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结论]从鲜牛奶中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D14来源安全,有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发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并鉴定菜豆花中的1株内生优势细菌(WBF1)。[方法]从菜豆花中分离出1株内生优势细菌WBF1,通过革兰氏染色、16S r DNA及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6S r 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为变形杆菌科不动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其生理生化特征符合假单胞杆菌特性;该菌定植于菜豆花中,生长温度为20~43℃。[结论]该菌是菜豆基因工程生防菌宿主菌的良好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7-30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芽孢细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以棉花黄萎病痛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g)V-190为测试菌,筛选对其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通过初筛及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30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4株拮抗细菌菌株,再对其中拮抗能力较好的18株进行了复筛,得到抑菌圈达18.9mm的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30菌株,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综合考察,初步判断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获得了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芽孢细菌7-30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苯酚降解菌SW34。[方法]通过分析苯酚降解菌SW34的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及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的种类。[结果]从焦化厂污水处理曝气池泥样中分离出具有降解苯酚能力的SW34菌株,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初步鉴定属于短杆菌科(Brevibacteriaceae),其16S rRNA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GU576981)与表皮短杆菌同源性高达99%以上。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SW34菌株为表皮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owffii),具有降解苯酚特性的表皮短杆菌此前未见报道。该菌株能够降解3.0 g/L浓度的苯酚,是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的良好菌种资源。[结论]该研究为高浓度苯酚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解除土壤抑菌作用,提高康宁木霉T2菌株防治根结线虫效果。[方法]室内试验分别测定T2菌株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能力,T2菌种发酵液的杀根结线虫幼虫活性,T2菌株分解秸秆及其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土壤处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T2菌株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能力强,其代谢物有一定的杀根结线虫幼虫活性;T2菌株能快速降解秸秆,土壤碳氮源对秸秆降解有很大的影响;在添加秸秆粉和乳酸后,T2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较强。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有秸秆粉及乳酸存在的条件下,T2菌株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害效果达76.4%。[结论]康宁木霉T2菌株与草粉和乳酸联合使用防治根结线虫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稻秆与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性能。[方法]在总固体浓度为20 g/L条件下,用一定比例的稻秆代替部分剩余污泥,构建共发酵产酸系统,探讨其有机物组分变化及其产酸特性。[结果]稻秆的投加能够促进多糖和蛋白溶出,提高SCOD含量,在发酵进行到第4天时,10%预处理稻秆处理和10%稻秆处理发酵体系中SCOD达到最高,分别为3 440和2 810 mg COD/L,与污泥对照相比,分别升高了72.0%和40.5%。与此同时,在发酵结束时,稻秆的投加虽没有增加VFAs积累量,但其在短期内能够促进VFAs转化,缩短发酵时间,在发酵进行到第6天时,与污泥对照组相比,10%预处理稻秆处理中VFAs积累量提升了70.1%。当VFAs积累量趋于稳定时,乙酸和丙酸占总酸的比例和从大到小依次为10%预处理稻秆处理、10%稻秆处理、污泥对照。[结论]稻秆的投加能够改善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性能,可为农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pH值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H值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为促进秸秆发酵产沼气提供试验参数和理论依据。[方法]从产物生成、催化剂活性和原料利用3个方面评价不同发酵起始pH值对沼气产生的影响。[结果]在发酵液起始pH值为7.0时,稻草秸秆发酵产沼气的量最高,发酵液髑、VS降低程度最大,分别为29.2%和24.6%,且产气过程中辅酶含量也最大。[结论]控制发酵体系的pH值(7.0~7.2),使产甲烷茵处于最佳的生存状态,是提高水稻秸秆发酵产沼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稻草覆盖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探讨邵阳烟区稻草覆盖的最佳使用量,为进一步推广稻草覆盖、增强土壤肥力、降低烟农生产成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不覆盖稻草,且不覆盖地膜(T1);覆盖地膜(T2);覆盖稻草4 500kg/hm2(T3);覆盖稻草6 000 kg/hm2(T4);覆盖稻草7 500 kg/hm2(T5)。T1为对照。调查烟田的地温、土壤湿度,烟株生育期,烟叶生长发育、干物质的积累分配、经济性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及吸食质量。[结果]稻草覆盖还田对烟田的地温和土壤湿度都有调控作用。在内在质量上,稻草覆盖还田可明显协调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有效地提高烟叶总糖、还原糖、氯及钾含量,降低烟叶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提高烟叶类胡萝卜素和多酚含量,从而有效提高烟叶的香气品质。[结论]稻草覆盖还田可有效提高烤烟品质,其中以7 500 kg/hm2覆盖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碳氮源对里氏木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以及纤维素酶水解稻草的条件。[方法]通过添加不同的碳源和不同浓度的酵母粉,探讨里氏木霉合适的发酵条件;使用不同添加量的纤维素酶对稻草进行酶解;分别利用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混合酶对稻草进行酶解反应。[结果]利用乳糖和稻草的复合碳源和12 g/L的酵母粉进行水解时,纤维素酶活性较高。酶解适宜的酶用量为每克稻草底物200 U的滤纸酶。用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混合酶酶解稻草96 h的酶解得率为65.4%。[结论]该研究可为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生产和酶解稻草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附子秸秆残茬对水稻的化感效应。[方法]通过添加附子秸秆残茬不同腐解液,采用平板培养法进行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结果]除秸秆残茬添加附子田土壤腐解15 d原液(SBW15)处理7 d外,其余附子残茬腐解原液处理3 d与7 d的水稻种子均不发芽,其25%稀释液处理3 d亦不同程度抑制水稻种子萌发与根系生长,但处理7 d对根系生长表现出抑制与促进双重作用;除25%SBW15稀释处理7 d外,其余腐解液对水稻发芽率、根长及发芽指数均表现化感抑制作用,且处理3 d的抑制作用强于7 d。[结论]附子秸秆残茬对水稻的化感效应与秸秆残茬腐解液浓度及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解决水稻秸秆自然腐熟过程慢、影响农耕等问题,开展水稻秸秆的最佳腐熟剂筛选研究。[方法]采用室内对比试验,观察不同时间秸秆腐熟的颜色变化,测定腐熟过程中pH、温度、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效果,从而筛选出水稻秸秆的最佳腐熟剂。[结果]添加腐熟剂可缩短水稻秸秆的腐熟时间,提前7~14 d达到腐熟效果。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微堆肥快速腐熟剂处理后,在42 d时腐熟液pH达7.5,84 d种子发芽率达到85%,发芽指数为0.83,达到完全腐熟效果。[结论]相比其他处理,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微堆肥快速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效果最佳,可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从而为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兴元  刘琪  马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84-15585,15599
[目的]探明酸性预处理对小麦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影响的内在机理。[方法]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浓度1%硫酸预处理前后小麦秸秆中纤维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酸性预处理使小麦秸秆纤维内部结构及其表皮层化学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使得纤维素从木质素的包裹中释放出来,厌氧微生物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纤维素,并可以对秸秆进行更有效的利用。[结论]纤维形态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小麦秸秆干式厌氧消化产气量提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石姗姗  徐凤花  王彦伟  赵忠宝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27-6428,6493
[目的]为快速降解堆肥中的纤维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碳源、氮源、固液比、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等方面,研究复合菌系产酶条件,及其对牛粪堆肥纤维素降解的影响。[结果]酶活力最高培养基配方为稻草粉∶麸皮=6∶4,豆饼粉2%,固液比1.0∶2.5,接种量10%;最佳培养条件:pH值为7.5,装料量50g,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6d。在该条件下,CMC、FPA酶活力分别达到4564.86、624.13IU/g,堆肥结束时,纤维素降解率为74.24%。[结论]复合菌系能有效促进堆肥纤维素降解,加快堆肥腐熟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砷污染地下水体的修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稻草秸秆作为吸附剂,研究稻秆长度、稻秆用量、pH值、干扰离子等因素对饮用水中五价砷去除的影响。[结果]当五价砷浓度为300μg/L,稻草秸秆长度为2 mm,秸秆用量为10.0 g/100 ml溶液,最佳pH值中性,吸附时间为24 h时,稻草秸秆对五价砷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结论]利用稻草秸秆去除饮用水中五价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