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地处中原,自然条件良好,农业生产比较发达,长期以来耕牛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来源。我省南部,河流纵横,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为水稻的集中产区。因之,我省南部耕牛以水牛为主.我省水牛主要分布于淮河两岸,包括信阳地区的全部及南阳地区的桐柏、驻马店地区的  相似文献   

2.
本调查表明,我省牛流行热的流行具有周期性,最短间隔为4年.本病1983年在我省曾大流行一次.据作者提供的初步材料,1987年全省有23个县发现疫情,发病黄牛149,646头,占疫区黄牛总头数的8.6%,发病水牛107头,占疫区水牛总头数的1%.此次疫情仍有周期性、季节性和方向性的特点,但流行时间长、扩散速度慢,流行面积小、发病率低,症状较缓和、病死率也较低,并有明显的第二高峰.  相似文献   

3.
滨湖水牛因原产洞庭湖湖滨而得名,为我省和全国的水牛优良品种。长沙出土文物中,有水牛形铜灯,考据为西汉(公元前205—25年)所造。又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滨湖水牛就曾引到陕西汉中地区。足见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曾引入湖北、广西、广东、江西等省,因而驰名全国。  相似文献   

4.
滨湖水牛因原产洞庭湖湖滨而得名,为我省和全国的水牛优良品种。长沙出土文物中,有水牛形铜灯,考据为西汉(公元前205—25年)所造。又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滨湖水牛就曾引到陕西汉中地区。足见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曾引入湖北、广西、广东、江西等省,因而驰名全国。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牛约有1800万头,居世界弟二位。为我国南方各省当前农业生产主要动力。水牛在生物学特性上具有夏季需浴水,冬季又畏寒的特性,因此对水牛皮肤结构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6.
论我省水牛     
水牛皮厚毛稀,汗腺不发达,每平方厘米皮肤上被毛数(根)比黄牛少10倍,且随年龄增长被毛则渐稀,抗寒力极弱,适应生存地远不及黄牛广,素有“水牛不逾淮之说”。由于汗腺欠发达,故炎夏须藉水浴而散热,并据以抵御蚊蝇侵袭。水牛輓力大,性情温和,易驾驭和饲养,特别适于水田作业。一我省地处长江中、下游,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常年气温达16℃,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历史上就以养水牛而闻名,如三农纪卷八指出:“相旱牛惟洛人,相水牛惟楚人,闻之察齿以定其年,审锋而平其岁”。我省水牛有二种类型: (一)江汉水牛——分布于江陵、石首、公安、监利、洪湖、天门、枝江、当阳、孝感、黄陂、云梦、汉川、鄂城、嘉鱼、黄岗、新洲、浠水、圻春、广济、汉阳、黄梅、武昌及武汉市等29个县市。  相似文献   

7.
盱眙水牛属大别山牛系,躯高体壮,耐粗能劳,繁殖力强,素有“山区重型水牛”之称,为我省优良地方水牛品种之一.为了适应我国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加速水牛的繁殖改良步伐,我们对盱眙母水牛的生殖生理的特性作了初步探索,现将1960—1967年,本场焦山牛场275头母水牛的生产记录,以生物统计学方法处理和分析如下:一、性成熟和繁育年限1.初次发情年龄:据45头资料,盱眙母水牛初次发情在13—16月龄之间,平均456.5天,最早401天.母水牛初次发情时平均体重185公斤.最初几个发情周期不规律,多数偏长.初次发情期配种受胎率低,仅26.4%,易于流产.本场152头母水牛的实际初配年龄在497—1178天之间,平均为871.05天.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56头沼泽型水牛和26头河流型水牛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的完整编码区及部分侧翼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沼泽型水牛的SRY基因编码序列一致,所有河流型水牛的SRY基因编码序列也一致;但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之间SRY基因编码区序列相比在c.202位点存在一个G>C替换,这个碱基差异属于错义突变,导致了pG68R,即编码的第68位氨基酸在沼泽型水牛为甘氨酸G,而在河流型水牛为精氨酸R;经群体检测确定SRY基因c.202G>C变异为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之间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其他牛科物种在此位置不存在差异。本研究使用的PCR引物可以作为水牛性别鉴定的特异性引物,而发现的差异位点也可以作为区分沼泽型与河流型水牛和水牛群体雄性介导基因流检测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水牛作为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的重点,为了能够提升水牛养殖产量,就必须按照水牛阶段生长特征,借助分阶段饲养管理形式,提升水牛饲养质量,提升养殖者经济效益。本文在水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分析研究过程中,对水牛阶段饲养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升有关人员对水牛饲养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省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96~100万公顷,居我省粮食作物的第二位,仅次于水稻。加入WTD后,我省乃至全国玉米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种子生产和经营必然向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我省玉米种子产业化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图像分析系统中光密度和灰度值对免疫组化图像判别方面的异同,采用SuperPicTureTM通用试剂二步法对沼泽型水牛、摩拉杂交水牛、荷斯坦奶牛下丘脑视上核催产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与沼泽型水牛相比,彩色图片转化为八位灰度图片后,摩拉杂交水牛由差异不显著(P=0.143)转变为差异显著(P=0.03),荷斯坦奶牛差异性增强,由P=0.04至灰度图片的P=0.01.前后测得阳性面积并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在转化灰度图片前后,光密度和灰度值对于同一种染色结果得出不同的差异性结论,对阳性面积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临湘市是湖南省滨湖水牛原种核心区,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水牛保护区。在临湘市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每年为滨湖水牛保种预算50万元作为水牛保种补助资金,由此可见,临湘市对滨湖水牛保种工作尤为重视。本文首先简要分析目前临湘市滨湖水牛品种资源保护现状,随后简单概述临湘市滨湖水牛品种资源保护策略,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水牛是我国养殖行业的发展重点,水牛生产的不同生理阶段需要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只有保证水牛在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环境中生存才能提高水牛的养殖效益,促进养殖者增收。本文对提高水牛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水牛饲养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我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副产物丰富,绿色饲 料终年可生,除少数因地理条件限制或遭受自然灾 害致牲畜的粗(青)饲料感到缺乏外,大部分地区 基本上是有余或够用的。 根据1956年统计:我省现有耕牛2,220,500头 (其中黄牛1,518,100头,水牛702,400头),全省单双 季水稻栽种面积为43,635,168亩,以平均每亩产藁  相似文献   

15.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ABCG2)对普通奶牛泌乳性状有直接影响。水牛中该基因的遗传特征与产奶性状间是否有遗传关联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文采用PCR SSC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技术,对4个河流型水牛群体和9个沼泽型水牛群体共计466个个体的ABCG2基因第9外显子进行了变异检测。结果表明,水牛ABCG2基因第9外显子由251个核苷酸组成,所有的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序列相同,未发现SNP位点,但在第9内含子内检测到1个T>C替换(g. SNP44769 T>C)。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发表的牛科物种同源序列比对后发现,数据库中一条河流型水牛序列该外显子第66位核苷酸处有1个G>A替换(c. SNP1018 G>A),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p. V340I的改变;与普通牛、山羊和绵羊该基因第9外显子序列的核苷酸差异位点个数分别为5,8和11个,表明水牛与其他牛科物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本文结果提示ABCG2基因第9外显子在水牛中已纯化固定,且与水牛产奶量性状间无直接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均在1800万亩以上。至1984年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居我省各作物之首,单产在省内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玉米在我省所以能迅速发展,除本身具有许多优点,如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用途大、栽培管理方便及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玉米外,还与我省的科学技术进步,尤其与玉米育种工作新取得的成就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摩杂一代水牛与广西沼泽型水牛生产性能的差异,对其肾上腺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牛两侧肾上腺的形状大小不同,不同个体同侧的形状也不同,其被膜可清晰地分为外环层和内纵层,且广西沼泽型水牛被膜比摩杂一代水牛厚。广西沼泽型水牛比摩杂一代水牛的肾上腺球状带细胞长轴长2.00~4.00μm,网状带细胞长轴长4.00~5.00μm、短轴长2.00~3.00μm。由于广西沼泽型水牛肾上腺的被膜、球状带和束状带均比摩杂一代水牛厚,且网状带细胞显著大于摩杂一代水牛。因此可以推断,广西沼泽型水牛在调节心脏的活动和血管压力、抵御冷应激、对抗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均优于摩杂一代水牛。  相似文献   

18.
许典新 《广西农学报》2010,25(1):F0003-F0003
<正>水牛是广西畜牧业特色优良品种。广西水牛资源十分丰富,水牛存栏225多万头,居全国首位。拥有四个水牛品种:富钟水牛、西林水牛、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自1995年开始,广西大面积开展水牛杂交改良。近年,水牛品种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牛奶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潮湿气候的南方,奶水牛产业前景广阔,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畜牧业发展重点之一。中国是世界水牛养殖大国,具有悠久的水牛养殖历史和丰富的水牛种质资源,水牛种质资源提升是我国发展水牛产业的前提和根本,是振兴我国水牛业的关键环节。中国水牛产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该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水牛种质资源发展历程及现状,重点介绍了分子育种技术,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种质资源提升技术对我国水牛种质资源质量提升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沼泽型水牛与河流型水牛之间的线粒体D-loop区差异与进化关系,对26头广西本地水牛、8头贵州贵阳水牛、11头广西水牛与河流型水牛杂交后代、9头尼里拉菲和12头摩拉水牛(共5个群体66头水牛个体)的线粒体全长D-loop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分析.结果发现66头水牛912 bp的D-loop多重序列比较有147个多态位点,形成58个单体型,沼泽型水牛与河流型水牛单体型明显分成2簇.以牛为外群构建的单体型进化树显示,沼泽型与河流型水牛分成明显2大支,河流型水牛聚成1支,而沼泽型水牛内部又分成2个侧支.通过Median joining net-work分析亦发现3个不同的簇,与进化树分析结果一致.对该区碱基错配分布分析表明,水牛群体在历史上发生2次独立的群体扩增事件.为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从GenBank下载了211条水牛D-loop序列与笔者研究获得的序列整合分析,在共有序列878 bp区域中,包含了158个多态位点和129个单体型,以牛为外群的进化树分析与单体型网络分析表明,沼泽型水牛分成2簇,所有的河流型水牛聚集成紧密的1簇.碱基错配分布分析结果呈现2个明显的峰,进一步推断水牛群体在历史上发生过2次较大的群体扩增事件.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断,沼泽型水牛与河流型水牛来自不同的家养化事件,沼泽型水牛起源于中国,其祖先可能存在2个基因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