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细长杆是机械加工中较为常见的零件。该类零件其加工难点在于加工变形大,很难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本文以空心细长活塞杆件为例,充分分析零件结构、工艺特点,分析零件产生各种缺陷的原因、掌握加工难点。最后通过合理选择切削参数、刀具几何参数、走刀方式与装夹方式等途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细长杆类零件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细长轴加工误差补偿原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细长轴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受力和受热变形简化模型的分析,运用弹性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由切削力、工件自重和切削热引起的轴加工误差数学模型,并运用误差补偿技术适时修正加工误差,有效地提高细长轴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细长轴加工的特点及引起变形的主要原因,并从工艺方面入手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以提高细长轴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细长轴在农用机械与通用机械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所谓细长轴是指长度与直径的比值大于20的轴。它的加工特点是刚性差,散热性能差,刀具磨损大。由于细长轴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弯曲和振动。另外,由于细长轴散热差,切削热会使它产生较大的伸长,当工件两端受到夹顶的阻碍时,会引起弯曲。因此加工细长轴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证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5.
硬切削加工     
“Hard-portturning”这个词通常简称“Hardturning”,指的是直接对浮硬钢进行切谢加工做为最后一道精加工工序,而不象当前生产中常见的以磨削加工为最终工序.硬加工的加工范围为HRC54~63的摔硬钢,加工杨度可达7-65μ~12.7μ的数量级.刀具采用复合聚晶立方氮化硼刀片或陶瓷刀片.硬切削只要选择一种合适的刀片,在普通车床或加工中心上就可以进行.用硬切削加工方法明显提高生产率的一个事例是丝杠的加工.丝杠的加工工艺一般为租车削软棒料、热处理淬火、精加工磨削成形.繁个工艺过程大约需170个工时.采用硬切削工2、刀具选…  相似文献   

6.
活塞销是汽车发动机内的一种空心细长零件,在工作时承受交变应力,要求有较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如若采用切削加工法制造,将耗费大量的金属材料和工时。为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采用了先进的冷挤压新工艺。采用这种工艺不仅能形成所需要的形状,达到少、无切削的目的,同时在其内部形成合理的纤维流线分布,使机械性能得到提高,并且模具寿命较高,产品质量稳定,这是既经济又合理的先进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有很多轴类零件的长径比L/d>25.在切削力、重力和顶尖顶紧力的作用下,横置的细长轴很容易弯曲甚至失稳,因此,车削细长轴时必须改善细长轴的受力问题.此外,在切削热的影响下,细长轴的加工也容易出现变形,影响加工.文章从力和热两个方面分析了细长轴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加工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不同泵结构参数对单螺杆泵泄漏的影响,以1/2型线全金属单螺杆泵为例构建几何模型,基于PumpLinx软件进行瞬态数值计算,并结合外特性试验验证其可靠性,对不同总螺旋角下单螺杆泵的流量变化规律及流场分布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位螺旋角恒定条件下,时均流量随着总螺旋角的增加、单位压差的减小而增大;瞬时流量极小值随着总螺旋角的增加而减小,极大值基本保持一致,接近理论流量17.9 m3/h.斜向泄漏缝隙两侧压力随定子转子啮合位置变化,特定位置压力差随着总螺旋角的增大而减小;特定啮合区监测点的瞬态泄漏流速极大值随着总螺旋角的增大而减小,其极大值最小为4.3 m/s.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单螺杆泵的泄漏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单螺杆泵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与活塞离心泵、叶片泵、齿轮泵相比所具有的诸多优点,最后给出了螺杆泵中螺杆加工时的功率计算。  相似文献   

10.
在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细长杆零件的自身因素、工艺加工因素等,很容易导致零件变形,为此注重细长杆零件的工艺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从细长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易于变形的影响因素,在加工工艺上增加校正工序、增加热处理工序、选用合适的装夹方式等,从而保证加工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双螺杆泵螺杆转子螺旋面啮合区磨损严重、内泄漏大等问题,根据啮合原理,建立椭圆弧及其共轭曲线的啮合模型,构建传动比为2∶3的主从螺杆端面型线,提出一种新型多点啮合型螺杆转子结构.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新型双螺杆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泵内部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螺杆转子在轴截面上可实现三点啮合,在双螺杆转子上形成多重密封;采用V形凹槽的主螺杆转子齿顶压力分布均匀,采用传统结构的从螺杆转子齿顶处压力分布呈阶梯状;从螺杆转子周向啮合间隙处泄漏速度为主螺杆转子的1.8倍,表明主螺杆转子齿顶V形凹槽两侧的光滑顶棱与泵腔内壁面形成的类迷宫密封可有效减小周向啮合间隙处的泄漏;新型螺杆转子较大改善转子的磨损适应性,有效减小了双螺杆泵的内泄漏,对提高双螺杆泵的高压环境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An overview of some popular rotary and reciprocating positive displacement (PD)pump types is given with the objective of presenting and comparing the respective sizing relationships and performance fea...  相似文献   

13.
屏蔽泵能耗的计算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掌握屏蔽泵能耗的计算方法,对造成屏蔽泵功率损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屏蔽电机与普通电机的能耗差别,总结了屏蔽套能耗的计算方法,屏蔽套的能耗与屏蔽套的材料、厚度、定转子的长径比、液体的粘度、转数、冷却循环回路等有关.以江苏大学新开发的化工屏蔽泵为例,对其设计点的能耗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屏蔽泵能耗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通过试验,验证了屏蔽套能耗与转子旋转的液体摩擦损失有关.计算方法考虑了转子旋转的液体摩擦是正确的,该计算方法对化工屏蔽泵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施尧明  徐小红 《排灌机械》2002,20(5):16-17,21
通过对“潜水电泵整机绝缘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在总结以前解决该问题方法的基础上,找到引起整机绝缘低的根本原因,在不改变其它工艺和泵性能的情况下,通过一些工艺工装的改进,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离心泵内泄漏流计算及其对转子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泄漏流对离心泵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离心泵内泄漏流流场数值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验证基于加州理工学院RFTF装置试验结果,验证结果显示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在泄漏流流场与转子系统间进行数据传递,实现了流场模型与基于节点单元法建立的转子系统的耦合计算,得到了泄漏流流体力作用下的转子系统响应结果,结果显示泄漏流的存在明显提高了转子系统刚度并进而增加了其稳定性.该方法可以略去流体力环节从而直观了解到泄漏流道参数变化对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对优化离心泵相关参数,提高转子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泵共用进水池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三维不可压粘性流Navier-Stokes方程和非结构化网格,数值模拟了双泵共用进水池的流场,分析了前池底坡和机组不对称运行对水泵进水条件的不利影响,计算了水泵吸水管内的涡角,并利用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可为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双泵共用进水池对后面水泵的进水条件不利,在进水设计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螺旋离心泵工作特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螺旋离心泵具有独特的螺旋离心叶轮,这种叶轮使得螺旋离心泵较之于普通污水泵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从流体力学和泵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螺旋离心泵的无堵塞性、调节性、能量性能、汽蚀性能等工作特性及其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流动机理和新的设计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提高螺杆泵定子橡胶材料寿命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采油螺杆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针对提高采油螺杆泵工作寿命的问题,通过对螺杆泵工作原理和工作寿命影响因素的分析,框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螺杆泵定子橡胶新材料的特点和螺杆泵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并采用了活化的硅酸盐矿物与以丁腈橡胶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材料,来制备出高性能的活化硅酸盐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各项性能均高于羧基丁腈橡胶及通用丁腈橡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燃油价格持续上涨,开发新能源和节约现有能源均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目的,本文详细介绍了运用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将475型柴油机的涡流燃烧系统设计成直喷燃烧系统的一些探索,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75型柴油机直喷化后,保持其原有动力性,不仅烟度排放低,而且燃油耗得到明显降低,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迷宫螺旋泵气液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混合物多相流模型、RNG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应用CFD软件Fluent对迷宫螺旋泵内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通过分析流道内不同截面上的压力、速度以及含气率分布,研究泵内气液两相流场的流动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压力分布从进口到出口沿螺旋槽逐渐升高,增压效果明显,速度分布在环形腔的外侧比在内侧稍大,螺旋部分含气率分布比较均匀,进出口处出现含气率分布不均匀现象,局部含气率较高,在此要防止气堵现象的发生.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基本符合泵内部流动的实际情况,这说明模拟结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迷宫螺旋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场的流动规律,可为迷宫螺旋泵气液两相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同时表明迷宫螺旋泵进行气液混输时具有良好的曝气效果,可作为传统曝气设备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