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花生引种是将外地或国外的花生品种或花生遗传资源材料引入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直接利用或科学研究.花生引种工作是实现花生品种相互交流利用、促进育种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花生新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总结多年花生引种工作的实践和经验,认为花生引种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和原种快繁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内蒙古赤峰市属于泛东北地区,其气候和土壤特点比较适合种植花生,但花生的生长发育受低温影响较大,因此合理选择适合赤峰地区的品种并采用科学的引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赤峰地区花生引种条件 1.1气候生态因素 花生品种各个性状都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花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都有要求,不同的花生品种对特定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都保持着一定的适应性.在气候环境因素中,温度对花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降雨量.多数花生品种的适应性较为广泛,只要积温能够满足,有适当的水分供应就可以保证花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在生态环境因素中,首先要考虑土壤生态因素,其次是生物生态因素,即病虫害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花生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花生生产过程中,因引种、繁种、利用的不合理,常常会造成花生品种种性退化。花生种性退化后,不良植株比率增多,导致经济性状变劣、抗逆性下降、适应性减弱,尤其是病害加重,在生产上造成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要保持生产中花生品种的优良特性,就必须了解花生品种退化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使花生品种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固有的优良特性,以实现花生的高产与稳产。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审(认)定花生品种系谱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建省花生品种的亲缘关系和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为今后花生新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提供依据。对福建省开始开展花生品种审定工作至今审(认)定的29个花生品种进行系谱和共祖先度(或称亲本系数)分析以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结果表明,这29个花生品种共涉及38个直接亲本,92.11%来自广东和福建省,其中‘汕油523’、‘粤油92’、‘泉花10号’、‘泉花327’的利用频率较高;这些审(认)定品种系谱分析可追溯到47个祖先亲本,74.47%来自省外地方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但只有8个祖先亲本利用频率较高;主要由2个系谱树组成,‘粤油92’、‘泉花10号’、‘汕油523’、‘泉花327’是福建省审(认)定品种直接的骨干亲本。共祖先度分析进一步了解品种群内亲缘关系的远近。随着年代的推后,审(认)定品种的大多数主要性状得到了改良,百果重、百仁重对提高花生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审(认)定的花生品种其遗传基础较为狭窄;系谱分析可充分了解品种的亲缘关系,而共祖先度(或亲本系数)则可从量上进一步说明两者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宜得彰。品种产量性状的改良应协调好与单株结果数、果仁大小、出仁率、以及植株性状等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地区花生品种主要性状差异以及为引种工作提供依据,根据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国内审(鉴)定的688个花生品种进行育种方法、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审(鉴)定品种中有85.3%的品种由杂交选育而成,其中,单交占75.1%,单交是国内花生品种选育的主要杂交方式。不同省份品种在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株高、侧枝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果枝数极差分别为17.2 cm、18.1 cm、2.7个和2.2个;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极差分别为41.46 g、18.36 g和8.46%;果仁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极差为4.08%和3.77%;产量极差1107.45 kg/hm2。南方花生区品种单株分枝数和果枝数较少,黄河流域花生区品种百果重和百仁重较高,长江流域花生区品种脂肪含量较高,南方花生区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谈引种     
一、引种的概念引种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概念,是指引进外地的优良品种,在本地经过试验以后,直接在生产上栽培利用。另一个是广义的概念,是指把外地的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本地,经过试验,作为推广品种直接在生产上利用或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间接利用。  相似文献   

7.
花生抗青枯病高产新品种日花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花1号是由日照市东港花生研究所以鲁花3号为母本、花育1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青枯病、适应性广等优点,于2008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8030号,适宜我国北方花生产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8.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花生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但低效的再生和遗传转化系统严重制约着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花生品种的研究。利用嫁接技术将组培苗或转基因苗嫁接到实生苗砧木上,不同嫁接方法成活率达到70-100%,远远高于转基因幼苗直接诱导生根移栽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花生脂肪含量很高,特别是油酸含量丰富,是重要的食用油来源.同时,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相媲美.重庆地区花生加工量和消费量都很大,三峡库区花生种植历史悠久,人们有食用花生的习惯.多年来这一地区种植的花生品种均为天府系列品种,品种单一老化且长期没有得到更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花生青枯病抗性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Rastonia solanacearum E. F. Smith 引起的青枯病是中国及一些东南亚国家花生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花生青枯病的病原鉴定、抗病机理、抗性遗传规律、抗病种质鉴定发掘、抗病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成就,并就存在的抗性品种产量较低、品质性状差、抗性鉴定费时费力、所利用抗源单一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在于采用多重杂交方式或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引进疏枝亚种为抗源,同时要大力发掘利用野生花生抗性材料,完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贵州省植物园内对从荷兰引种的10个百合品种种球萌发、生长、开花和抗病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状试验.通过对所引百合品种的种植,总结出适合在贵州栽培荷兰百合的配套技术,探讨百合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百合属植物的引种栽培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花生育种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几十年来,中国花生生产迅速发展,花生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在其中的贡献巨大。为了阐明花生育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介绍了中国花生品种的更替历程,综述了除引种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之外,新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归纳了中国花生育种的目标。指出综合利用花生育种新技术并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培育高产、早熟、优质、多抗、适于出口以及适于机械化栽培和加工的花生新品种将是今后中国花生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毛巧巧 《种子科技》2012,30(3):37-37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农作物品种,加快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更换,使育种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扩大优种入户率,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我县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引进花生品种海花1号等品种,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现将花生引种应坚持的几个原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我国花生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占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1/5,总量居第一位。近年来,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下降,粮油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夏播花生逐渐成为河南省花生的主要栽培方式。但是,应用于生产的花生品种大多表现为早熟不高产或高产不早熟。目前,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多采用国内种质资源为亲本,由于遗传基础狭窄,后代分离类型较少,所以很难有大的突破。为此,针对花生育种及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开选02—3作为亲本之一与国内高产品种进行有性杂交,  相似文献   

15.
福建花生品种系谱及其性状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给花生新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提供依据,分析了福建省建国以来审定(认定、鉴定)的33个花生品种系谱及其产量等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福建花生育成品种共涉及45个亲本,其中22个来自福建省,24个亲本是育成品种,‘狮头企’、‘粤油92’、‘汕油523’和‘泉花10号’、‘泉花327’是福建花生品种的骨干亲本,品种的亲缘关系主要来自于广东。系统育种是福建1951-1980年主要的育种方法,1991年以来杂交育种成为花生育种的主要方法。随着花生品种的更换,产量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百果重、百仁重逐渐提高对花生产量起了重要作用。脂肪含量有随着时间而略有提高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与之相反。植株高度逐渐降低,耐肥抗倒能力提高,适于密植。总分枝数略有降低,而结果枝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花生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早地多熟种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由于花生品种混杂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生产水平很低,亩产一停留在70公斤以下,最低年亩产仅40多公斤,很不适应市场的需求。1986年,我站将几年引种试种、经鉴定适合我省栽培的花生良种“天府3号”和“贵农3号”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为推广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花生引进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3个大粒花生品种和6个中粒花生品种,在京郊4个花生产区种植并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粒花生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比大粒花生高出2.1%;大粒花生品种河北2号的蛋白质含量(30.7%)最高,中粒花生品种山花8号蛋白质含量(33.4%)最高;大粒花生花育25号和农大060的脂肪含量(49.2%)最高,中粒花生中花育20的脂肪含量(49.6%)最高;大粒花生品种的产量高于中粒花生,中粒花生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于大粒花生,但大粒花生的油酸/亚油酸比值高于中粒花生.大粒花生濮科花9519、花育25号、豫花9327和河北2号,中粒花生品种河北1号、花育26和花育20号,适宜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花生是河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1999—2002年种植面积均超过95万公顷,在全国花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花生用种量大,价格高,影响了农民更换新品种的积极性,致使我省花生新品种更换速度慢、品种老化,制约了花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分析河南省花生品种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对河南省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品种利用现状河南种植花生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是河南省重要的出口创汇作物。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花生科技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先后引进、培育花生优良品种40余个,进行…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引种工作回顾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从2002年开始开展引种工作,随着农业生产和政策的变化,品种管理政策和办法不断调整,引种工作也不断在改进和完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种管理办法和措施。到2018年,河南省共引种主要农作物品种932个,小麦118个、油菜7个、玉米476个、水稻222个、大豆57个、棉花43个、花生7个、西瓜2个。引进的表现突出、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如玉米品种蠡玉16、隆平206,小麦品种西农979、衡观35,大豆品种中黄13,在河南省推广多年,为河南省农业提质增效,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作出了突出贡献,引种工作成效显著。对在引种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引进品种良莠不齐、同质类型品种多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引进品种筛选工作,加强对引种品种抗病试验管理,加强引种品种宣传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建议,以确保引种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发挥引种可以起到快速有效地解决生产发展需要优良新品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福建企业开发马拉维花生产业需要,2013—2014年引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6个花生品种(系),结合马拉维4个品种,采用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和大面积种植,在马拉维共和国进行品种比较和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雨季,7个参试品种品比结果,荚果产量1150.05~2943.75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2943.75 kg/hm2,cg-7(CK)产量最低,为1150.0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4.78%~155.98%。籽仁产量654.45~1845.6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1845.6 kg/hm2,cg-7(CK)最低,为65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5.67%~182.0%。干季,7个参试品种荚果产量2344.5~3559.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3559.5 kg/hm2,cg-7(CK)最低,为23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7.81%~51.82%,籽仁产量1428.0~2335.0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2335.05 kg/hm2,‘福花9号’最低,为1428.0 kg/hm2,除‘福花9号’籽仁比cg-7(CK)减产6.44%外,其他5个品种比cg-7(CK)增产29.85%~52.99%。干季,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马拉维的4个品种荚果产量1900.5~ 3213.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3213.0 kg/hm2,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900.5 kg/hm2,籽仁产量1016.7~2307.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2307.0 kg/hm2, 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016.7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6个花生品种生活习性等方面均适应于马拉维的生态条件和粗放的栽培习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花生栽培技术也适合马拉维4个花生品种,并取得高产。初步探明,利用马拉维湖等湖岸周遍特殊的生态环境,只要花期空气湿度≥50%,满足花生开花受精的生理需求,采用人工灌溉措施,可以在干季发展花生生产,建议扩大试验,示范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