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其在超声内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镜科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106例胃粘膜下隆起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患者均行超声内镜检查,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106例标本中,92例为间质瘤,14例为平滑肌瘤,超声内镜诊断正确率达98.8%。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间质瘤CD117、CD34、SMA阳性率为89%、76%、34%;平滑肌瘤中CD117、CD34、SMA阳性率为26.4%、38.7%、90%。结论: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超声内镜可提高诊断的效率及准确率,是未来对平滑肌瘤与间质瘤诊断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7年至2015年胃肠道间质瘤61例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胃肠道间质瘤61例发生在胃39例,小肠15例,结肠及直肠3例,腹膜后4例,平均年龄61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极低度类风险14例,低度类风险14例,中度类风险21例,高度类风险12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容易误诊,其确诊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均为直肠低度恶性间质瘤.其中,2例完整切除,1例未完整切除.未完整切除者术后16个月死亡,另2例现无瘤存活.结论直肠前壁低度恶性间质瘤临床虽极少发生,但术前仍可作出初步诊断,病理及免疫组化可确诊,术中要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这是治疗的关键,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胃间质瘤的临床、内镜及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内镜及CT资料。结果 16例胃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6例(37.5%)。胃镜仅有2例内镜下活检证实为胃间质瘤,恶性者表面多有溃疡或糜烂(84.5%)。CT表现肿块直径大于10cm的肿瘤5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恶性。结论胃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应综合分析临床、内镜和CT的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切除术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后给予伊马替尼400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只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复发率进行随访统计,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2.9%。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3%和62.9%。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中危患者中,两组无复发,生存率无明显异常;高危患者中,研究组2例(5.7%)出现复发转移,对照组有13例(37.1%)出现肿瘤复发转移,两组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显著。危险度、肿瘤大小、有丝分裂数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性因素。结论:腹腔镜切除术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中危或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能显著改善预后,提高其无复发生存率,治疗效果在高危患者中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梭形细胞肿瘤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按2002年WHO肿瘤新标准分类,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2年11月子宫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991例子宫梭形细胞型肿瘤中,良性病变944例(95.26%),交界性病变30例(3.03%),恶性肿瘤17例(1.72%).年龄21~83岁,平均51.8岁.恶性肿瘤17例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5例(29.41%),平滑肌肉瘤4例(23.53%),梭形细胞癌3例(17.65%),癌肉瘤3例(17.65%),胃肠外间质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各1例(5.88%).发生部位为宫体、宫腔、浆膜面、官颈依次递减.结论 子宫梭形细胞肿瘤主要为平滑肌和内膜间质肿瘤,少见的复杂类型偶见,临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相结合是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或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脑结核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影像学结合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结核抗体检查确诊2例,1例抗结核化疗6月后病灶缩小,仍在治疗中.1例抗结核化疗者2年后病灶消失.4例手术完整切除瘤体,病理诊断为结核瘤,术后常规抗结核化疗,4例手术治疗者无复发,其中1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脑结核瘤多以颅高压为主要表现,颅外结核史多不明确,临床诊断较困难,影像学可有特征性表现,应结合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结核抗体检查.诊断明确且无明显颅高压首选抗结核化疗,颅高压明显、癫痫频繁、不能定性等可手术治疗,手术完整摘除瘤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颈部毛母质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医院口腔科1987年至2010年收治的经过术后病检确诊的毛母质瘤4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毛母质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无特征性的病史及临床表现,术前误诊率高达85.1%;手术完整切除后无复发及恶变。结论:面颈部毛母质瘤极易误诊,目前尚无术前诊断的标准程序及可靠的客观指标,完整的肿瘤切除手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疑是病例,手术切口需考虑美学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胃炎胃内分泌细胞的变化,以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78例慢性胃炎患儿先行胃镜检查,取活检材料进行病理与免疫组化观察胃内分泌细胞,并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结果:HE染色观察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轻型24例(30.8%),中型45例(57.7%),重型9例(11.5%);免疫组化检测胃内分泌细胞阳性率,胃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CgA以中型的检出率最高(93.3%),轻型与重型较低(41.7%与33.3%);激素细胞的阳性率与CgA一致,尤以GAST、5-HT与CT为著.结论:小儿慢性胃炎临床病理学改变均为浅表性炎症;胃内分泌细胞阳性检出率与慢性胃炎的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腹腔内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DSRCT由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细胞巢及周围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间质组成;瘤细胞小圆形或椭圆形,核深染,核仁不明显,胞质少,核分裂象易见;较大的细胞巢中央见坏死。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PCK、EMA、Desmin、Vimentin、NSE阳性,间质成分Vimentin、SMA阳性。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十分少见,为高度侵袭性肿瘤,主要位于腹腔及盆腔。病变特有的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CIN患者采用LEEP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LEEP治疗的92例CIN患者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变者占52.2%(48/92);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占33.7%(31/92),上升者占17.4%(16/92),宫颈管受累18.5%(17/92),手术切缘阳性3例,术中出血达50 mL仅4例。术后病理报告切缘CIN残留3例。随访所有患者仅有2例在术后3个月复查细胞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余均为正常。结论LEEP是治疗CIN的安全有效方法,只要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步骤,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春燕  刘静  何正源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98-199,226
目的:探讨女婴阴道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女婴阴道卵黄囊瘤1例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对术中冷冻切片、术后常规石蜡切片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CD30、AFP、HCG、PLAP,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盆腔肿块压迫膀胱引起尿潴留而就诊。病理组织学上肿瘤细胞主由疏松的网状小囊腔构成,并可见特征性S-D小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阳性、AFP阳性、PLAP阳性、CD30灶性阳性、HCG阴性。结论:卵黄囊瘤是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发生于婴儿阴道者罕见。该病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在病理诊断时应注意与胚胎性癌、低分化腺癌等疾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分析Bmi-1和CDX-2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2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12 h疼痛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日7项指标;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检测结肠癌组织Bmi-1和CDX-2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瘤体大小、分化等级、淋巴结转移及5年内复发转移5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无显著差异,但切口总长度小,手术失血量少,术后12 h疼痛评分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平均住院日短。结肠癌组织Bmi-1和CDX-2阳性率分别为79.1%和64.2%。Bmi-1表达与年龄、瘤体大小、分化等级无关,在有淋巴结转移、5年内复发转移患者中其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5年内无复发转移者;CDX-2表达与年龄、瘤体大小无关,在低分化等级、有淋巴结转移、5年内复发转移患者中其阳性率显著低于(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5年内无复发转移者。Bmi-1和CDX-2表达呈负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3年收治的40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21例中,生殖细胞瘤7例,松果体母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不成熟性畸胎瘤3例,良性畸胎瘤2例,神经节神经胶质瘤2例.40例中治愈2例,好转1例,复发转移10例,死亡4例,未愈23例.结论: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须以病理组织学分类为依据,临床症状可提示肿瘤生长速度、大小及方向.治疗视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部位、有无转移及是否合并脑积水而定,生殖细胞瘤预后较好,松果体母细胞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asp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72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aspin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术前淋巴结转移、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maspin阳性率为37.5%(27/72),癌旁组织maspin阳性率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不同年龄及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癌灶最大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Ki-67表达指数5项临床病理指标分组,maspin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阳性率在术后5年内有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pin表达下调不仅有助于鉴别宫颈良恶性病变,而且提示宫颈鳞癌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施实卵巢恶性肿瘤胃肠道转移手术后并发症的特点,探讨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1例卵巢恶性肿瘤胃肠道转移(转移瘤直径≥2cm)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数据采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结果141例次中,58.9%(83/141)行单纯肠癌病灶切除及修补,41%(58/141)行部分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9%(38/141),全身支持治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卵巢恶性肿瘤肠道转移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全身情况、手术方式等有关.手术技术的改进及对患者的支持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肿瘤。近年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治疗与研究进步迅速,尽管分子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格列卫)对其疗效显著,但手术切除仍是原发GIST获得临床治愈的最佳途径。自Lukaszczyk等[1]首次应用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以来,因其对机体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使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肺部良性孤立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证实的肺部良性孤立病灶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中仅26例术前明确诊断,最终病理诊断主要有炎性假瘤、结核球、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肺部孤立病灶的良、恶性决定手术方式,术前未能确定为良性占位疾病或除外肺癌者,术中应作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应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减少组织损伤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近十几年来对GIST的诊治及预后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也存在GIST早期诊断率低,转移性GIST疗效欠佳和长期使用伊马替尼疗效减退等问题。为使临床上更好地认识GIST,本文就GIST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中CD147、E-cadher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鼻咽癌细胞和37例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细胞中CD147、E-cadherin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细胞和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细胞中,CD14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5%和43.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82%和64.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鼻咽癌细胞中CD147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69,P〈0.05)。结论鼻咽癌细胞中CD147异常高表达,而E-cadherin表达下降,二者的联合检测对评估鼻咽癌上皮间质转化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