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口虾蛄繁殖周期及生殖细胞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连市黑石礁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卵巢性腺指数的周年变化进行测定,对雌雄个体的生殖细胞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3月,随着水温的升高,口虾蛄繁殖个体卵巢发育逐渐成熟,性腺指数上升,至6月达到最大值,7月,随着繁殖个体的排卵,性腺指数下降,至9月出现全年的最小值;口虾蛄1龄即可性成熟,每年产卵1次;雄性生殖细胞发育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和精子期5个时期,雌性生殖细胞发育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4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春小麦(Triticum destivum)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种群内个体间的干扰竞争对个体大小不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和油菜种群的个体大小不等性随种群密度的加大而提高,油菜提高的趋势比小麦明显。植株生殖枝干重的大小不等性较生物干重大。植株营养期的大小不等性较成熟期为小。相邻植株的距离与个体大小有一定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个体间的干扰竞争是植物种群个体大小等级形成的重要因子。即种群内较大的个体抑制了较小个体的生长,从而加大了植株大小的相对差异和种群生物量集中于少数较大的个体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个体形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品种个体发育动态的影响,明晰它们对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效应,为黄河流域冀东棉区棉花种植的播期和密度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超短季抗虫棉546系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播期(播期Ⅰ:5月20日,播期Ⅱ:6月2日,播期Ⅲ:6月14日)和密度(低密度:12万株/hm2,中密度:15万株/hm2,高密度:18万株/hm2)处理对其个体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546系的个体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播期的影响效力要高于密度的影响效力,而播期对于棉株个体果枝数量发育的影响效力又明显高于对主茎伸长生长和加粗生长的影响效力。[结论]在黄河流域的冀中棉区对超短季棉546系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期和密度的调控,有效地促进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夯实其产量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金才  唐光雷  李存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20-10222
[目的]探讨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品种个体发育动态的影响,明晰它们对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效应,为黄河流域冀东棉区棉花种植的播期和密度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超短季抗虫棉546系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播期(播期I:5月20日.播期Ⅱ:6月2日,播期Ⅲ:6月14日)和密度(低密度:127万株/hm^2,中密度:15万株/hm^2,高密度:18万株/hm^2)处理对其个体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546系的个体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播期的影响效力要高于密度的影响效力,而播期对于棉株个体果枝数量发育的影响效力又明显高于对主茎伸长生长和加粗生长的影响效力。[结论]在黄河流域的冀中棉区对超短季棉546系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期和密度的调控,有效地促进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夯实其产量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同封山育林阶段闽粤栲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福建南平不同封山育林阶段闽粤栲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乔木层物种数、总个体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闽粤栲群落的大,但生态优势度却相反;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灌木层物种数、总个体数、生态优势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的大,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却相反;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草本层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闽粤栲群落的大,但总个体数、生态优势度却相反.  相似文献   

6.
卡拉白鱼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法,对卡拉白鱼的性腺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机构,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卡拉白鱼精巢和卵巢发育均分为六个时期.3月龄性腺开始出现分化.雄鱼15月龄体重16.22±1.02g,成熟系数12.95,精巢发育至Ⅳ期,精子出现;23月龄精巢发育Ⅴ期,已充满精子性成熟.卵巢Ⅰ期6月龄,体重2.93±0.58 g,个体卵巢均处于此期;Ⅱ期9-12月龄,体重3.73±0.77g至7.29±1.13g个体卵巢处于此期,成熟系数0.80 1.09;Ⅲ期1 3 1 5月龄,体重9.21±1.42g至1 7.54±1.59g个体卵巢处于此期,成熟系数8.67 10.15;Ⅳ期16-23月龄,体重20.31±2.57 g至30.78±4.32g个体均处于此期,成熟系数13.59-9.90;Ⅴ期24月龄,体重53.42±1.48g个体卵巢处于此期,成熟系数11.61.卵巢发育Ⅲ期出现辐射带,最初卵黄物质是以碳水化合物卵黄-液泡形式出现的,卵膜由卵母细胞膜、辐射带和包卵膜组成,膜结构与其微黏性卵相适应.卵巢发育属于同步分批类型,为一次分批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7.
秘鲁外海茎柔鱼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我国鱿钓渔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秘鲁外海采集的2 489尾茎柔鱼样本,对其繁殖生物学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渔获以雌性个体为主,雌雄比例为3.99∶1。渔获物成熟个体所占比例较小,雌、雄分别为10.4%和21.3%,但各月均有成熟雌性个体出现,说明茎柔鱼全年产卵。茎柔鱼Ⅰ~Ⅳ期性腺指数随着性腺成熟度等级增加而不断增大(P0.05),Ⅴ期时随着生殖作用的进行性腺指数较Ⅳ期有所下降。缠卵腺重与缠卵腺长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茎柔鱼Ⅰ~Ⅳ期缠卵腺指数随着性腺成熟度等级增加而不断增大(P0.05),Ⅴ期时随着排卵作用进行缠卵腺指数较Ⅳ期有所下降。成熟个体比率与胴长拟合Logistic曲线显示,雌性茎柔鱼性成熟胴长为539 mm,雄性为507 mm。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取食茭白和水稻后生物学特征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茭白果肉和水稻茎作为食科,研究了二化螟茭白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茭白上的二化螟幼虫总历期、卵历期显著短于水稻上的二化螟,其成虫寿命、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均显著高于水稻上二化螟,而高龄幼虫历期、蛹历期、成虫羽化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在两种食料上无显著差异。茭白或水稻二化螟蛹和成虫的大小均以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取食茭白的二化螟蛹和成虫显著大于取食水稻的个体。茭白上二化螟雌、雄性比为1:0.8636,水稻上为1:0.9375。  相似文献   

9.
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卵巢组织cDNA文库中筛选并获得了斑节对虾MKK4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研究了MKK4基因在雌雄个体不同组织、卵巢不同发育阶段及未成熟和成熟精巢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KK4的mRNA在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未成熟精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分别为雌、雄个体的肠。在精巢不同发育阶段,其在未成熟精巢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成熟精巢。对卵巢不同发育期的研究表明,从Ⅱ期开始,随着卵巢的发育,MKK4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到第Ⅵ期时表达量达到最高。而在Ⅰ期的表达量虽高于Ⅱ期和Ⅲ期、低于Ⅳ期,但其与其他3期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耳石生长与性成熟度、个体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15年6—7月和10—11月中国秋刀鱼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耳石生长与性成熟度、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耳石扁平,核心靠后端,基叶较翼叶突出明显;除Ⅳ外,雌雄个体各期TSL和MW均值随性成熟度等级增大而增加,在Ⅳ~Ⅴ期TSL和MW均值明显增加。雌雄个体在Ⅱ、Ⅲ、Ⅳ、Ⅴ期性成熟度间耳石MW/TS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从性成熟度Ⅱ期开始的个体,其耳石形态不随性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化。随着叉长增加,雌、雄性个体TSL和MW均值逐渐增加,不同叉长组间,耳石TSL、MW均值差异显著(P0.05)。在各个叉长组间雌雄个体耳石MW/TS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W/TSL值增长不明显;秋刀鱼从性成熟度Ⅱ期开始,随着叉长增加,其耳石均匀生长。  相似文献   

12.
野生二粒小麦苗期及成株期对条中32的抗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条中32,对以色列地中海沿岸的Bet-Oren、Bat-Shelomo和Givat-Koach 3个群体的30个基因型的1 030个体苗期及成株期进行接种抗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苗期抗性绝大多数材料均表现为感病,其中占总鉴定个体数目的表现型比例:高抗1.5%;中抗13.0%;感病85.5%.群体抗病比例:平均为6.67%,Beit-Oren为0%,Bat-Shelomo和Givat-Koach都为10%.此外,在苗期表现高抗和中抗的个体,其成株期均表现为抗,其中基因型TZ35和TZ94的野生二粒小麦个体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对韶关东郊的望城岭堆积红壤进行单一豚草植被和多年生植被进行不同月份的土壤动物季节变化的研究,目的是观察了解豚草不同生长时间段(4月是萌发期,5月是萌芽期,6月是幼苗期、,7月是生长旺盛期,8月开花初期,9月是盛花期,10月是盛果期,11月是凋落期)对地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豚草营养生长旺盛,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减少,丰富度和均匀度下降,土壤动物的表层聚集性下降导致动物分层不明显,转入繁殖生长后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增加,丰富度和均匀度回升,垂直分布明显;豚草不同生长时间段内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是不相似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别体现在优势类群个体数和稀有类群数不同,导致豚草不同生长期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差别大。说明豚草生长对土壤动物有抑制作用,对优势类群的个体数抑制明显,且是通过抑制优势类群个体数和稀有类群数来实现的,而且营养生长期的抑制作用比繁殖生长期明显。  相似文献   

14.
茶树萌发期早晚是茶树适应外界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的一种特性。在群体品种中,茶树个体间的萌发期各不相同,如把萌发期相近的个体归为一类,大致区分为早生的,中生的、晚生的三种类型。茶树萌发期的不一致性是很普遍的。在茶树品种的栽培利用中,一般都给予应有的注意。但主要考虑的是品种早晚搭配以利于工作安排,而对品质意义方面特別是在进行单株选择时能否作为品质鉴定的间按指标方面还沒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鉴于茶树萌发期是一  相似文献   

15.
正1山羊的初情期、性成熟和初配年龄1.1初情期山羊的初情期出现的早晚可由气候、品种和营养等多种因素决定,一般来说山羊的初情期为4~8月龄。(1)品种。通常为个体大的品种初情期晚于个体小的品种。(2)气候因素包括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多种因素,一般北方母羊的初情期晚于南方,寒带或温带的晚于热带。(3)营养。羊生殖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与羊的体重和营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水稻穗瘟在田间聚集强度的研究表明,在水稻蜡熟期,病株在田间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当病株呈聚集分布时,田间病害调查采用“Z”字取样为宜。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0年4-7月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采集的854尾柔鱼样本,分东经海域(170°E~180°E)和西经海域(170°W~180°W)分析其胴长组成、性别比、性成熟度和性成熟指数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西经海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组为25~29 cm和35~43 cm,平均胴长为32.9 cm;雄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23~27 cm,平均胴长为24.5 cm。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35~43 cm,平均胴长为36.9 cm,雄性个体仅1尾。体重-胴长关系表明,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性,尤其是西经海域。渔获物中性别组成均不符合1∶1。西经海域雌性个体以性成熟度Ⅰ、Ⅱ期为主,占总数的97.9%,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3~27 cm、35~43 cm,Ⅲ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为45~49 cm;雄性个体的性成熟度为Ⅰ、Ⅱ期,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3~27 cm和25~27 cm。东经海域雌性个体性成熟以Ⅰ、Ⅱ期为主,对应的优势胴长分别为29~35 cm和35~43 cm。西经海域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47.3 cm和50.7 cm。分析认为,调查海域渔获均为秋生群,东经海域主要以大型群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分析了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个体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微型群个体的肌肉、性腺组织之间的能量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除缠卵腺之外,其它组织的能量密度均随性腺发育变化显著。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的组织能量积累均随性腺发育增加显著。同一性腺成熟度等级,肌肉组织的相对组织能量积累较高,性腺组织的相对组织能量积累相对较低。雌性个体性腺组织相对组织能量积累随着性腺发育增长显著,雄性个体性腺组织相对组织能量积累在Ⅰ期~Ⅴ期增长较快,在Ⅵ期~Ⅶ期趋于稳定。肌肉和性腺组织在性腺发育后期的质量特征较发育前期均显著改善,并且肌肉组织能量积累-胴长残差与性腺组织能量积累-胴长残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肌肉组织与性腺组织之间不存在能量交流。研究表明,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个体的生殖能量倾向于外源性投入,肌肉和性腺组织的组织能量密度、组织能量积累和相对组织能量积累存在雌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紫胶蚧成虫期是分泌紫胶的关键时期.当紫胶蚧进入成虫期后,每隔2周取样测定种群密度、虫体重、个体泌胶量.结果表明,紫胶蚧雌成虫群体密度与虫体重、个体泌胶量都存在线性关系.紫胶蚧成虫初期每雌虫每天净增加泌胶量2.54×10-4mg,中期每雌虫每天净增加泌胶量1.98×10-4mg,中、后期每雌虫每天净增加泌胶量6.25×10-5mg.个体泌胶量与成虫期历期有关,成虫期历期越长,紫胶蚧个体泌胶量越大.在紫胶蚧适宜的温度、湿度范围内,温湿系数大的地方,紫胶蚧个体泌胶量大.  相似文献   

20.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根据2003年9-11月我国对印度洋鸢乌贼资源的调查,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分析。调查发现,鸢乌贼的胴长范围为106~540mm,优势胴长组为220~360mm,占总数的70.5%。渔获个体由南往北呈明显增长趋势,而东西方向则没有明显差异。雌、雄个体差异大,且雌性个体所占比例远高于雄性。雌性个体的胴长范围为106~540mm,优势胴长为220~360mm;而雄性个体的胴长范围为142~310mm,优势胴长为220~260mm。初步判断调查海域存在3个群体。雌性个体的性成熟度在10°00′N以南海域以Ⅳ期个体为主,而在10°00′N以北海域则以Ⅰ期为主。雄性个体的性成熟度均以Ⅳ期为主。调查期间,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上半夜摄食等级较高,而在清晨摄食等级开始下降。胃内物以鱿鱼为主。其生长参数b值小于2.6,这说明鸢乌贼是一种瘦小型的种类。鸢乌贼的净重比例达到84.7%,比其它大洋性柔鱼类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