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例猪病进行了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认为引起保育猪死亡的病毒性因素为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细菌性因素为副猪嗜血杆菌。建议利用抗生素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在控制疫情的同时,建立合理的猪场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正>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散发性传染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2017年1月某规模化猪场发生猪急性死亡,于是猪场工作人员送检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保育猪1头于实验室检测。猪场现有保育猪600头,猪群突然发病,发病率为14.7%(88/600)。现将其诊治防控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高,对规模化猪场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保育猪的影响更大,使猪场的生产水平下降,经济效益降低,那么如何防控好副猪嗜血杆菌病,下面笔者做如下论述。1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概述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细菌传染病。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导致保育猪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天津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HPs)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流行情况,利用间接血凝试验对采自9个规模猪场的178份猪血清样品进行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检测,对采自8个规模猪场的16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为18.54%(33/178),其中断奶仔猪和保育阶段猪阳性率为23.58%(25/106);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阳性率为21.08%(35/166),其中断奶仔猪阳性率为20.93%(9/43),育肥猪阳性率为27.66%(13/47),种猪阳性率为21.62%(8/37)。说明天津地区部分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5.
2009年2月,北京某猪场的保育猪发生了以呼吸困难、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过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和圆环病毒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
周忠华 《养猪》2022,(6):73-76
研究通过对山东省莱阳市某猪场皮毛粗乱、呼吸困难、厌食、关节肿大等临床症状的保育仔猪进行了临床剖检、实验室病原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鉴定及PCR检测。临床剖检及实验室检测均表明,该病例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进一步对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等药物不敏感。经过对该猪场其它保育仔猪进行药物保健预防及疑似发病仔猪药物治疗,该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研究结果为高产丹系母猪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信阳市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感染情况,应用IHA方法对113家猪场的3 589份血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病阳性猪场71个,占受检测猪场总数的62.8%,血清样品总体阳性率为21.0%,其中,母猪、公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及育肥猪阳性率分别为21.8%、19.9%、18.3%、23.9%和19.9%。检测结果显示,各个生长阶段猪群感染率差异不显著,Hps感染率季节性差异不显著。鉴于Hps在信阳市已普遍存在,今后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有效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8.
规模猪场保育猪和青年猪常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笔者通过对河南商丘市临床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猪场疫病越来越复杂,许多猪场生产成绩不好,突出表现在保育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主要原因是生产管理水平低下,保育猪多病原混合感染严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13年3月,笔者调查龙岩市多个发病猪场发现,猪场保育猪发病率高主要存在以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现象,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控制了疫情,现将某猪场疫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对昆明市禄劝县某规模化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对该猪场18份妊娠母猪、24份哺乳母猪和38份2.5~3月龄保育猪,共80份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3种猪群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4%、95.8%和89.5%;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率为100%、100%和7.9%。表明该猪场猪瘟免疫合格;猪伪狂犬病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免疫合格,但保育猪免疫失败。建议分析保育猪免疫失败原因,完善免疫程序,及时补充接种伪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猪场生猪体内外脓包形成的原因,文章从3个规模猪场采取了不同部位脓包的脓汁样品,并进行细菌分离与16Sr RNA基因的测序分析。结果,从4个保育猪颈部皮下脓包、1个生猪肿大的耳朵、1头保育猪肝脏和脾脏发脓灶分离到大量纯的化脓隐秘杆菌,从1个保育猪颈部脓包分离到化脓隐秘杆菌的同时还分离到了葡萄球菌。通过猪场情况调查结合细菌分离结果,发现生猪体内外脓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化脓隐秘杆菌感染引起,但饲养管理不佳,猪场内环境卫生差可能是生猪体内外脓包形成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规模化猪场保育猪传染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3年-2004年间对上海的13个规模化猪场的保育猪进行了集中采样,并结合临床检查、细菌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学诊断等方式对保育猪传染病进行了综合性调查,基本弄清了保育猪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为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2017年5月洛阳某猪场保育猪出现咳嗽,喘气、关节肿大等症状,发病率30%,死亡率20%,选取3头临床症状明显的病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猪蓝耳病病毒阳性,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头孢噻呋、甲砜霉素、硫酸黏菌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是敏感药物,根据流行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此次疫情进行了分析总结,就防控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议,对疫情的控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饶丹 《中国猪业》2022,17(2):74-76
猪伪狂犬病是危害规模化养猪场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河南新乡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PR)的防控情况,对猪场内的健康猪群进行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免疫猪群体内的猪伪狂犬病gE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由试验得出,母猪妊娠初期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为90%,妊娠中期和后期达到100%;哺乳期仔猪也达到了100%;5~6周龄保育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为70%;7~8周龄保育猪抗体阳性率为50%;9~10周育肥猪抗体阳性率为40%。由试验可知,该猪场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斯感染猪伪狂犬病毒严重,保育期猪只疫情逐渐减少,育肥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建议长期检测猪伪狂犬病抗体,逐步淘汰阳性母猪,培养阴性后备猪群。对规模化猪场进行猪伪狂犬病抗体水平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猪场的免疫效果,对促进养猪场经济平稳运行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6年7月,湖南临武县某猪场保育舍60多头仔猪发病,并出现死猪现象,经现场查看、病例剖检,疑似猪气喘病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文章简述了该病例的诊治过程,并提出猪场要加强此类疫病的防控意识、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和联合用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现场调查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9—11月,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病死数量明显上升,12月底调查人员对这一地区内的5家猪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经现场调查、座谈、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该地区保育阶段猪群病死数量异常升高的主要病因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2型,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造成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2型的混合感染和细菌继发感染是主要因素;免疫程序不合理导致野毒感染,使保育猪死淘率增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对林可霉素和替米考星等耐药。结果表明,各猪场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上述疫病的免疫,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和卫生消毒管理以及饲养管理工作,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保育猪死淘率。  相似文献   

17.
范春梅 《中国猪业》2020,15(5):80-83
猪呼吸道疾病是目前我国猪场冬春季节的多发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极大损失。本文通过对湖南省42个家庭养猪场采样进行猪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进行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病原的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以及在实验室内进行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放线菌、巴氏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结果分析,多数猪场存在呼吸道疾病,且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水平较落后的猪场,其中保育猪最易发,死亡率在10%~15%。且猪场对病毒性疾病无合理的免疫程序。这提示应科学使用药物与免疫,提高饲喂水平及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保育期的猪是猪场中最娇弱的个体,所以大部分猪场吃亏就吃在了保育猪上。保育猪频繁出问题,死亡率居高不下是猪场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保育猪之所以这么难养,关键是在哺乳的时期就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大家经常在哺乳舍发现,哺乳仔猪膝盖、额头出现伤口,是保育猪出现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的基础条件。通过伤口进入猪体的病菌,会在猪体中逐渐繁殖。哺乳期间有母源抗体的保护,哺乳仔猪几乎不会发病,当遇到断奶应激和失去母源抗体双重应激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某猪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1病例介绍河北永清县某猪场共有繁殖母猪20头,种公猪1头,哺乳仔猪50头,保育仔猪50头,育肥猪80头,2011年12月10日起保育仔猪开始出现疑似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症状,共有15头保育仔猪发病,死亡3头,  相似文献   

20.
保育猪的养殖管理可以说是猪场养殖最关键的环节,它可直接影响猪场养殖的整体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对保育猪的科学化养殖管理,全面提高猪场养殖的效益。本文对猪场保育猪养殖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探究,为将来的保育猪养殖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