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光生 《花木盆景》2007,(10):12-13
朱祥勇先生,1967年生,安徽合肥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合肥市盆景协会理事,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杰出盆景艺术家u0他钟爱盆景艺术事业,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盆景的研究与创作。师从安徽盆景艺术大师朱秀文先生,在前辈梁永贵会长的悉心爱护下,多年来在杂木类盆景研究上颇有建树,作品以“端秀”见长,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松柏类盆景创作上,将杂木的“端秀“与松柏的“气韵“充分相融合,形成了“端庄、清秀、飘逸、大气“的作品风格。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大奖。  相似文献   

2.
危崖飞渡     
正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郑永泰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徜徉在盆景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于理论,于技法,于创作,都精研其真,孜孜不倦,正如在他编著的《欣园盆景》一书自序中所说的那样——"陶醉而从容,悠然忘我而自得其乐"。他的盆景作品无论树木、水旱、山水各型,也无论松柏、杂木、观花各类,均是佳作累出,形自然而蕴真趣,着画意而含诗情,极具国风韵致,深得大家喜爱。  相似文献   

3.
<正>拜读本刊今年第八期上刊登的胡乐国大师新作《杂谈杂木盆景》一文后,笔者认为专题召开"中国杂木盆景研讨会",措施是有力的,也是必要的。这对进一步探索杂木盆景发展中的问题,向新的方向、新的目标进发,是极其有利的。同时我也赞同胡乐国大师文中对杂木盆景现状所作的分析与宏论。尤其是他关于杂木盆景逊色,主要"表现在艺术观及表现手法上"的观点,我联系本地杂木盆景兴衰之后,深有感触。下面我结合本地实际,用今天的观点来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郭纹辛作品     
1967年生于云南曲靖,1992年开始从事盆景创作。现为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理事。从接触盆景到喜爱盆景再到痴迷盆景,他深刻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盆景艺术的无穷魅力。在二十余年的盆景之路上,由于身边没有老师教,幸好有《花木盆景》这位无声的老师教导着他,让他受益良多。之后,他经常到盆景发达的省份学习观摩,拜访名家,并积极参加全国盆景展,从中不断提升自我的盆景修为。其作品曾在中国盆景展上获得过一银两铜。  相似文献   

5.
看了郭君先生的盆景作品照片,令人喜悦,感叹他的盆景技艺进展很快。郭君先生“玩“盆景始于80年代中期,算是浙江黄岩发展现代盆景有数的几个带头人之一。郭先生的盆景以杂木为主,如榆、雀梅、梅桩等。树桩取材山野,用修剪法完成盆景造型,但与岭南的蓄枝截干法的不同之处是:一、郭先生的树桩素材是在花盆里培养而成的,而岭南的树坯是在地上培养的。二、郭先生的作品小枝略见小、细,修剪时留取的枝节也略见短、密。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淮安乐仙居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汤华先生的私家盆景园。汤华先生自幼喜爱绘画,在部队工作期间,创作的多幅作品入选南京军区、江苏省美术作品展。或许是艺术间的相通性,2004年汤华先生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培训班后才认知、接触盆景,与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汤华先生为收藏他从全国各地精心淘来的盆景桩材,两次移址建设乐仙居盆景园,只求  相似文献   

7.
胡国武     
《花木盆景》2014,(4):6-6
1972年出生于湖北石首,1990年代末开始从事盆景的业余创作。他喜爱树木盆景,专工杂木。取村广泛,因材制宜:应物象形,见机取势,不拘一格,不落俗套。如这棵中华蚊母,他依据桩材粗;  相似文献   

8.
<正>杂木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一大内容、一大分类、一大亮点。杂木盆景的树种之杂,表现形式之多样,大大地丰富了中国盆景灿烂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简介:郑国顺先生,生于1958年,安庆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安庆市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盆景艺术大师。他生长在皖江文化名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盆景创作与研究上,尤其致力于松、柏盆景创作。十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微派盆景的传统技法,在继承和发扬徽派盆景传统方面有所突破,创作上走出了徽派传统模式。其作品弘扬微派雅士盆景中借景抒情的特点,在盆景艺术共性中追求自己的创作个性,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郑国顺先生,生于1958年,安庆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安庆市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盆景艺术大师。他生长在皖江文化名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盆景创作与研究上,尤其致力于松、柏盆景创作。十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徽派盆景的传统技法,在继承和发扬徽派盆景传统方面有所突破,创作上走出了徽派传统模式。其作品弘扬徽派雅士盆景中借景抒情的特点,在盆景艺术共性中追求自己的创作个性,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花木盆景》2007,(8):22-22
梁鉴钊是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人,1946年生,现为广东省盆景协会会员、中山市盆景协会常务理事、中山市黄圃镇盆景协会艺术顾问。中山市盆景协会常务副会长。业余创作盆景三十多年,作品在各大型展览上屡获殊荣,对水旱盆景及动势盆景情有独钟,特别对杂木类树桩的构图、布局、枝托走向、整体效果等有所心得而受到同行认可。他认为创作盆景应博采众家之长,素材选取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2.
安徽滁州市铁路职工田宜山先生,现已70岁,其少年时即喜爱花草树木,1973年起开始踏入盆景艺术之路,已历数十寒暑。他常常游历于因北宋欧阳修著《醉翁亭记》而知名的琅琊山以及花山、皇甫大山,于大自然中寻找创意和灵感。三十多年来,他创作了上百盆盆景作品,其作品个性独特,尤其是杂木作品,树相清新自然,不同一般,其作品曾经参加“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相似文献   

13.
隆泰盆景园     
唐尚喜,安徽省无为县人,1951年生,现任无为县盆景协会会长。2000年开始创建隆泰盆景园,有各类松、柏、杂木盆景近千盆,为提高盆景制作技艺,他七下江南,到江、浙一带名园拜师学艺,三次上广东、福建学习交流。近年来,盆景水平不断求精,其作品蕴涵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浓受人们喜受。  相似文献   

14.
《花卉》2015,(9):7-7
7月20日,为庆祝开斋节,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青海省花卉协会和西宁南关清真寺联合举办了"庆祝开斋节大型盆景花卉展". 本次展出的盆景作品包括:松柏类盆景、杂木类盆景、花果类盆景和树石类盆景等共计300多盆.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8日至5月2日,陕西省商洛首届盆景邀请展在该市山阳县高坝店镇成功举行,展览设置了景观与小品、大型盆景、微型盆景、根雕与工艺、民俗收藏品等展区,共展出作品321件,盆景作品包含松柏类、花果类、水旱类、杂木类四类,其中有7件次在全国和省级盆景展上被评为金奖。展览还进行盆景现场制作、技术培训和相关座谈交流活动。BCI中国区副主席、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盆景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记者刘少红)6月5日至6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主办的中国杂木盆景研讨会在泉州释雅山公园松关阁隆重召开。泉州是当代中国杂木盆景的一个重镇,尤其是泉州的榕树盆景,在中国盆景艺术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据悉,研讨会主办单位之一的泉州市市政公  相似文献   

17.
尤建玉先生在花木之乡长大,从小就对花卉盆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中国传统盆景艺术有较深的研究。为提高盆景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不断冲电,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经常参与各项盆景观摩交流活动。其制作的盆景作品构图新颖、古朴自然、动静相宜,在作品表现形式上善于师法自然、不拘陈式,作品中既能体现传统盆景艺术精髓“诗情画意”,又融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参悟,把人生的各种境界表现在盆景之中。在制作手法上灵活多变,技法细腻,对盆景形式美和内在美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尤建玉盆景作品另见第58、59页)  相似文献   

18.
<正>盆景人说"杂木",当然是指杂木盆景。现在说起杂木盆景,总有些低迷的感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盆景复兴时期,杂木盆景曾经非常流行。由于盆景艺术历经长久的衰微,当重又兴起的时候,对材料的选择没有经验,只要是叶子细而美观,萌发力强的树种都被开发利用,作为盆景创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正>树木盆景不像山水盆景那样可以用多种材料造景抒情,表达意境,而是主要用树木自身的形态美来表达作品的内涵意境。树木盆景中的杂木盆景,又因和松柏类盆景的生理特征和生长条件不同,所展示的艺术效果差异很大,故制作技艺也有所不同。松柏类木质柔韧,容易蟠扎造  相似文献   

20.
Ed  Vand  Der  Reek比利时 《花木盆景》2007,(4):13-15
2007年1月20日至21日,第八届Noelanders杯盆景展在比利时靴斯顿苏达(Heusden—ZoIder)市举行。该展每年1月在比利时举行,是一个国际性的盆景展,每年都有来自日本、德国、卢森堡、法国、荷兰、英国、瑞士等国的盆景专家前来交流盆景理论与制作技艺,有的甚至还带作品参展。参展的作品,主要是树木盆景和微型组合盆景,树种以松柏居多,杂木次之;另外,亦有少量赏石作品参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