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夏绿     
《花木盆景》2014,(3):28-32
我自幼受家父王恒亮先生的熏染,非常喜欢盆景这门艺术。2013年秋天,父亲在众多弟子的帮助下,免费举办了首批全国盆景艺术培训班,得到了全国各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响应。父亲门下有很多女徒弟、女学员。他认为女同志心细,有很好的学盆景的潜能,并希望有更多的女同胞喜爱盆景,学习盆景。作为父亲唯一的女儿,我认为父亲正在进行的盆景教育事业神圣而伟大。为了帮助父亲圆他的盆景教育梦,为了我喜爱的盆景艺术,我义无反顾。  相似文献   

2.
岭南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奇葩的新秀,以其对大自然深刻的感悟和"截干蓄枝"的独特创作技法,得到国内外盆景界的认同和赞誉。广东省盆景协会是目前广东省专门关注岭南盆景事业发展的最大型的社团法人组织,协会成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8月11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先生带着对中国盆景事业的的无限眷恋和期待离开了我们。先生从艺六十余年,开创了松柏类盆景"高干垂枝"等独特技法和艺术风格,创作出《向天涯》、《生死恋》、《风骨》、《踏歌行》等佳作,他结合中国文化对盆景艺术的影响,提出盆景艺术必须崇尚自然,创立鲜明的民族风格,为浙江盆景风格的确立及推动中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胡光生 《花木盆景》2007,(10):12-13
朱祥勇先生,1967年生,安徽合肥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合肥市盆景协会理事,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杰出盆景艺术家u0他钟爱盆景艺术事业,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盆景的研究与创作。师从安徽盆景艺术大师朱秀文先生,在前辈梁永贵会长的悉心爱护下,多年来在杂木类盆景研究上颇有建树,作品以“端秀”见长,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松柏类盆景创作上,将杂木的“端秀“与松柏的“气韵“充分相融合,形成了“端庄、清秀、飘逸、大气“的作品风格。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大奖。  相似文献   

5.
张忠涛     
1976年生于山东枣庄。自幼受父亲影响,喜欢盆景,后师从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梁玉庆先生,专事盆景创作。现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  相似文献   

6.
正已故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先生是我的恩师,他曾写过一篇文章《盆景是文化》(《花木盆景》2005.11B),文中写到"盆景是文化,它和诗、书、画……一样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盆景艺术讲究文化内涵、讲究人品个性和意境的表现"。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似乎盆景的文化属性也在渐渐稀释,而大家对盆景技艺的关注却与日俱增,不能说这是个不好的现象,但我认为盆景只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才足以成为艺术,而恰恰也是因为注重文  相似文献   

7.
正崇阳新月居是孙胜望先生的私家盆景庭院,园中种植着大大小小1000多盆盆景和桩材,三十多个品种,基本上是湖北当地的特色树种,是孙胜望先生三十多年的心血结晶。孙胜望先生是湖北崇阳县人,在部队工作11年,曾以排长的身份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7年转到湖北崇阳县工商银行工作,从此喜欢上盆景。他热爱盆景到了痴迷的程度,工作之余管理着自己采挖的几百盆盆景和桩材,直到2006年退休,  相似文献   

8.
正雀梅耐修剪,易造型,寿命长,因此人们历来喜欢用它制作贫景。、清朝嘉庆年间苏灵在《盆玩偶录》中,将盆景植物分为"四大家"、"七贤士"与"十八学士",雀梅与黄山松、璎珞柏、榆、枫、冬青、银杏等同列为"七贤士"。直至今日,雀梅仍是各地盆景创作的主要树种之一。岭南盆景痴友会最年轻的成员、大良盆景协会会长张新华先生情迷雀梅十余年,曾四处搜集,终得数十株半成型的雀梅桩材。雀梅有大叶、中叶、小叶和红芽细叶之分,他偏爱产于本省西江和东江流域的红芽细叶雀梅。为了培植好心爱的雀梅盆景,他认真学习,遍访岭南  相似文献   

9.
朱宝祥一生致力于通派盆景艺术的发展。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深思传统盆景存在着造型呆板、姿态单调、千篇一律的格局,已不能满足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现有的盆景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他决心在通派盆景“两弯半”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0.
<正>康传健是江苏海安人,虽然是一个70后,但对于盆景艺术的阅历却十分丰富,他是盆景乐园网站的资深网友,年轻一派的盆景爱好者都爱称呼他为"老康"——于景树奇石而言,他的确有着老到的眼力和技术。其养护、创作的盆景作品,曾经多次在全国各级别展览中获得奖项,盆景经营也做得风生水起。近年来,在如皋国际园艺城引领下,如皋盆景事业丰盛,举办  相似文献   

11.
兰心夜话     
《花木盆景》2014,(3):40-41
郑秋波,1974年生,辽宁省鞍山市人,现在鞍山市盆景协会工作。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并跟随父亲侍弄盆景。1998年起。开始学习岭南盆景的栽培与制作,探究岭南盆景如何在东北也能够生存与茁壮成长。在多年的探索下。逐步掌握了盆景的养护要点及因材施艺的修剪技法,同时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培育出诸多品种的盆景作品。  相似文献   

12.
正杨作祥(1943年11月—2019年3月),湖北省钟祥市人。杨作祥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唱歌、武术、绘画、书法样样在行。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缘,他接触到盆景,便一发不可收拾,深深地爱上了这小中见大、缩龙成寸、美不胜收的盆中世界。1996年从单位内退后,他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钟爱的盆景艺术创作,创作了众多精品盆景。2011年10月,被中国风景园林  相似文献   

13.
正恩师贺淦荪先生被盆景界一致公认为我国著名的盆景艺术家和理论家,他生前对中国盆景的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宝贵的艺术理论,他的艺术思想对中国盆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恩师一生爱党、爱国、爱家,热爱生活工作,认真负责,执着追求艺术。他教导我们说:"艺术工作的创作应该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这是艺术工作者最起码的良心,一个艺术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既要从传统的艺术土壤里吸收营养,又要结合当下生活的思考和社会变革实践,从审美上把握生活规律,找到创作的源  相似文献   

14.
正创刊之初,《花木盆景》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被寄予殷切希望。198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先楚的题词:"发展祖国盆景艺术。"中顾委委员赵辛初为本刊《老人天地》专栏栏名题字。6月,时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哲题词:"发展花木盆景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相似文献   

15.
来自大山     
我家阳台上摆放着黑松、黄杨、三角枫、赤楠、榕树等树桩盆景。每当天蒙蒙亮,父亲就起床给它们浇水。往往待我醒来时,父亲正提着洒水壶欣慰地望着已冒出绿芽、日渐成型的盆景,怡然自得。父亲总是意味深长地说,别小看盆景,他来自大山,是大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6.
《花木盆景》2013,(11):19-19
目前的中国盆景界,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喜欢大盆景。为什么喜欢大盆景?首先谈谈我理解的盆景的概念。盆景无非就是把植物栽在容器里,融入人的主观思想,而供人观赏的一棵植物。我认为,只要它美丽、漂亮,无论大小都是一棵好盆景。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盆景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盆景爱好者的年龄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王子昊便是其中一员,他从小就对盆景怀着一种朦胧的情感,高中毕业后喜欢上了小品盆景,并爱上了小品盆景创作,经常在国内小品盆景专业论坛盆景乐园网站上与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8.
<正>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会长魏积泉先生在当代中国盆景界和赏石界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他既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盆景艺术家,又是一位蜚声业界的盆景收藏家,还是一位极富盛名的赏石大家。30年来,他一直热心于对外宣传厦门盆景,对厦门盆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张军 《花木盆景》2004,(7):46-46
我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各种花卉。参加工作后,忙里偷闲,尽管养花条件不具备。还是在家里养着几盆花草欣赏,但由于缺乏养花知识,总是死花,苦于无奈。十年前,我到一个朋友家里作客,看到一本《花木盆景》杂志,如获至宝,一见钟情,一口气读完。然后抄下地址、邮编等,回到家里立马到邮局订购《花木盆景》,一订一年,至今不断,从此就与《花木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五针松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种。它针叶短密,叶色苍翠,树老后树皮呈鳞片状开裂,用其表现山林古松之风貌,是再好不过了。松叶终年常绿,具有四季可供欣赏的优点。加之松树寿命长,可与盆养者长期为伴,故盆景爱好者对五针松特别钟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