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褪黑激素能缩短绒山羊绒毛生长周期,促进绒毛生长,提高绒毛产量。绒山羊绒毛呈现生长、休眠、脱落的周期性变化,与褪黑激素的分泌息息相关。作者综述了褪黑激素的分泌、功能,绒毛的周期性变化,讨论了褪黑激素促进绒毛生长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在分子水平阐述褪黑激素对绒毛生长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为将褪黑激素更好地应用于绒毛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研究发现,褪黑激素(MT)对绒山羊的绒毛生长有促进作用。在动物生产中,褪黑激素已经成功用于提高水貂、狐狸和绒山羊等毛皮动物的毛皮产量及其生产性能,关于光照及褪黑激素共同作用对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尚少。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光照及褪黑激素对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旨为褪黑激素在獭兔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褪黑激素对羊、鹿、家禽、狐及鼠等动物繁殖作用的研究进展,褪黑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羊和鹿的繁殖起到促进作用,也能提高鸡和鸭中雌二醇的含量,但褪黑激素对狐和鼠的生殖能力起到抑制作用。褪黑激素对动物生殖性能的影响随动物种类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褪黑激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调节生物节律、提高机体免疫、增强抗氧化功能以及调节生殖系统功能等。褪黑激素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以及动植物的各组织中。文章主要介绍了褪黑激素在动物体的合成分泌、作用机制以及部分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选取4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獭兔96只随机分成12组,每组8只,采用3×4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獭兔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光照及褪黑激素对獭兔平均日增重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光照与褪黑激素对獭兔平均日增重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②不同光照对獭兔粗蛋白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褪黑激素对獭兔粗蛋白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光照与褪黑激素对獭兔粗蛋白消化率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③不同光照对獭兔血清GH无显著影响(P>0.05),褪黑激素对獭兔血清GH有极显著影响(P<0.01),光照与褪黑激素对獭兔血清GH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不同光照及褪黑激素对獭兔血清TP均有显著影响(P<0.05),光照与褪黑激素对獭兔血清TP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不同光照对獭兔血清BUN无显著影响(P>0.05),褪黑激素对獭兔血清BUN有显著影响(P<0.05),光照与褪黑激素对獭兔血清BUN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褪黑激素能提高獭兔生产性能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建议在獭兔生产中采取自然光照条件下饲喂36 mg/只褪黑激素。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实地考察和走访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山东省水貂养殖的饲料构成与饲喂情况、卫生防疫情况、褪黑激素使用情况、屠宰方式等。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貂场饲喂鲜饲料;95%以上的貂场没有充分重视阿留申病的筛查与种群的净化;皮用貂全部使用褪黑激素,在褪黑激素的使用上还不够规范;采用汽车尾气或煤气窒息进行批量屠宰。为提高山东省的水貂种群质量和改善毛皮质量,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强制筛测阿留申病,同时规范褪黑激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水貂皮下埋植外源性褪黑激素效果观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省某水貂场历经5 年对取皮貂皮下埋植外源性褪黑激素试验,现场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可使水貂冬毛生长期提前,提高毛皮品质和尺码,缩短皮貂饲养周期,降低饲料成本。同时,也可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8.
光照是调控动物生长、发育和季节性繁殖的重要因素。在畜牧生产中,可以通过人工控光提高公羊繁殖性能、肉鸡生产性能,缩短牦牛的发情周期,进而提升经济效益。褪黑激素作为调控动物繁殖生理过程的重要一环,参与了羊季节性发情、绒毛生长、精子发育等繁殖进程。外源褪黑激素的补充和应用对于养羊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现有褪黑激素在养羊生产中应用的报道,并分析了褪黑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潜在的研究、开发方向,以期为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商品奶中褪黑激素的浓度,比较不同品牌、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商品奶中褪黑激素浓度的差异,于2015年2月选择北京一中型超市,共采集6个品牌、7个品种,以及3个产地的奶制品,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奶制品中褪黑激素的浓度。结果表明,除无菌砖脱脂鲜牛奶外,同一品种不同品牌,以及同一品牌不同品种商品奶中褪黑激素的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品牌1无菌砖脱脂鲜牛奶中褪黑激素浓度显著高于无菌砖纯牛奶、无菌枕纯牛奶、无菌砖鲜牛奶、巴氏奶、儿童奶和酸奶(P0.05),品牌5的无菌砖纯牛奶褪黑激素浓度在3个产地之间无差异(P0.05)。由此可见,北京市售脱脂鲜牛奶中褪黑激素浓度最高,而品牌和产地对其他品种商品奶中的褪黑激素浓度无影响。此外,目前市售牛奶中褪黑激素的浓度基本在15 pg/m L以下,较专门生产的夜间牛奶的褪黑激素浓度低很多,开发高褪黑素夜间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褪黑激素主要由脊椎动物的松果腺产生,随后褪黑激素释放到血液中,一般在大脑中保持较高的水平,之后转移到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获得理想的生理反应。一些研究表明褪黑激素及其受体参与调节不同的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褪黑激素对动物的调控作用(抗氧化作用、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调控生殖繁育的作用、免疫系统保护作用、神经系统保护作用),为褪黑激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褪黑激素作为机体内源同步因子传递光周期信号,可调节机体昼夜节律和季节性活动。干细胞在修复组织器官损伤等领域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干细胞在体外有效的增殖和分化是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褪黑激素对干细胞增殖、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论文就褪黑激素调控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提高干细胞治疗效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褪黑激素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在生物中的分布、生物合成、分泌、代谢特点及其与光照的关系,并从营养分配的角度阐述了光照和褪黑激素在动物营养分配中的作用,为褪黑激素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褪黑激素在毛皮动物生产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褪黑激素(melatonin)是一种吲哚类(indole)激素,由松果腺(pineal gland)分泌。光照是调节松果腺活动的原始因素。光照抑制松果腺活动,黑暗则刺激松果腺产生褪黑激素。随着一昼夜光照和黑暗的交替及一年中长日照和短日照的交替,褪黑激素的分泌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动物血液中褪黑激素白天含量低,夜间含量高;长日照期间褪黑激素的分泌少,短日照期间分泌增多。Rollag等(1976)报道了绵羊一昼夜24小时褪黑激素分泌的规律,白天血液中褪黑激素的含量10~  相似文献   

14.
光照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绒山羊氮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氮分配的角度研究了光照和褪黑激素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营养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显著影响绒山羊体内氮物质分配,短光照或埋植褪黑激素显著提高绒山羊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水平,并使其他相关激素如催乳素(PRL)、胰岛素(INS)、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瘦素(LEP)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结果使毛绒氮的沉积增加,体氮的沉积减少。短光照条件下毛绒氮和体氮的沉积分别为33.7%±0.64%和66.3%±0.64%;而长光照条件下则减少毛绒氮的分配量,增加体氮分配量,毛绒氮和体氮的沉积分别为23.6%±0.46%和76.4%±0.46%。短光照和褪黑激素之间有强烈的互作效应,短光照埋植褪黑激素组毛绒氮和体氮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6.1%±0.79%和63.9%±0.79%。试验期绒山羊的产绒量平均增加(338.83±72)g,比普通绒山羊提高73.86%,新生羊绒的品质符合纺织工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了小尾寒羊、同羊、滩羊血液褪黑激素在春分、夏至、秋分时的昼夜变化规律,发现绵羊血液中褪黑激素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春分和秋分时平均含量相对较低,在夏至时明显升高。在夏至和秋分时,小尾寒羊和同羊血液中褪黑激素比滩羊低,在春分时,小尾寒羊褪黑激素比同羊和滩羊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周岁羔羊产绒性能和毛囊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况相近的绒山羊羔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羔羊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羔羊分别于15、75和135日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 mg/kg BW)。记录羊只周岁抓绒前的体重,抓绒时记录产绒量,并采集绒毛和皮肤样品,分析羊绒长度、细度及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对周岁羊抓绒前体重和绒毛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其产绒量和绒毛长度(P0.01);褪黑激素对周岁羊初级毛囊密度和成熟次级毛囊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地提高其次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和成熟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P0.01)。说明藏西北绒山羊羔羊埋植褪黑激素能够促进其周岁时的毛囊发育,提升产绒性能。  相似文献   

17.
褪黑激素主动免疫对猪生产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褪黑激素主动免疫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性状的影响,探讨褪黑激素与生长猪养分沉积和肉质的关系。选用20 kg左右健康二元杂交猪10头,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5头,分别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褪黑激素完全抗原,在试验第1天对试验猪进行首次主动免疫,免疫剂量为每只猪18 mg,与福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在猪臀部多点肌肉注射。每14 d加强免疫一次,剂量减半,与福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在猪背部两侧对称多点皮下注射。加强免疫3次。结果表明,褪黑激素主动免疫有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趋势;提高饲料蛋白质(2.15%)和能量(2.2%)消化率,降低饲料脂肪消化率;褪黑激素主动免疫能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眼肌面积(36.1%,P<0.05),腹脂比显著增加(P<0.05),但对背膘厚和屠宰率无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之间肉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褪黑激素主动免疫使滴水损失增加13.13%,大理石纹评分降低11.1%,肌肉丙二醛含量增加10.05%。褪黑激素主动免疫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肉质有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褪黑激素是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小分子吲哚类激素,是基于光周期、季节性及生殖节律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它对绒山羊的皮肤毛囊发育和绒毛生长等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综述了褪黑激素对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了褪黑激素对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提高绒山羊绒毛产量和质量提出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从而在理论和技术双层面实现小批量和低品质的选择和繁殖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外源性褪黑激素对和田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在非繁殖季节(6月)将20只和田公羊分为4组,每组5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3个试验组分别按照每只羊10、20、30 mg 3个剂量皮下埋植褪黑激素;在繁殖季节(10月)将20只和田公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试验组每只羊在皮下埋植褪黑激素20 mg。结果表明:在非繁殖季节,试验组的精子活力、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埋植20 mg褪黑激素试验组的精子活力与其他试验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繁殖季节,试验组与对照组公羊精液在射精量、精子密度、活力和畸形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皮下埋植褪黑激素能够显著提高非繁殖季节和田公羊精液品质,但在繁殖季节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长毛兔夏季产毛的影响。选择1.5岁左右的皖系长毛兔60只,其中公兔40只,母兔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皮下埋植0、25、40、55 mg的褪黑激素,经过70 d的养毛期后测定各组产毛量及粗毛和细毛的长度变化差异,分析褪黑激素对长毛兔产毛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兔40 mg埋植组产毛量显著高于埋植前产毛量(P<0.05),55 mg埋植组产毛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产毛量(P<0.05);母兔对照组试验后剪毛量显著低于试验前剪毛量(331.0 g vs 284.8 g,P<0.05),而3个褪黑激素埋植组试验后产毛量下降幅度并不显著(P>0.05)。皮下埋植40 mg或55 mg褪黑激素能够增加皖系长毛兔公兔或母兔的粗毛长度,但对细毛长度和兔毛细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长毛兔皮下埋植40 mg和55 mg褪黑激素能够提高公兔夏季产毛量且抑制母兔夏季产毛量的降低,同时增加公、母兔粗毛长度。研究结果可为褪黑激素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并为揭示其对促进长毛兔夏季兔毛生长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