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馨香母亲节     
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大家都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个极有人情味的日子——母亲节。这天,细心孝顺的子女们都会买一束康乃馨,送给生养自己的母亲,以报答她多年的养育之恩。康乃馨体态玲珑、端庄大方、芳香清幽,天生丽质,鲜艳美丽的花朵开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秀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色彩绚丽娇艳,象征着慈祥、温馨、直挚、无价的母爱,尤其是那层层  相似文献   

2.
慈母线     
橘红的烛光里,端坐着一位慈祥的母亲。母亲的头发有些稀疏,但很整洁;母亲的衣服样式虽然旧了许多,却很素净。母亲的背有些佝偻了,眼睛也有些昏花,但是,母亲缝衣的神情依然是那样的专注。母亲无言,然而母亲手中的红线,默默地诉说着瓜连籽的深情……  相似文献   

3.
正从前,有一对夫妻,对双目失明的母亲极不孝。一次母亲高烧、咳嗽,接连几天不见好转,病情越来越重,甚至咳吐脓血。她的儿子和儿媳妇不仅不为母亲治病,反而认为母亲是没病装病。母亲饥渴了,向他们要点汤水,夫妻俩就勉强给一点。日子一久,母亲的病恶化了。昏迷中,她想让儿子给烧点鱼汤喝。儿媳一听,火冒三丈:"快死的人了,还喝什么鱼汤?"邻居看不过眼,就送给老人两条鱼。谁知,儿子、儿媳竟把这鱼煮汤喝了。他们怕传出去面子不好看,就到田边采来一  相似文献   

4.
爱花人物语     
正我养花有三十年的历史了,我养花的爱好是受母亲的熏陶。从记事起,家中院子里就养了很多花,母亲还单独在院子里开了一个小花园,花园里的花五彩缤纷,引得邻居纷纷来观赏。那时候我经常跟在母亲身后帮助她打理,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喜欢上养花。后来父亲单位分了楼房,母亲第一要做的就是先开辟养花的地方,母亲找来木匠把开放的阳台扩充出去,形成一个花房,那是我和母亲养花的地方。我真正开始独立养花是我结婚  相似文献   

5.
谈宜斌 《花卉》2016,(12):49-49
从前,有一对夫妻,对双目失明的母亲极不孝。一次母亲高烧、咳嗽,接连几天不见好转,病情越来越重,甚至咳吐脓血。她的儿子和儿媳妇不仅不为母亲治病,反而认为母亲是没病装病。母亲饥渴了,向他们要点汤水,夫妻俩就勉强给一点。日子一久,母亲的病恶化了。昏迷中,她想让儿子给烧点鱼汤喝。  相似文献   

6.
美女樱     
<正>今年春上的一个早上,我和母亲在公园散步时,在路边偷挖了一棵小小瘦瘦的、开着紫红色伞状花序的小灌木。它的枝条约十公分左右长,对生的叶类似红萝卜的叶,毫不起眼。偷挖它,是基于去年夏天的时候,当时这里一片烂漫的花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同母亲说,我要挖一棵到阳台上去栽,它花期长,十分耐看。  相似文献   

7.
《花卉》2015,(16)
<正>每年丹桂飘香的时候,总是要回老家一趟,一则看看父母,二则让自己美美吃上一顿母亲亲手制作的桂花馅包子。桂花馅的制作过程很有点讲究,当桂花欲张花瓣时,母亲在桂树下铺上干净的白被单,被单的角用砖块压住,然后拿起晾衣的竹竿,轻轻敲打着枝杆,把含苞欲放的桂花拍打下来,拣净杂物,在太阳下煸去露水和表皮水分,放入洗净晾干的石臼中舂几下,盛入干净的器皿,撒上白糖并搅拌均匀,再倒入些许蜂蜜作为粘合剂,最后装进一个个玻璃瓶并压实,拧紧瓶盖,用蜡封  相似文献   

8.
陈萍 《花卉》2015,(12):41-41
每年丹桂飘香的时候,总是要回老家一趟,一则看看父母,二则让自己美美吃上一顿母亲亲手制作的桂花馅包子。桂花馅的制作过程很有点讲究,当桂花欲张花瓣时,母亲在桂树下铺上干净的白被单,被单的角用砖块压住,然后拿起晾衣的竹竿,轻轻敲打着枝杆,把含苞欲放的桂花拍打下来,拣净杂物,在太阳下煸去露水和表皮水分,放人洗净晾干的石臼中舂几下,盛入干净的器皿,撒上白糖并搅拌均匀,再倒入些许蜂蜜作为粘合剂,最后装进一个个玻璃瓶并压实,拧紧瓶盖,用蜡封死瓶口,搁在阴凉通风处或冰箱里。  相似文献   

9.
欧宏 《花卉》2011,(5):44-44
说到母亲节,总会让人想起康乃馨,这好像是世界认同的事实,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年青的一代少不了奉上一束康乃馨。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  相似文献   

10.
徐方圆 《花卉》2015,(12):42-42
天空柔蓝,春风缱绻,天地间涌动的麦田似暗绿的海洋。这样的暗绿似乎有些单调,大地母亲总是苦心孤诣,她给麦田准备了华美的首饰盒,这首饰盒就是原野上的道道田埂,田埂上珠翠繁华,那里盛开的野花就是麦田精致可爱的首饰。这首饰盒里的宝贝,是大地母亲精心画下的工笔画,倾情勾线,谨慎涂色,又让它们活色生香。  相似文献   

11.
《花卉》2011,(4)
答:早在191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并规定,母亲节这一天,母亲健在的人佩戴红色的香石竹花,母亲已去世的人佩戴白色的石竹花.从此香石竹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纪念母亲节的标志,成为母亲慈爱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枣情     
正从我记事起,家就有两棵高大的枣树。一棵是嫁接的,上面能结两种枣,一种像铁拐李拐杖上挂的宝葫芦,一种像大拇指一样长的红玛瑙,这两种枣不但模样奇特,而且味道也很甜,只可惜这棵枣树因为盖房移栽后,逐渐枯萎,最后竟死了。为此,我们全家都郁闷了好几年,特别是到每年枣熟的时候,更是对这棵枣树倍加怀念。母亲想起它,还会掉几滴眼泪,比失去一个好朋友还要难过。母亲曾说过她之所以嫁给父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第一次进我家,正是枣成熟的时候,她无意中抬眼一望,就被这棵枣树吸引了。父亲"嗖嗖"几下,猴子一样  相似文献   

13.
馨情洋溢     
温馨的5月有个特别的日子——母亲节,被称为“母亲之花”的康乃罄,其花色极其丰富,色彩鲜明艳丽,呈现出生动自然之美。如您能发挥创意亲手为母亲设计一款造型别致的花艺.那定能赢得母亲的欢心.快快动手吧!  相似文献   

14.
正首善之区,魅力北京——北京展区展区以天坛剪影为中心背景,左右两侧分立水立方及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造型,前侧用脸谱及靠旗等国粹京剧元素装饰,整组设计将古都风韵与荷花美韵交织,勾勒出首都北京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的美丽图景。  相似文献   

15.
<正>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又到九月的开学季,这里,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长学姐们用一种专业的服饰花艺技法,演绎了大学生和研究生们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剪影,来欢迎新生力量的加入。简介:一袭清纯,款款花艺,是否也唤起你对刚入学时那份青涩的回忆?同时也对服饰花艺的好奇呢?是的,入学的新生总是多少带着些稚嫩和青涩。洁白的花艺,象征我们曾经的起点,清纯而美丽。  相似文献   

16.
门前的花     
我们家十几年前居住的老房子前有一块宽阔的地 ,土质特好 ,黑黝黝的 ,父亲在里面种上了胡萝卜、白菜、大葱等蔬菜 ,四周再种上一圈苞米。我们五、六岁的时候 ,母亲在一次下小雨时 ,从别人家移来了不少的花 ,用撅头刨出合适的坑 ,我把沾着泥巴的花放到坑里 ,母亲再用手扒土把坑填满 ,就这样 ,门前的这块空地栽满了苕菽梅、胭脂豆、芨芨草、蚂蚁菜花。雨后 ,这些花全部成活了。六月末 ,这些花儿就陆续开放了 ,苕菽梅长得好高 ,开出的花有深粉略紫的、淡粉的、白色的 ;胭脂豆开出的花有深粉和黄色两种 ;芨芨草开花是双朵的 ,鲜红鲜红 ,还有水粉…  相似文献   

17.
思念     
母亲小雪来信了信笺上飘落着几颗晶莹的花瓣她说见到你的时候正是柳芽儿孕育的季节烫金的太阳刚刚醒来镀银的月亮还没回家那是苍宇赠你的第68枚奖牌那是大地为你谱写的最后一首赞歌儿子的泪水惊醒了熟睡的小河母亲你匆匆赶路已有300多个昼夜双脚一定很累很累口头一定很饥很渴回来过个年吧好让团圆的暖风拂去你片途的霜雪用你那粗软的大手缝合一下骨肉心中的创伤用你那伟大的母爱驱走儿女胸中的失落母亲你知道吗这些日子想你想得好苦好苦儿子曾去大理的苍山洱海去寻找会说话的蝴蝶请她捎去亲人的期盼和一把父亲安好的心锁儿子曾去浩淼的千岛…  相似文献   

18.
乡关何处     
正写下题目,不禁有些许担心,千头万绪,真是从何说起。流浪,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全部意义。乡关何处其实已不成问题,精确的GPS定位系统会给出明确的指向;回乡的路也不再遥远,开车能在两个小时内喝上母亲熬好的米粥。做学生时写故乡,写家乡的大房子、宽马路、高烟囱、绿庄稼,这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当年,三个题目写的最多,一是《我的母亲》,二是《我的家乡》,三是《一件小事》。三个题目,三个方面:亲人、景物、事件。把这三个题目做好,基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现在的老师们应该比当年高明一些了吧。  相似文献   

19.
金友 《花卉》2005,(12):15-15
已故文学大师巴金,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生涯时,不只一次地说过:“我有三个先生,即母亲陈淑芬、轿夫老周、编辑吴先忧。母亲教给我‘爱’,轿夫老周教给我‘忠实’,朋友吴先忧教给我‘自我牺牲’。这些在我的生活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娇艳美人蕉     
<正>初春的时候,母亲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下一块黑乎乎根茎,我问母亲种下什么东西。母亲笑着对我说,是美人蕉呢。美人蕉的名字就这样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当中。我以为美人蕉和它的名字那样一定很娇贵脆弱。过了一段时间,墙角下枯枝败叶垃圾堆中竟然冒出嫩绿的新芽来,墙角下本来就有一棵枇杷树的,阴凉的树荫下成为鸡狗的栖息场所。刚长出的小苗不是被狗儿压折了,就是嫩叶被鸡们啄得面目全非,伤痕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