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宝 《农业考古》2006,(1):238-239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是国家社科基础项目的研究成果形成的专著。该书从文明史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生、发展和繁荣的历史,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此前的史学研究非常重视农史,但主要集中在农业本身的土地制度、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种植品种及生产关系等方面,即以物质文明为主,着眼于精神文明的研究较少,故本成果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亦为完整了解农业文明提供了又一重要侧面的通观知识。  相似文献   

2.
陈梧桐 《农业考古》2006,(1):233-235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史的研究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然而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农业科学技术史方面,从文化史或文明史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不多,以致迟迟未见一部中国农业文明史的专著问世。最近,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陈文华研究员出版的力作《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填补了这个空白。  相似文献   

3.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1):240-242
中国农业史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直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其中以万国鼎主持的456册、3700万字的《中国农史资料》为代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书的整理和研究,其中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农学史》为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业科技史的研究,其中以梁家勉主编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为代表。大约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农业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一大批成果。如我所主编的《农业考古》杂志开始辟有“农业文化研究”专栏,10多年来陆续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4.
王明美 《农业考古》2006,(1):238-238
陈文华先生是我国农业考古这一学科的开创者。他专业功底扎实,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数十年笔耕不缀,著述颇丰,在史学界、尤其是农业考古领域,可谓闻名遐迩,声名远播。如今,早就学业骄人、早已功成名就的他,又向史学界奉献出另一部学术力作——《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真真切切地填补了我国农业文明史一个空白。真是可喜可贺,可敬可叹!  相似文献   

5.
胡火金 《农业考古》2007,(1):104-109
中国古代农业长盛不衰,在自然农业经济运作模式下,以环境安全、生态保护型的农业生产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维持着众多人口的生计,维系了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绵延发展,铸就了中国农业文明。“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独特的“土壤”里产生发展,并在传统农业文明中不断强化、提升,由此引导了中国古代农业思想及其农业实践,成为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王真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59-16461
古代农业文献是指中国农书。结合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展轨迹,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朝、明清时期6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文献进行整理和概括。归纳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生、发展及衰落的历程、规律、类型及其整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经历了初创时期;在北方发展时期,向南方普及时期,从高峰走向衰落时期4个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农业文明和农业生态观,包括和谐共生的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及以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为核心的农业生态保护制度,并重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通过对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探析,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保护制度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以及建立现代农业生态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史前农业在世界史前农业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取得过许多重大的成就。早在史前时代中国就已有了成熟的原始农业,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四分之三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揭示出了中国史前农业的许多重要成就,对我们认识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但要真正认识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成就,还必需把它放在世界范围考察,看一看中国史前农业在世界史前农业中的位置。一、重要的考古发现有关中国史前农业考古的重要发现,数十年来层出不穷、比比皆是。从…  相似文献   

9.
叶青 《农业考古》2006,(1):237-238
陈文华先生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视野开阔,构思宏大,资料丰富,议论纵横,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学术驾驭能力,是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创新之作,也是一部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夯实基础、构建体系的厚重之作。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国古代农书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是灿烂而辉煌的。中国古代农书总结、记述和传承了这一文明,它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见证和结晶。中国古代农书中蕴涵的农业思想和技术,不但为我国古代农业带来了巨大效益,而且对现代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农业文化、农业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研究、改进(改造)与发展,也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物候和农业(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认为物候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物候的出现并得到统治者的推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便于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农业考古》2006,(1):235-235
本刊主编陈文华研究员十年磨一剑,撰著《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最近已由江西科技出版社隆重推出。全书60余万字,图版100多幅,印刷精美,装帧考究。出版后即引起广泛关注。江西科技出版社专门为之举行隆重的出版座谈会。《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相继发表长篇评论。本刊备有少量存书,定价50元,挂号邮寄费5元。需要者请将款通过邮局汇到本刊编辑部。款到寄书。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邮编:330039。《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出版  相似文献   

13.
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都是农业大国,两国都曾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两国在农业生产技术上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有着较为密切的交流。这不仅推动了两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密切了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4.
风能在中国古代农业中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星光  柴国生 《农业考古》2007,14(4):132-142,153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也是农业起源较早的地区之一。由于风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古代先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很早就对风及其作用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并对自然风、人造风加以充分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谷物的清选加工及农业提水灌溉及排水等方面。其工具丰富完备,技术先进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北方饮食文化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志民 《农业考古》2004,(1):205-208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衣食来源。中华饮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黄帝内经·素问》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基本反映了中国古代食物资源的实际情况,表现出鲜明的东方饮食结构特色。本文试图以农业历史为背景研究中国古代北方饮食文化所独具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特色,以祈方家指正。一、中华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古代北方文明的先期发展与农业生产的领先地位,决定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基本上是以北方饮食礼俗、习惯为基础而形成的。以北方饮食文化为主体的中华饮食文化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在国计民生中居于首要地位。因此,对于农业和农业发展史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大都集中在农业的物质层面,而对于它的价值层面,对于它的内在精神和特质,对于它与国家价值体系的构成及对民众价值观念的影响,则缺乏应有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古代农业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明 《甘肃农业》2005,(12):192-19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产业,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工具的进步,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社会大分工进一步深化,将农业进一步细分为种植业、畜牧业,使农业进一步分化为多层次、多系统的产业结构,成为我国古代产业的主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分不同历史阶段论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我国古代农业进而了解我国古代农业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影响,古为今用,对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与印尼关系密切,在农业科技方面有着较多的交流.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文化传入印尼,中国的白菜、韭菜、荔枝、龙眼、肉桂等蔬菜水果,被移植到印尼,广泛栽种.另一方面,古代印尼的动植物输入中国,尤其是印尼的香料被中国人广泛采用,用于烹调或者用于医药或者用于贵族祭祀庆典等方面.中印两国在农业生产方面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对两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科技》2011,(5):74-77
两大经济区的分立与关联,亦即两大农业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中国古代农业史的主要线索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农耕文化始终占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物候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