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九嶷香杉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联用技术,首次研究了九嶷香杉精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柏木脑24.8%,α-蒎烯17.5%,柏木烯13.25%,γ-荜澄茄烯7.5%,柠檬烯3.55%,榄香烯3.2%。其次是α-檀香烯,β-檀香醇,月桂烯醇,1.8-桉叶素等化合物。此外,本还报道了在杉木精油中首次发现的21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最优化分离多种有机氯、有机磷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长1m,内径4mm的气相色谱玻璃填充柱,通过窗图最优化法选出3%OV-17 on Gas chromosorb W AW DMCS 80-100M+6% QF-1 on Gas chromosorb W WA DMCS 80-100M(24+76)的固定液配比。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该柱在恒温条件下11min内能将供试的10种有机氯、有机磷农药进行一次分离。  相似文献   

3.
澳洲坚果优良品种HAES800的茎顶,于培养基MS+BA2mg/L+IBA0.2mg/L+CM100ml/L+Sucrose3%+agar0.5%中培养至25天时,于第二轮叶的叶尖产生白色愈伤组织和畸胚。将它们接种到培养基MS+BA1-7mg/L+KT1-7mg/L+IBA0.1-0.5mg/L+A.C.0.2%+Sucrose3%+agar0.5%上,愈伤组织能不断增殖并分化出畸胚;畸胚自身也以出芽方式增殖,且由白逐渐转绿,并分化出丛芽。将单芽切下,于培养基1/2MS+IBA2mg/L+A.C.0.2%+Sucrose2%+agar0.5%中诱根60天后,将无根苗放在沙床上炼苗60天,可以获得生根良好的种苗。  相似文献   

4.
香子兰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该方法所得香子兰精油的化学组成,在其精油的44个色谱峰中鉴定出11种主要化学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80.1%,其中最高的香草醛为64.83%。  相似文献   

5.
1植物名称笋兰(ThuniaalbaR.f.)2材料类别茎段3培养条件培养基:(1)MS+KT1mg/L(单位下同)+NAA1;(2)1/2MS+6-BA2+NAA1+10%CM;(3)1/2MS+NAA1+10%CM;(4)MS+NAA1+1%活性...  相似文献   

6.
野菊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技术分析出野菊(DendranthemaindicumDesmonl.)挥发油化学成分18种,其中单萜类3种,单萜类衍生物7种,倍半萜类6种,倍半萜类衍生物1种,其它1种。1,8-桉叶素的相对含量最高,为2568%,其次为樟脑和反丁香烯,分别为1821%和1202%。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的结构鉴定和钝化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在改良Fries培养液中培养可以产生HT-毒素。TLC分析表明:1号小种毒素至少有2种毒性成分,2号小种毒素至少有3种毒性成分。通过GC-MS、HRMS、NMR分析表明组分I的分子式为C6H6O3,分子量126.0328,其化学结构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组分Ⅱ分子量为124,初步推测为2,5-二甲醛呋喃。毒素钝化试验表明,代森锰锌、Na  相似文献   

8.
将澳洲坚果的优良品种HAES800的茎段于培养基(MS+BA2mg/L+IBA0.2mg/L+CD100mL/L)中培养,产生了白色愈伤组织和畸胚,将这些愈伤组织和畸胚接种到培养基(MS+BS1~7mg/L+IBA0.1~0.5mg/LAC0.2%)上,愈伤组织分化出畸胚,畸胚也以出芽方式增殖,并分化出丛芽。将切下,于培养基(1/2MS+IBA2mg/L+AC0.2%+Sucrose2%)中诱根6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苄嘧黄隆和甲黄隆的也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5%OV-101/Chromosorb G AW DMCS;(2)5%新戊二醇己二酸聚酯/Chromosorb G AW DMCS的两条色谱柱,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标准偏差≤0.064%,变异系数≤2.。1%,平均回收率为96.7%-98.8%。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长春地辛和顺铂联合(MVP方案)治疗Etoposide,cisplatin(EP)方案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37例晚期NSCLC接受EP方案治疗失败后改用MVP方案化疗(复治组):丝裂霉素8mg/m2,静脉注射,第1天;长春地辛3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3~4周重复。另以同期接受MVP方案初治的晚期NSCLC38例为对照组。结果:复治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3例,总有效率为37.8%;初治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5例,总有效率为5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复治组为91.9%,初治组为6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结论:MVP方案是治疗EP方案失效的晚期NSCLC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1.
蒸馏时间对丁香油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蒸馏时间对丁香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蒸馏时段的精油馏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映用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不同蒸馏时段丁香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丁香酚(85.574%~58.519%)、乙酸丁香酚酯(8.845%-30.584%)、β-石竹烯(1.758%-5.680%)、α-石竹烯(0.257%~1.005%)。[结论]蒸馏时间对丁香油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影响,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丁香酚的含量逐渐降低,而乙酸丁香酚酯的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河南鸡公山产小鱼仙草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掌握其化学组分,为小鱼仙草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河南鸡公山的小鱼仙草挥发油,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挥发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莴苣菌核病菌)的熏蒸抑制作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组分。【结果】小鱼仙草挥发油对供试4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均低于10.00μL/皿;GC-MS法从小鱼仙草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2个组分,鉴定了20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822%;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桉树脑(64.684%)、β-蒎烯(7.963%)、(Z)-3,7-二甲基-1,3,6-辛三烯(5.239%)和β-水芹烯(4.673%)等。【结论】河南鸡公山产小鱼仙草的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烈的熏蒸抑制作用,可作为熏蒸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控。  相似文献   

13.
牛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年生实生牛樟植株上采集叶样,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牛樟叶挥发性精油,采用GC-MS技术对叶精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按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进行化学类型划分,牛樟可初步划分为4种类型:桉叶油素型、异橙花叔醇型、芳樟醇型和肉豆蔻醛型。不同化学类型叶精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得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异橙花叔醇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13种,桉叶油素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2种,芳樟醇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2种,肉豆蔻醛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为1种,4种化学类型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学成分共12种。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平均含量大小依次排序为:芳樟醇型(68.71%)、桉叶油素型(57.38%)、异橙花叔醇型(37.91%)、肉豆蔻醛型(33.75%);4种化学类型叶精油平均得率大小依次排序为:桉叶油素型(1.28%)、异橙花叔醇型(0.19%)、芳樟醇型(0.04%)、肉豆蔻醛型(0.01%)。牛樟中的桉叶油素型与樟树中的油樟类型相似,牛樟的异橙花叔醇型与樟树的异樟类型相似,牛樟的芳樟醇型与樟树的芳樟类型相似。不同的是,牛樟有一种肉豆蔻醛型化学类型,而樟树有龙脑樟和脑樟类型。但总体而言,牛樟与樟树相似化学类型叶中的精油含量,前者普遍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香芹酚和丁香酚对杨梅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香芹酚和丁香酚为原料,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精油对杨梅的保鲜效果;并从腐烂的杨梅中分离出杨梅致病菌,研究了植物精油对杨梅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同时,以纳米醇质体为载体,制备植物精油新型纳米防腐剂,考察其是否可以增强植物精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6‰的香芹酚和丁香酚都能有效降低杨梅的腐烂指数,且香芹酚对杨梅的保鲜效果优于丁香酚;4株杨梅致病菌对8%的香芹酚和丁香酚都表现为极度敏感,且香芹酚对杨梅致病菌的抑菌效果优于丁香酚;香芹酚-纳米醇质体对3株杨梅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强于同浓度的香芹酚。  相似文献   

15.
付振喜  王建清  金政伟  杨志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28-5630,5637
[目的]优化丁香挥发油提取工艺,为企业生产工艺改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从丁香中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L9(3^4)对丁香挥发油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90min,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65℃,丁香挥发油的提取率为9%。用GC-MS技术对所提取的丁香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共分离鉴定出21种化学成分,占提取油总含量的99.867%;其中丁香酚含量为65.710%,异丁香酚含量为19.920%,石竹烯含量为9.332%。[结论]超声提取所得丁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异丁香酚和石竹烯,应用超声提取法,从丁香中提取挥发油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贵州南北盘江地区姜科植物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了68个峰,确认了其中14个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芳姜黄酮(28.17%)。[结论]该试验为贵州南北盘江地区姜黄植物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了解凤尾茶的挥发油成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药用植物资源。[方法]以采自云南大理的凤尾茶为试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凤尾茶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凤尾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GC-MS分析表明,从凤尾茶挥发油中鉴定出了4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峰面积的62.368%。化合物类型包括单萜(43.138%)、倍半萜(5.553%)、芳香族(11.447%)和脂肪族(1.781%)。主要成分为台薷酮(38.945%),其次为茴香苯甲醇(8.994%)、臭樟脑(2.324%)和β-渡旁老鹳草烯(2.313%)等,其中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48.691%。[结论]该研究为凤尾茶资源在药用和香料等方面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植物次生物质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的防治效果,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丁香酚、肉桂油、α-松油醇和香茅油对枸杞木虱的触杀毒力,以及2种增效剂对这4种植物次生物质的增效作用,并测定了其对枸杞木虱离体乙酰胆碱酯酶及腺苷三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肉桂油、α-松油醇和香茅油对枸杞木虱成虫均有触杀作用,毒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丁香酚、肉桂油、α-松油醇、香茅油,其LC50分别为0.37、0.38、0.85、7.29 mL·L^-1,其中丁香酚和肉桂油对枸杞木虱成虫的触杀毒力较大。马来酸二乙酯和水杨酸乙酯对丁香酚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对香茅油的增效作用也较好。丁香酚、肉桂油对枸杞木虱成虫触杀作用时间较迅速,LT50分别为3.27、3.38 h。丁香酚、肉桂油、α-松油醇和香茅油对Na^+-K^+-ATP酶和Ca^2+-Mg^2+-ATP酶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和次生物质体积分数成正相关。肉桂油对枸杞木虱成虫乙酰胆碱酯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次生物质作用不明显。综上,丁香酚和肉桂油对枸杞木虱成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适用于枸杞木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The essential oil from the leaves of yacon grown in China was isolated by hydrodistillation and distillation-extracti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means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each constituent was determined by area normalization. Twenty-on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amounts accounted for 96.2% of the total composition.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were β-phellandrene (26.3%), β-cubebene (17.7%), β-caryophyllene (14.0%) and β-bourbonene (10.2%). Therefore, in the volatile oil from the leaves of yacon, sesquiterpenes are major compounds, accounting for 52.2%.  相似文献   

20.
李子挥发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李子(果实)挥发成分中共分离出43个组分,鉴定了35个组分,占全部组分的91.64%。主成分是6-烯壬醇,含量为17.21%;第二大组分是顺4-烯癸酸乙酯,含量为9.98%。挥发油中醇类、酯类物质占大部分,共计63.19%,酯类有10个组分(30.69%),醇类有8种(32.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