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鄱阳湖藜蒿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不同浓度处理藜蒿的扦插效果,扦插后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相关性以及不同部位茎枝的发根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3.
藜蒿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蔬菜,是凉山高原明珠-邛海之滨的一种宝贵资源。西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对藜蒿的开发十分有利。本文在对邛海周边农民历史栽培习惯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藜蒿的繁殖方法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8.
9.
10.
11.
以本地野生蒌蒿、蒌蒿云南种群和蒌蒿安徽种群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蒌蒿生长势的记载和挥发油的测定,结果表明:蒌蒿云南种群生长势强,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效益、商品率均高于蒌蒿安徽种群;本地野生蒌蒿香味浓郁,但生长势弱。 相似文献
12.
受流域人类活动及工业化影响,鄱阳湖湿地已遭受重金属污染,黎蒿是湖区居民喜欢食用的一种生长于鄱阳湖湿地的野生植物。为了解鄱阳湖湿地土壤污染状况及黎蒿的食用安全,采集了鄱阳湖湿地不同河口区土壤及藜蒿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中Cu、Pb、Cd及黎蒿样品中Cd含量,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污染综合指数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3.92,属于严重污染级;通过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发现,鄱阳湖区土壤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201.64,属于中等生态危害风险等级。经藜蒿与对应土壤样品中Cd含量比较发现,藜蒿对Cd具有较强富集能力,富集系数平均为1.65;转运系数(平均为2.74)结果显示Cd在藜蒿植株内易转运到地上部(茎叶),即居民采食部分。通过对照国家食品(茎叶类蔬菜)安全标准,发现藜蒿地上部Cd含量超过标准值11.70~25.70倍,故采食鄱阳湖河口地带藜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龙溪小麦育种成效与早熟育种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州市农科所育成的均已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龙溪35、龙溪18、龙溪6号3个小麦品种,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生产成效和育种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根据漳州的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小麦育种必须突出“早熟”,才能适合当地耕作与生产要求,达到小麦丰产、稳产。龙溪系列小麦品种的育成充分证明: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推广品种作为主体亲本;根据器官发育不平衡的规律,选择不同熟期,遗传背景丰富的亲本资源与主体亲本杂交,并加强杂种后代早熟与经济性状、早熟与抗逆性的选择,实现优良性状的基因重组,可育成早熟、丰产、抗病的优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乙醇处理对蒌蒿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乙醇(1、2、3和4mL/kg)对采后萎蒿生理生化的影响,测定了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叶绿素含量、粗纤维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力与失重率以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适当浓度(2mL/kg)的外源乙醇处理可以显著延缓采后萎蒿的衰老,从而可延长萎蒿的贮藏寿命.乙醇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化学物质,而且乙醇处理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其是一种理想的萎蒿保鲜剂.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研究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芦蒿茎中的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3。)正交试验,研究pH、温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对芦蒿茎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pH〉料液比〉温度〉水解时间,碱法提取芦蒿茎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0、提取温度50oC、水解时间105min、料液比1:35(g/m1);在此条件下,芦蒿茎蛋白的提取率为75.59%。[结论]优选出了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芦蒿的提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