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鄱阳湖藜蒿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不同浓度处理藜蒿的扦插效果,扦插后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相关性以及不同部位茎枝的发根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藜蒿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藜蒿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蔬菜,是凉山高原明珠-邛海之滨的一种宝贵资源。西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对藜蒿的开发十分有利。本文在对邛海周边农民历史栽培习惯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藜蒿的繁殖方法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 黎蒿,又名萎蒿,芦蒿。原是湖荡草滩地上的一种杂草,特别是长江沿线的芦苇滩地分布甚广,其早期嫩茎和地下茎可作为冬春渡淡期间的一种野生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几年来南方有较大面积的人1家种栽培,现将其特点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食用价值 黎蒿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等矿物质,还富含纤维素和香脂等成份,食用有祛风湿,健脾胃,化痰,助消化之功效,食用中主要采取地下嫩茎(根)和地上嫩茎(杆)为主,除叶(须)留茎洗  相似文献   

5.
6.
综述藜蒿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藜蒿是近年来开发的保健蔬菜,以鲜茎入菜,但不耐保鲜和贮运,因而上市的时间短。为此,可采用如下半成品贮藏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8.
藜蒿营养丰富,是一种典型的无公害蔬菜,其上市期正值是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季缺菜季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发展种植藜蒿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农民缺乏藜蒿良种繁殖技术,须大量购买良种,成本较高。现介绍5种藜蒿良种培育方法,供农民朋友选用。  相似文献   

9.
藜蒿是南方地区在清明前后食用的传统菜。一般在3月~4月采集,当其嫩茎长到8厘米~15厘米高、顶端新叶尚未散开、茎秆未硬化、颜色呈白绿色或浅红色时,从近地表处割收,收后将嫩茎去掉基部老叶.保留顶部嫩叶,洗净沥干,按100公斤鲜重加盐35公斤腌渍。  相似文献   

10.
藜蒿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保健蔬菜,主要野生于湖洲上,近年来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面积较大。藜蒿含鞣质与挥发油,其中的蒿属香精油、对羟基苯乙酮及原酸为利胆的有效成分。藜蒿很少受农药和化肥污染,因而是备受推崇的放心菜。藜蒿以鲜茎入菜,但不耐保  相似文献   

11.
以本地野生蒌蒿、蒌蒿云南种群和蒌蒿安徽种群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蒌蒿生长势的记载和挥发油的测定,结果表明:蒌蒿云南种群生长势强,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效益、商品率均高于蒌蒿安徽种群;本地野生蒌蒿香味浓郁,但生长势弱。  相似文献   

12.
受流域人类活动及工业化影响,鄱阳湖湿地已遭受重金属污染,黎蒿是湖区居民喜欢食用的一种生长于鄱阳湖湿地的野生植物。为了解鄱阳湖湿地土壤污染状况及黎蒿的食用安全,采集了鄱阳湖湿地不同河口区土壤及藜蒿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中Cu、Pb、Cd及黎蒿样品中Cd含量,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污染综合指数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3.92,属于严重污染级;通过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发现,鄱阳湖区土壤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201.64,属于中等生态危害风险等级。经藜蒿与对应土壤样品中Cd含量比较发现,藜蒿对Cd具有较强富集能力,富集系数平均为1.65;转运系数(平均为2.74)结果显示Cd在藜蒿植株内易转运到地上部(茎叶),即居民采食部分。通过对照国家食品(茎叶类蔬菜)安全标准,发现藜蒿地上部Cd含量超过标准值11.70~25.70倍,故采食鄱阳湖河口地带藜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李水清  刘红英  李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14-12415
[目的]测定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中化学物质含量,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蒌蒿茎、嫩叶和老叶中可溶性糖、粗多糖、单宁及类黄酮含量。[结果]蒌蒿茎中可溶性糖、粗多糖、单宁含量最高,老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最低,而叶中的类黄酮含量高于茎。[结论]蒌蒿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蒌蒿群体的自动调节及扦插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 :蒌蒿群体的茎粗、分枝数和单株鲜重随扦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 ,单位面积叶片数和生物产量随扦插密度的升高而升高。产量与扦插密度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扦插密度以 3 7.1 9~ 50 .0 0万株 /hm2 较佳。蒌蒿群体随扦插密度的不同在生物产量上表现出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藜蒿幼叶、嫩茎外植体及再分化的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制片法制片,对其进行细胞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藜蒿幼叶、嫩茎愈伤组织的形成经历了启动期、分裂期和形成期;嫩茎愈伤组织的来源有两种:第一种是由表皮及以下多处皮层薄壁细胞脱分化而产生;第二种是由切口处维管组织周围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脱分化产生;藜蒿愈伤组织芽分化大多数为外起源。  相似文献   

16.
龙溪小麦育种成效与早熟育种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州市农科所育成的均已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龙溪35、龙溪18、龙溪6号3个小麦品种,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生产成效和育种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根据漳州的耕作制度和气候条件,小麦育种必须突出“早熟”,才能适合当地耕作与生产要求,达到小麦丰产、稳产。龙溪系列小麦品种的育成充分证明: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推广品种作为主体亲本;根据器官发育不平衡的规律,选择不同熟期,遗传背景丰富的亲本资源与主体亲本杂交,并加强杂种后代早熟与经济性状、早熟与抗逆性的选择,实现优良性状的基因重组,可育成早熟、丰产、抗病的优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乙醇处理对蒌蒿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乙醇(1、2、3和4mL/kg)对采后萎蒿生理生化的影响,测定了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叶绿素含量、粗纤维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力与失重率以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适当浓度(2mL/kg)的外源乙醇处理可以显著延缓采后萎蒿的衰老,从而可延长萎蒿的贮藏寿命.乙醇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化学物质,而且乙醇处理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其是一种理想的萎蒿保鲜剂.  相似文献   

18.
由于常规育种不仅周期长,而且浪费资源,而采用一些先进的标记性状单倍体来育种,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育成品种商品性佳。介绍标记性状单倍体快速玉米育种方法的关键技术,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近50年来,陕西杨树育种发展历史及取得的成就,提出了目前陕西杨树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陕西杨树育种研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扶庆权  张李阳  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28-22330
[目的]研究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芦蒿茎中的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3。)正交试验,研究pH、温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对芦蒿茎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pH〉料液比〉温度〉水解时间,碱法提取芦蒿茎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0、提取温度50oC、水解时间105min、料液比1:35(g/m1);在此条件下,芦蒿茎蛋白的提取率为75.59%。[结论]优选出了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芦蒿的提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