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减少紫甘薯全质饮料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分层现象,达到长期稳定的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研究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3种常见的稳定剂对紫甘薯全质饮料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3种单一稳定剂对紫甘薯全质饮料的稳定均有效果;0.10%黄原胶、0.16%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18%海藻酸钠组成的复合稳定剂对紫甘薯全质饮料的稳定性最好,且具有良好的口感,使用该复合稳定剂生产的紫甘薯全质饮料,稠而不黏、均匀无分层、口感协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3.
朱建宇;崔皓;张燕;钟源;王宪青 《农产品加工.学刊》2023,(24):90-94
玉米汁饮料是玉米类食品加工中的一个主要产品。玉米汁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易形成悬浮液水溶胶,是一种典型的热不稳定现象,产品在贮存过程中稳定体系容易遭到破坏,出现凝结成块、沉淀等现象,影响产品口感与品质,添加一定比例的稳定剂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综合查阅到的相关文献,对玉米汁饮料稳定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阐述。展望稳定剂的发展,以期为提高玉米汁的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建;覃池;王姝婧;段升霞;王波;赵贵红 《农产品加工.学刊》2022,(12):20-23
将黑蒜和抹茶处理后添加到面包中,经2次发酵法制成一款营养美味的面包。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黑蒜浆、抹茶、酵母、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黑蒜抹茶面包品质的影响,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黑蒜抹茶面包的最佳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黑蒜浆对产品感官评价的影响最大,然后分别是白砂糖、抹茶和酵母。各成分的最适添加量为黑蒜浆15%,抹茶7%,酵母2%,白砂糖20%,按此条件生产的黑蒜抹茶面包,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脱去50%原脂肪含量的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使用黄秋葵果胶与低甲氧基果胶以质量比1∶2的比例复配后作为脂肪替代物加入主原料中并添加少量抹茶粉,制备黄秋葵果胶低脂抹茶干酪.在考察抹茶添加量、果胶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和凝乳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以干酪凝乳得率与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优化黄秋葵果胶低脂抹茶干酪工艺,确定加入果胶和抹茶的低脂干酪生产的最佳配方和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配方为:抹茶粉添加量(相对生牛乳,其他同)0.8%,果胶添加量0.01%,凝乳酶添加量0.4%,凝乳时间25 min.在此工艺下生产的产品感官接近全脂干酪,且有抹茶特有风味,质地均匀,软硬适中有光泽. 相似文献
6.
瞿伽如;马明月;江佳璐;蒋玉兰 《农产品加工.学刊》2025,(9):8-12
为确定抹茶手抓饼的最佳配方,研究了抹茶对手抓饼面团质构和色差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了抹茶粉、混合油和食盐的添加量;通过响应面优化和验证试验,确定了抹茶手抓饼的配方为面粉500 g (低筋面粉250 g+高筋面粉250 g),抹茶粉2.1%,混合油4.4%,食盐1.8%,白砂糖8 g,味精3 g,水300 m L,在此配方条件下制作的抹茶手抓饼外层酥脆,内层香软,色泽翠绿鲜亮,茶香明显,无油腻感,回味清爽。 相似文献
7.
介绍以南瓜为原料,经切分、预煮、打浆、过滤、调配、胶磨均质和杀菌等工序生产浑浊型南瓜汁饮料的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对浑浊型南瓜汁饮料主要原料的配方和稳定剂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方为南瓜肉与水的质量比为1∶2,蔗糖添加量为12%,柠檬酸添加量为0.25%;稳定剂以X.C、PGA和瓜尔豆胶复合为佳,复合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PGA含量为0.05%,X.C含量为0.05%,瓜尔豆胶含量为0.05%。使用该复合稳定剂和按上述配方制得的浑浊型南瓜汁饮料,不但爽口,酸甜适宜,风味较佳,而且在室温下静置保存60d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饮料行业中的茶饮料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茶乳酪,茶汤及茶香三方面介绍了当前国 内外茶饮料研究概况,并总结了 其解决方法,提出了当前茶饮料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发展中国茶饮料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大麦为原料,通过焙烤、粉碎、浸提等工艺,确定了最佳焙烤时间、粉碎度、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通过配方调试和感官品评,进而确定了大麦茶饮料的最佳配方,使用此配方制备的大麦茶饮料麦香味浓郁,外观呈棕褐色,清亮透明,口感自然温润,在常温下可以保存6个月。此饮料的开发利用为大麦原料提供新的使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持水力和黏度等流变学特性,以及滴定酸度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结合感官评价,研究常用稳定剂对瓯柑酸奶品质的影响,最终确定瓯柑酸奶中添加的较好稳定剂为明胶、果胶、琼脂;确定明胶添加量为0.2%时,所得产品的感官状态最佳。再通过复配稳定剂的筛选得出,质量分数为0.4%的明胶与果胶(质量比为1:1)的复配稳定剂较好;按照质量比为7:3添加明胶-果胶复配稳定剂,瓯柑酸奶组织稳定,质地均匀,感官性状好。 相似文献
11.
12.
简要介绍了HACCP体系的主要内容,并将其应用于热灌装绿茶饮料的生产过程当中,从品管的角度分析产品的危害因素,确定了关键控制点。通过HACCP体系在热灌装绿茶饮料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热灌装绿茶饮料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全员素质。 相似文献
13.
黄瓜茉莉花茶保健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瓜、茉莉花茶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的白砂糖和柠檬酸,研制黄瓜茉莉花茶保健饮料。结果表明,黄瓜茉莉花茶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黄瓜汁20%,茉莉花茶汁40%,白砂糖10%,柠檬酸0.15%;稳定剂选用0.2%的海藻酸钠、耐酸性CMC-Na、黄原胶的混合液(1∶1∶1)对饮料的稳定效果最好。按此配方制作的饮料呈淡绿色,口感清爽,营养丰富,具有黄瓜和茉莉花茶混合的特殊滋味与香气。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传统牛轧糖的营养特性,同时降低牛轧糖的热量值。以抹茶粉为主要原料,以木糖醇代替传统白砂糖,以脱脂乳粉、花生仁、黄油等为辅料,制备一种营养健康的新型抹茶牛轧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牛轧糖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木糖醇与麦芽糖浆质量比1∶5,抹茶粉添加量20%,蛋清添加量10%,黄油添加量4%。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牛轧糖咀嚼性好、色泽光亮、抹茶风味明显、低脂且营养健康。 相似文献
15.
徐红梅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4):63-65,85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碳酸饮料中汞的方法。进一步评价了该法测定碳酸饮料中汞的测量不确定度。通过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建立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纯果肉型枇杷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枇杷为原料,经二次超高压处理,不添加任何食品乳化稳定剂,依靠高压处理后形成的稳定体系,研制出具有营养、健康、保健作用的纯天然果肉混合型枇杷饮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果肉与水的质量比为1∶1,糖酸比为100,固形物含量为10%~11%,制得的产品酸甜适合,色泽鲜亮,口感爽滑。 相似文献
17.
18.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春季茶树碧香早的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将其固定及分别加工成六大茶类,比较研究了相同加工茶鲜叶及其干茶质量下的六大茶类体外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茶叶新产品开发及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固定样及六大茶类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亚硝基、.OH及O2-.的能力均随茶汤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固定样、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以及红茶对DPPH.的IC50依次为0.017、0.019、0.019、0.020、0.021、0.022和0.038mg干茶浸出物/ml,绿茶、固定样、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和红茶对.OH的IC50依次为1.438、1.695、2.988、4.163、4.606、4.881和6.847mg干茶浸出物/ml,固定样、乌龙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和红茶对亚硝基的IC50依次为1.285、1.401、1.514、1.525、1.847、2.146和5.163mg干茶浸出物/ml。说明由相同原料加工而成的六大茶类在浸泡相同质量干茶的条件下,因其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在体外抗氧化性能上存在差异,固定样及六大茶类的抗氧化能力大小在总体上呈现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的趋势,其中以清除DPP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