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水稻生育期内日最高温度历史资料,研究该地区水稻遭受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采用Marr小波分析各等级高温热害的时间分布特点,采用ArcGIS9.2绘制各等级高温热害地域分布特点。[结果]小波分析高温热害的时间分布后,发现在大于16年时间尺度上,各等级高温热害均处于偏多期,在8年时间尺度上,45年内呈现偏多-偏少-偏多的周期变化,在4年时间尺度上1971年之前及2000年之后处于高发时段,在1971~2000年代处于偏多偏少的动荡期。根据周期分析认为,2005年后的6-8年各等级高温热害仍将偏多发生;地域分析认为,长江中下游各地均有程度不同的高温热害发生,但各地之间发生等级及各等级发生频率存在较大差异。受高温热害影响较小的为江苏全省及安徽省的局部地区,这些区域高温热害发生程度低,频率也低;受高温热害影响最大的是江西及浙江南部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高温热害具有程度高,频率也高的双高特点。[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宏观把握长江中下游水稻生长遭受高温热害概况及对水稻育种、生产管理、种植结构调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背景下重庆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水稻抽穗扬花与灌浆结实两个高温敏感期为切入点,确定了水稻高温热害气象指标,并划分轻、中、重度3个等级,利用重庆34个气象站48年(1961~2008年)日平均气温与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水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水稻高温热害尤其是重度高温热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水稻抽穗扬花期,重庆东北部、中部、西南部高温热害较重;灌浆结实期,长江河谷地区高温热害重.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愈加突出。杭嘉湖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之一,研究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杭嘉湖多个气象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基于数值统计、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杭嘉湖水稻高温热害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趋势(包括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高温热害适应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杭嘉湖平原的杭州、湖州地区发生水稻高温热害频次和强度均大于嘉兴地区;(2)整个杭嘉湖平原高温热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随时间变化波动幅度较大,三个地区基本是同步波动的;(3)总体上高温频次和强度表现出增长趋势,其中在2000-2009年代高温热害频次最多、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西南地区单季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西南地区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单季稻关键生育时期(孕穗期至开花期、灌浆期)为研究时段,选用危害热积温指数(Ha)为参数,通过线性回归、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等级高温热害发生的站次比、强度、频率以及气象要素对Ha的通径系数。结果表明:1)单季稻孕穗期至开花期、灌浆期Ha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重庆地区增幅最高,分别为每10 a变化8.3和1.4 ℃·d,四川次之,分别为每10 a变化6.2和1.4 ℃·d;2)孕穗期至开花期、灌浆期高温热害发生站次比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 a倾向率分别为3.4%和2.7%,中、重度等级高温热害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3)高温热害发生频率空间上总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孕穗期至开花期高值区在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大部、贵州东北部和南部以及云南元江地区,最高的站点为重庆的万州和丰都,达到100.0%;灌浆期高值区在四川的东南部、重庆大部以及云南元江地区,最高的站点为四川的叙永地区,达到72.5%;4)影响孕穗至开花期和灌浆期Ha的最大正相关因素分别为最高温度和日照时数,最大负相关影响因素均为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愈加突出。杭嘉湖平原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之一,研究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对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杭嘉湖平原多个气象站的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水稻高温热害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杭嘉湖平原的杭州、湖州发生水稻高温热害频次和强度均大于嘉兴;总体上高温热害频次和强度表现出增长趋势,其中2000—2009年高温热害频次最多、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宜春市夏季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中稻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是影响中稻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宜春市10个区县近30 a(1990~2019年)6月1日至8月31日的气温观测数据和近16 a(2004~2019年)的中稻结实率数据,研究宜春市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中稻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稻结实率与6~8月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及连续最长高温日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宜春市1990~2002年高温年少发生,2003~2019年高温年多发生;(3)近30 a宜春市6~8月高温日数总体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其中7月下旬最多;(4)宜春市夏季高温热害分布具有西轻东重、北轻南重的特点,其中以樟树、丰城等东南部地区最易受高温热害的影响,而铜鼓、靖安等西北部地区发生高温热害的风险最小,这与中稻结实率分布情况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是影响中稻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宜春市10个区县近30 a(1990~2019年)6月1日至8月31日的气温观测数据和近16 a(2004~2019年)的中稻结实率数据,研究宜春市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中稻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稻结实率与6~8月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及连续最长高温日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宜春市1990~2002年高温年少发生,2003~2019年高温年多发生;(3)近30 a宜春市6~8月高温日数总体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其中7月下旬最多;(4)宜春市夏季高温热害分布具有西轻东重、北轻南重的特点,其中以樟树、丰城等东南部地区最易受高温热害的影响,而铜鼓、靖安等西北部地区发生高温热害的风险最小,这与中稻结实率分布情况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8.
陕西果树高温热害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温热害是陕西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研究提出了果树高温热害气象服务预报预警等级和温度指标,高温害(35℃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湖北省70个气象台站1971~2004年共34 a的历史气象资料,统计计算了各地每一天引起水稻高温热害的持续高温天气的发生机率,分析了发生机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了各地高温热害不同等级风险期的起始、终止日期及持续天数,并据此把湖北省水稻种植区划分成不同等级的高温热害区域,对各区域提出了躲避高温热害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新疆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基于1961—2020年新疆棉花种植区101个气象站点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灾情资料、棉花生产资料,选取新疆地区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指标,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空间插值分析和MK趋势分析等方法,从代际、年际和候尺度分析新疆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棉花花铃期高温热害的发生以重度为主,中度次之,各等级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集中在和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2)1961—2020年新疆地区棉花高温热害发生站次比、天数、危害热积温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南、北疆站次比每10年倾向率分别为2.2%和1.6%,危害热积温每10年变化1.7和1.9℃·d。21世纪10年代高温热害最严重。3)新疆棉花7月1候—9月3候高温热害站次比和发生频率随候序推移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7月4候—8月1候高温热害发生频率较大;时段Ⅰ(1961—1990年)与时段Ⅱ(1991—2020年)相比,时段Ⅱ站次比最大的候序有提前的趋势,北疆站次比最大的候序由8月1候(29.2%)...  相似文献   

11.
陕西猕猴桃黄化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西猕猴桃黄化病的分布和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了猕猴桃黄化病的发生原因和特点。结果表明,猕猴桃黄化病的发生与土壤中铁的含量和土壤酸碱性有关,在铁含量相对较低、土质碱性的沙土和红土娄土中,黄化病的发生严重;在不同品种间,黄化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差异;随着树龄的增大,黄化病也随之加重;施有机肥有助于黄化症状的缓解和消除。  相似文献   

12.
江淮之间夏季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太明  陈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30-8531
为了研究江淮之间夏季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江淮之间夏季高温天气特征与历史对比分析,得出江淮之间夏季高温发生规律。针对江淮之间2003年夏季高温发生特点,结合水稻所处发育期的适宜温度指标和高温危害指标,阐述夏季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危害机理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并从农业气象角度提出了防御措施。江淮之间夏天高温天气频繁。2003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初江淮之间出现持续高温,对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危害,中稻空壳率大于20%,高于历年平均水平;而秕谷率达10%以上,合肥、滁州、六安、寿县中稻减产率(2003产量与2002年相比)分别为13%、58%3、1%、48%。增施肥料、合理灌溉和喷洒适宜的化学药剂都可减轻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6,(3):153-154
高温热浪是我国大部分地方的灾害性天气,特别是近几年,高温强度有所增强,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选取福建省66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日数据资料,对福建省出现的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福建省高温热浪的地域分布特征,高温热浪逐月的分布情况以及近52a发生频次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水稻高温热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水稻高温热害发生的成因、危害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随州、广水两地1957—2017年国家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的日最高气温、平均气温、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同期降雨量和雨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随州实际,分析随州高温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制定不同类型的高温热害标准,探讨高温与降雨量、雨日和月平均气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陕西省涝灾的时间分布特点;依据年均暴雨出现次数,年均大暴雨日数,历年各月一日最大降水量,年均连阴雨出现次数,雨涝总月数及历年4-10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等综合指标,揭示了陕西省涝灾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因制宜防涝抗捞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1961-2016年的日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参照重庆市干旱标准,研究重庆市季节性干旱的干旱频率、干旱持续天数及干旱站次比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重庆市伏旱频率最高,其次是夏旱、春旱、秋旱和冬旱频率;②重庆市各季节性干旱持续天数高值区多集中于渝西部及渝东北地区,春旱及冬旱持续天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秋旱持续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③重庆市各季节性干旱站次比长期来看无明显的增加或减少变化趋势,但阶段性及周期性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2000—2018年南充市水稻抽穗扬花期(7—8月)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数据为基础,通过年距平法、累计距平法提取南充市极端高温发生的时间特征;计算包括市域范围内及周边地区17个站点的多年水稻高温热害累积指数,并借助ANUSPLIN软件进行插值以获得南充市极端高温发生的空间特征;最终结合水稻种植范围、人口数量分布数据以及高温热害风险性分析模型识别南充市各等级水稻高温热害风险区。结果表明: 2006年为研究时段极端高温发生最严重的年份,其次是2017年,极端高温发生日数较常年明显偏多。2010年为南充市气温变化的转折点,2010—2018年平均日最高气温明显高于2000—2010年,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持续增大。蓬安县、营山县为遭受极端高温天气最频繁的两个县,其次是高坪区、南部县和西充县。水稻高温热害高风险区在高坪区、营山县分布最多,中风险区在各县均有较广泛分布,而低风险区则集中分布在南部县西北部、阆中市北部和营山县东北部的山地、丘陵。水稻高温热害风险区的识别能为人们更好地安排农业生产和政府更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与改造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温热害是三峡库区水稻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从水稻遭遇高温热害的生物学角度出发,筛选影响气象的主要因子(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等),建立水稻高温热害累积危害指数,结合天气预报,在动态监测水稻高温热害危害的同时,发布水稻的高温热害累积危害指数预警,对水稻防御高温热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来四川盆地东部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四川和重庆共69个气象站1960-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东部近50年水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水稻高温热害以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最重,20世纪80年代最轻,21世纪有加重的趋势;轻度高温热害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而重度高温热害呈增加的趋势.②水稻高温热害高值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中部呈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重度高温热害的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重庆的东北部.③根据气候趋势,采取调整播期和栽期,选择抗高温的品种,用日灌夜排、喷灌水雾和喷洒化学药剂等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的方式,可减轻高温热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