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室内观察的方法,在15~30℃,相对湿度为80%~90%条件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以土耳其斯坦叶螨为猎物时,不同螨态的发育和试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智利小植绥螨在此温度范围内能完成世代发育,世代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在15℃下发育历期最长,为12.81 d,30℃时最短,为4.02 d。各螨态的发育历期、成螨寿命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智利小植绥螨产卵期在15℃时最长,在30℃时最短;日均卵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智利小植绥螨净增殖率R0在25℃时最高(42.78),在30℃时最低(18.69);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皆是在30℃时最高,分别为1.516和0.416,在15℃时最低。种群倍增时间t在30℃下最短为1.665 d。 相似文献
2.
变温变湿对智利小植绥螨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一般温室中,24小时内温湿度变化很大。在日平均16.0℃,72%RH(昼夜变化范围:23.5—11.5℃,36—95%RH)的温室条件下,雌雄智利小植绥螨的发育历期均为11天左右。雌成螨产卵前期为2.8天。在26℃恒温中,每天12小时以下经低湿(30%RH)处理,对卵和幼螨的存活无明显影响;E70—75%RH的恒湿中,卵和幼螨可耐每天16小时以下的35℃高温,但在40℃中则不能存活。试验结果指出,在北京一般温室中,短时间的高温低湿对植绥螨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智胜小植绥螨已在兵库、高知、和歌山各县进行繁殖;兵库县作为防治草莓叶螨的主要措施,每日可捕食叶螨成螨2—3头,若螨10—20头,释放三周后可将害螨吃光。以每叶发生叶螨3—5头为释放期,释放量的益害螨比例为1:50—100。释放前后应注意农药的使用,植绥螨对有机磷农药抗性弱,而对杀螨剂和杀菌剂(除硫制剂外)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是叶螨的专食性捕食者,国内外用于防治叶螨的重要天敌.本文总结了智利小植绥螨产品研发背景、商品化生产与保存、单独及与其他防治方法的协调应用等,对智利小植绥螨产品的应用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推动国内智利小植绥螨产业化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藏温度、基质和时间对智利小植绥螨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利小植绥螨是叶螨属害螨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为发挥其控害效能,本研究在4℃和8℃两个温度下测试了叶片+叶螨、蛭石+叶螨和蛭石3种冷藏基质以及不同冷藏时间对智利小植绥螨存活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温度、基质和时间均对智利小植绥螨冷藏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冷藏5~15d时,在8℃下每种基质中的存活率均大于或等于4℃下的存活率,而冷藏20~40d时相反。用蛭石基质及蛭石+叶螨基质在4℃条件下冷藏35~40d和在8℃条件下冷藏25~40d的存活率均较叶片+叶螨基质有显著优势。在每个温度及每种基质内,智利小植绥螨冷藏存活率均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对冷藏后智利小植绥螨一周内产卵量有显著影响。除了10d和15d处理,在4℃条件下智利小植绥螨冷藏后1周产卵量要高于8℃,特别是在冷藏20d后。在4℃条件下,冷藏5d和10d后的智利小植绥螨1周产卵量高于冷藏15d后产卵量;而在8℃条件下,冷藏10d和15d后智利小植绥螨1周产卵量高于其他冷藏时间段产卵量。总之,用蛭石作基质冷藏智利小植绥螨不但效果较好,而且较为经济适用,适宜在4℃条件下进行长期冷藏,有利于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水文研究智利小植绥螨 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thias-Henriat 大量繁殖与低温贮藏。结果表明:一、利用早春草莓上的叶螨作为繁殖基地,繁殖了大量的智利小植绥螨,供释放田间之用,消灭叶螨初期发生的为害;4~10月分期盆播云豆与不同栖息植物季节性衔接繁殖叶螨与智利小植绥螨;越冬繁殖保种,用塑料小拱棚繁殖叶螨与智利小植绥螨与贮藏相结合可提供早春螨种。二、低温贮藏,将益、害螨分别放于4℃、8℃低温下冰箱贮藏16~48天,能延缓其生长发育,达到保种和积累数量待急时需用。 相似文献
7.
8.
辐照可导致染色体变异,是研究生殖机理的常用辅助方法之一。本研究对不同生理状况下智利小植绥螨雌螨、雄螨、不同发育阶段卵进行不同剂量的伽马辐照,探索其后代发育与繁殖情况,以期解释智利小植绥螨性别决定机制及生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160~640 Gy辐照剂量下,辐照的未交配的雄成螨与正常的未交配的雌成螨交配,F1代中只有雄成螨且仅1/3可育。在45~90 Gy辐照剂量下,辐照的未交配的雌成螨与正常的未交配的雄成螨交配,其子代雌性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减小,且至90 Gy处理下无子代完成胚胎发育。辐照交配后产卵前的雌成螨,其子代雌性比间没有显著差异(77.5%~85.0%)。辐照卵龄0~12 h的卵,没有卵发育至成螨;辐照卵龄12~24 h的卵,其中发育至成螨的全为雌螨;辐照卵龄24~48 h的卵,其中发育至成螨的雌性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具有增加的趋势。试验结果推测出父系染色体组参与形成配子且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父系染色体组异质化的时间可能集中于卵壳形成后至卵期12 h之间。本试验为智利小植绥螨父系染色体组参与性别决定的机制做出了新的诠释,对深入研究性别决定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智利小植绥螨防治温室一串红上二斑叶螨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3年12月到1984年4月间在北京中山公园温室盆栽花卉(一串红)上成功地进行了释放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H.)防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试验。按益、害螨1:10或1:20的比例分别释放两次。每隔7—10天检查一次,释放后3—4周叶螨数显著下降,以后一直维持在大约每叶1头以下。对照区在叶螨高峰期每叶平均126头。施药区虽经6次农药防治,在高峰期平均每叶叶螨112头。释放区花卉色泽和花朵大小也较对照区和施药区的显著为好。 相似文献
11.
绿翅绢野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8、21、25、29和32℃5个温度对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翅绢野螟在18~32℃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47、13.07、12.46、7.60℃和10.98℃,有效积温分别为76.45、280.57、158.32、105.62和666.58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南宁市1年的理论发生代数为6.25代,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可在其预测预报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区马铃薯甲虫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马铃薯甲虫在15、20、25、30 ℃和32 ℃及相对湿度75%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在20 ℃下完成整个世代需要59.2 d,而在32 ℃下完成1代则减少到32.9 d。并用直线回归法,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卵期11.9 ℃和32.26日8226;度,幼虫期4.6 ℃和526.32日8226;度,蛹期5.1 ℃和270.27日8226;度,成虫产卵前期14.4 ℃和117.65日8226;度,整个未成熟期7.9 ℃和675.68日8226;度,整个世代8.1 ℃和832.35日8226;度。结合乌鲁木齐市各月平均气温和累积有效积温,推测出马铃薯甲虫在乌鲁木齐地区一年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89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以韭菜为食物,将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在10、15、20、25和30℃等5种恒温条件下饲养,观察温度对异迟眼蕈蚊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迟眼蕈蚊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在10℃时,卵至蛹的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71.96d,30℃下,卵至蛹的平均发育历期缩短到16.28d。卵、幼虫、蛹和卵至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04、5.79、8.38和4.97℃,有效积温分别为102.36、218.03、48.57和395.79日·度。成虫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雌虫寿命均长于雄虫。单雌产卵量在25℃下最高,为117.25粒,10℃最低,为43.87粒。在10~25℃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内禀增长率逐渐增高,25℃时达到0.207 2,4个温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食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测定了24、28℃和32℃条件下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非成熟发育阶段(卵、幼虫和蛹)在全麦粉、玉米粉和糙米粉中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温度范围下,温度升高,锈赤扁谷盗幼虫和整个非成熟发育阶段的存活率显著升高,卵、幼虫、蛹及整个非成熟发育阶段的历期显著缩短。在32℃时全麦粉中非成熟阶段总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为34.2 d和60.9%。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阶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3种谷物对锈赤扁谷盗卵、幼虫、蛹及整个非成熟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虫阶段有效积温有显著影响;在全麦粉、玉米粉和糙米粉中锈赤扁谷盗整个非成熟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7.4±0.3)(16.9±1.6)℃和(16.4±0.7)℃;有效积温分别为(773.4±0.1)(888.0±125.2)日·度和(1 009.3±61.9)日·度。最后,根据不同温度下锈赤扁谷盗各发育阶段在3种谷物中的发育速率分别建立了发育速率预测模型。研究结果为锈赤扁谷盗在不同储粮环境中发生... 相似文献
15.
灰茶尺蠖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21、23、25和27℃共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测定了灰茶尺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9~27℃范围内,灰茶尺蠖各虫态和世代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除成虫外,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灰茶尺蠖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8±1.20)、(4.57±1.52)、(7.15±1.21)、(14.91±2.83)和(6.93±0.47)℃,有效积温分别为(88.01±7.81)、(311.26±25.35)、(150.13±11.29)、(34.50±11.54)和(570.03±16.29)日·度。 相似文献
16.
双七瓢虫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22、25、28、31℃恒温条件下,对双七瓢虫[Coccinula quatuordecimpustulata(Linnaeus)]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31℃温度范围内,双七瓢虫各虫态发育速率加快、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在19、22、25、28、31℃温度条件下,卵-蛹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2.13、21.59、17.81、13.16 d和11.18 d.试验测得其卵,1~4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47、12.15、12.74、15.02、12.96℃和13.09℃,相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9.16、34.06、22.89、21.36、39.93℃和42.41℃.根据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建立了回归方程和历期预测式.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发育历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影响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地区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利用室内恒温饲养的方法,测定了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生命表参数,并构建了发育历期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化蛹率、蛹的存活率与羽化率以及成虫繁殖力有显著影响。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35℃下幼虫的发育历期为55.26~9.58 d。20~30℃为种群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成虫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25℃。卵、幼虫、蛹和卵到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27、11.10、12.20和11.34℃,有效积温分别为44.57、211.93、135.69和390.55日·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草地贪夜蛾的发育历期、发生区域、发生期和发生世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温度对牧草盲蝽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13、18、23、28和33℃温度条件下以菜豆为食物的牧草盲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在13~33℃,牧草盲蝽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符合Logistic模型;牧草盲蝽若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49℃和10.21℃,有效积温分别为323.62日·度和393.7日·度;在试验温度范围内,23℃时牧草盲蝽的若虫期存活率最高(75%),33℃时存活率最低(41%)。18~28℃为最适温区,较低的温度(13℃)和较高的温度(33℃)不利于牧草盲蝽的存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