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份旱地小麦新品系(种)光合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偃15为对照,测定08(2)-3-11等6个旱地小麦新品系光合参数、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①6份小麦新品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不同程度地低于小偃15;②株高、穗长等农艺性状在参试品系(种)间存在差异;受气候影响,7份参试品系(种)均有不同程度地冻害和赤霉病发生;③08(2)-3-11产量为321.9 kg·667m~(-2),较小偃15增产5.01%,其余品系的产量均低于小偃15。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杂交小麦组合及其亲本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为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早期筛选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及其配制的6个杂交小麦组合为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测定小麦苗期叶片的光合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及其大小亚基编码基因rbcLrbcS相对表达量;调查成熟期的产量性状,包括株高、主穗穗长、单株地上生物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单株籽粒产量、主穗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并分析杂种优势以及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杂交小麦苗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表现出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其中净光合速率的平均超高亲优势为15.4%,气孔导度为21.3%,蒸腾速率则为11.46%,净光合速率值高的恢复系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杂种优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则少数有负向优势。成熟期有效穗数、单株籽粒产量及单株生物量具有较高的超高亲优势,其中穗数的超高亲优势值达到最高,平均优势值为34.21%。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可辅助筛选高光合小麦,同时苗期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密切。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大小亚基编码基因rbcLrbcS相对表达量的杂种优势差异较大,其中杂交小麦Rubisco活性均高于双亲,且具有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平均超高亲优势为5.38%。编码基因中,与rbcL相比rbcS具有更高的超高亲优势和中亲优势,而叶绿素含量主要表现为负向优势,少数表现出中亲优势,极少数表现出超高亲优势,且各项指标与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杂交小麦在苗期已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尤其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而净光合速率与单株产量、单株生物量显著正相关,因此结合小麦杂交组合的田间表现,苗期净光合速率高低可以作为早期预测杂交组合的产量潜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沟播对盐碱地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麦6号为材料,设置平播(CK)、沟内2行、沟内3行3种处理,探究了沟播对盐碱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SPAD值、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两种沟播处理较平播显著提高了盐碱地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并提高了胞间CO2的利用能力。与CK相比,沟播显著(P0.05)提高了小麦产量与穗数,但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沟播主要通过影响小麦的穗数进而影响小麦产量。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下光合特性及产量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沟内3行是盐碱地小麦较为合理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密度处理对穴播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生育期不同密度处理条件下冬小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产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行距18cm(R1)、22cm(R2)为主区,穴距12cm(H1)、16cm(H2)、20cm(H3)、24cm(H4)为副主区,每穴粒数12粒(S1)、10粒(S2)、8粒(S3)为副区,研究田间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行距、穴距及穴粒数配置对穴播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密度处理条件下,各生理指标在拔节期受影响最显著:其中拔节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成熟期田间有效穗数均在H3S3水平下达到最高;小麦单株分蘖在不同密度水平下变化规律与成熟期小麦穗数表现一致;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在不同密度水平下变化规律与成熟期穗粒数表现一致;小麦叶片光合指标在各生育期变化趋势呈现"M"型变化,即分别在返青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光合指标降低,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各光合指标达到最高。行距和穴距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具有交互性,通过选取适宜行距、穴距密度组合能够有效地调控小麦植株间微环境区域内光、热、水、肥的平衡,利于植株充分提高光合效率,增加有机物积累。因此,行距和穴距是关中地区穴播冬小麦实现稳产、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拔节期为关中地区穴播冬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生产中需加强该生长阶段的田间水肥管理以确保高产。  相似文献   

5.
臭氧浓度升高对小麦光合作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O3浓度升高(80nmol/mol)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揭示O3对作物的伤害机理.结果表明,03浓度升高使小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比对照有所下降,最大降幅分别为40.27%、37.06%、30.17%和30.92%,说明O3通过降低小麦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影响其光合速率;Hill反应活力和叶绿体Ca2-/Mg2 -ATP酶活性降低,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电镜下观察到叶肉细胞细胞壁断裂、质壁分离;叶绿体松散外漏、片层解体,这些都是O3伤害的结果;从产量构成来看,小麦穗长、千粒重、粒重和穗粒数明显降低.以上现象说明O3浓度升高对小麦的光合作用有抑制效果,并且这种效果最终表现在产量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基肥+追肥的施肥方法,研究了粪肥的不同配施对糯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粪肥的合理配施,糯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最高值比对照分别高出25.6%、81%、69.9%,表明粪肥的合理配施能显著增加糯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为糯玉米的生长提供了各种必须的营养元素,对糯玉米的鲜穗产量的增产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红粱丰1号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红粱丰1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和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是先增加后降低,胞间CO_2浓度是先降低后增加。播期对产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蒸腾速率有显著(P0.05)影响;种植密度对产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有极显著(P0.01)影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种植红粱丰1号,以4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11万株/hm~2的光合性能好,产量最高,为6 102.82kg/hm~2。  相似文献   

8.
10个旱地小麦高代品种(系)的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17-1920
以小偃15为对照,比较了26-3等10个旱地小麦高代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09-2生育期最短,其余品种(系)为211~218 d;光合参数在品种(系)间存在差异,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表现为拔节期孕穗期,而胞间CO2浓度则表现为拔节期孕穗期;10个品种(系)的产量介于6.4~9.2 t/hm2,09-2和10-12产量较大,分别较对照增产32.7%和30.8%;26-3、农丰2号和百农406的株高相对较低,其余品种(系)介于61.1~64.6 cm;小偃15、百农406和18-1芒较短,介于2.1~2.4 cm,其余品种(系)介于3.1~6.9 cm。该试验条件下推荐09-2和10-12参与后续的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小麦抗干热风胁迫的防控技术。以淮麦3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调理剂处理在干热风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风能显著降低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叶绿素含量,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3种调理剂处理较干热风胁迫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有效减小了干热风对叶片光合组织的损害。此外,3种调理剂处理还显著增加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减轻了干热风对叶片的氧化损伤。同时,3种调理剂均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升。由此可知,黄腐酸钾、氯化胆碱和劲丰处理均能显著缓解干热风对小麦植株生长和产量造成的危害,提高植株抵御干热风的能力,对小麦的稳产增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小麦抗干热风胁迫的防控技术。以淮麦3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调理剂处理在干热风胁迫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风能显著降低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叶绿素含量,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3种调理剂处理较干热风胁迫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有效减小了干热风对叶片光合组织的损害。此外,3种调理剂处理还显著增加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减轻了干热风对叶片的氧化损伤。同时,3种调理剂均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升。由此可知,黄腐酸钾、氯化胆碱和劲丰处理均能显著缓解干热风对小麦植株生长和产量造成的危害,提高植株抵御干热风的能力,对小麦的稳产增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拔节期低温冻害对扬麦16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扬麦16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逆境,研究拔节期低温对扬麦16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2、-4℃低温胁迫48h,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b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低温胁迫下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随胁迫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则先下降后上升,-2℃胁迫12h、-4℃胁迫6h引起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2℃胁迫12h以上、-4℃胁迫6h以上引起光合作用的非气孔限制以及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是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产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减产越重,-2、-4℃处理胁迫48h,产量较对照分别下降71.08%和80.15%,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下降是冻害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水稻灌浆期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近年来,辽宁省育成一批直立穗和半直立穗品种和杂交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本研究旨在阐明直立穗和半直立穗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期水稻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方法】以辽宁省新育成的27个水稻品种,在两年多点条件下,对品种的光合特性、产量、产量结构和品质表现进行研究。【结果】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的直线关系;水稻灌浆中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每穗成粒数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水稻产量随着叶片光合速率的增加而提高,二者呈显著的幂指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品种南粳45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OTC_s)与增温系统研究夜温升高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夜间增温设常温对照(CK)和夜间增温2℃(NW)2个处理,主要研究水稻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以及产量构成(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结果表明:夜间增温处理使不同生育期水稻剑叶SPAD值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47%、8.97%、18.27%,而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夜间增温处理下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夜间增温处理下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85%、8.70%、7.74%,不同生育期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6.79%、3.68%、18.06%。研究表明,夜温升高对水稻的光合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对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每穗粒数来体现。  相似文献   

14.
绒毛白蜡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绒毛白蜡无性系4a生苗木为试材,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2个绒毛白蜡无性系间光合特性差异较大,其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光合指标间的相关性也存在差异。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正相关性较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遗传和环境具备正相关性;水分利用效率与净光合速率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与蒸腾速率呈一定负相关性;细胞间隙CO2浓度与气孔导度存在正相关性,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一定负相关。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指标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负相关。光合指标作为绒毛白蜡无性系良种早期选育指标是否适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进适宜宁夏南部干旱区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为参试材料,同时以富农340为对照,在抽雄吐丝期对品种(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农艺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禾28的株高和穗位高最高,其余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差异不大;参试品种中光合有效辐射利合228最高,净光合速率极早熟111最高,蒸腾速率利合528最大,气孔导度极早熟111最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极早熟111最高;各参试品种产量之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利合16和博纳6号除外),较对照富农340增产的有4个品种,其中,极早熟111产量为15 120 kg/hm2,比对照富农340(11 551.5 kg/hm2)增产30.9%,居参试品种第1位。  相似文献   

16.
本次试验以3年生的白榆为砧木,嫁接6种不同砧穗组合的嫁接树作为试材,研究6种砧穗组合的不同榆属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的变化,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榆砧木嫁接不同榆属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的差异明显。从总体上看,盐山一号(unum aggeris)的净光合速率水平最高,金叶榆(inauratum ulmo)光合的水平最低。不同砧穗组合同一砧木的叶片叶绿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盐山一号的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最高,光合速率最高。金叶榆的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最低,光合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肥料水平下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沈单16号的籽粒产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交互效应为正效应,并在OPT处理下达到最佳;其它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对照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OPT-P/2、OPT P/2、OPT-K、OPT-N、OPT-P.试验条件下,磷肥对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影响不明显.在大田最佳施肥(OPT)处理下,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12 777.0 kg/hm2,较对照增产31.6%,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在OPT处理的基础上,N和P、P和K、N和K的交互效应均为正效应,都有增产效应,但以OPT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草莓苗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5个草莓品种苗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草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均下降,且甜查理的下降幅度最小,艳丽的下降幅度最大。在轻度干旱胁迫下,5个草莓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在重度干旱胁迫下,5个草莓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胞间CO_2浓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艳丽和宁丰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胁迫下,草莓主要是通过降低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响应干旱胁迫,气孔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草莓主要是通过降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响应干旱胁迫,非气孔因素影响光合作用。不同的草莓品种光合作用对干旱的响应能力不同。其中,甜查理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艳丽的抗旱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适合苏北地区环境条件的北美海棠品种,以5个北美海棠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结果表明:5个北美海棠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都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反;红宝石、雪球和道格的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双峰型,王族和亚当的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单峰型;红宝石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高于其它4个品种,而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低于其它4个品种;道格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高于其它4个品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低于其它4个品种。王族和亚当在下午16点至18点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气孔限制值也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从该研究结果看,红宝石的耐涝性较强,道格的耐旱性较强,王族和亚当耐弱光能力较强,而雪球综合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白蜡光合作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方法]以白蜡优良无性系鲁蜡5号及原生绒毛白蜡为试材,对其自然生长条件下主要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鲁蜡5号与对照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0:00和16: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温度在32.8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两者无明显差异;在强光条件下,鲁蜡5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均高于对照;经相关性分析,鲁蜡5号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与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2浓度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为白蜡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