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结归纳江苏养殖粪污处理典型模式,为区域尺度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统筹协调高效利用,提供模式参考及案件借鉴。以政府主导型的武进区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中心(礼嘉站)为例,介绍种养结合模式背景及构架,分析关键技术组成,剖析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阐明运行机制。结果表明:收集分散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养殖业、种植业、第三方服务组织、政府及社会群众之间的利益共同体,破解了小型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瓶颈难题,促进了“乡村振兴”的“环境美、农民富”进程。江苏探索的政府主导型养殖粪污集中处理模式,对构建和发展区域尺度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更具代表性及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秦岭汉中地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为秦岭汉中植烟土壤科学施肥和土壤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和ArcGIS软件分析秦岭汉中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规律及特征。研究表明:秦岭汉中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H平均值分别为16.69 g/kg、159.31 g/kg、43.34 mg/kg、375.22 mg/kg和pH 6.21;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属于第4级别,所占比例为34.09%,速效氮主要属于第2级别,所占比例为46.59%,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pH主要属于第1级别,所占比例分别为38.64%、75.00%和23.86%;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含量以南郑县和西乡县接壤地区最高,有效磷含量以宁强县和南郑县最高,速效钾含量以南郑县、宁强县和西乡县最高,p H等级以略阳县中南部、勉县南部、南郑县北部和西乡县中部最高。勉县、洋县、略阳县和西乡县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低,南郑县和宁强县土壤养分状况相对较好,建议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并减少化肥的施用,增强土壤固碳培肥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渭-库河绿洲植棉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改良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笔者通过筛选渭-库河绿洲植棉土壤上典型的野外考察路线、GPS定点、取样测定,并对植棉土壤不同土层总盐、盐离子含量以及盐离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棉土壤不同土层盐分含量分别:0~ 10 cm 1.555%,10~30 cm 0.454%,30~50 cm 1.082%;pH:0~10 cm pH 8.09,10~30、30~50 cm pH 8.59左右;平均含盐量分别为15.549、4.548、10.821 g/kg。不同深度土层的盐分含量从大到少顺序依次为0~ 10 cm>30~50 cm>10~30 cm,属于盐化土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植棉土壤不同土层的全盐量、pH、HCO3-、Cl-、Ga2+、SO42-、K++Na+、Mg2+之间的相关性基本上呈显著到极显著正相关,尤其是表层土壤中SO42-与K++Na+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8,硫酸物在表层土壤积聚强烈,盐分以向上运行为主。  相似文献   

4.
洛南县连翘种植区土壤养分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揭示洛南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为指导该县连翘种植科学施肥和服务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统计学原理,在土壤样品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探讨分析该县土壤养分状况和主要养分指标空间变异趋势。研究表明:洛南连翘种植区土壤pH值多为中性;有机质整体较缺乏,尤以东南部地区缺乏明显;氮素从北到南呈减少趋势,东南部地区含量较缺乏;速效磷为适宜水平,从西向东呈减少趋势,自南向北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较高,从西向东、自南向北呈增加趋势;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中铁较丰富,锰、铜、锌处于适宜水平,硼较缺乏。研究结果可供布局连翘种植基地及连翘种植合理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黑小麦76对海水的耐受能力,添加稀释后不同浓度的海水溶液处理小麦种子,5d后调查黑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5%、 10%、20%海水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轻微促进作用,在30%~40%海水浓度范围内,随海水浓度升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升高,苗长、根长、苗鲜重、根鲜重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明黑小麦有较高的耐盐性,而且在海水胁迫下调控种子萌发,苗长、根长,苗鲜重、根鲜重各有一套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叶片中SOD、POD、MDA、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SOD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浓度为10﹪时达到最大值,当盐浓度大于10﹪时,急剧下降;POD活性显著增加,到达30﹪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POD的活性呈现下降的趋势;MDA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CAT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水浓度为5﹪时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杨爽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2):84-89
本研究利用2017年墨脱县农田测土配方项目土壤调查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墨脱县耕层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养分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以期为墨脱县耕地土壤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前墨脱全县土壤SOM、AN、AP和AK平均含量为89.18 g/kg、201.25 mg/kg、11.23 mg/kg、313.17 mg/kg;90%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处于丰富水平;83%的土壤样本碱解氮含量处于丰富、稍丰等级;84%的土壤样本速效磷含量在中等及中等以下肥力水平;46%的土壤样本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SOM、AK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AN含量由北至南呈升高趋势,土壤AP整体上没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墨脱县耕地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素养分较丰富,磷素养分缺乏现象普遍,钾素养分部分区域缺乏。为提升墨脱县耕地土壤肥力水平,各乡镇应该因地制宜进行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体系下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养分积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应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同供氮(0, 120, 180, 240 kg/hm2,记为N0、N1、N2、N3)和供磷水平(0, 35, 70, 105 kg/hm2,记为P0、P1、P2、P3),以单作玉米(施氮水平:N0、N2,施磷水平:P0、P2)为对照。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较玉米单作施氮磷的增效作用更明显,分别提高了20.16%和20.60%。套作玉米中,各氮磷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及速效养分有影响,相同磷素水平下,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于施氮180 kg/hm2时最高,土壤磷酸酶活性则受到抑制,有效磷含量较不施氮降低;相同氮素水平下,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脲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有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碱解氮含量先增后减。相关分析表明,氮磷互作下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6~0.812),与玉米氮磷积累呈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及植株吸磷量呈正相...  相似文献   

8.
结合GPS采用网格法,对山东省聊城市耕地进行了136个样点11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对各样点进行了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指数计算,并利用GIS中的空间插值法将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进行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Hg>V>Zn>Ni>Cr>Co>As>Mn>Pb>Cd.As、Co、Hg、Cu、Ni、Mn的最大富集值及Cd、Zn、V的最小富集值都出现在东阿县.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各县市的富集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 L.)轮作,分别设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K(施氮钾肥)、PK(施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 5个处理研究施肥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显著提高苏丹草与黑麦草鲜草产量,2005—2006年与2006—2007年两季饲草分别为162.7 t hm-2、114.9 t hm-2,分别比同期PK、NK、NP处理增产312.9%、26.9%、17.9%和338.5%、20.3%、17.2%。施肥影响饲草的氮、磷、钾含量,且氮磷钾配施可以改善饲草养分吸收,2005—2006年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500 kg hm-2、91 kg hm-2和997 kg hm-2,2006—2007年NPK处理的饲草N、P、K吸收量分别为312 kg hm-2、56 kg hm-2和402 kg hm-2。轮作系统中,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氮、磷盈余最少,而钾亏缺。在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随着种植次数的增多,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施磷(NPK、NP、PK)处理的速效磷、施钾(NPK、NK、PK)处理的速效钾均有上升,而NK处理的速效磷、NP处理的速效钾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山区小流域不同海拔和坡位土壤养分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观坐岭小流域不同海拔和坡位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土壤在不同海拔和坡位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随海拔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有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40%和35%;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比较复杂,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下坡位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养分含量,但有机质变化趋势相反,是人为活动的影响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不相关;各养分含量间,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之间分别呈相关关系,速效磷与速效氮相关显著,与速效钾无相关性。在不同坡位上,土壤养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变化特征及温湿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管理模式下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差异以及与土壤温湿度间的关系,可以为评价绿洲棉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的源/汇贡献提供参考依据。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天山北坡中段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进行动态测定,分析了土壤CO2通量的日、月变化特征及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9年5-10月土壤CO2通量日变化和月变化过程均为单峰型。滴灌地、漫灌地、弃耕地的土壤CO2通量(晴天)日均值分别为3.45、3.37、1.63 μmol/(m2?s);峰值出现在15:00-20:00,谷值出现在4:00-6:00,6、7月土壤CO2通量高于其他月份;土壤CO2通量与温度呈不同程度的指数正相关性,气温、5 cm地温较好地解释土壤CO2通量的变异量。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随着深度的变化表现不一;降水、灌溉等湿润事件对土壤CO2通量具有促进作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可以解释67.4%的棉田、79.6%弃耕地土壤CO2通量受温度和湿度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2.
雪峰山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及二者与土壤含水量、地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雪峰山8个不同海拔梯度(700、960、1150、1320、1450、1610、1750、1920 m)的野外土壤实测和室内土壤样品的测定,分析雪峰山8个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的最高含量均分布在1610 m高海拔处,而土壤全钾、速效钾最高含量分布在低海拔处;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微生物特性差异性显著,微生物3大类群中细菌占绝对优势,细菌、真菌、好气性固氮菌数量和微生物量碳均在1610 m海拔处最高,放线菌和纤维素菌以960 m海拔处最高,但它们都在1920 m最高海拔处数量最小。细菌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性,放线菌与土壤环境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性,土壤全氮含量与含水量、速效钾与地温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出,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海拔和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控释氮肥对盆栽棉花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硫加树脂包膜尿素(PSCU)和树脂包膜尿素(PCU)2种控释氮肥及普通尿素对棉花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一次基施较等氮量普通尿素一次基施子棉产量显著增加6.78%~28.91%,但与等氮量尿素基施40%加追施60%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基施控释氮肥较尿素增加了棉花铃重,但对衣分和单株成铃数没有显著影响;且显著提高了盛花期和始絮期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初花期和盛花期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但不同处理间有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盆栽条件下,控释氮肥一次基施既可满足棉花全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又在保障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追肥次数。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枣棉间作模式氮肥施用水平,设计N0、N10、N20、N30、N40、N50 6个氮肥处理,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调查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施氮可增加单株结铃数,使棉花增产;增产效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则有下降的趋势。施氮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中量施氮肥(450 kg/hm2)既可稳定产量又能减少土壤硝态氮残留。过量施氮造成了养分的累积及向下层淋洗。枣棉间作根系存在养分竞争,在距枣树50~100 cm区域氮肥竞争强,花期之后竞争开始增大,盛铃期达到最大,但随着与枣树距离加大竞争减弱。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植被资源,以石羊河下游的典型区——民勤县退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石羊河下游地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养分变化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中N肥含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但在同一年限退耕地中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退耕后1~10年,群落中大多为1年生草本植物和宿根植物,其根系较浅,土层N含量变化的幅度较小;15~30年,1年生草本逐渐被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所代替,植物根系深度达到20~40 cm N含量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大;50年后,趋于稳定。(2)P含量在各演替阶段土壤层次上均呈A>B>C>D规律性分布的特点,退耕后1~10年,A、B 2层P含量的差异较大,C、D 2层受退耕时间的影响较小;退耕15~50年后,A、B、C、D 4个土层P含量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3)在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各层次中,K的含量表现出和P同样的规律性,即A>B>C>D的总体规律,退耕后1~30年间,C、D层K的含量随着退耕年限增加而波动式减小,而A、B层规律性不明显;退耕50年后,K的含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与地统计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分析滑县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方法]利用GIS与地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的924个土壤样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半方差函数分析和克里格插值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滑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4种养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81 g/kg、0.87 g/kg、16.02 mg/kg、96.72 mg/kg,变异系数处于21.8%~57%之间,属于中等变异。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分别为:50%、54.6%、89.2%、90.1%;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有效磷和速效钾具有较弱的空间相关性。4种土壤养分的最优插值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最优插值搜索方向为8扇形,全氮和速效钾为4扇形。[结论]滑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各土壤养分含量均存在较低水平的区域,在土壤管理与施肥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17.
转双价基因棉花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3种转双价基因棉和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转双价基因棉和常规棉石远321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双价Cry1Ac+CpTI基因棉sGK321与石远321根际土壤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硝态氮含量则显著高于石远321;转双价Cry1Ac+Cry2Ab基因棉(双Bt抗虫棉)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石远321,而硝态氮含量与石远321无显著差异;转双价Cry1Ac+Epsps基因棉(抗虫抗除草剂棉)速效磷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石远321,而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石远321。sGK321棉与石远321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双Bt抗虫棉土壤脲酶活性显著低于石远321,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石远321均无显著差异;抗虫抗除草剂棉与石远321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石远321,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石远321。表明sGK321棉与石远321根际土壤养分(硝态氮除外)含量和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而双Bt抗虫棉和抗虫抗除草剂棉所呈现的差异是因不同品种所致。  相似文献   

18.
重庆马铃薯土壤养分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重庆主要马铃薯产区的土壤养分状况,通过采用土壤养分测试的方法,研究重庆主要马铃薯产区巫溪和城口两县随机采集的62个0~20 cm土壤样本。结果表明,大部分马铃薯土壤pH > 7.6,整体偏碱,不适宜马铃薯生长。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其中高于20 g/kg的土壤占80.6%,高于40 g/kg的土壤占17.7%。全氮、磷含量丰富,有近一半土壤全钾含量属适量范围,丰富和缺乏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24.2%和30.6%,以巫溪县马铃薯土壤全磷、全钾含量缺乏较严重,比例分别为35.3%和50.0%。两县马铃薯土壤有效氮、磷、钾、硫含量均较丰富,交换性钙、镁含量十分丰富,而城口县土壤有效硫含量整体偏低。土壤有效铁、锰、硼均缺乏,比例分别为48.4%、56.4%和98.4%,有效铜、锌含量则十分丰富,各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城口高于巫溪。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同一产区不同部位土壤养分存在很大差异,不同产区马铃薯土壤养分丰缺范围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