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凋萎病是近年来威胁杨梅产业的最主要病害。本文研究病树与健康树叶片、枝干、根和根际土壤等主要部位磷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病树的磷元素吸收与分配变化规律,比较幼树916.67、1 833.33、2 750.00、3 666.67 g·m-2和成年树458.33、916.67、1 375.00和1 833.33 g·株-1各4个施磷肥水平对杨梅凋萎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树的叶片、树皮、根皮、根干和枝干的磷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树,增加幅度为46.7%~200.0%,其中病树的根皮增加最多;病树的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比健康树低32.1%,4个施用梯度下杨梅苗木和成年树的凋萎病发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感染凋萎病的杨梅树,树体主要部位的磷元素含量显著增高,而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外界不同施磷水平对杨梅凋萎病的发生无直接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病树的施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云南元江芦荟基地施肥状况、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和测定了叶片和根际土壤样品中营养元素含量。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库拉索芦荟根腐病发病率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中其它速效养分以及芦荟叶片养分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与海南健康库拉索芦荟叶片及其根际土壤养分状况相比,元江库拉索芦荟病株根际土壤中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钙、速效镁、速效硼含量,以及叶片中钾、硼含量较低,但其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含量较高。元江库拉索芦荟根腐病可能主要与施肥不合理,大量偏施磷肥和糖泥引起的土壤—植株养分失调、病菌滋生和抵抗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镉污染来源对萝卜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5,(11):37-41
以红樱桃萝卜(Raphanus sativus L.var.radculus pers)为材料,对根际环境中和叶片中的镉(Cd)浓度与Cd在萝卜体内转运积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萝卜根部组织中的Cd含量随根际环境中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部次生韧皮部对Cd的积累量明显大于次生木质部。在高Cd环境中次生木质部中的Cd吸收量与次生韧皮部中的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萝卜根系次生木质部中Cd积累量与叶柄和叶片中的Cd含量高度正相关,根系中的Cd主要通过次生木质部转运到叶柄和叶片中。叶片中的Cd主要通过次生木质部向根系转运,到达根系向外扩散到次生韧皮部,向内扩散到初生木质部。  相似文献   

4.
杨梅树势衰弱对杨梅产业造成严重影响,但目前其成因尚未明确。本研究以浙江3个杨梅产地健康杨梅树为对照,通过对叶片、枝条、果实性状的测定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推测树势衰弱成因。研究表明:衰弱杨梅树的叶绿素含量、梢长和梢粗依次降低了2.08%~11.10%、6.34%~35.59%和12.36%~16.96%,单果重、总糖和VC含量分别降低1.51%~9.89%、2.64%~6.48%和5.95%~8.59%,衰弱树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健康树。进一步对衰弱杨梅树土样中细菌和真菌的相对丰度开展研究,发现在衰弱杨梅树土样中伯克氏菌科等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而镰刀菌属等真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同时衰弱杨梅树土壤中关于氮元素转化的细菌类群较少。初步推测,土壤中有益细菌减少而有害真菌增加可能是造成杨梅树势衰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陈卫民 《新农村》2005,(11):12-13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东魁杨梅园中白蚁为害日益严重,造成树体发黄或枯死。为害杨梅的白蚁以黄翅大白蚁和黑翅土白蚁为主。它们主要啃食活体杨梅树的主干和根部,也啃食树桩和死树。并在杨梅树上筑起泥道,沿树干通往枝梢,损伤韧皮部及木质部,造成水分、养分输送受阻,叶片发黄脱落,枝枯树死。  相似文献   

6.
杨梅衰弱病病症及病树矿质营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衰弱病是近年来爆发的病害,本文对我国杨梅产区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衰弱病危害重、发生广,同一果园内没有发病中心,没有位置特点。病树整株成熟叶片变黄脱落,顶端有少量叶片暂存,病害逐年加重直至死亡。与健康树相比,叶片50%脱落的病树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明显变差,光合速率降低182.35%,单果重降低60.5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4.75个百分点,病树根围土壤pH值降低0.44,有机质含量降低3.6%;病树土壤内速效氮、有效钙、镁、有效硫、锌、铜、铁、锰、有效硼等元素的含量降低13.56%~197.06%,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5.93%和8.03%;病树叶片内的钙、硫、铁、锰、硼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9.38%~37.27%,而镁、锌、铜等元素的含量显著增加7.69%~13.10%。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指导研发杨梅衰弱病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杜梨为试材,研究其新梢韧皮部和叶片生长期内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并探讨了韧皮部中酚类物质含量与新梢生长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测定期间杜梨新梢韧皮部中的总酚含量均显著低于叶片;从多酚组成上看,韧皮部以表儿茶素、儿茶素和芦丁等为主,叶片则以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和根皮苷为主;总酚及各种多酚水平在树体生长期间的动态变化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测8种多酚物质中,生长期内仅有绿原酸在韧皮部和叶片中的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其余酚类物质无显著相关性;韧皮部中芦丁、槲皮素含量与新梢生长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其余的多酚与新梢生长变化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枝叶凋萎病对其根围菌根的生长及侵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健康杨梅的须根和菌根,发生枝叶凋萎病的杨梅其根部须根受到严重破坏,内部菌根菌丝多数崩解,根围土壤内的菌根孢子多数破裂、内容物泄露,病树根围分离到的饱满孢子与从健康杨梅树根围分离到的孢子相比其侵染西瓜和三叶草的能力大大下降,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物有机肥对杨梅凋萎病防控及其树势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萎病是目前杨梅产业的最主要病害。本试验研究鸡粪复合菌肥、羊粪复合菌肥和蚯蚓粪复合菌肥3种生物有机肥对该病害的防控效果及其树势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生物有机肥对凋萎病的防效达35.2%~49.6%。三种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树体叶片氮、钾、铁、铜、锌、钙、锰的含量均比对照高;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和氮、磷、钾、硫、硼、锌、铜等土壤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植株梢粗、叶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高15.0%~24.5%、4.3%~12.7%、1.4%~6.5%、40.2%~81.3%;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2%~19.0%、0.3%~23.9%、3.3%~11.2%,可滴定酸比对照降低2.2%~22.0%。综上所述,生物有机肥可减轻杨梅凋萎病的发生,促进杨梅植株生长树势恢复,提升果实品质,建议适量施用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林果注干杀虫剂在枣树上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以金丝小枣树为试材,通过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于滴注后10 h和1,2,4,7,10,15,21,29,70,8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枣树树冠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药剂含量,并于95,105,115,125,135 d测定了果实和叶片中的药剂残留量。结果表明,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在枣树体内具有良好的吸收和传导性能,这两种药剂在枣树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含量随时间推移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用药70 d后趋于稳定;在时间序列上,吡虫啉含量依次出现韧皮部叶片木质部(10 h)、叶片木质部韧皮部(1~7 d)、木质部叶片韧皮部(10 d)、木质部韧皮部叶片(15 d)、叶片韧皮部木质部(21~85 d)等变化,而阿维菌素含量均表现为叶片最高,木质部和韧皮部由10 h时的含量相同经历了韧皮部木质部(1~2 d)、木质部韧皮部(4~15 d)后又回归到韧皮部木质部(21~85 d)的趋势;果实中的吡虫啉、阿维菌素残留量分别于药后95 d和105 d时低于国家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药后125 d,这两种药剂在枣果中均未检出,但此时叶片中残留量仍在0.60 mg·kg-1以上,说明滴注后药剂在叶片中残留时间较长、残留量较大,可有效防治食叶类害虫。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石蜡切片、组织化学定位及生物碱含量测定技术,研究了钩藤营养器官的组织结构、总生物碱分布及含量。结果表明,钩藤根的次生结构发达,韧皮射线呈明显的喇叭口状;茎中维管射线排列整齐;叶片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次生结构不发达;钩是由枝变态发育而来,解剖结构与茎相同。钩藤生物碱的组织化学定位显示,钩藤全株均有生物碱分布,根中主要分布在次生韧皮部及次生木质部,茎和钩中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及皮层薄壁细胞,叶中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及叶肉细胞。钩藤生物碱含量以茎最高,根、叶片及钩次之。钩藤营养器官总生物碱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可为该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总生物碱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健康、衰弱病和凋萎病的杨梅树为试材,测定不同状态树体的根系、叶片、花芽等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氢(H2O2)含量、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等生理指标,以及叶片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ITS序列(PvITS)相对表达量,经统计分析去掉异常值后,建立可用于评价树体健康状态的量化指标和参考阈值。结果表明,健康树的根CAT、根DHA、枝条SOD指标与其他两种树体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辅助评价树体健康状态的参考阈值分别是:117.52~280.67 nmol·min-1·g-1、1.02~1.58μg·min-1·g-1、484.20~804.99 U·g-1;PvITS相对表达量评价健康、衰弱病、凋萎病的参考阈值分别是0.78~1.15、1.76~3.91、9.54~29.62。...  相似文献   

13.
12种山西野生黄芩根茎叶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5):600-604
应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12种山西野生黄芩根、茎、叶的显微结构,测量了茎皮层厚度、木质部、韧皮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主脉直径等指标,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不同产地野生黄芩根的木栓层细胞近长方形,排列较整齐、致密;皮层和韧皮部分界不明显,韧皮部所占比例约为横切面的1/2,韧皮射线不明显;木质部发达,木射线明显;石细胞分布不均匀。茎有四棱形和近圆形2种形态;茎皮层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均存在差异,其中以产自中阳的黄芩茎皮层最厚,朔州市朔城区大莲花村黄芩茎韧皮部厚度最大,运城垣曲的黄芩茎木质部厚度最大。叶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瘤锈病与酚类物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马尾松瘤锈病,健组织中酚类物质含量进行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病瘤木质部中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均高于病树其它部位和健树木质部,距瘤越远酚类含量越低,病瘤韧皮部中,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病树其它部位韧皮部,马尾松被瘤锈病菌侵染后,树干组织中酚类物质含量发生了变化,病组织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均高于健康组织。  相似文献   

15.
应用核素示踪法研究柑桔对钙的吸收与运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柑桔对45Ca的吸收与运转规律。结果表明:柑桔对土壤中的钙不仅吸收利用率低,而且很难进入果实;柑桔果皮和叶片对钙有根强的吸收能力;表面活性剂和氨基酸有利于增加叶片和果皮对钙的吸收;钙可在木质部中上下运转,并可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相互转移,但各个方向转移的比例不同;进入果实的钙在一定程度是存在着“倒流”入叶的现象,叶片中吸收的钙可重新分配至植株的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16.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除速效钾外)和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根际土壤pH值则呈下降趋势,但非根际土壤pH值的规律性不明显;不同年龄阶段根际土壤全氮、水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有机质、富里酸、胡敏酸、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有相似的规律;不同年龄阶段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1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年生苹果(‘红玉×金冠'')自然实生树不同节位叶片、芽、韧皮部中的内源多酚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0节以下苹果实生树芽中检测不到根皮苷或不存在根皮苷,80节以上含量急剧增加,80节以上韧皮部和叶片中检测不到咖啡酸或含量极低.120节前后实生树韧皮部和芽中杨梅苷含量极低或检测不到,芽中的绿原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认为80节和120节是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的两个重要临界点.  相似文献   

18.
分别测定了树仔菜嫩梢和叶片样品中钾、钙、镁、铜、锰、锌、铁、镍、铅、铬、镉等元素的含量,探讨各个元素含量变化的生理规律,以及对植物生长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嫩梢〉嫩叶片〉老叶片,钙、镁、锰、铁、镉元素含量分布规律表现为嫩梢〈嫩叶片〈老叶片,铜、锌、铅、铬、镍元素含量则变化不大。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所测试的铅、镉、铬、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相关的国家标准或文献报告值。此外,研究发现,树仔菜嫩梢样品中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较为稳定,随机抽样可以体现出良好的样品代表性,因此建议将树仔菜的嫩梢作为树仔菜植物营养诊断取样测定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李天才  陈桂琛  周国英  李锦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22-4322,4324
矿物质元素对于种植青海大黄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营养作用。采集青海群加地区种植大黄根茎,分为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部4部分,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试其不同组织中钾、钠、钙、镁、磷的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各种矿物质元素在不同组织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钙元素在不同组织中含量相差高达10倍;钾元素含量较低且在根茎不同组织中含量较为接近,钠元素主要分布在皮层和髓部,镁元素主要分布在髓部,磷元素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不同生长年龄期的种植大黄对矿物质元素营养的种类和数量需求不同,随着生长年龄增加,种植大黄对磷、镁元素营养需求量增加,对钾、钠元素营养需求量略减。  相似文献   

20.
应用石蜡包埋显微切片法、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年生的林茜草根组织结构及蒽醌类化合物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茜草根发育的早期,维管形成层产生的次生韧皮部细胞数量多于次生木质部细胞;根发育的晚期则以木质部导管和纤维为主;从一年生至二年生,林茜草根中次生韧皮部密度增加,根干重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大幅增加;二年后,林茜草的次生韧皮部密度增加减慢,次生木质部进一步发育,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比例减小,木纤维发达,根干重和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增加减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