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厦门对虾养殖水域异养细菌和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厦门三个主要对虾养殖区水体中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虾养殖水环境中,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与水温、盐度、氨氮、化学耗氧量的水体营养指数密切相关,弧菌可作为高温季节有机污染的一个指标,弧菌的数量与对虾对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成为沿海地区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于2015年8月,针对三亚市镇海村、三亚港、红沙港、后海村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共选取20个站位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其主要污染物,采用水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监测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海水网箱养殖水域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年4月至1997年5月对浙江奉化、象山海水网箱养殖水域采用MPN法进行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7~9月份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其它月份,网箱内菌数高于网箱外菌数。从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看,细菌数量变化与网箱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菌数的高峰期也是鱼病的频繁发生期。利用检测养殖水域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可预测鱼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高产鱼池中异养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对无锡市效区“河埒渔业一队”典型高产鱼池中异养细菌种类、数量及群落组成的分析测定,它表明在1984年3月至10月试验期间,试验鱼池水体中总细菌数和异养细菌数分别在1.30×10~5~15.90×10~5个/ml和1.56×10~4~14.50×10~4个/ml。鱼池淤泥中总细菌数和异常细菌数分别在1.20×10~6~68.0×10~5个/克和1.94×10~5~19.90×10~5个/克。同时经分析得知,试验鱼池中细菌数量的波动与鱼池水温等理化因子各有不同的相关关系。试验鱼池水体中共分离出11个属的异养细菌,其中优势菌为氮单胞菌属(Azomonas)等具固氮能力的菌属;淤泥中共分离出8个属的异养细菌,其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革兰氏阳性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细菌普遍存在于鱼池的水体及淤泥中。试验表明,高产鱼池中的细菌数量变化有一定规律性,细菌数量及异养细菌的群落组成与鱼池的鱼产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集养殖池水样,选取Zobell 2216E琼脂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6种常见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以平板菌落计数法和菌落外观形态特征辨别及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进行异养菌计数和种类组成分析。结果显示:(1)养殖池水体异养菌可分为4大类,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包括α-、γ-变形菌纲)、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其中以γ-变形菌纲为优势菌群。按属分类大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弧菌属。(2)不同培养基分离菌落数量2216E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且2216E培养基菌落数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培养基(P0.01);2216E培养基所分离细菌的种类最多,分属于12个属,假交替单胞菌属为优势类群,占比50%,弧菌属仅占3.13%;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所分离细菌均以弧菌属为优势菌群,分别占33.33%、60%、25%;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所分离细菌仅分属于1个属,即弧菌属;营养琼脂培养基无弧菌,但有假单胞菌分离出。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2004年3月对大亚湾6个站位表层水异养细菌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大亚湾表层水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大亚湾表层水中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范围为7.15×102 ~91.0×102 cfu ·mL-1,异养细菌数量从湾顶到湾口依次减少;表层水中异养细菌的优势种有19种,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优势菌进行鉴定,它们均为革兰氏阴性菌,隶属于10属14种;大亚湾表层水中异养细菌的种类组成以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弧菌属(Vibrio sp.)和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为优势属,舒氏气单胞菌[A.schubertii(DNA group 12)]、最小弧菌(V.mimicus)和荚壳伯克霍尔德氏菌(B.glumae)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王广军  任保振 《河北渔业》2002,(1):10-11,28
向温室养鳖池中投加光合细菌(PSB)、硝化细菌(NB)、玉垒菌(S_(30))和蜡质芽孢杆菌(BC)等有益菌群,以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来改善水质。通过对池水中的异养细菌、浮游生物的数量调查结果表明:投加有益微生物对浮游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池水和底砂中的异养细菌的数量却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于2011年5月-8月对东山湾春、夏两季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进行调查,并探讨相关环境因子对异养细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山湾夏季水体异养细菌平均丰度为2.82×103 mL-1略高于春季2.05×103 mL-1,其中春季水体中异养细菌平均丰度为表层>底层>中层,而夏季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表、中、底层分布较均匀。春季东山湾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以龙须菜养殖区最高,而夏季以湾口区和鱼类网箱养殖区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春季表层水体中异养细菌丰度与叶绿素a、 DO、 COD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夏季则与活性磷酸盐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春夏两季底层水体异养细菌丰度与所测环境因子无显著的相关性。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以异养细菌丰度作为评价指标表明东山湾受陆源污染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以来,南方杂色鲍苗出现大规模死亡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南方鲍产业的发展。为寻找病因,于2004年自广东深圳下沙鲍鱼场培苗过程中变白掉板的杂色鲍苗以及官湖养殖场健康鲍苗各分离到19株和15株异养细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它们蛋白酶、淀粉酶、明胶酶、磷脂酶的产酶能力及溶血现象,并对它们的产酶能力及溶血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来自下沙病鲍苗的菌株比来自官湖的健康鲍苗的溶血能力差;但它们大多数具有较强的分泌蛋白酶、明胶酶、淀粉酶、磷脂酶的能力。考虑到胞外酶是细菌的毒力因子之一,据此推测,下沙鲍鱼场鲍苗发生脱板死亡的原因可能与这些菌株能分泌胞外酶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16S rDNA分析方法,分别提取中华鳖体表和体内细菌总DNA,以之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并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从2个文库中分别随机选取100个重组克隆子,抽提重组质粒,用Hae Ⅲ和Msp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获得酶切指纹图谱,从每种图谱随机挑选克隆子测序,获得其16S rDNA部分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在中华鳖体表和体内细菌克隆文库中分别包含13种和10种RFLP谱型,分别挑选了70个和60个克隆子进行测序.结果表明,中华鳖体表和体内文库克隆子分别归为15类和11类OTU,体表和体内菌群多样性较强,优势细菌类群分别为拟杆菌和变形菌,并在文库中检测到了几株益生菌和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采用菌落菌体形态观察和16SrDNA序列比对的方法,对三疣梭子蟹养殖健康塘和病害塘表层底泥中的异养细菌进行了比较研究。分离得到的255株细菌可分为13个菌落类群,33个菌体亚群。对占异养细菌总数34.5%的两个优势亚群(A-NS-SpR亚群,不产芽孢的球杆状菌;B-SF-SR亚群,产芽孢的短杆状菌)的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NS-SpR亚群属于变形菌门中的2个纲3个科8个属约12个种,其中Halomonas ventosae和Donghicola eburneus两个种数量最多,占该亚群菌株的59.1%。B-SF-SR亚群属于厚壁菌门芽孢菌纲的3个科4个属约12个种,其中Bacillus decolorationis和Halobacillus trueperi两个种数量最多,占该亚群菌株总数的60.6%。从属的水平上讲,Bacillus和Halomonas是优势属。A-NS-SpR亚群在健康塘中的丰度(菌株数量)明显高于病害塘,但多样性(种属数量)差别较小,其中Rhodobacteraceae科在两个塘中的数量差别最大。与此相反,B-SF-SR亚群在健康塘和病害塘中的丰度相当,但健康塘的多样性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一株文蛤弧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的文蛤中筛选到1株菌株MP-1,对其进行了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鉴定。从形态、生理生化、系统发育学、1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等方面分析,菌株MP-1可以鉴定为弧菌属(Vibrio)溶藻弧菌,暂命名为Vibrio Alginolyticus.MP。  相似文献   

14.
福建海区网箱养殖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辉  何丽斌  林琪  方旅平  周宸 《福建水产》2012,34(2):105-110
2011年冬季,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区网箱养殖刺参发生"腐皮综合症",并伴有死亡现象出现。刺参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厌食、排脏、身体萎缩、体表局部溃烂乃至大面积溃烂。从患病刺参病灶处分离得到两种优势细菌CS1和CS2。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两种菌对健康刺参都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刺参的症状相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分别与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相似。菌株CS1与灿烂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9%,菌株CS2与假交替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5%。菌株CS1可鉴定为灿烂弧菌,菌株CS2可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另外,在患病刺参呼吸树膜和腔体内发现大量后口虫(Boveria sp.)。所以导致本次刺参"腐皮综合症"的原因可能是致病性细菌和寄生虫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首次揭示了该地区"腐皮综合症"导致养成刺参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原因,对刺参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鳗草(Zostera marina)根际微生物的共生固氮功能,并分离得到对海草有潜在促生效果的功能微生物,以山东荣城天鹅湖鳗草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固氮培养基从其根际分离得到了两株具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3A和4G),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固氮基因nifH等方面对菌株进行筛选和鉴定,探讨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并获得了菌株典型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菌株3A为海旋菌(Thalassospira),革兰氏阳性菌,菌落圆形桔黄色,可利用的碳源:D-甘露糖,D-松三糖,L-鼠李糖等,最佳培养条件:盐度2.585%,pH 8.18,温度31.49℃;菌株4G为芽孢杆菌(Bacillus),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圆形乳白色,可利用的碳源:D-纤维二糖,D-葡萄糖,D-麦芽糖,蔗糖,D-甘露醇,D-海藻糖等,最佳培养条件:盐度2.920%,pH 7.99,温度37.27℃。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二者的固氮酶活性,分别为252.21 nmol C_2H_4/(mL·h)和196.31 nmol C_2H_4/(mL·h)。研究证实两株菌株具有良好的固氮性能,可用于海草固氮肥的研制,在海草床生态系统恢复研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16S rD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山东长岛紫菜养殖区的细菌多样性分布进行了研究,并与环境因子进行关联分析,以探究紫菜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长岛海区水环境细菌多样性较丰富,呈现由近岸区(CDCNS)、养殖区(CDPF)、外海区(CDCOS)递减的趋势。分别基于所有细菌组成以及相对丰度最高的前20个属/种的聚类结果均显示,CDCNS和CDCOS区聚在一起,明显区别于CDPF区。CDPF区的特异优势菌包括鼠尾菌属(Muricaud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海杆菌属(Marinobacter)。3个区域均未检测到河豚毒素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柠檬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citrea)等疑似紫菜致病菌。溶解氧(DO)和pH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总颗粒悬浮物(TSS)反之。CDPF区氨氮(NH4+-N)含量最低,盐度最高。关联分析发现,环境因子与环境微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嗜氨菌属(Ammoniphilus)的丰度与NH4+-N 浓度具显著正相关性,CDPF区最低,CDCOS区最高;盐单胞菌属的分布与盐度具显著正相关性,CDPF区盐单胞菌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海区。研究表明,紫菜养殖海区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具有关联性,其间的互作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许峻旗  谢建平  王志坚 《水产学报》2022,46(11):2186-2195
为了分析自然环境中病死大鲵和健康大鲵皮肤及水样的微生物区系差异,实验通过高通量16S r DNA的V4~V5区测序,对皮肤微生物区系进行差异分析,探讨大鲵在患病前后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健康大鲵和病死大鲵生活水样以及皮肤菌群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各样品序列标签(Tag)数量平均为97 150条,测序平均长度为400 bp,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据显示,健康大鲵生活水样和皮肤的微生物丰度远远高于病死大鲵。在健康大鲵生活水样中的优势菌群为砷氧化菌属,而当大鲵病死后,其生活水样的优势菌群变为金黄杆菌属。同样,在病死大鲵皮肤样本中金黄杆菌属、丛毛单胞菌属、伯克氏菌目的微生物菌群丰度显著升高,而砷氧化菌属、微小杆菌属、莱比托泉动性球菌等微生物菌群丰度显著下降。同时,病死大鲵皮肤表面有大量溃疡并伴有菌毛,具有典型的伯克氏菌属感染症状。研究表明,大鲵患病死亡前后皮肤微生物区系差异明显,人兽共患病菌伯克氏菌属可能是通过水媒传播感染自然环境下的大鲵并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为科学养殖大鲵、保护野生大鲵以及开发益生菌改善大鲵养殖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传统的微生物学分离培养方法从斑点叉尾鮰的鳃、肠和肝等器官共分离到16株可疑病原菌(编号为WJ01~WJ16),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版,扩增出约600bp大小的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表明: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相比,16株细菌中有9株同源性在98%以上,5株在95%以上,2株为9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16株细菌明显的聚为3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率变化.结果显示,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山东青岛地区以大菱鲆弧菌为主,威海地区以迟钝爱德华氏菌为主,烟台地区菌株种类分布平均.5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50%.只有1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氟苯尼考产生了耐药,其余菌株对其均没有耐药性,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耐药性,证实氟苯尼考为当前防治腹水病的一种良好抗菌药物.27株病原菌的耐药谱数量为27个,每个菌株具备自己独特的耐药谱,74.1%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均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Traditional culture‐based technique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method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ucosa‐associated autochthonous microbiota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Twenty‐one phylotypes were detected from culturable microbiota, with Aeromonas, Shewanella, Lactococcus, Serratia, Brevibacillus, Delftia, Pseudomonas, Pantoea, Enterobacter, Buttiauxella and Yersinia as their closest relatives. Genomic DNA was directly extracted from the gut mucosa of C. idellus originating from six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and used to generate 609 random bacterial clones from six clone libraries and 99 archaeal clones from one library, which were grouped into 67 bacterial and four archaeal phylotypes.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intestinal mucosa harboured a diversified bacterial microbiota, where Proteobacteria, Firmicutes and Bacteroidetes were dominant, followed by Actinobacteria, Verrucomicrobia and Deinococcus‐Thermus. The autochthonous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gut mucosa of fish from different aquatic environments were not similar (Cs < 0.80), but γ‐Proteobacteria was a common bacterial class. In comparison to bacterial communities, the archaeal community obtained from one library consisted of Crenarchaeota and Euryarchaeota.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olecular methods facilitate culture‐independent studies, and that fish gut mucosa harbours a larger bacterial diversity than previously recognized. The grass carp intestinal habitat selects for specific bacterial taxa despite pronounced differences in host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