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8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杉木林分的生长效应进行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林分的胸径、树高、冠幅及材积生长差异及显著。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表现为:8年生时杉木林分的蓄积量与造林密度的大小成正相关,密度越大,林木的分化越早,影响后期杉木的生长。因此,合理的造林密度对林分正常生长发育尤为重要。通过对杉木4个不同造林密度进行分析,以1600株/hm2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  相似文献   

3.
根据引种区不同立地、不同林分、不同密度等林分的调查资料,阐述了麻黄在引种区的适生性及其生长土壤、气候、造林密度、造林措施等因素的关系.对海岸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家系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林分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保存率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林分蓄积量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增大;造林密度对林分径级结构影响明显;高密度林分保存率过低会对林分蓄积量产生不利影响。使用优良家系造林对提升林分生产力效果显著,培育中、大径材的造林密度以2 500株/hm2为宜,若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则以4 444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以当前桉树生产上常用的造林密度1666株/hm^2为试验的最低造林密度,与5种更高造林密度作为构成本试验的6种不同造林密度的高密度试验,分析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试验林2年生时的林分密度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的林分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密度越大,其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越小,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与其它许多桉树密度试验结果相似。但林分生长效应提早,可能是林分密度过高缘故,最后结果有待继续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都有影响,但树高差异不大。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为:随着密度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变小,当造林密度为1110株/hm~2时,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最大;当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时,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有派阳山林场马尾松桐棉种源优良家系不同造林密度试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采用优良家系造林,密度效应出现早且效应明显。随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随之减小,林分蓄积则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林分平均高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为造林品系,设计了5种不同造林密度和6种不同施肥组合进行造林示范,对43个月生不同造林措施示范林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无性系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林分蓄积量则有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趋势,最高密度的林分蓄积量最大,达129.28 m3/hm2;造林后追肥可明显促进林木生长,追肥的林分蓄积生长量是不追肥的166.7%,并且以追肥用量大的林木生长效果更好;在造林后1个月及时追肥情况下,可选用磷肥或复合肥作基肥。  相似文献   

9.
对6年生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冠幅及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6年生时光皮桦林分蓄积量与造林密度大小成正相关,密度越大,林木分化越早,影响了光皮桦后期的生长。因此,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对林分正常生长发育及综合利用是十分重要的。此试验对光皮桦4个不同造林密度处理,以1100株/hm2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21年生造林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造林密度(A1 667、B 3 333、C 5000、D6667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16年生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防护林不同造林密度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不同造林密度木麻黄防护林的抗风性及速生丰产特性为调查基础,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木麻黄防护林造林密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木麻黄7种造林密度林分中,初植密度2500株/hm2的林分抗风能力和丰产性能最强,初植密度1667株/hm2的林分最速生,抗风能力和丰产性第二。综合评价指标以造林密度1667株/hm2的林分为最高,2500株/hm2的林分第二,建议滨海沙地木麻黄造林密度控制在1667~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型美洲黑杨‘XL-90杨’Populus deltoides ‘Xianglin 90’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XL-90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造林密度减小至417株·hm-2且株行距为4 m×6 m时,各项生长指标达均到最大值,分别为23.27 cm,17.13 m和0.291 m3,与其他造林密度间的差异达均到了显著水平(P0.05);(2)不同造林密度林分蓄积量呈不规律变化,在造林密度为833株·hm-2且株行距为3 m×4 m时,林分的蓄积量达到最大值,为140.25 m3·hm-2;(3)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确定5年生‘XL-90杨’以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为培育目的最佳造林密度分别为417株·hm-2和833株·hm-2。  相似文献   

13.
刘运伟  李阳  张聪 《林业科技》2020,45(2):14-16
对塔河地区不同造林密度的钻天柳幼林进行生长差异试验的结果表明:2500株/hm2和4400株/hm2密度林分的成活率及当年保存率无显著差异,低密度林分的各项生长性状均好于高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的根长、根直径和侧根数等性状表现更好,多数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造林密度对钻天柳幼林生长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纸浆商品用材林生物量变化规律和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准确预测马尾松纸浆商品材生物量和确定最佳利用时间,用12块样地108株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不同林龄林分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单株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预测方程。用各类试验林和解析木资料建立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经检验,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依据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编制了6种不同造林密度、14~20指数级林分主要测树因子、林分树干和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的生长过程表。使经营单位可根据利用单位的要求,调整造林密度和经营方式及最佳利用时间。分析了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各种生物量的生长和结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不同造林密度桉树经营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实践中,不同密度种植造林的桉树在胸径、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等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差悬殊,通过对不同造林密度的3年生桉树比较分析,造林密度在1350株/公顷的林分生长良好,抗逆性强,经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灰木莲人工林生长量、林下植物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在漳州平和县开展了造林密度分别为3088株/hm~2、1600株/hm~2和1112株/hm~2的灰木莲试验研究。对造林5年后林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灰木莲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下降,而单位面积蓄积量以1600株/hm~2的林分最高;3种造林密度的林分中,1600株/hm~2的林分其林下植物种类最多,植物多样性指数最大,林分土壤疏松透气。  相似文献   

17.
结合桉树人工造林的生产实践,就人工林造林密度和株行距与造林效益的关系问题作了探讨。认为郁闭度0.79是造林密度的最大临界值,主张适宜的栽植密度应是成林林分郁闭度在0.7左右。造林密度对造林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认为人工林等株行距造林能最有效地利用地力和营养空间。应根据不同的造林树种选择不同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不同栽植密度的林分直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及生长量方面的差异,各密度达到工艺成熟时的年龄,提出了当地比较理想的造林密度。并根据密植林分抚育间伐的效果和经济效益,肯定提高造林密度、进行中间利用,对搞活林场经济,缩短资金周转等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曲柳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水曲柳人工林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的水曲柳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m×1m(A)、1.5m×1.5m(B)、2m×2m(C)、3m×1.5m(D)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林木的干形、林分的产量均有显著地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单株叶面积、冠高比随密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4种密度水平林分,C水平的造林密度是最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广东省郁南县西江林场设置了4种株行距(1.7 m×4 m,2.0 m×4 m,2.5 m×4 m,3.0 m×4 m)试验,分析不同造林密度(1470、1250、1000、833株 ·hm-2)对0.8~7.8 a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除0.8 a生的林分保存率外,其它年龄的林分保存率均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470株 ·hm-2与其它3种密度间的林分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高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较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逐步递减,1470、1250株 ·hm-2与其它两种密度间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在2.8~7.8 a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7.8 a生时,以1250株 ·hm-2为造林密度的林分蓄积量最大,达195.0 m3·hm-2,分别比造林密度为1470、1000、833株 ·hm-2的林分高16.28%、5.86%和14.37%.以获得较高的林分蓄积量为目标,初步推荐1000~1250株 ·hm-2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