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杉木第2代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地形对种子园土壤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坡位上升,杉木第2代种子园土壤及植株养分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同一坡位、同一土层深度,不同坡向杉木第2代种子园土壤及植株有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总体而言,西坡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植株全氮、全镁及全铜的积累,东坡则有利于土壤速效钾及植株全钾、全钙及全锌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伏牛山南北坡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秦岭东段伏牛山南坡和北坡针阔混交林土壤的养分状况,有助于对该区森林土壤的保护及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在伏牛山南坡的宝天曼和北坡的白云山设置样地,分层采集土样,对比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的分布特征及变异情况。结果表明:(1)伏牛山北坡土壤肥力水平高于南坡,除pH值小于南坡外,北坡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比南坡高1.91 g/kg、0.41 g/kg、16.97 mg/kg、7.62 mg/kg;南坡和北坡土壤养分垂直分布均呈现出表聚性特征。(2)土壤pH值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但略有上升。(3)各层土壤养分均表现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在13%~69%之间。0~20 cm土层养分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4)伏牛山南坡和北坡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层深度之间有着较显著的回归关系,R2在0.472~0.692之间。土壤pH值与土层深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不显著。(5)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与土壤pH值之间多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坡向和坡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6年夏季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东南西北四个坡向以及7度和22度两类坡度结缕草草坪的坡上、坡中、坡底三个坡位进行了采样,对其中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土壤动物个体数为南坡(30.11%)西坡(26.96%)北坡(21.65%)东坡(21.28%)。不同坡向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坡顶各多样性指数相对坡中和坡底较小,坡中和坡底差别不大。7度坡底显著低于坡顶,22度坡个体数为坡顶坡底坡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坡向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间接影响,较大坡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凤阳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不同坡向(东坡、西坡)与不同层次(0~10cm,10~30cm,30~60cm)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东坡和西坡只在pH、铵态氮、有效磷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其余差异均不显著,西坡和山谷在pH、铵态氮、全磷上存在差异显著;各养分因子中只有pH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大,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养分指标均表现出A层〉B层〉C层的趋势,且AB层、AC层差异显著;各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表现为,pH与多数养分均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多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全磷与全氮、C/N与有机质也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综合土壤主要肥力因子发现,东坡土壤质量优于西坡,能较好地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不同坡向(东坡、西坡)与不同层次(0~10cm,10~30cm,30~60cm)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东坡和西坡只在pH、铵态氮、有效磷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其余差异均不显著,西坡和山谷在pH、铵态氮、全磷上存在差异显著;各养分因子中只有pH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大,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养分指标均表现出A层〉B层〉C层的趋势,且AB层、AC层差异显著;各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表现为,pH与多数养分均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多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全磷与全氮、C/N与有机质也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综合土壤主要肥力因子发现,东坡土壤质量优于西坡,能较好地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试验地5年生半枫荷8种坡向的幼树生长量调查,经方差分析,并进行了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表明:半枫荷北坡的平均树高为4.6m,极显著高于西北坡的3.40m、西坡的3.395m、东南坡的3.39m、西南坡的3.32 m和南坡的3.28 m;北坡的平均胸径为6.04cm,极显著大于东南坡的4.49cm、南坡的4.40cm、西南坡的4.48cm;北坡的平均保存率率为93.23%,极显著高于西坡的88.6%、东南坡的88.55%、西南坡的86.68%、南坡的86.45%,东北坡的平均保存率为92.28%、东坡的平均保存率为92.25%,极显著高于西南坡的86.68%和南坡的86.45%。经分析对比,半枫荷8种坡向造林其北坡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最大,保存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7.
于2022年,选取浙江省松阳县松针褐斑病发病严重的4个马尾松林分,从坡向、坡位和枝条方位3个维度,以病斑数为指标,分析病害的发生、发展进程。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和枝条方位对松针褐斑病的影响大小分别为:南坡>北坡>东坡、西坡;上坡>中坡>下坡>全坡;枝条东西向>南向>北向。  相似文献   

8.
山杏是辽宁朝阳地区主要的经济林树种,但结实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选取不同坡向、坡位(东北坡、东坡下腹、北坡、东坡上腹和南坡)的山杏林分,调查开花物候期和坐果率,研究不同气象因子对山杏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坡开花期最早,半阴坡略延迟,阴坡最晚。受温度、光照、相对湿度及风速影响,不同坡向的坐果率差异较大,即东北坡东坡下腹北坡东坡上腹南坡,同一坡向(东坡)的下腹要高于上腹。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桃江地区不同坡向坡位对毛竹林生长及土壤因子的影响,对不同坡向坡位毛竹林生长情况调查,土壤因子分析以及毛竹林林分生长指标与土壤因子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坡地毛竹林林分生长较好,相比较阴坡地,立竹度高,平均胸径低,株高稍高,而枝下高相差不大,毛竹林的生长指标由上坡至下坡逐渐转好,坡向是影响立竹度和平均尖削度主效因子,而且坡位也是影响平均尖削度的显著因子,但是交互作用不明显;阳坡地毛竹林分生物量较大,毛竹凋谢物较多,土壤因子指标明显较高于阴坡地,该时期水解氮和全氮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00 mg/kg左右和2 g/kg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在8 mg/kg左右,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高于60 g/kg),平均值在70 g/kg以上,下坡土壤因子指标含量明显高于上坡和中坡,坡向是影响速效磷和有机质的显著因子,坡位是影响速效钾的显著因子,是影响有机质的主效因子,两个影响因子在同一水平上交互作用不明显;水解氮与平均株高呈显著相关;速效磷与平均尖削度显著相关;速效钾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呈负显著相关;有机质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负显著相关,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一套适合茶油品质评价的方法,并为茶油应用范围的拓展、茶油品牌的建设及油茶栽培种植的立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9个立地的茶油的14个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茶油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基于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品质得分进行了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065%,决定第1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的感官品质、氧化稳定性及脂肪酸不饱和度;决定第2主成分的主要是出油率及茶油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决定第3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的理化品质;决定第4主成分的主要是茶油色泽;2)9个立地茶油的综合品质得分排序为:西坡中坡>南坡下坡>西坡下坡>西坡上坡>南坡中坡>东坡下坡>南坡上坡>东坡中坡>东坡上坡,各主成分得分排序与综合品质得分排序间存在差异;3)茶油品质整体表现为西坡优于南坡优于东坡,下坡优于中坡优于上坡。基于上述结果说明立地是影响茶油品质的重要因素,坡向及坡位因子对茶油的综合品质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五桂山位于广东中山市东南沿海,其东南坡向的海岸带迎风坡性质明显。在造林4年和1年的两块林地上,分别建立两条跨越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固定样带,对样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实行高强度营林措施,适地适树,海岸带坡地退化生态系统是可恢复森林植被的;根据参试树种的早期生长表现,大叶相思、西南桦、台湾相思、米老排、红锥、厚荚相思、海南蒲桃等的生长速度较快,海南红豆和云南石梓的生长速度则较慢,这两种树种不太适宜在迎风坡造林;在采用相对密植的前提下,林分郁闭前迎风坡造林树种的死亡率高于背风坡,郁闭后则背风坡较高,为尽快形成森林小环境,建议迎风坡的造林密度应大于背风坡;在造林措施相同的条件下,背风坡林木生长量、物种多样性和林分质量明显优于迎风坡,说明海岸带坡向因子对植被恢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的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将林相图与DEM进行叠置分析,研究不同坡度森林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阔叶林在25°以下坡度所占比重为93.4%,25°~35°坡度范围内为5.5%,35°~45°坡度范围内为0.9%,45°坡度以上的为0.2%。幼龄林在不同坡度上分布基本一致,均为2%;中龄林随坡度的增加依次为31%、21%、19%、15%;近熟林所占比重在25°坡度以下为38%,在25°~35°坡度上为34%,在35°~45°坡度上为38%,45°以上为48%;成熟林依次为21%、34%、34%、32%;过熟林依次为5%、9%、7%、4%。  相似文献   

13.
唐悦  黄勇 《森林工程》2001,17(5):41-41
简述土钉在公路边坡治理中的作用和特征,简介土钉施工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对秦淮新河和外秦淮河道的坡岸生态工程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生态护坡、慢行交通、秦淮特色景观营建以及科学养护管理的对策;并针对不同河段的具体特点,列举出了合适的河道生态护坡类型及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16.
Root length and root length density of Lespedeza bicolor,Amorpha fruticosa,and Sea buckthorn were investigated in a country highway-TongSan highway(Tongjiang to Sany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The root length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root orders according to Pregizter sequence classification method.Results show that sea buckthorn roots are dominated by coarse roots in the horizontal growth,while L.bicolor has a large proportion of fine roots in vertical conical growth and A.fruticosa is in depth growth.Root length density of L.bicolor in all the root sequenc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ea buckthorn and A.fruticosa.On the basis of the root structure,it is inferred that L.bicolor roots mainly absorb the surface soil moisture for its normal growth;in contrast,A.fruticosa has good uptake ability to deep soil water.The root structure of sea buckthorn implies that it has a strong drought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7.
目前,护坡植物在快速恢复遭受破坏的边坡生态环境以及美化公路环境方面的作用日渐为人们所重视。为了发现一些更适合于边坡植被恢复的植物种类,我们对湘南地区护坡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通过分析不同路域植物的优势种和生长状况,发掘了一些可用于路域防护的优良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其可持续性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生态型边坡防护改变了过去单一工程防护的缺陷,愈来愈引起各行业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介绍了目前使用的边坡生态防护类型、主要技术特点、适用条件及应用现状,针对边坡绿化防护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提出了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可持续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粉碎木质颗粒粒径、堆料温度、处理时间、水分等因素对新型生物植生基材发酵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颗粒粒径、季节时间、翻松增湿对基材发酵程度均有显著影响。以木质颗粒粒径5 mm,处理时间8月中旬基材发酵效果最好,发酵程度率达到85%。同时对该基材产品进行了生产成本分析,并初步应用于湖南炎睦高速公路第十合同段(k16+420~k16+775)左上试验边坡客土喷植技术中,其绿化效果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确定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林地的适宜性,进而确定开发的空间和时序,选择了地形地貌、土壤和开发利用条件3类10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GIS技术对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面积为831.01 hm2,适宜区面积3 680.43 hm2,基本适宜区面积10 668.29 hm2,不适宜区面积785.56 hm2。坡度和相对高度是影响林地适宜性等级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