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从山东烟田土壤中筛选对山东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通过稀释涂布法初筛后,用平板对峙法复筛到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YCG-2,根据菌株形态与培养特征、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该菌株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亲缘关系较近,且形态与培养特征与哈茨木霉基本相符,因此鉴定为哈茨木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最优发酵条件为每500 m L瓶20 g菇渣,料水比为1 g∶3.0 m L,种子液接种量1×10~7CFU/g,p H值7.0,最适温度28℃,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6 d。  相似文献   

2.
木霉菌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峙培养试验测定木霉菌(Trichodermaspp.)对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var.nicotianae)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对烟草疫霉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绿色木霉(T.viride)菌株TG050609.平板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该木霉菌对烟草疫霉菌菌落生长的抑制率为29.12%,且能寄生于烟草疫霉;其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和发酵滤液对烟草疫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木霉菌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56.53%,优于58%甲霜灵锰锌WP.  相似文献   

3.
从白芨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白芨根腐病有拮抗性的菌株,初步研究其抑菌作用,为白芨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白芨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白芨根腐病菌、白芨灰霉菌、白芨黑斑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菌株;分别采用16S rDNA和28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拮抗细菌和真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共计从白芨栽培土壤中分离到35株细菌和10株真菌菌株,其中8株细菌和6株真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表现较好的抑菌活性;经鉴定,细菌菌株大多数为芽孢杆菌,真菌为木霉属,BJ-135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J-17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J-2为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筛选出的菌株中有5株拮抗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菌株BJ-135、BJ-175、BJ-2可用于生防菌剂开发,用于白芨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对茶轮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木霉菌,为茶轮斑病菌生物防治及生防木霉菌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不同茶区的茶树根际土壤木霉,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木霉菌,并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发育分析方法明确木霉菌的分类水平。【结果】共分离得到35株木霉菌,从中筛选出7株与茶轮斑病菌对峙培养拮抗能力大于70%的木霉菌;其中,菌株BLS17112505和DS-GSC-3的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具有抑菌活性,以菌株DS-GSC-3的抑菌率最高,达70.53%;与对照相比,菌株DS-GSC-3的发酵液有助于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3.87%和8.92%;菌株DS-GSC-3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结论】短密木霉菌株DS-GSC-3的发现为丰富木霉菌的开发利用拓宽了途径,并为木霉菌防治茶轮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辣椒根际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筛选可抑制辣椒枯萎病的生防菌,为绿色防控辣椒连作导致的枯萎病提供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辣椒不同生长阶段的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鉴定拮抗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拮抗菌株种类。【结果】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真菌50株,其中5株木霉菌株对尖孢镰刀菌有拮抗作用,对峙培养抑菌率为60.47%~78.04%,LJ06020803菌株的抑菌率最高,为78.04%,其不含菌体的发酵液抑菌率为40.92%;根据LJ06020803菌株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鉴定其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菌株LJ06020803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辣椒枯萎病病原菌有很好的拮抗效果,可作为一种生防资源用于防治辣椒枯萎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用于防治食用菌污染菌链孢霉(Neurosporacrasa sp.)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的拮抗菌株,为食用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生防资源.[方法]以分离自江苏连云港海域的92株海洋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测定供试菌株及其发酵液对链孢霉和绿色木霉的抑菌作用,测定抑菌作用较强菌株与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丝生长的相容性,筛选抑菌作用强且与杏鲍菇菌丝相容性好的优良拮抗菌株;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gyrB序列分析对优良拮抗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92株供试海洋细菌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拮抗污染菌的BMY-2菌株,其对链孢霉的抑菌圈直径达25.33 mm,对绿色木霉的抑菌带宽度达30.00 mm,且与杏鲍菇的相容性好;分类鉴定结果表明,BMY-2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BMY-2菌株对食用菌污染菌链孢霉和绿色木霉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与杏鲍菇生物相容性好,在食用菌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苦瓜枯萎病生防木霉的筛选鉴定及其定殖的q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绿色防控苦瓜枯萎病,本研究从苦瓜根际土中分离出多株木霉,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盆栽防病试验进行拮抗苦瓜枯萎病菌的木霉菌株筛选,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在苦瓜植株及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两株防效较好的木霉菌株M2和MX,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4.63%和45.72%。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M2菌株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MX菌株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木霉菌株M2和MX均不能在苦瓜植株中定殖,但在土壤中可以稳定定殖。两个木霉菌株具有应用于苦瓜枯萎病的田间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8.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河南省罗山县和舞阳县烟区采集的土壤样品,经分离纯化获得6个真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发现其中1株真菌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拮抗机理主要是拮抗作用、寄生作用和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对茶轮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木霉菌,为茶轮斑病菌生物防治及生防木霉菌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对茶树根际木霉进行分离,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木霉菌,并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发育分析方法明确木霉菌的分类水平。【结果】从采自不同茶区的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5株木霉菌,从中筛选出7株与茶轮斑病菌对峙培养拮抗能力大于70%的木霉菌。其中,菌株BLS17112505和DS-GSC-3的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具有抑菌活性,以菌株DS-GSC-3的抑菌率最高,达70.53%;与对照相比,菌株DS-GSC-3的发酵液有助于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3.87%和8.92%。菌株DS-GSC-3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结论】短密木霉菌株DS-GSC-3的发现为丰富木霉菌的开发利用拓宽了途径,同时,研究结果为短密木霉DS-GSC-3的拮抗机理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以及木霉菌防治茶轮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69-371
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通过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NF9和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菌株TY对3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这2株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及茄子白绢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不同木霉菌株间拮抗效果存在差异,哈茨木霉菌株NF9优于绿木霉菌株TY。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西藏尼玛县盐碱地环境芽胞杆菌资源,采用纯培养法从西藏尼玛县采集的盐碱地样品中分离芽胞杆菌,利用16SrRN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同时,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筛选到了14株芽胞杆菌,经16SrRNA基因鉴定均属于嗜碱芽胞杆菌。16SrR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4株嗜碱菌划分为3个群:类群I包含11株菌,与假坚强芽胞杆菌Bacillus pseudofirmus的亲缘关系较近,类群II由FJAT-24879组成,与Jeotgalibacillus campisalis的亲缘关系较近;类群III包含2株菌,与Bacillus horikoshii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3种芽胞杆菌均在pH8以上生长良好,生理生化结果分析表明嗜碱芽胞杆菌杆菌类群具有丰富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尼玛县盐碱地含有较多芽胞杆菌种类。  相似文献   

12.
烟草黑胫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烟草根际土壤分离到107个细菌分离物,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筛选,筛选到13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LZ-7菌株的室内平板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27.82 mm。经盆栽试验,LZ-7、A3控病作用较好,防治效果分别达59.12%和55.84%。通过16 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LZ-7与Bacillus pumilus的同源性为99%,初步鉴定证明该菌株属于短小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木霉菌M2的鉴定及其对小白菜促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株分离自健康、高产辣椒根际土壤的木霉菌(Trichoderma spp.)M2 为供试菌株,研究其对小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rDNA-ITS 序列分析的手段,对木霉菌M2 进行分类鉴定,以期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将木霉菌M2 进行固体发酵制得孢子粉,研究其在温室条件下是否对小白菜的生长具有促生能力。结果表明:菌株M2 属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土壤接种M2 孢子粉对小白菜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且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可食用叶片数,其中接种5.0×109 cfu 的M2 孢子粉处理的鲜重、干重最高,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0.26%、20.08%;接种5.0×108 cfu 的M2孢子粉处理鲜重、干重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8.33%、12.46%。这说明哈茨木霉M2 菌株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明显,具有潜在的农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木霉菌防治烟草黑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烟草种植区。综述了利用木霉菌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菌株筛选、防治效果、拮抗机制的最新进展,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采自全国各地的48份土样中分离得到放线菌403株。以水稻稻瘟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皿对峙法筛选到30株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WM2-4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22.2mm。结合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复筛,结果表明菌株WM2-4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89.35%。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M2-4为鲜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bus)。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抗药性标记菌株TUV-13和野生型菌株T2-16对水稻生长影响的差异,筛选出对水稻生长有更好促进作用的菌株,进一步推动木霉生防菌株在水稻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UV-13和T2-16孢子悬浮液对水稻进行人工接种(浸种处理),确定最适浸种浓度;室外盆栽试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水稻各个生长势指标。[结果]确定TUV-13和T2-16最适浸种浓度均为1×105个/ml;用此浓度的孢子悬浮液浸种均能提高种子活力,且TUV-13对水稻萌发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幼苗鲜重比经T2-16浸种处理增加4.85%,活力指数提高5.96%。盆栽试验显示,2个处理均能促进水稻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经TUV-13孢子悬浮液浸种的效果最显著。[结论]TUV-13对T优6135的生长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TUV-13在水稻应用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导致河南省郑州市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病原菌,对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样品中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的遗传关系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YM02)为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能利用多种糖(醇)化合物产酸,但可使阿拉伯半乳聚糖产碱。YM02与国内外分离的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16S rDNA的序列相似性均在99%以上,故将其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YM02,该菌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ANSC、S164S、S167S(2)和CS\|2菌株遗传关系最近,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从毒鹅膏菌(Amanita phalloides)栖生土壤中分离筛选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拮抗菌株,通过盆栽试验考察拮抗菌株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从毒鹅膏菌栖生土壤中分离筛选的DE4–5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抑菌率达78.22%;DE4–5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依据DE4–5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初步判断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合16S rDNA保守序列及辅助gyr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确定DE4–5为亚麻假单胞菌,定名为Pseudomonas lini DE4–5;生物活性测定显示,菌株DE4–5具有解磷和解钾能力,产IAA、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脲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E4–5预防组与治疗组的烟草黑胫病发病率分别为24.79%和39.24%,病情指数分别为26.31%和29.37%,防效分别达到69.14%和63.98%。  相似文献   

19.
分离筛选滇金丝猴肠道中抗白色念球菌效果好的菌株,并对其抑菌能力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滇金丝猴肠道优势菌株,采用滤纸片法筛选抑制白色念珠菌活性强的菌株,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鉴定其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从滇金丝猴粪便中分离筛选出抑白色念珠菌活性菌株6株,其中菌株B9抗菌效果最好,且其除对甲硝唑不敏感外,对大部分药物敏感。经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菌株B9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Cohn)细菌。滇金丝猴肠道中存在抗白色念珠菌效果好且药物敏感安全性高的细菌,为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哈茨木霉菌对NC89接种烟草疫霉菌前后抗病相关代谢途径的影响,以烟草品种NC89为试验材料,设置四个处理:接种清水(NC89CK)、接种烟草疫霉菌谷(NC89_P)、接种哈茨木霉菌(NC89_T)、接种哈茨木霉菌后接种烟草疫霉菌谷(NC89_T_P),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LC/MS)比较各处理抗病相关代谢通路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对烟草疫霉菌有着较好的生防作用。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筛选到893个差异代谢产物及其富集的代谢通路,涉及抗病相关的代谢途径20条;各处理间脂肪酸及其衍生物、黄酮和类黄酮、萜类、苯丙氨酸及其次生代谢物和泛酸等物质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哈茨木霉菌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