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北方芦笋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5,(4):68-70
在我国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沙漠化严重,大面积种植芦笋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还能起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对我国北方芦笋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以期提高北方芦笋栽培技术水平,为北方芦笋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1992年在鲁西南芦笋产区发现了芦笋缺硼症“空褐心”病,研究了缺硼芦笋体内硼含量与硼及氮、钾含量的关系和缺硼芦笋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缺硼芦笋体内的N/B比高于健康芦笋,而钾含量随缺硼程度增加而下降,亩施硼砂0.50~1.00kg做基肥即可百分之百地防治芦笋空褐心病。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12月结束的第十二届国际芦笋大会决定:2013年将在中国召开第十三届国际芦笋大会。如何在第十三届国际芦笋大会上展示北京市的芦笋科技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将是北京市芦笋工作  相似文献   

4.
芦笋引入我国大面积栽培时间较短,各地普遍沿用第1年春季育苗、第2年大苗定根、第3年滋养根盘、第4年开始采笋的栽培方法,加之定植密度偏低,管理措施不当,产量低,见效慢。为了提高芦笋生产效益,促进芦笋生产发展,我们综合运用十多年来芦笋栽培方面的研究成果,试验总结出“早春育苗、夏初定植、第2年春季开始采收”  相似文献   

5.
石宝才  路虹  宫亚军  宋婧档 《中国蔬菜》2007,(11):57-58,I0007
芦笋在全国许多省市均有种植,栽培面积逐年扩大。随着种植业的发展,为害芦笋的害虫逐渐增多,已经对芦笋生产构成威胁,其中主要有甜菜夜蛾、红棕灰夜蛾、大造桥虫、十四点负泥虫(见本刊2007年第3期)等。  相似文献   

6.
富阳芦笋自1986年引种,现有面积866.7公顷,年产值8000万元,为“中国绿芦笋之9”。由于芦笋栽培品种多为F2代种,而F1种子价格高,且国内现有品种少,品质、产量一般等原因,2003年我们选送的四个品种50克芦笋种子搭载中国第18颗科学与技术卫星,在太空邀游18天,经二年的精心培育,现初步发现优良变异株,有待下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据外刊报道,荷兰林白省,一位菜农,经过三年的摸索试验,栽培出一种[起居室芦笋],这种芦笋,只要利用土壤和青苔混合而成的基料,放在盆里于室内栽培即可成活,一般的室温条件便能促其顺利生长。这样,以每周吃一次芦笋芽计算,三口之家两  相似文献   

8.
莫现会  李全等 《蔬菜》2001,(5):32-33
绿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L.)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幼茎(即嫩茎)是一种高档保健名菜。广西1996年引种成功,经多年试种,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一般健壮苗移栽大田后,8-10个月开始采笋,第2年667m2产鲜笋200~300kg,第3年产鲜笋500kg左右,第4年进入盛产期,产量800~1000kg,可连续采笋10年。绿芦笋产品投放市场后,市场销路好,生产效益高。深受种植业者及消费者的欢迎。 绿芦笋育苗有露地育苗、营养钵或营养袋育苗、塑料大棚及阳畦育苗等方…  相似文献   

9.
芦笋寿命可长达15年,上年种植,次年即可采笋,以后便是年年采收,年年获益,可谓“一劳多益”。长春市城西乡大营子村于永顺于1994年种植芦笋,种植地块长240米,宽1.2米。从1995年开始采笋,1996年是种笋第三年,采笋第二年。从7月1日开始,每天可采笋5公斤左右,每天采收,共采笋70余天。平均按每公斤20元批发给市场,年获效益7000多元。于永顺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0.
尹俊玉  叶劲松 《蔬菜》2006,(3):24-24
受2003年“非典”影响,芦笋出口一度受阻。芦笋价格迅速下滑,全国各地许多芦笋种植者放弃田间管理,任其自由生长,使得2003年茎桔病大面积发生。再加上2004和2005年我国的芦笋产区阴雨天气偏多,导致芦笋茎枯病大面积暴发。  相似文献   

11.
第三讲 绿芦笋栽培 芦笋育苗结束后,要按栽培目的分别进行绿芦笋栽培和白芦笋栽培,本讲着重讲述绿芦笋的定植及当年田间管理;采收嫩茎开始年及以后每年的田间管理;绿芦笋小拱棚栽培;嫩茎采收后的各种老化与保鲜加工。  相似文献   

12.
正北方黄河、长江等流域的川塬灌区土地肥沃,光热、劳动力资源充足,灌溉便利,种植芦笋病虫害少,品质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在生产中存在芦笋定植初期行距较大(1.0~1.5m),行间地面覆盖程度低,容易滋生杂草,除草投入较大,制约了芦笋产业的发展。甘肃省临夏州农业科学院在北方川塬灌区的临夏县枹罕乡、临夏市折桥镇于2014年试验示范芦笋定植第1、2年套种大蒜种植模式,使芦笋定植第1年大蒜产量达到600kg/667m~2、产值达到4 800元以上,除去用工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自1974年开始种植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1976年首次为我国(除台湾省外)出口芦笋罐头64.69吨,填补了我国出口芦笋罐头的空白,到1980年芦笋种植面积发展到9000余亩,出口芦笋罐头227吨。此后由于栽培管理不当,亩产量一直徘徊在100~150kg之间,栽培面积也逐年减少,到1984年仅剩下1709亩,芦笋罐头产量降到53.33吨,出口只有39吨,创汇降至7万美元。1985年以来,我们总结推广了“四改二选二管”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使芦笋产量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正>1芦笋栽培的价值1.1芦笋的基本特性芦笋属草本植物,茎基部长出的幼茎似小山竹笋,所以称之为芦笋。芦笋一般春季移栽秋季可采笋,秋季移栽翌年春季采笋。最高产量是第3~5年,在肥水条件好的田块667m2产量1000kg左右,初产年的芦笋要低一些,产量600kg左右,市场上的批发价12元/kg,  相似文献   

15.
我区属于滨海盐碱地区,自2005年引进芦笋种植以来,到2009年已展到5000亩,其中建成全国最大且集中连片的2000亩芦笋种植基地。经过几年摸索、总结,逐步形成一套适宜滨海盐碱地地区芦笋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紫色激情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芦笋种子公司育成的第一个多倍体紫芦笋品种。嫩茎粗大、多汁、微甜,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滋味鲜美,气味浓郁,没有苦涩味,是高级饭店、餐馆十分走俏的高级生食蔬菜品种。成年笋每667m^2产量一般为750~1000kg,是目前国内推广的一个产量高、品质优的芦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为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县以大棚芦笋高产栽培为发展重点,由专业大户流转土地、集约化发展,通过试验、示范、建基地,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3年,全县共发展大棚芦笋产业园基地4家,面积20.5hm~2,年产鲜芦笋460t,产值440多万元,主要销往上海、杭州等大中型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据调查,我县大棚栽培芦笋,第1年建园一次性投资,包括钢架大棚和最基本的路渠水电建设,每667m~2至少需1.5万元。第2年开始收  相似文献   

18.
李书华  刘保真 《蔬菜》2004,(10):10-11
“芦笋王子F1”是中国芦笋研究中心最新培育的杂交芦笋新品种,200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目前国内各芦笋产区使用最多的品种之一。在山东、河南、河北等主要芦笋产区,笋农普遍用“芦笋王子F1”取代原来的“UC800”、“UC157F2”等常规种和杂交二代种。  相似文献   

19.
芦笋和胡萝卜都是烟台市重要的创汇蔬菜,芦笋加工成罐头或速冻品,胡萝卜可生产胡萝卜汁出口.芦笋一般从定植后第三年开始采收鲜笋,第一二年,植株生长量小、开展度小,利用植株尚未封垄的有利时机间作胡萝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防除杂草、增加效益,可谓一举多得.现将在烟台气候条件下芦笋间作胡萝卜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贾卫国  吕广兴 《蔬菜》2007,(12):18-19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非常适合芦笋种植,在这里,植株一年中既有休眠期,又有较长的生长期,养分积累充分,产品品质好,也容易获得高产。笔者针对芦笋的生长生育特性,通过几年的栽培实践,逐步总结形成了绿芦笋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