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塔斯尔海气象观测站2002—2011年气象资料探讨了3月下旬至4月下旬棉花播种关键期的气候背景,对棉花播种影响较大的气象要素和异常天气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塔斯尔海垦区棉花播种关键时期,4月上旬气温偏低的概率较大;终霜冻异常偏晚,基本为3年一遇;每年的降水概率均很高;大风灾害少;据此可以确定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运用吴忠和青铜峡国家气象站1981—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吴忠引黄灌区保墒旱直播水稻适宜播种期和苗期不同低温天气条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吴忠引黄灌区5 cm平均地温稳定通过10℃初日的年际变化主要呈波动性提前趋势,初日出现的日期为4月1日。1981—2018年苗期日最低气温低于5℃和2℃的天数和最长持续天数均呈波动减少的趋势。近10年低于5℃和2℃平均天数分别为10 d和5 d,平均最长持续天数分别为5 d和2 d。保证率80%以上日最低气温不低于5℃和2℃初日分别在5月上旬和4月中下旬,低于5℃终日普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低于2℃的终日在4月中下旬的年份较多。综合分析,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秧苗在4月份尤其是在4月上旬遭遇低温冷害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3.
龙口市致灾晚霜冻的气候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龙口市1988-2007年间春季出现霜冻日的背景资料分析,总结了龙口市晚霜冻出现的概率以及天气形势背景。结果表明:龙口市的终霜日有20%出现在4月下旬,由较强冷平流影响加辐射降温产生,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后微风、晴空的后半夜;造成龙口市重灾的晚霜冻均出现在4月下旬,气候背景是4月上旬、中旬气温和地温异常偏高,4月上旬、中旬日平均气温高于14℃和日平均地面温度高于18℃,导致农作物发芽早、果树开花早,承受低温能力减弱而造成重灾害。针对晚霜冻产生的天气背景以及致灾原因,提出了预防晚霜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晋南低温与霜冻发生规律及其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温度是影响棉花生长的重要因子。研究了晋南主产棉区——运城市棉花生育期气温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近年来运城市的终霜冻有20%的年份晚于4月1日(正常年份为3月上旬),早霜冻有27.3%的年份早于10月5日(正常年份为11月上中旬);在播种出苗期,气温不稳定,有66.6%的年份在最低气温10℃稳定通过3 d以后,又出现10℃以下的低温3 d左右;从苗期到吐絮期出现对棉花发育不良的气温均有10%以上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使用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产量资料、棉花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运用多项式方法分离出气候产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及线性相关方法,探讨了棉花不同发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农八师垦区在棉花各个生长期热量资源变化对气候产量均显著相关。当≥0℃积温每变化100℃·d,播种—出苗期、出苗—开花期、开花—吐絮期及吐絮期分别影响棉花产量6.6、3.5、3.9、6.2个百分点。各个发育期棉花减产的热量指标为播种—出苗期≥0℃积温≤235℃·d、出苗—开花期≤1 465℃·d、开花—吐絮期≤1 620℃·d、吐絮期≤475℃·d;当全生育期≥0℃积温≤3 630℃·d、≥10℃积温≤3 350℃·d时为棉花减产指标。该结果可为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栽培生产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0年六盘水市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对近50年霜冻天气、初终霜冻及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六盘水霜冻日数有增加的趋势,霜冻日数12月到次年2月出现最多。初霜冻日主要出现在10月上旬到1月上旬,其中12月上旬最多;终霜冻日主要出现在2月上旬到3月下旬,其中3月上旬出现的终霜冻最多。初霜冻日及无霜期呈推迟变化趋势,终霜冻日呈提早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苦瓜多采用阳畦育苗,育苗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4月下旬终霜期后定植,整个育苗期一般勾25~30天。播前将种子浸泡于55℃左右温水中.自然冷却后继续浸种12小时以上,捞出在清水中洗净,用牙齿或尖嘴钳将种脐部稍弄破.然后置于30℃,有足够湿度的地方催芽。待种子露芽3毫米左右时即可播种。在阳畦或营养钵中播种,覆土2厘米,然后紧贴畦而盖一层地膜或草帘,  相似文献   

8.
李杰  夏春柳  罗园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65-168
利用1961—2015年郴州10个地面气象站均一性订正后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统计出日最低气温≤0℃的日期,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多项式趋势分析、功率谱分析、正态分布原理等方法,研究近55年来郴州市初、终霜冻和无霜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郴州市平均终霜日为2月15日,平均初霜日为12月1日,平均无霜期为280 d。郴州市霜冻呈现平均初霜日推迟(速率0.874 d/10 a)、平均终霜日显著提前(速率4.216 d/10 a)、平均无霜期延长(速率3.443 d/10 a)的趋势。郴州市初、终霜日存在一个2.30年的周期,终霜日存在一个9.14年的主周期,无霜日存在一个16.00年的周期。郴州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8%~7.3%,偏早初霜发生频率为5.5%~14.6%,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1.8%~5.5%,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5.5%~18.2%。  相似文献   

9.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霜冻的发生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太原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天;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的变化较为复杂,终霜冻日则表现为50~70年代偏晚、80年代之后偏早,无霜冻期为50~70年代缩短、80年代之后延长为主的变化特点;太原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2天/10年、-1.8天/10年和4.0天/10年;无霜冻期的延长趋势通过了a=0.001的显著性检验;太原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7%,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5.5%,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5.2%,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6.9%;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50——70年代.  相似文献   

10.
1964年2月中旬到3月上旬,由于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我区,阴雨天气偏多,温度偏低,故早稻的播种期一般推迟了。就五塘实验区来说,3月上旬末气温始稳定在10—12℃,8日才正式开始播种,大批播种则在3月中旬,至3月下旬初才播种结束。由于播种较迟,秧苗生长缓慢,到了春分时节,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山西62个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分析了终霜冻的历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1961—2010年平均终霜冻日呈现提早结束的趋势,并伴有明显的波动变化;21世纪的10年是平均终霜冻波动最为剧烈的时期。(2) 山西省1961—2010年平均终霜冻日为4月12日,其分布整体呈现南早北晚的特征,从3月中旬到5月中旬,终霜冻自南向北相继结束。(3) 山西省正常终霜冻的发生概率为54%~74%,从东北到西南的分布为“小-大”相间分布,概率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中部和东南部;偏晚终霜冻的发生概率为2%~22%,南部和北部是其发生概率最大的地区;特晚终霜冻的发生概率为14%~36%,概率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中部。(4) M-K突变检验 表明,山西平均终霜冻在1990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1975—1996年,山西大部分站点的终霜冻日都发生了显著的气候突变。(5) 1961~2010年山西终霜冻变化趋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南到北呈“大-小”相间分布,提前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中西部和南部,推后幅度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西北部以及中东部。(6) 2001—2010年山西轻微、中度和重度终霜冻的主周期分别为15 a、12 a和7 a;次周期分别为1 a、1 a和5 a。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甘肃省临夏州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共54年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使用数据统计、趋势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临夏州霜冻天气气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临夏州的初霜冻出现于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终霜冻结束于次年的3月下旬至5月上旬;霜冻出现频次最多和次多月份分别为4月、10月;54年间霜冻发生次数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不同强度的霜冻日数变率较大;54年间霜冻发生存在25年、13年、8年和4年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3.
德化县地处戴云山山区,中稻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10月上旬收割。为了延长马铃薯的生育期,减少霜冻的危害,经过多年摸索,采取早中稻-秋马铃薯种植制,中稻提早10—20d于4月上中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割,收后立即整畦播种马铃薯,比常规栽培播种期提早了10—20d,从而延长马铃薯生长期,在冬至寒冻来临之前已收获上市。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利用贵州省1961—2018年84个气象站点地面0 cm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地区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贵州地区平均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分别为12月2日和2月23日,平均无霜冻期为291 d,分别以2.34 d·(10a)-1、2.95 d·(10a)-1和5.76 d·(10a)-1的速率呈明显推迟、提前和延长的变化趋势;空间上初霜冻日呈现西部早、东部晚,北部早、南部晚的变化特征,69%的站点呈显著推迟的变化趋势;终霜冻日呈现南部早、西北部和东北部晚的变化特征;无霜冻期整体呈延长趋势,82%的站点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海拔高度是影响贵州地区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关键因子,无霜冻期随纬度和海拔高度升高呈缩短趋势。初霜冻日推迟、终霜冻日提前和无霜冻期的延长,为贵州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热量资源,利于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荠菜在北方一般是3月中旬-4月下旬播种,5月上旬-6月中旬收获。南方可根据气候条件和茬口安排来确定播种期,一般2月下旬-4月下旬播种。整地施肥选用肥沃、疏松  相似文献   

16.
水稻的播种期,因各地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与品种等不同而异。如广东和福建的南部,2月下旬即可播种;江西、广西、湖南各省,3月下旬~4月初旬播种;浙江、安徽、四川、湖南各省,4月初旬~4月中旬播种。越向北推移,播种期越迟:东北的南部,在4月下旬~5月上旬;中部在5月中旬;北部则须在5月下旬。一般说来,在同一地区,同一气候条件下,平常年份,以适当提早播种  相似文献   

17.
在2009年8月23日至9月19日期间设定6个播种期,主要研究了秋马铃薯的出苗率、商品率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以8月23日播种的平均单薯重和商品率最高,以8月26日播种的出苗率和产量最高,而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和商品薯率均表现出递减趋势,且播种期愈晚,减产的幅度越大。在9月1日以后播种,时间每推迟1周,产量都会下降10%以上。因此8月下旬后期至9月初为湖北省秋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1972—2020年晋中市终霜冻的时域分布特征及对果树花期霜冻灾害发生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晋中市近50年来平均终霜日为4月30日;终霜冻总体上北部晚南部早、山区晚平川早,海拔越高,终霜冻结束越晚;春季气温呈现变暖趋势,终霜冻日期呈现出提前趋势;大部分年份霜冻灾害较轻,重度霜冻灾害出现的概率一般为2%~9%;在果树盛花期(4月),4月14日之前终霜冻出现概率最低,西部平川区及昔阳县4月15日至5月1日终霜冻出现概率最高,东部山区5月2日之后终霜冻出现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是全国重点产棉省分之一,棉田面积占全国第二位。然而平均皮棉单产不高,历来多在25斤上下。因此,棉花生产上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在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增产棉花的技术措施中,适期播种能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促使棉花早发育,多结桃,早成熟,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清明早,小滿迟、谷雨立夏正当时”这句关于棉花的农谚,說明我省已往棉花播种期多在谷雨(4月20日左右)以后。由于棉花播种偏迟,現蕾开花晚,成鈴少、成熟迟、以致产量不高。解放以来,特別是从1956年推广新疆先进植棉技术以后,全省各主要棉区将棉花播种期由4月下旬到5月上旬提早到4月上、中旬,在增产棉花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20.
该模式为甘蓝(或洋葱)、玉米+芹菜(或白菜).茬口安排为:甘蓝11月20日-12月5日播种,次年2月5日在中棚覆地膜定植(2月10日在露地覆地膜定植).4月下旬开始采收(洋葱9月上旬播种.11月下旬覆地膜定植.次年5月底-6月上旬采收);玉米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9月初收获;芹菜6月中下句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中旬以后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