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明确温度对白僵菌侵染烟粉虱的影响,在5 个温度(19、22、25、28、31 ℃)条件下观察研究白僵菌加拿大1
号菌株的孢子萌发率、菌丝生长速度、胞外蛋白酶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8 ℃时,加拿大1 号菌株的上
述参数值均最大,对烟粉虱的致病力最高;温度过低或过高,孢子萌发率、菌丝生长速率、胞外蛋白酶及几丁质酶活性均显
著降低,对烟粉虱的致病力也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Bb050230 菌株,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
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棕榈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具有较高的毒力,用浓度为3.0×108 个·mL-1 的球孢白僵菌
孢子悬浮液接种8 d 后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76% 和83.25%,致死中时间
(LT50)最短分别为4.43 d 和4.79 d,第8 天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106×105
个·mL-1 和3.284×105 个·mL-1。  相似文献   

3.
烟粉虱血细胞对白僵菌的防御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烟粉虱(Bemisia tabaci)血淋巴对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防御机制,利用吉姆萨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烟粉虱3 龄若虫血细胞感染白僵菌后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白僵菌的入侵可导致烟粉虱血细胞数量发生改变。体表接种36 h 后,虫体内出现芽生孢子,血细胞数量开始增加,芽生孢子被吸附到浆血细胞表面;接种60 h 后菌丝段吸附到粒血细胞表面;接种96 h 后粒血细胞表面吸附大量菌丝段,此时昆虫体色已经呈现感染症状,说明真菌已经打破了烟粉虱的防御体系,烟粉虱幼虫血淋巴对白僵菌有短时间抑制。  相似文献   

4.
唐琳  赵辉 《中国蔬菜》2013,1(24):65-69
为明确豫西地区茄科作物土壤镰孢菌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对从豫西地区17 个县、市
采集的32 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96 株镰孢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及EF-1α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
镰孢菌分属于5 个种,位于系统发育树的5 个分支上,分别为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藤仓镰孢菌
(F. fujikuroi)、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F. incarnatum 和F.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
其中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的分离频率最高,为45.83%,在所调查的4 种茄科作物土壤中均有分布;
而F.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 的分离频率最低,仅在马铃薯和番茄土壤中存在。不同地区茄科
作物土壤镰孢菌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防治Q型烟粉虱的化学药剂(组合),开展了6种杀虫剂对湘南地区Q型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2.4%螺虫乙酯1 500倍液对烟粉虱卵的灭杀效果最佳,10%吡丙醚750倍液+22.4%螺虫乙酯1 500倍液对烟粉虱若虫的防效最好,10%溴氰虫酰胺1 000倍液+22.4%螺虫乙酯1 500倍液对烟粉虱成虫的防效最佳;在对湘南地区防治Q型烟粉虱的实际操作中,选用22.4%螺虫乙酯、10%吡丙醚、10%溴氰虫酰胺3种药剂进行复配喷施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螺虫乙酯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螺虫乙酯(Movento)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6 %螺虫乙酯原药对烟粉虱卵和若虫都具有非常高的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18.91 mg?L-1和14.97 mg?L-1,与对照95 %吡虫啉没有显著差异|但对烟粉虱成虫的杀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LC50达到了453.34 mg?L-1,且显著高于对照95 %吡虫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 %螺虫乙酯悬浮剂(SC)对烟粉虱有良好的防效和持效性,且螺虫乙酯与Biopower(助剂)混用的防效明显优于螺虫乙酯单独使用的效果|螺虫乙酯与0.2 %〔0.24 g?(667 m2)-1〕Biopower混用,药后1~28 d对烟粉虱的防效分别为64.91 %~66.92 %、82.00 %~82.59 %、88.11 %~89.97 %、89.99 %~93.94 %和91.10 %~93.56 %。  相似文献   

7.
选择天津和海南为代表性区域,监测了2014年和2017年田间烟粉虱隐种种群动态以及两地烟粉虱(成虫、若虫、卵)对阿维菌素、噻虫嗪、螺虫乙酯、溴氰虫酰胺和吡丙醚等药剂的敏感性。烟粉虱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天津种群全部为烟粉虱MED,海南种群局部出现烟粉虱MED、MEAM1混合发生。烟粉虱药剂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两地烟粉虱种群对阿维菌素依旧维持在相对敏感水平,但对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的抗性增长较快,对噻虫嗪、吡丙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综上,阿维菌素仍可作为天津和海南地区烟粉虱防治的有效药剂,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在田间应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防治烟粉虱的新型杀虫剂,以烟粉虱为防治对象,以倍内威为对照,测定新型杀虫剂呋虫胺和哌虫啶对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以筛选适宜的药剂及其有效浓度。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中,呋虫胺1 500倍液对烟粉虱防治效果最好,具有速效、持效期长、防效稳定等特点;其次是倍内威1 000倍液,整个防治过程中其对烟粉虱的相对防效都在80%以上,效果较好;哌虫啶1 000倍液、1 500倍液、2 000倍液防治烟粉虱效果较差。在防治药剂选择上,可以采取倍内威和呋虫胺交替使用,防止倍内威加速抗药性的产生;哌虫啶不建议生产上作为防治烟粉虱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对西瓜烟粉虱的田间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溴氰虫酰胺对西瓜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以吡虫啉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溴氰虫酰胺36 g/hm2、54 g/hm2、72 g/hm2及90 g/hm2及吡虫啉90 g/hm2(剂量为有效成分)对西瓜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控制效果及对作物长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西瓜烟粉虱成虫发生初期施用溴氰虫酰胺悬浮剂54 g/hm2及以上剂量,7 d 间隔,连续施药2次,末次药后7 d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效均高于80%,明显优于吡虫啉处理,同时能够增加西瓜茎蔓长度、增强西瓜长势,降低烟粉虱对西瓜的为害。  相似文献   

10.
选取5种新型或混配药剂〔20%辣根素水乳剂(EW)、99%矿物油乳油(EC)、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C)+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WG)、240g·L-1螺螨酯SC+20%烯啶虫胺WG、烟粉虱1号〕在彩椒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药害试验,对药剂的速效性、持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5种药剂在推荐剂量下施用均未发生药害,其中混配药剂22.4%螺虫乙酯SC+20%烯啶虫胺WG对烟粉虱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d防效为65.6%,药后20d防效为84.5%,与对照20%烯啶虫胺WG相比持效性显著,可以作为防治烟粉虱的优选药剂;99%矿物油EC药后3d对烟粉虱的防效为53.0%,在有机和绿色农业生产中应用潜力很大;20%辣根素EW对烟粉虱有很好的速效性,药后3d防效达到70.9%,但是持效性不好,可在烟粉虱大量发生时使用该药剂进行快速处理,再结合其他持效期长的药剂进行防治;从防治效果、成本和易操作性等因素考虑,烟粉虱1号和混配药剂240g·L-1螺螨酯SC+20%烯啶虫胺WG不适合用于生产中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11.
对抗性番茄材料‘Hawaii 7996’分别接种强致病力青枯菌(RsH)和中等致病力青枯菌(RsM)后,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找到了两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L3和Remorin 1蛋白。在利用携带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的TRV重组病毒载体通过叶片浸润法证明VIGS体系可行后,进一步利用该技术沉默上述两个蛋白质的对应基因GST-L3Rem-1,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沉默效果。结果表明,分别沉默GST-L3Rem-1的番茄植株抗性减弱,在接种中等致病力青枯菌(RsM)后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说明基因GST-L3Rem-1与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前期研究明确了影响香蕉生根试管苗离体接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进行抗病性鉴定的4个主要因素:产孢培养基、试管苗接菌前在MIS(Medium for interaction system)培养基上生长的时间、MIS培养基的组成、Foc菌株的致病力等。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离体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优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发病最重要的因素是Foc菌株的致病力(P < 0.001),其次是产孢培养基和MIS培养基的组成(P < 0.05),试管苗接菌前在MIS培养基上生长的时间对鉴定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上述4个影响因素的最优组合为用马铃薯葡萄糖水作产孢培养基,香蕉试管苗接菌前在MIS培养基上生长7 d,MIS培养基的组成为1/2MS不含有机物,接种菌株为Foc热带4号小种复壮3代菌株。分析得到的最优组合与验证试验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正>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1889)属半翅目(Hemi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是世界范围发生的重大农业害虫,有“超级害虫”之称。它是一类快速进化的复合种,目前关于烟粉虱的分类主要有2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地理分布、寄主范围、传毒能力等差异将烟粉虱分为不同的生物型,如A型、B型、Q型等[1];另一种是将烟粉虱划分为不同的隐种,如地中海隐种、中东—小亚细亚隐种等[2]。  相似文献   

14.
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离纯化得到西瓜维管束内的镰刀菌8种,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为优势种群。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的FO-1菌株致病力最强,属于西瓜专化型病菌(F.oxysporum f.sp.niveum),FO-3菌株致病最弱,茄病镰刀菌的FS-1菌株致病力弱,FS-2菌株致病力较强,其余镰刀菌种的致病力弱或无致病力。用孢子浓度为10~6个/ml的FO-3、FS-1菌液分别注射接种2真叶期的西瓜苗,间隔不同时间后再接种强菌株FO-1,可减轻枯萎病的发生,其中以接种FS-1菌株5天后或接种FO-3菌株15天和再接种强菌株FO-1的交叉保护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王欣蕊 《蔬菜》2022,(10):53-55
摘要:为探索北京通州设施蔬菜烟粉虱的防治技术,选择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22.4%螺虫 乙酯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0.5%藜芦碱可溶液剂、99%矿物油乳油和5%D-柠檬烯可溶液剂共6种 药剂(其中后3种为生物药剂)进行防治试验,调查比较各药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和对甜椒产量的影 响。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烟粉虱均有抑制作用,其中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每667 m2 用65 mL) 施药后7 d的防治效果最好,达95.67%,小区产量最高,较清水对照增产40.33%;5%D-柠檬烯可溶液剂 (每667 m2 用100 mL)作为生物药剂在施药后7 d的防治效果达到83.00%,较对照增产30.67%。2种药剂对 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建议在生产中轮换使用,以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预防或延缓烟粉虱抗药性的发生,采用室内琼脂保湿浸叶法,比较了6种杀虫剂对太原地区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旨在筛选出适合太原地区使用的杀虫剂。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最强,其LC_(50)值为2.28 mg/L;其次是啶虫脒毒力,LC_(50)值为4.31 mg/L;联苯菊酯、毒死蜱、吡虫啉对烟粉虱成虫毒力相对较差,其LC_(50)值分别为93.5 mg/L、189.46 mg/L和211.75 mg/L;灭多威的毒力最低,LC_(50)值为1048.84 mg/L。在太原地区,烟粉虱成虫对联苯菊酯、毒死蜱、吡虫啉以及灭多威4种杀虫剂不敏感,不能用来有效防治烟粉虱成虫;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可以作为太原地区烟粉虱成虫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比较了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与未携带TYLCV的B型和Q型烟粉虱的雌虫体长以及其在健康番茄苗上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以探讨B型和Q型烟粉虱对TYLCV的适应性差异,进而探讨TYLCV在B型和Q型烟粉虱竞争取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带毒的B型和Q型烟粉虱雌虫体长与无毒的B型和Q型烟粉虱均无显著差异|带毒B型烟粉虱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显著大于无毒B型烟粉虱,而带毒Q型烟粉虱所产卵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显著小于无毒Q型烟粉虱。TYLCV对B型和Q型烟粉虱的雌虫体长无显著影响,而对所产卵的大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黄瓜大棚悬挂不同颜色的诱虫板,研究3种黄色和3种蓝色诱虫板不同朝向以及不同时段对烟粉虱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与蓝色相比烟粉虱成虫对黄色具有较强的趋性,其中深黄色的诱杀效果尤为突出;悬挂诱虫板东、西、南、北4个方向中,南向诱虫数量最多;全天诱集烟粉虱成虫数量显示7:00~17:00诱集数量明显高于17:00~7:00。  相似文献   

19.
5种药剂对海南甜瓜烟粉虱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海南甜瓜烟粉虱的毒力作用,采用培养皿浸叶法、指形管法分别测定不同药剂对烟粉虱卵的毒力。几种供试药剂对烟粉虱卵的毒力顺序为:5%(w,后同)阿维菌素22%氟啶虫胺腈24%螺虫乙酯70%的吡虫啉;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顺序为:5%阿维菌素22%氟啶虫胺腈25%噻虫嗪70%吡虫啉;烟粉虱卵及成虫对5%阿维菌素的LC50分别为0.461、0.017 mg·L-1,对22%氟啶虫胺腈的LC50分别为9.556、6.907 mg·L-1。5%阿维菌素对海南甜瓜上烟粉虱的卵及成虫均有较高的毒力,22%氟啶虫胺腈、24%螺虫乙酯也可以选择作为海南甜瓜烟粉虱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我国田间烟粉虱的抗性水平,2019年采用指形管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6个地区田间烟粉虱样品的毒力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烟粉虱种群均对吡虫啉、噻虫嗪表现出较高抗药性,其中湖南长沙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高达113.14倍;所有烟粉虱种群对氟吡呋喃酮、阿维菌素和溴氰虫酰胺均处于敏感水平。结合文献报道和调查结果,田间烟粉虱种群已经对吡虫啉、噻虫嗪表现出较高的抗药性,建议谨慎使用;推荐继续使用氟吡呋喃酮、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田间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