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现代化发展迅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作为城市空间中的一个重要斑块,对其保护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很多特色资源突出的边境村落在保护与更新中面临着破旧和废弃空间无人问津,景观面貌和生态资源遭到破坏,景观特色缺失,地域文化淹没等现象。村落如何保护与开发,公共空间如何激活,村落风貌该去该留,乡村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等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农旅融合的视角对边境村落老房子村的活化利用策略进行分析,将农业和旅游业与老房子村景观相融合,以期对其他同类村落具有借鉴作用,能够充分发挥特色村落自身优势,并结合当下的时代发展需求,从而达到通过合理的保护与更新实现村落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宜宾市响应国家政策,着眼于近郊游,深挖当地乡村产业资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提高生态效益,促进农业蓬勃发展,致力于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推动农旅整合发展,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实证调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旅融合发展状况。调查显示,该市农旅融合具有资源多样化、文化底蕴浓、发展潜力大等特点,但也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专业人才和地域特色的问题,应该通过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等措施,加快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5.
选取2010-2019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该文简称石柱县)农业和旅游业相关指标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评价了10年来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探讨了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现状,研究结果显示:(1)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勉强协调趋势,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农业滞后型发展状态;(3)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基于此,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石柱县应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山地农业特色和优势农业资源,以需求为导向,扩大农旅融合发展空间,以创意和科技引领农旅融合发展,加强对石柱农旅融合的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建设和农旅产业融合的研究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1)
在乡村振兴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通过对淮海经济带中心城市——徐州市农旅产业进行调研,发现徐州市农旅产业的重点已经从发展农业逐渐向旅游和文创产业转变,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农旅产业的融合对乡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但农旅产业融合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选取5个抑制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计算权重,得出目前乡村农旅产业主要存在主体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发展模式创新力差和旅游潜力尚未完全挖掘等问题,据此提出促进农业聚集、开展电商模式等相应对策,旨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农旅融合产业是在农旅融合模式下,以农业生产功能为基础,合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农业产业链、农村旅游和配套商业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整体服务大众和推动农村发展的一体化产业。本文以四川省剑阁县盐店镇五指村为例,进一步探索对农旅融合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崇礼区拥有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以及良好的旅游资源,极为适合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农"与"旅"结合度不高,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开发类型单一,同质性现象极为严重,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经营规模小,缺乏专业化人才,基础设施不完备,特色产... 相似文献
10.
11.
12.
基于农旅融合发展背景,以林源镇农旅融合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和六次产业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林源镇农旅融合的现状,分析农旅融合与农户增收之间的作用关系。基于倾向性得分匹配法的研究表明,农旅融合能够显著增加参与农户的收入。提出了促进林源镇农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的建议,并为政府部门制定农旅融合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的改善、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普格县独特的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都为普格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普格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着开发力度较小,民族特色不足;资金支持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意识较差,接待水平不高;营销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到位等现实制约因素.针对现实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循环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也必将成为未来一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文章从循环农业模式角度对农业产业园区的价值与建设途径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探讨,并以宜春市温汤镇有机循环农业产业园为案例,分析了园区选址、规划思路、循环模式、建设布局及能量流动过程,进而得出良好的自然与交通环境,根据园区主旨建立配套的循环农业体系,增加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降低人工辅助能投入、增加可更新能源的使用是提高产投比、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16.
乡村微景观可以点带面,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更好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应对资金短缺等现实问题,以门头沟区高台村为例,在分析自然、人文环境及村容村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点促面、整体规划、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充分挖掘乡土造景元素、生态与经济效益结合、兼顾地域性与乡土性等策略,并以宅旁微景观、街巷微景观、河道微景观等不同场地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设计实践和探讨,为推动京郊乡村景观渐进式有机更新,打造宜居宜游的优美环境,稳妥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业问题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问题,因此研究未来我国农业发展路径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方法】从农旅融合视角出发,研究不同阶段农旅融合发展的内涵与模式,分析国内外农旅融合不同阶段融合模式的成功案例,通过对潍坊市三大模式进行分析与升级,提出了潍坊市农业发展体系及项目支撑。【结果】规划了潍坊市农业发展体系:(1)通过对潍坊市农业资源禀赋、现状问题、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规划了打造潍坊市农旅全域发展“山东样本”、世界影响力的农旅枢纽引领区、国家级“农旅 +”经济发展聚集区三大发展定位。(2)围绕三大定位,规划了以三大模式创新、一村一品、“农旅 +”、农旅总部经济、农旅金融、农旅济构筑农旅嘉年华等为构筑方向的农旅发展产业体系。【结论】寿光模式、潍坊模式和诸城模式三大模式的创新升级对全国农业未来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导向作用,推广、复制三大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其他地区农业发展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