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玲  孙越鸿  杨建 《中国蔬菜》2009,1(24):79-81
成豇7号是以优选早熟株系31为母本,以成豇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极早熟豇豆新品种。主蔓结荚,第1花序着生于主蔓第2~4节,春季从播种到始收45~50 d(天),秋季从播种到始收35~40 d(天)。嫩荚浅绿色,长60~65 cm,每667 m2产量可达2 000~2 500 kg,前期产量占总产量的50 %以上,上市集中,适宜在长江流域春夏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泡渍豇豆专用品种推广,实现节本增效栽培,以成豇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种植密度与生产常规密度对豇豆农艺性状、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加大,生长势强的处理叶片随之加大,产量反而降低、病虫害增加、成本加大;处理3(每667 m~2种植9 000株,1 800穴,行穴距170 cm×45 cm)的产量、产值最高;处理1(每667 m~2种植9 000株,1 500穴,行穴距170 cm×50 cm)成本最低,产量较高。综合分析,处理1最适宜成豇9号栽培,节本增效,综合比较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3.
4.
郝学荣  肖杰 《长江蔬菜》1999,(10):31-32
长豇3号是由之豇28-2和指甲青经过有性杂交后,采用系谱法,经8代系统选育而成的,迟熟,耐热性强,病害轻,结荚率高,667m^2产量2800kg。适合作夏秋栽培。  相似文献   

5.
6.
成豇11是以优选单株227为母本,以遗传稳定单株710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豇豆新品种,播种至始收春季60~65 d(天),秋季约45 d(天),全生育期114 d(天)左右.植株蔓生,主蔓结荚,始花节位为第4~6节,花浅紫色;嫩荚浅绿色,顺直均匀,荚长55~60 cm,单荚质量25~30 g,豆荚肉...  相似文献   

7.
连豇3号是以扬豇3号为母本、赣榆青豇豆为父本进行杂交,并通过连续8代的系统选育而育成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中熟,耐采性好,货架期较长;花紫红色,豆荚绿白色,荚长60~65cm、荚横径约0.81cm,单荚重22~23g;豆荚长势整齐,肉质细嫩,商品性好,每667m2豆荚产量2300~2400kg;春季播种至始收需70d左右,采收期40d左右,秋季播种至始收需60d左右,采收期20d左右。  相似文献   

8.
攀豇2号是以早熟豇豆品种特早之豇30为母本、成豇3号为父本杂交,经7代系统选择育成的极早熟品种,平均2~3节即可结荚,比之豇28-2早熟7~10天,前期产量高,每667 m2前期产量700~900kg,总产量2 000kg.全生育期90~110天,播种至采收40~50天.商品荚淡绿色,荚长60~65 cm,单荚质量20 g左右,条荚匀称,荚肉脆嫩,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9.
早熟豇豆新品种早豇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豇2号是以早熟豇豆品种早豇1号为母本,以之豇14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荚条绿白色,长75 cm左右,粗0.8~1.0 cm,单荚质量25 g左右,肉质肥厚,粗纤维含量少,每荚有种子15~20粒,千粒质量130 g左右;早熟,前期产量高,一般1 600 kg·(667 m2-1左右,连续结荚能力强,丰产性好,总产量3 300 kg·(667 m2-1左右,在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甘肃、辽宁等地累计推广种植逾8 333 hm2。  相似文献   

10.
镇豇2号是以青豇80为母本,以之豇28-2为父本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中熟,花紫色,嫩荚翠绿色,平均荚长61.73 cm,宽0.8 cm,平均单荚质量25.28 g。从播种至采收嫩荚63.6 d;每667 m~2产量平均1 557.06 kg;田间对叶霉病和根腐病抗性强;种子肾形,平均百粒质量18.12 g;适合全国春秋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1.
桂豇2号是以广西南宁市农家品种甜肉豆角的优选单株M133-6为母本,以广东阳江农家品种黑籽豆角的优选单株F12-5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豇豆新品种。主侧蔓均可结荚,始花节位为第4~6节,每花序可结荚2~3条,商品荚浅绿色,平均荚长55 cm,单荚质量约30 g,豆荚肉厚,味甜。春季播种至始收约55 d(天),夏秋季播种至始收约50 d(天),全生育期90~110 d(天),产量1 900~2 000 kg·(667 m~2)~(-1)。田间对锈病、白粉病、煤霉病的抗性均优于广西当地豇豆主栽品种华珍豆角。适宜华南地区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2.
陇薯17号是以L0020-14为母本,以D153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晚熟,生育期132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枝叶繁茂,结薯集中,单株平均结薯5个,商品薯率91%。薯块椭圆形,薯皮网纹,薯肉淡黄色,芽眼浅,薯形好。干物质含量25.66%,粗淀粉19.16%,粗蛋白2.84%,VC 150.9 mg·kg~(-1),还原糖0.128%。每667 m~2产量2 000 kg左右。田间对晚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陇薯6号。适宜在甘肃省临夏州、定西市等二阴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3.
京研迷你9 号为保护地水果黄瓜一代杂种。其母本为广州引进的品种09SG-3 经6 代自交选择获得的自交系G3,父本是由欧洲水果黄瓜资源材料65-60 和95-63 杂交后经 6 代自交选择获得的高配合力自交系 M118。京研迷你9 号生长势强,全雌性。瓜长 14~18 cm,瓜皮深绿色,果面光滑,瓜肉淡绿色,口感脆甜,品质好。耐低温弱光,耐热。抗霜霉病、白粉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越冬温室长季节栽培每667 m2 产量高者可达 12 500 kg,早春温室栽培每667 m2 产量7 900 kg,春大棚栽培每667 m2 产量7 060 kg,秋大棚栽培每667 m2 产量6 500 kg。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越冬温室、早春温室和春秋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14.
绵紫豇1号是从龙豇24单株优选株系403-2和春秋红紫皮长豇豆优选株系2441的杂交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紫色豇豆新品种。中熟,生育期71 d(天)左右。始花节位为第5~6节,花淡紫色,种子肾形,红褐色。商品荚长45~55 cm,单荚质量15 g左右,紫红色,肉厚,粗细均匀,顺直不弯曲,荚纤维含量少,鼠尾少。综合性状优良,花青素含量为0.97 mg·g~(-1)。春季栽培产量为1 800~2 100 kg·(667 m~2)~(-1),适宜四川豇豆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天薯12号是以品系天97-8-98为母本,庄薯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26 d( 天)
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而紫。单株结薯4.1 个,平均单薯质量105 g,大中薯率87.4%。每667 m2
产量在1 500 kg 以上,适于甘肃天水、临夏、定西、平凉、陇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农天2 号是以自育品系天99-5-4 为母本,天薯7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21 d(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单株块茎数3.7 个,大中薯率90.5%。每667 m2 平均产量为1 500 kg,适于甘肃天水、临夏、定西、平凉、陇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垦薯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产、抗病、高淀粉为育种目标,选用俄罗斯引进的马铃薯品系гибрид82作母本、俄罗斯品种Журавинка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法育出高产、抗病、高淀粉品种垦薯2号。为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干物质含量25.71%~29.51%,淀粉含量19.71%~23.51%,VC含量49.3mg·kg~(-1),还原糖含量0.07%。平均产量为34338kg·hm~(-2),田间对晚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克新12号,高抗PVX,抗PVY,适宜黑龙江省各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8.
无筋1号是以沙克巴303为母本,以草原1号为父本杂交后经8代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生菜豆新品种。全生育期80.1d(天),花白色,始花节位为第4节。豆荚圆棒形,深绿色,整齐,粗细均匀,无筋,结荚集中,单株荚数29.3,荚长12.3cm,单荚质量5.4g,每667m~2平均产量950kg左右。适宜江苏、安徽、山东等地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桂赤苍藤1 号和桂赤苍藤2 号是从广西野生赤苍藤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优良株系,采用组培快繁为主、扦插繁育为 辅的方法选育出的药食同源蔬菜赤苍藤新品种。桂赤苍藤1 号嫩芽绿色,每667 m2 产量1 900 kg 左右;桂赤苍藤2 号嫩芽红 色,香味较桂赤苍藤1 号浓郁,每667 m2 产量1 700 kg 左右。这两个品种均具腋生卷须,枝纤细,有不明显的条纹,叶纸质 至厚纸质或近革质,叶长8~20 cm,叶宽4~15 cm;采食新鲜嫩芽,长度15 cm 左右,有特殊香味,蛋白质、脂肪、粗纤维、 钙、磷、VC 含量及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常见蔬菜;定植3 a(年)后进入丰产期,适宜广西及西南地区露地栽培,北方地区 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新品种同薯2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  齐海英 《中国蔬菜》2018,1(12):72-75
同薯29号是以9905-1为母本、9333-1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育成的鲜食及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出苗至收获105 d(天)左右;薯块圆形,黄皮白肉,芽眼深浅中等;块茎干物质含量27.0%,淀粉19.40%,VC189 mg·kg~(-1)(FW),还原糖0.15%,粗蛋白2.80%。一般肥力条件下每667 m2产量1 500~2 000 kg,高肥力条件下产量可达4 000 kg以上,丰产稳产性好。中抗马铃薯X、Y病毒病。适宜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内蒙古中部、南部及陕西北部马铃薯一季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