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以早籼稻金早4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05、150、195kg/hm^2)和栽插密度(30万彬hm^2和24万株/hm^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是金早47增产的关键;在移栽密度为30万株/hm^2、氮肥施用量为195kg/hm^2时产量水平最高,达到7.83t/hm^2。  相似文献   

2.
以早籼稻中嘉早1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05、150、195kg/hm2)和栽插密度(30万/hm2和24万/hm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30万/hm2,氮肥施用量为195kg/hm2时,产量水平最高,达到7.18 t/hm2.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甬优12号移栽密度与氮肥用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移栽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甬优12号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设4个密度,4个氮肥水平,按单裂区试验处理排列。结果表明,甬优12号在椒江区种植的最佳移栽密度为10 000丛/亩单本,氮肥施用量为8~12 kg/亩,此时产量、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设置不同氮肥用量5个处理,以处理3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进行小区随机区组试验,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平方米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最高,产量高,表现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甬优1540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的田间大区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甬优1540产量为脲甲醛缓释肥处理>稳定性肥料处理>常规习惯施肥处理>水稻配方肥处理>木质素缓释肥处理,脲甲醛缓释肥处理和稳定性肥料处理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2.1%和1.2%。水稻株高以常规习惯施肥处理最高,有效穗以脲甲醛缓释肥处理最多,每穗实粒数以木质素缓释肥处理最多,千粒重以稳定性肥料处理最高。经济效益以稳定性肥料处理最高,667 m2效益可达465.6元。不同缓控释肥的施用对水稻生产有省时省工的作用,施氮量和缓控释肥氮素前期(水稻分蘖期)释放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缓控释肥价格是限制其推广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6.
进行不同移栽密度对山区单季稻甬优15的生育动态、经济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万~8.33万丛·hm-2范围内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以行株距40 cm×40 cm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密度和氮肥水平对杂交水稻甬优15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单季杂交水稻甬优15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明确在中等肥力的土壤条件下,水稻产量最高(10 400.5 kg.hm-2)时的密度为栽插18.75万丛.hm-2、施化肥纯氮为187.50 kg.hm-2,其次(10 303.0 kg.hm-2)为栽插18.75万丛.hm-2、施化肥纯氮150.00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氮肥适宜用量、氮肥分期和合理栽插密度,为指导大面积水稻生产提供支撑,2020年在昌宁县田园镇右文村实施田间小区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同时研究氮肥减量、氮肥分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30%且不施基肥的处理较对照水稻最高茎蘖数减少10.83%~24.85%、有效穗数减少9.60%~12.28%、产量减少5.22%~6.24%、效益降低3.75%~6.13%;减氮50%的处理较对照水稻最高茎蘖数减少3.05%~12.87%、有效穗数减少6.92%~8.71%、产量减少9.17%~12.35%、效益降低9.32%~11.30%;丛栽2苗的处理2、处理4较丛栽3苗的处理3、处理5水稻产量分别减少1.08%、3.50%、效益分别降低2.48%、2.19%。由此可知,氮肥对水稻分蘖成穗影响极大,水稻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产量及效益随施氮量减少而减少;基肥不施氮肥对水稻分蘖影响极大,幼穗分化期增加氮肥用量,对水稻成穗率和千粒重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水稻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氮肥不同用量和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经济合理地施用化肥,充分发挥化肥的最大经济效应,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进行水稻肥料用量、配比试验,为大面积水稻合理施用化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杂交水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杂交水稻甬优1540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处理为施氮量(N),副区处理为移栽密度(D)。主区、裂区均随机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施氮量对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有正效应,对结实率、千粒重的提高有负效应;栽插密度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的增加有负效应;产量随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密度比施氮量效应更显著。【结论】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甬优1540产量及其主要产量性状如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实现水稻最高产量的组合为施氮量240kg/hm~2,栽插密度25.5万蔸/hm~2,产量高达9.63t/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油研1707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3万、6万、9万株/hm2)与施氮量(纯N90、180、270kg/hm2)对油菜油研1707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对株高、一次有效分枝高度、二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都有显著影响,但对一次分枝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根据多重比较结果,M2N1、M2N2、M3N1等组合措施的产量相对较高,可达2850~3000kg/hm2。因此,在四川省丘陵区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移栽油菜的适宜密度范围为6万~9万株/hm2,施氮量应控制在180kg(N)/hm2以下,可减少用工量,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轻简化栽培和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置4个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南地区双季稻的农艺性状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总粒数,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降低的趋势;晚稻增施氮肥使得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降低,每穗的总粒数增加.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产量和纯收入,早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40.7 kg/hm2、220.1 kg/hm2.晚稻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减氮处理最高,晚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2.3 kg/hm2、104.2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对晚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纯N0kg/hm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和密度对党参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党参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党参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同一密度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党参籽粒产量、千粒重和根重随之增加,施氮量达到12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不同密度之间相比,党参籽粒产量、千粒重和根重呈单峰趋势变化,密度为80万株/hm2时均...  相似文献   

15.
以杂交中稻红莲优6号为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及栽插模式对杂交中稻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红莲优6号在适宜的密度(2.7×105穴/hm2)和施氮水平(纯氮210 kg/hm2)下,采用宽行窄株的栽插方式,可以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速率,改善群体光环境,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实现棉花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以邯棉559为试材,设氮肥(尿素,N含量46.7%)施用量0(不施,CK)、180、270、360和450 kg/hm~2计5个处理,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60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明显提高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且指标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其中,施氮量≤360 kg/hm~2时增施氮肥效果普遍明显,而施氮量450 kg/hm~2与360 kg/hm~2处理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条件下,邯棉559适宜的氮肥(尿素)施用量为360 kg/hm~2,该施肥量较为经济,且棉花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单铃重较大,产量和衣分较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4.50万、5.25万、6.00万、6.75万株/hm2)和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Zca mays L.)品种华玉1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湖北省山区春播最适宜的密度应掌握在每公顷5.25万~6.00万株;施肥量以每公顷1 200 kg(底肥∶苗肥∶穗肥=5∶1∶2)的处理方式产量最高,单产达到9 175.5kg/hm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3/4 g/mL)和不同施用量(0~540 kg/hm2)的微生物菌肥对4个水稻品种苗期性状和成熟期产量性状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2(菌液浓度为1/3 g/mL)下,不同品种芽期的根长、芽长、根数、鲜重、发芽率均达到最高值。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3(菌肥施用量为367 kg/hm2)的微生物菌肥对4个水稻品种苗期性状和成熟期产量性状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2(菌液浓度为1/3 g/mL)下,不同品种芽期的根长、芽长、根数、鲜重、发芽率均达到最高值。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3(菌肥施用量为367 kg/hm2)下,不同品种在成熟期的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均达到最高,以农香优雅占的单株产量最高(52.88 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根长、根数、芽长、发芽率、有效分蘖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与菌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1/3 g/mL为菌肥在水稻芽期的最适施用浓度,367 kg/hm2)下,不同品种在成熟期的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均达到最高,以农香优雅占的单株产量最高(52.88 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根长、根数、芽长、发芽率、有效分蘖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与菌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1/3 g/mL为菌肥在水稻芽期的最适施用浓度,367 kg/hm2为菌肥在水稻成熟期的最适施用量。农香优雅占为最适合施用微生物菌肥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移栽密度与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不同移栽密度和氮素供用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为水稻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在3种栽培密度(30 cm×30 cm、40 cm×40 cm、50 cm×50 cm)和5个施氮水平(0、150、225、300、375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施用氮肥或增加密度,均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当施肥过量或密度较高时,产量降低。同一密度下,施氮量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子粒、秸秆和总吸氮量先增加后降低;氮素收获指数相反;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偏生产力显著降低。相同施氮量下,移栽密度变大,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偏生产力呈增加趋势;总吸氮量先增加后降低。综合考虑产量、氮素利用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该地区水稻生产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分别为40 cm×40 cm和15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以有限结荚习性的小粒豆材料V97-9003为试材,在固定盆钵容积的情况下,改变盆钵规格(直径和深度),或者在固定盆钵规格的情况下,改变种植株数,考察盆栽大豆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在固定盆钵容积的情况下,管径变大(即管高缩短),大豆有效分枝数显著增加;不同管高对有效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大豆有效分枝数主要受盆径大小(即单株种植面积)的影响。②大豆株高在容积相同的不同盆钵间差异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而在同一管径的盆钵中,盆钵深度增加则株高显著降低,大豆株高主要受盆钵深度影响。③在固定盆钵规格的情况下,株高、无效结荚数和百粒质量对种植密度反应不敏感。其他测定农艺性状对大豆栽植密度反应敏感。以盆栽植株数为自变量(x),拟合的回归方程为结荚高度y=0.852 1 x+7.373 3(r2=0.732 6),主茎节数y=-0.336 4 x+14.88(r2=0.931 5),有效分枝数y=10.889x-0.636 4(r2=0.848 4),单株有效荚数y=270.45x-0.759(r2=0.828 8),单株粒质量y=70.464x-0.798 6(r2=0.863 6),单株根质量y=7.154 9x-0.642 5(r2=0.763 3)。在盆栽株数低于8株或7株时,每盆总粒数、总粒质量和总根质量与盆栽株数的关系可以用直线方程进行拟合,即每盆总粒数y=90.921 x+453(r2=0.798 3),每盆总粒质量y=9.621 4 x+57.804(r2=0.716 5),每盆总根质量y=1.329 6 x+6(r2=0.904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