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分类研究回顾与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修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在第二次土壤普查(二普)中,由百余名土壤科学家共同制定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作为二普用规范性文档,二普后作为国标在全国推荐使用。对二普分县调查资料的首次汇总显示,从分县资料提取出的土壤分类名与国家标准发布的分类名存在一定差异。为对与国标不符的土壤类型名进行审核和修编,同时弄清中国现有两套土壤分类系统之间,以及这两套系统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之间的关联,对土壤分类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本研究显示,土壤发生学是各国进行土壤分类的共同基础,虽然理论基础相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气候带不同,拥有的土壤资源类型和人均资源量不同,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采用的分类原则、命名规则、地面调查方法和采样量各有差异,最终形成的分类系统各不相同。受各国语言习惯和已有分类系统影响,也受近年来在土壤调查中对了解成土过程需求在弱化的影响,对各国土壤分类系统的整合进展并不顺利。对不同语言土壤分类系统的比较显示:中国国标分类系统更符合汉语语言特征,特别是高层级分类中的60个土类命名,能较好表达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典型特征,易于专业及非专业人员对土壤类型及成土过程的认知,且推广应用时间已有30多年,在全国影响较大,应继续采用。国标分类系统不便进行国际交流的问题应通过建立其高层级分类,特别是国标中60个土类与世界参比基础的关联加以解决。研究表明,将土壤分类名限定于对成土过程的描述,有利于分类系统的稳定和对主要土壤类型成土过程的认知,在层级结构上对分类系统的不断调整,或将成土过程以外的土壤质量评价引入分类系统,将导致繁冗的土壤分类名,弱化对成土过程认知。由于土壤发生分类信息是进行土壤功能性状调查、评价和分类的重要辅助信息,将土壤分类限定于描述发生分类还有利于将其用于阐明土壤肥力、土壤环境和土壤健康功能性状。根据上述观点,对分县资料中土壤类型名进行了编审,土类按照国标发布的60个土类进行了归并,亚类进行了适度归并,在土属和土种名编审中,则对名称中源于现场调查的土壤分类信息尽量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现行土壤分类体系中红壤分类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湖南省现行土壤分类体系中红壤分类方案中红壤的4个亚类、35个土属、111个土种,结合野外实际工作,分析了该分类系统中存在的与现代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的具体问题,提出应尽快开展湖南土壤的定量化系统分类研究,建立湖南红壤的科学分类体系的建议。这对于进一步开展湖南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与土系调查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研究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系统建立采用的技术、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基础数据库设计、方法库设计以及界面设计几个方面概括分析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这十几年的发展并指出了系统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江西1978土壤分类系统与FAO1990土壤分类系统的衔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1978和FAO1990两种土壤分类系统分类依据的共性、联系,把FAO1990土壤分类系统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同中国1978土壤分类系统的土壤发生学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指标对照和转换,选择关键特性作为两种土壤分类系统衔接转换的依据,进行了江西省土壤分类系统(1978暂行草案)与FAO1990土壤分类系统的近似衔接对照转换,并应用于FAO-AEZ土地生产潜力模型中,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河北曲周试验区土壤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曲周试验区28个土壤剖面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土壤冲积层理较明显,发育程度低,粉砂含量高,盐化现象普遍,人类活动迹象清晰可见,长期灌溉导致明显淋淀粘化层出现,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该区土壤分别属于人工为土、淋溶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中的相应亚纲、土类及亚类;按《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普查)》,分别属于潮土和盐土2个土类中的相应亚类,比较了6个土壤代表剖面在2种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碳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土壤有机碳的概念,按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及其与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结合的情况及比重等,主要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碳的分类方法.认为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灵敏、准确、真实地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存在状况以及土壤质量变化,提高土壤活性碳库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而缓效性碳和惰性碳可能有利于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土壤固碳增加可提高土壤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於忠祥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2):115-118,138
木文论述了我国现行土壤分类制。因为受到地理发生学派的影响,存在着边界不清及土壤分类侧重于成土因子和地带性而忽视了土壤属性等问题。阐明了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是:继承地理发生分类制的优点,在重视中心概念的同时注意边界定义。应确定以土壤本身属性即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土壤分类的依据,注意土壤阶段发育特征,区分土壤由初期发育向顶极发育的各阶段,加强基层分类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有关资料,论述了陕西省土壤分类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和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着重阐明了陕西省主要土壤类型如黄绵土、黑垆土、黄棕壤、黄褐土、棕色石灰土、粗骨土等的分类历史以及分类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北京妙峰山低山森林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土壤分类的基础,研究了北京妙峰山低山森林土壤的分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根据1995年《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该土壤属雏形土纲,湿润雏形土亚纲,简育湿润雏形土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地掌握克朗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按不同的分类等级对我国常见果树进行电脑分级管理,制成课件形式,其中被子植物部分按现今较流行的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首先对各亚纲、目及科进行了一个总的叙述,针对所选取的常见的科、属、种,列举了各种果树的简要文字说明和图片,使其图文并茂,构成一个可视化平台。在该平台中不仅可以浏览网页,还也可以查询某种果树。在论文的电子版制作中,基于B/S系统,主要采用Microsoft Frontpage、Dremweaver ,还结合 Ultraedit手写源代码制作网页,采用 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与ASP(Active Server Pages)制作查询系统。其中用到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对网页进行美化处理,易于掌握,可一定程度上满足园艺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对果树知识教与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了前人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野外土壤调查制图实践和研究,对成土母质及其类型的概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提出了划分母质类型的原则和依据,并以浙江省区为例,归纳出全省44个成土母质类型,经过航、卫片土壤制图的多次应用,表明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太白山北坡亚高山寒带湿润气候、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土壤垂直带谱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此带土壤腐殖质特性明显,淋溶强烈,呈酸性;剖面发育较差,风化度低,粘化作用微弱,具硅铝特性;氧化铁的游离度低,活化度高,潜在移动性大。该带土壤属于系统分类中的腐棕土土类,其中发育在亚高山灌丛草甸的为普通腐棕土,发育在亚高山禾草草甸的为不饱和腐棕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我国于1979—1987年进行了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二普”),2005—2017年进行了农田耕层土壤养分调查。两次调查均为地面采样量大的全国性调查。两次调查生成数据是我国目前最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时空数据。通过地统计检验方法,探讨我国在这两次调查中所获土壤质量数据的地统计检验特征,为这些数据用于表征土壤资源与质量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在其他行业和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验方法是在我国东、南、西、北、中不同地域选取7个代表性类型区,提取7片区在两次调查中获得的土壤剖面点和耕层采样点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检验指标的原因之一是有机质含量是最重要土壤质量性状之一,其二该要素可量化表达。剖面点数据源于二普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采样,采样特征为优先选取典型土壤类型,全国完成了10万个0—100 cm剖面分层采样、化验。经数据整合和多要素匹配,有6万个剖面点获得坐标。耕层采样点数据源于2005—2017年农田耕层养分调查,采样为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全国完成了1 000万个有GPS定位坐标的耕层样本。每片区含土壤剖面点500—1 300个,耕层采样点50 000—250 000个。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地统计分析和检验。对每片区剖面点和耕层采样点数据分别随机选取80%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建模,20%作为验证样本集。将验证样本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计算R 2(决定系数)和RMSE(均方根误差),以此评价两组数据表达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可靠性和误差。【结果】剖面数据的地统计检验显示,7片区二普剖面点数据表达的有机质含量分布状况可靠性均达极显著水平,但校验集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差,R 2值较低,为0.223—0.380,RMSE较高。2005—2017年耕层采样点数据地统计检验显示,通过网格化均衡分布和大样本量的地面采样,耕层采样点所获有机质含量分布图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优于剖面点数据,R 2提高,RMSE下降。两组数据地统计结果还显示:尽管相隔30年,两时段调查展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变化,但两组数据反映的各片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总体规律相似。【结论】当土壤调查为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采样时,就表征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而言,其可靠性和精度较好;二普生成大比例尺土壤专题图数据(土壤图,有机质含量图,pH图,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图)和2005—2017年农田耕层养分调查数据均源于网格化均衡分布的大样本量地面调查,可靠性和精度优于二普剖面点数据。但剖面点含数据类别多,具有点坐标,也有可靠的土壤专题图表达,对了解多类别土壤要素空间分布特征极具价值。二普与农田耕层点养分调查间隔约30年,两时段数据有利于了解土壤质量时空演变。本研究还显示,获取精细土壤质量数据需要进行大样本量地面调查和采样,对于表征土壤类型、土体构造等稳定性要素而言,若地面采样量较小,将难以获得可靠性和精度优于二普的数据。从实际需求和我国已有工作基础考虑,今后土壤调查重点可考虑以土壤功能调查或缺区补漏调查为主。  相似文献   

14.
用聚类分析法对北京十大公园土壤综合肥力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属十大公园土壤综合肥力进行分类,按土壤综合肥力,将十大公园土壤分成4类。  相似文献   

15.
以采自重庆市的16个酸性紫色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海拔、母岩(质)、机械组成、交换性盐基和人为活动等对土壤酸度的影响,探讨重庆市酸性紫色土的成因及其对发生分类的意义.结果表明,在重庆市内,海拔是影响土壤酸度最重要的因素,海拔达到一定高度后(500 m),土壤质地才会影响盐基淋溶,进而影响土壤酸度;母岩(质)的CEC、有机碳和CaCO_3含量对其发育土壤的酸度有影响;ΔpH为供试剖面B层土壤与其母岩(质)之间的pH差值,母岩(质)的CEC、有机碳和CaCO_3含量与ΔpH呈对数负相关(其中CEC和CaCO_3的p0.05,有机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盐基离子中, Ca~(2+)对土壤pH值的影响最大, Mg~(2+)和K~+对土壤酸度影响的强度与母岩类型有关, Na~+则基本无影响;而人为活动对土壤酸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耕层土壤的酸度变化上.此外,调查发现,在江津区,有不少pH值呈酸性的沙溪庙组(J_2s)紫色岩出露,由于其发育的紫色土在目前的发生分类体系中缺乏相应的土属位置,故建议扩大酸紫泥土的检索范围或在酸性紫色土亚类下为此类土壤新增一个土属,以完善紫色土发生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光谱土壤质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亮  郭熙  国佳欣  韩逸  朱青  熊杏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21):4449-4459
【目的】寻找红壤地区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Vis-NIR光谱反射规律,通过光谱对土壤质地类别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方法】以江西省奉新县北部为研究区,245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在国际制土壤质地4组和12级两种分类标准下,首先分析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光谱反射率,然后采用9种数学变换方法和5种机器学习算法相互组合的数据挖掘模型,进行土壤质地的分类研究,最后对建模准确度最高的混淆矩阵和预测结果三角坐标分布图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土壤质地之间的光谱反射率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叠现象,土壤质地与光谱反射率之间的规律较为复杂;(2)分数阶导数变换是整数阶导数的扩展,有助于土壤质地的分类,但原始光谱数据具有更加丰富的特征信息,更适合进行土壤质地分类建模;(3)在对非均衡数据集建模时,集成学习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都是不错的选择;(4)较难通过模型去区分土壤质地分界线附近的类别,其中在4组分类标准下最容易被预测错误成黏壤土组,在12级分类标准下最容易被预测错误成黏壤土和壤质黏土这两种土壤质地类型;(5)在4组分类标准中,进行归一化处理和MLP模型组合取得了0.68的最高预测准确度,其中黏壤土组的预测准确度能达...  相似文献   

17.
茴芹属是伞形科中较大的属之一,旧大陆广泛分布,具有两侧压扁的卵圆形双悬果。中国茴芹属植物在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方面已有一定工作的积累,而分子系统学为该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带来新的观点。该研究对中国茴芹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近况进行概述,并且提出建议,为茴芹属更深入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山地长石质岩类森林土壤的形成条件、剖面形态、微形态特征、理化性状和粘土矿物种类的分析,研究了该类土壤的发生和分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土壤均属淋溶褐土(我国1978年分类)或普通褐土(我国1991年分类).此外,为了使“首次方案”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北京地区这类土壤的分类位置,在分类上提出了“中性棕壤”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小菊近几年在绿化工程和花卉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全面分析了小菊的起源、园艺特征和分类体系,指出小菊形态性状单一,相关研究不够全面,且相对落后的现状,并建议尽快建立权威的分类体系,以适应育种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查询、共享和使用,笔者通过分析农业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现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构建新的农业网络信息分类法的建议,建立起适合不同农业用户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分类体系,以适应网络农业信息和农业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