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充分利用金沙江干热河谷自然资源,提高杧果种植后1~3年果园的经济效益,增加果农收入。2015—2017年(即本区杧果种植后1—3年),秋季在杧果树行带间种植鲜食玉米、无筋豆、三月瓜、番茄、洋葱,初步分析种植短作作物后果园的效益,总结套种粮经作物关键的栽培技术:种植短作前,翻耕果树行间带土地,作物和良种选择、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和科学的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防治、作物采收后及时清园等措施。提出了秋季在幼龄杧果树行间种植短作作物的应用前景:在幼龄杧果树行间种植5种粮经作物,均能以短养长,年增加幼龄杧果园收入5.1~16.7万元/hm2,填补种植杧果的成本和部分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3.
百色市右江区光、温、水、土地等资源丰富,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创建出"瓜(菜)—免耕玉米—秋菜"粮经并进的种植模式,并探索出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配套技术措施,使当地潜在的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经有关专家验收,"瓜(菜)—免耕玉米—秋菜"新种植模式,年纯收入15 094.38元∕667m2。该模式为右江河谷耕地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粮经并进的路子,不仅稳定粮食生产,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适合在右江区和生态条件相近的右江河谷其他地方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西沿海地区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沿海市8个临海县(区)的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情况,为广西沿海地区农业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考察、资料查询和座谈等形式,对1975~2010年广西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各作物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过去35年,广西沿海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波动式减少,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的种植面积不断上升.水稻的种植面积明显下降,占粮食作物的比重从93.12%下降到72.17%;玉米和红薯的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甘蔗和木薯的种植面积连续上升,并成为广西沿海地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花生、大豆和黄红麻等占经济作物种植比重越来越小.[结论]建议广西沿海地区提高单产、改变耕作方式以提高农作物总产,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目前面临“种粮的不挣钱,挣钱的不种粮”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际,如何充分融合现有的土地和光热资源,挖掘农业内部增产增收空间, 2008年以来,我们以粮经增产增效为目标,充分融合农作物的生育期和当地的光热资源,开展了“亩产粮食超千斤、粮经产值超万元”的粮经高效栽培模式探索,经过五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粮经间套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对推进商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商洛推广的8种粮经间套高效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针对模式推广提出了5条建议,对商洛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成都平原粮经种植模式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成都平原12个主要粮经种植模式的效率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2种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的整体效率尚处于DEA无效,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其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894。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4)、早春西红柿—中稻—秋茄子(C7)的综合效率值为1.000,其投入产出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8.
9.
10.
围绕江苏省特粮特经生产,概述了其产业地位与生产特点,分析了制约特粮特经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明晰了建立多元结合、集约化、生态型的种植模式是推进特粮特经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最后提出了建立特粮特经多元集约种植模式的研发重点:一是实施品种创新,加强地方优异种质挖掘、新品种选育及主体(专用)品种筛选;二是实施模式创新,加强主体种植模式的结构优化及区域主导种植标准化研究;三是实施技术创新,加强综合减投、用养结合、农机农艺配套等关键配套技术研究;四是实施服务创新,加强区域规模化种植模式的技术经济分析及产业配套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东治镇五级村是五台县蔬菜主要种植大村之一,近年来,该村适应当地蔬菜市场需求,运用科技手段摸索出一种可提高时空利用率、实现高产高效的两年五熟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绿洲农业是格尔木市农业发展的基础。在特殊的气候环境下,提高作物用水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经济效益将大幅度提高。积极改善作物农业用水的效率对发展当地绿洲农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磷石膏农用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36个个小区试验和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上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水稻增产7.06%,玉米增产11.78%;在水稻上的最佳施用量为50-150kg/667m^2,玉米为150-300kg/667m^2。  相似文献   

14.
胡宗英  孙泽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37-12538
种子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在植物生活史繁殖过程中,种子萌发起着关键作用。萌发的好坏直接关系农作物生长的优劣。因此,探讨影响农牧作物种子萌发的外在和内在因素,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萌发态势,对农作物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氮肥的增产作用以及不合理施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分析,阐明了作物氮素高效利用研究的意义;综述了作物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和遗传研究进展;提出了作物氮素高效利用研究的技术途径,认为选育氮素高效利用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204-2205
介绍了汉代农作物的耕作技术,包括轮作复种制、代田法、区田法和水稻耕种法,这些耕种技术为封建农业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春玉米高产高效优质示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玉米联片高效高效优质示范,形成了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玉米栽培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栽培技术调控系统,确保在不同条件下最佳技术措施的实施;形成了以技术行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5大优点、操作内容、配套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相关技术和其他重点注意事项,并通过这些描述,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稻麦带状互套耕作模式及其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稻麦高产实践中的品种、环境和措施难以协调,且现有的稻田生产模式造成水体、大气等污染加剧状况,创立了稻麦带状互套耕作模式。该模式明确了稻麦带状互套式耕作特征,从稻麦高产与持续增产效应、秸秆还田与有机增肥效应、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效应三个方面进行了模式的功能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模式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莲藕是一种高效经济作物,鲜藕可炖汤、可炒食,亦可加工成藕汁、藕粉、藕糖等高级产品.种植莲藕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途径.目前,莲藕生产均是一年一茬的居多,效益还不甚显著.为改变这个传统,提高种藕效益,博白县近年进行了尝试,成功地实现了莲藕的一年两茬生产,亩产值由3000多元增至5000多元,种藕效益近乎增加一倍.现将博白县一年两茬种植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