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肉种鸡群中出现的一类新的鸡白血病病毒(ALV),给世界养鸡业造成严重损失。本文综述了有效控制本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自从Payneet1991年在英国发现ALVJ型白血病以来,此病已在美国等许多国家的肉种鸡群中发生。据推测ALVJ型可能是内源性病毒基因(AVE)与其他ALV的重组体,它不属于鸡ALV已知的亚型A、B、C、D、E中的任何一群,被单独命名为ALVJ亚型。ALVJ亚型病毒的靶细胞为骨髓细胞,而经典的淋巴白血病病毒主要是侵害法氏囊的B细胞,因此,ALVJ亚型所致肿瘤多为骨髓细胞瘤或…  相似文献   

2.
J亚型禽白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ia.  LV 《国外畜牧科技》1999,26(5):44-4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室结合禽病临床表现,通过ELISA及PCR方法,检测广东某低免蛋鸡场的鸡白血病J亚型。结果表明,发病鸡群ALV-J亚型的抗体检出率最高可达约34%。病变组织用RCR方法能检到ALV-J约545bp目的片段。  相似文献   

4.
5.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特点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白血病(avian leucosis,AL)主要导致成年鸡的死亡率增加,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禽白血病的感染发生率与人的血癌发生率呈一定的正相关。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近年来发现的禽病毒白血病/肉瘤群(ALSV)的成员,有着广泛的宿主范围,主要诱导骨髓细胞性骨髓瘤白血病。本文主要论述了有关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各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和禽肉瘤病病毒(Avian Sarcoma Virus,RS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经典的禽白血病病毒根据病毒感染宿主范围、血清中和及干扰试验和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可被划分为A、B、C、D和E等5个亚群,能引起鸡许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商品代肉鸡中分离鉴定出来的新的ALV亚群,主要引起肉鸡的骨髓瘤白血病(myloid leucosis,ML)。2009年,J亚群禽白血病在我国呈高发态势。我国于1999年首先在肉用型鸡群分离鉴定出ALV-J的中国株,随后相关研究依次展开。论文就ALV-J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病毒变异、免疫抑制及与其他免疫抑制疾病共感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J亚群禽白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白血病中分离自鸡的有6个亚群,即A、B、C、D、E和J亚群。J亚群禽白血病(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引起的一类禽类传染性肿瘤疾病,是Pay L N及其同事于1989年首次从肉种鸡群中分离出来的。根据病毒在不同遗传型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宿主范围、与相同或不同亚群成员的干扰谱、病毒诱导的中和抗体,将其定名为禽白血病J亚群。该病于1988年首次发现于英国,随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的报道,给世界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我国也于1999年首次分离到了ALV-J,而1999年~2002年是我国J亚群白血病的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从广西的地方肉鸡及河北、辽宁的蛋鸡中分离到了3株禽白血病病毒.剖检疑似发病鸡只.采集病变的肝脏、脾脏组织,经过RT-PCR检测确定为ALV感染.将病变组织接种CEF细胞,连续传代2次,将细胞上清接种DF-1细胞,p27抗原检测为阳性.同时提取病毒基因组,用H5/ADI和H5/H7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3株为ALV-J亚型.进一步设计ALV-J亚型gp85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确认分离到的3株病毒为ALV-J亚型.其gp85序列与标准毒株HPRS-103同源性为96%.同时,用p27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毒力.综上所述,我们从广西地方肉鸡巾分离到1株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从河北及辽宁的蛋鸡中分离到2株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水平传播情况,选取0日龄60只抗原阴性鸡和20只抗原阳性鸡混合饲养,接触7 d、15 d、25 d、35 d、45 d、55 d、65 d、75 d、90 d后检测阴性鸡的泄殖腔ALV-p27和血清ALV-J抗体,并于65 d采集阴性鸡血浆接种DF-1细胞进行外源性ALV和J亚群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阴性鸡与阳性鸡混合饲养15 d,泄殖腔中开始检测到ALV-p27抗原,65 d阳性率最高达50.00%;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到细胞培养液中外源性ALV阳性率分别为60.00%和56.67%;RT-PCR和IFA方法检测到细胞培养液中ALV-J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6.67%和63.33%;65 d阴性鸡血清中ALV-J抗体阳性率达63.33%。表明阴性鸡与阳性鸡直接接触混合饲养,通过水平传播被感染外源性ALV-J的几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11.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免疫抑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人工接种1日龄及7日龄SPF雏鸡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模拟先天感染及早期感染,检测ALV-J不同感染时间对机体的影响。对感染鸡体质量、免疫器官质量、组织病理学、血细胞、CD4+及CD8+T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ALV-J对免疫器官抑制显著,尤其是中枢免疫器官,1日龄感染组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7日龄感染组。免疫器官的抑制是产生体质量抑制的根源。病理学观察发现,1日龄感染组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流失严重,间质结缔组织明显增生;而7日龄感染组在3周前表现为免疫细胞增殖,在3周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坏死流失,其他器官主要表现炎性浸润及出血,未见肿瘤增生灶。血细胞检测发现,ALV-J感染组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均有下降,但对粒细胞的影响更加明显,1日龄感染鸡更为严重。对胸腺和脾脏CD4+及CD8+T淋巴细胞检测发现,CD4+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而CD8+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说明机体的免疫抑制和这两种细胞的变化高度相关。无论是1日龄还7日龄感染,均在4周龄时达到免疫抑制最低值,因此可以确定ALV-J感染在体内潜伏期约为3~4周的时间。ALV-J造成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为肿瘤的形成及混合感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A、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肉用种鸡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变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合PCR技术检测病原核酸,确诊肉用种鸡群发生了由ALV—A和ALV—J感染而导致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型白血病。在检测的6只病鸡中,6只病鸡均感染了ALV—J,2只病鸡感染了ALV-A.  相似文献   

13.
1989年,Payne及其同事首次从肉种鸡群中分离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type J,ALV-J)[1].最初ALV-J主要引起成年肉鸡以骨髓细胞瘤为主的白血病,感染鸡群发生肿瘤,生产性能降低,死亡率增高,死亡高峰时每月死亡率可达6%[2],严重影响肉鸡业的健康发展[3].  相似文献   

14.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中国广东野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疑似J-亚群白血病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J-亚群白血病病毒。抗J-亚群白血病病毒gp85单克隆抗体JE9的IFA试验和PCR试验均证明病鸡被J-亚群白血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疑似J-亚群白血病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J-亚群白血病病毒.抗J-亚群白血病病毒gp85单克隆抗体JE9的IFA试验和PCR试验均证明病鸡被J-亚群白血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6.
我国肉用型鸡群中J亚群白血病流行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从90年代中期起,国内一些肉用型种鸡场就陆续发现,在开产前后不断有零星死亡发生,主要表现在肝、脾肿大。但直到1999年,我们才在国内首次分离到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我们从市场上临床健康商品代肉鸡及兽医院门诊死亡肉用型种鸡的随机病料分离到2株ALV-J,还从8个呈现肝脾增生性肿大及骨膜增生性瘤的鸡群分离到8株ALV-J。上述毒株分别来自江苏、山东、河南和宁夏四省区的爱维因、AA和科宝品系的肉用型鸡。大多数发病鸡为开产的种母鸡或性成熟的种公鸡,但在商品代肉鸡中亦发现J-亚群白血病肿瘤,发病死亡率在5%-20%。显然,J亚群白血病在我国各不同品系肉用型鸡中均已有不同程度流行,病毒囊膜蛋白基因比较表明,中国流行毒株间在囊膜蛋白抗原性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诱导的免疫抑制能够影响鸡的生长和繁殖,并造成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ALV-J感染宿主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致瘤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影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论文对ALV-J病毒粒子侵入宿主及复制过程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吸附、侵入、复制及释放等过程。论文简要探讨了ALV-J造成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及感染宿主后涉及的几条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状况,并对ALV-J的相关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免疫荧光检测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特异性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单克隆抗体JE9建立了免疫荧光检测ALV-J抗原和抗体的方法。结果表明,在ALV-JADOL-Hcl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FF)24小时后,可以用1FA检测出阳性细胞,感染72小时后,可以检测出最小病毒感染量≥1.25TCID50/孔。对人工感染ALV-J鸡肾脏冰冻切片检测结果证明,免疫荧光法可以检测出组织中的ALV-J抗原,表现强阳性反应。用重组病毒rBac4817-env感染的Sf9细胞作抗原,可以检测出鸡血清中抗ALV-J的特异性抗体。该方法在ALV-J的控制中必将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