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审小麦新品种淮麦25的性状研究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25号是利用矮败小麦冬春轮回选择群体选育出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2007年度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B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新麦18增产7.61%;2006年-2007年度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B组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新麦18增产7.2%。该品种半冬性,较耐倒春寒,耐高温,灌浆速度快,熟相好;高抗秆锈病,中抗纹枯病,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蛋白质(干基)13.4%,湿面筋26.5%;适合在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的中高肥力地块作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特征特性,总结归纳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有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6—2017年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北片区域试验、2017—2018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统计汇总的数据,通过分析产量、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适应性参数、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影响的通径系数,对小麦品种鲁原118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作用大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鲁原118比对...  相似文献   

4.
5.
淮麦33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育成,适合在江苏淮北麦区种植推广。本文对淮麦33小麦的特征特性进行了简单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促进淮麦33在宿豫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进 《乡村科技》2021,(16):54-55
小麦是沿淮淮北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当地的小麦种植面积占安徽省小麦总种植面积的2/3左右,在安徽省粮食安全生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当地实际,从播种前准备、适时播种与苗期分类管理、加强肥水管理、病虫草冻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总结淮麦29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淮麦20号,属半冬性中熟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为235d左右,株型紧凑,株高85cm,抗倒性好。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数多,穗层整齐;结实性好,耐寒耐冻。全生育期一般成穗555万穗/hm2,每穗32粒,千粒重40g。一般产量6 750~7 500kg/hm2,高产田块可达8 250kg/hm2。该品种耐湿性好,在白皮品种中穗发芽较轻。在栽培中要注意适早播,精量播种,并注意施好拔节孕穗肥和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淮麦25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本试验探讨了密度及氮肥运筹对淮麦2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195~285万/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淮麦25成穗数呈增加趋势;当密度达到330万/hm2时,成穗数显著下降;千粒重及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另外,随追肥比例的增加,淮麦25的千粒重、穗粒数、产量及成穗率呈增加趋势,且主要品质指标也较高.产量较高的处理其叶绿素含量在各个阶段也相应较高,说明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240~285万/hm2密度范围内,氮肥运筹比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5∶1∶4时,淮麦25可实现高产与品质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10.
张新慈 《云南农业》2003,(10):11-11
近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气候总体呈"暖冬"态势,冬春持续高温、干旱,导致小麦条锈病暴发流行,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冀526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于1999年利用冀5006与科农9204杂交选育而成的1个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倒伏、适应性好,适宜在冀中南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2007年11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主要讨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必要性、途径与方法。认为种质资源的创新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物质基础,解决广适性是当前超级稻育种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对超级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超高茬麦田套稻高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超高茬麦田套稻的超高产机理,对徐稻3号10 500 kg/hm2产量典型田块定点,研究其产量形成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徐稻3号在超高茬麦田套播种植方式下,群体干物质积累前期少,中后期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10 360.65 kg/hm2;稻麦共生21 d小麦让茬时叶面积指数(LAI)0.10,孕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LAI)为7.71,总叶片16~17叶;小麦让茬至6月底白根率达100.0%,拔节期降为25.0%,孕穗前回升至36.9%;徐稻3号套播全生育期158 d;基本苗8.10×105,让茬后有15 d左右的缓苗期。分蘖启动日为麦收后15 d左右,有效分蘖终止于倒7叶期,苗蘖最高峰为1 hm26.06×106,成穗率58.9%,总颖花量1 hm24.75×108;平均株高96.2 cm。  相似文献   

14.
黄华占是我国矮化育种、超高产育种和优质稻育种成果的综合集成。黄华占比优质稻对照种粤香占和特籼占25增产且显著提高了蒸煮和外观品质;比七桂占增产30%;比汕优63增产极显著,且早熟6 d,品质高3个级别,达国标优质稻一级;与两优培九平产,早熟7 d,品质高2个级别,达部颁优质稻1等。黄华占大面积生产表现优良的耐热性、广适性和耐肥抗倒性强,已通过广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浙江6省(区)审定,江西省南昌市和上饶市引种许可,2010年上升国家长江中下游、云南省、陕西省和重庆市区试复试。迄今利用黄华占已育成5个审定品种和4个新品系。该种南方稻区种植面积已达100.68万hm2,创社会经济效益34亿元。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三超宽行栽培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东农423(V7)为供试品种,在水稻三超栽培条件下,设A、B、c等密度相同而行株距不同的3个处理,研究了宽行处理A(42cm×14.3cm)和B(36cm×16.7cm)与窄行处理C(30cm×20cm)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均呈A〉B〉C趋势,说明宽行栽培更有利于水稻的超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评价冬小麦新品种庆农9号的丰产、稳产特性,以1999-2002年度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庆农9号和对照品种(蓝天4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庆农9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的优质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论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的产粮大国,把小麦的种植作为着力抓好的项目,阐述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鄂北麦区小麦穗分化时间长的生态优势,积极协调高产与广适性间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和穗粒数是小麦品种襄麦25高产稳产性获得突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旱地高产小麦光合速率与产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旱地大田条件下对鲁麦 2 1与D2 7两品种生育后期旗叶与群体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变化进行了研究 ,认为旱地小麦要获得高产必须保持开花后高的旗叶与群体光合速率 ,以有利于籽粒灌浆速率维持 ,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及用于种植小麦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小麦的单产及品质,以满足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基因资源及常规和分子育种技术的前提下,选育出优质、高产、稳产的协调改良性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