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水培方法,以常规营养液(7.5 mmol·L-1 NO3-)、叶面喷施清水作为对照, 在75 mmol·L-1 NO3-胁迫下,通过叶面喷施0 mmol·L-1(T1)、1 mmol·L-1(T2)、5 mmol·L-1(T3)的蔗糖,研究外源蔗糖对NO3-胁迫下叶用莴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1 处理叶用莴苣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同时显著降低了VC 含量。外源蔗糖处理可以缓解NO3- 胁迫对叶用莴苣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VC 含量,同时可略降低硝酸盐含量,其中T2 处理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T2 处理和T3 处理均可降低叶用莴苣可溶性蛋白含量,T3 处理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但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求适合叶用莴苣生长的节能高效的光源参数,采用红、蓝光波峰组合分别为红光(R)660 nm + 蓝光(B)450 nm的LEDA型和红光(R)630 nm + 蓝光(B)460 nm的LEDB型光源,每种光源设置R/B分别为6、8和10的3种比例,处理叶用莴苣。结果表明:LEDA型与LEDB型光源处理的叶用莴苣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维生素C、总糖和硝酸盐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均较荧光灯光源(对照)显著提高了光合速率。两种光源不同R/B处理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R/B = 8时(LEDA2、LEDB2)最优,其中LEDA2处理比荧光灯处理光合速率提高38%,维生素C含量增加8.3%,硝酸盐含量降低9.2%;LEDB2处理时光合速率提高48%,硝酸盐含量降低6.5%。LEDA型光源处理的叶绿素a、b和(a + b)含量显著高于LEDB型光源处理,且分别表现为LEDA3和LEDB2处理的含量最高。此外,对光源装置耗电量的计算表明,LEDB型光源的单株耗电量比LEDA型和荧光灯(对照)分别节省53.3%和27.7%。因此,红、蓝光波峰分别为630 nm + 460 nm的组合LED光源,R/B = 8的条件下,在提高叶用莴苣光合速率和品质以及降低耗电量3个方面体现优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铵硝配比(CK,0∶100;T1,10∶90;T2,25∶75;T3,50∶50)对叶用莴苣生长及N、P、K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促进了叶用莴苣的生长,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和经济产量分别增加了15.77%和15.21%;而T2、T3处理的地上部鲜质量、经济产量则显著降低。不同铵硝配比处理叶用莴苣植株的N、P、K积累量均表现为T1CKT2T3,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不同铵硝配比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在20.17%~65.31%之间;与对照相比,T1处理的氮素损失量和损失率分别下降了14.79%和4.24个百分点,而T2和T3处理的氮素损失量和损失率均显著增加。综上,营养液增铵10%可以促进叶用莴苣植株的生长及对N、P、K的积累,且显著降低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4.
不同红蓝LED光照强度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叶用莴苣品种永荣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光照强度为100 μmol?m-2?s-1(RB100)、200 μmol?m-2?s-1(RB200)和300 μmol?m-2?s-1(RB300)的红蓝LED光源对叶用莴苣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相比,RB100处理叶用莴苣植株高度、叶面积、根长、比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RB300处理叶用莴苣中VC含量最高,硝酸盐和叶绿素含量最低。结果表明:300 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叶用莴苣的品质,而100 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叶用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扩散模拟试验及盆栽试验研究了茄子专用缓释肥氨挥发特性以及对茄子产量、品质,
NPK 养分吸收以及肥料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室内扩散模拟试验中,与大颗粒尿素(PUR)相比,
茄子专用缓释肥(QSRF)显著降低了氨挥发速率和氨累积挥发量。培养前期大颗粒尿素(PUR)氨挥发
平均速率最大,28 d 以后茄子专用肥(QCCF)挥发速率则为最高。QSRF 处理的表观挥发量比等氮量的
PUR 及QCCF 降低了62.17% 和56.76%。在盆栽试验中,QSRF 显著提高了茄子产量。2 个品种的QSRF
处理分别较普通复合肥(OCCF) 增产37.1% 和37.8%, 较商品缓释肥(MSRF) 增产1.4% 和27.6%。
QSRF 处理增加了果实VC、氨基酸含量,果实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OCCF 处理。QSRF 处理可显著提高氮
素和钾素的表观利用率,而对磷素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颜色荧光灯(白光、红光、蓝光、黄光)为光源,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叶用莴苣照光25d后进行生长和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黄光对叶用莴苣的生长效果好,其次是白光,红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生长不利;可溶性糖含量以黄光处理最高,之后依次是红光、蓝光;可溶性蛋白、Vc、干物质含量以黄光最高,其次是蓝光,硝酸盐含量以黄光处理的最低,而蓝光、红光处理,其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的提高;蓝光处理下植株的Mg、Zn、Cu、Mn含量显著高于白光。结论:黄光对提高叶用莴苣的食用品质效果最好,但蓝光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叶用莴苣矿质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研究不同浓度海藻肥对叶用莴苣抗逆性的影响,以“绿珊”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海藻 肥浓度梯度(0.00、1.00、1.25、1.50、2.00、2.50、3.00 g/L),其中以不施海藻肥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 叶用莴苣定植后10、20、30 d的生物量及收获后抗氧化系统(SOD活性、维生素C含量)、渗透调节物质 (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海藻肥可以显 著提高叶用莴苣的生物量、植株抗氧化系统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当 海藻肥浓度为1.50 g/L时,地上部干质量在定植10、20、30 d后分别比CK增加29.18%、22.02%、22.02%, 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当海藻肥浓度为2.0 g/L时,在定植10、20、30 d后SOD含量分别较CK增加18.49%、 36.96%、52.69%,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CK增加28.27%、46.55%、40.22%,脯氨酸含量分别较CK增加 48.58%、56.25%、47.62%,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CK增加32.06%、50.64%、34.30%,MDA含量分别较CK 降低18.18%、43.32%、74.6%,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雪里蕻为试验材料,设外源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CK)、0.3 g/L(T1)、0.5 g/L(T2)、1.0 g/L(T3)、2.0 g/L(T4)5个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葡萄糖溶液对雪里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外源葡萄糖处理可促进雪里蕻生长,其中 T2处理效果最好,雪里蕻地上部鲜质量、根部鲜质量、株高和茎粗分别显著增加了67.0%、143.2%、15.4%、22.5%;外源葡萄糖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雪里蕻的硝酸盐含量,其中 T1处理比对照显著降低了15.8%;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酚均以 T2处理最高,分别增加了41.0%、110.3%;各处理的类黄酮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综合得出,外源喷施葡萄糖溶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雪里蕻的产量,提高其品质,其中以 T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现代园艺》2020,(5):45-46
以蛭石与草炭按1︰1配制的基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的方法,以不加保水剂为对照,研究0.1%、0.2%、0.3%、0.4%、0.5%5个用量保水剂对叶用莴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叶用莴苣的产量,降低叶球中硝酸盐的含量,增加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效果最好的是0.4%处理,其产量高出对照234.46%,硝酸盐较对照降低28.82%,维生素C含量增加25.14%,可溶性糖含量增加92.46%。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颜色荧光灯(白光、红光、蓝光、黄光)为光源,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叶用莴苣照光25d后进行生长和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黄光对叶用莴苣的生长效果好,其次是白光,红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生长不利;可溶性糖含量以黄光处理最高,之后依次是红光、蓝光;可溶性蛋白、Vc、干物质含量以黄光最高,其次是蓝光,硝酸盐含量以黄光处理的最低,而蓝光、红光处理,其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的提高;蓝光处理下植株的Mg、Zn、Cu、Mn含量显著高于白光。结论:黄光对提高叶用莴苣的食用品质效果最好,但蓝光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叶用莴苣矿质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光强对黑豆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强,研究不同光强对黑豆芽苗菜生
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黑暗培养相比,光强为3、9、15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下胚
轴直径显著增加;光强为3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VC 含量显著增加;光强为9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增加, 并且POD 活性显著提高。在3~15
μmol·m-2·s-1 的光强范围内,黑豆芽苗菜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
高于黑暗培养,并且各色素含量均随着光强的增大而显著增加。总体而言,3~9 μmol·m-2·s-1 的光强
培养有利于黑豆芽苗菜的生长和部分营养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营养液更换频率对水培叶用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栽培过程中监测营养液的pH值及EC值,研究了营养液的3种更换频率,10 d(F10)、15 d(F15)和30 d(F30)对叶用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10处理相比,F15、F30处理地上部鲜质量、叶片数等形态指标以及可溶性蛋白、VC含量等无显著差异;F15、F30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且F30处理好于F15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适宜辣椒幼苗贮运的炼苗期基质含水量,研究了炼苗期不同基质相对含水量处理(25%~35%、
40%~50%、55%~65% 和70%~80%)对不同贮藏时间(0、2、4、6 d)下辣椒幼苗主要形态与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定植
后幼苗生长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短期(2 d)贮藏而言,炼苗期的适宜基质相对含水量幅度较大(40%~80%);
对于中期(4 d)和长期(6 d)贮藏,适宜将炼苗期基质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0%~80%。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适宜评价贮运期间辣椒幼苗质量的单一指标为叶片健全指数,复合指标为茎粗+2.723 真叶叶绿素含量-1.235 地下部干质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蒜苗生产中化学肥料用量过大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T1(普通化肥常量施肥)、T2(普通化肥减量施肥)、T3(缓释肥减量施肥)、T4(缓释肥常量施肥)5 个处理,研究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蒜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减少化肥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T1 处理相比,T3 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蒜苗茎粗、叶宽、假茎长、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也可显著提高蒜苗中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各指标分别增加78.2%、84.2%、12.6%;可显著降低蒜苗硝酸盐及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大蒜素含量,产量增加4.1%,净收益提高9.7%。综上所述,缓释肥减量施肥有利于蒜苗生长,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又显著提高蒜苗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为本试验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以黄瓜低农药残留品系D0351 及其相对应的高农药残留品系D9320 作为材料,在始收期分
别喷施霜霉威和毒死蜱两种农药,对两个品系外果皮细胞的形态、气孔、叶绿体以及线粒体超微结构进行
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两个品系的最大差异是外果皮细胞结构,D0351 品系外果皮细胞呈
长条形,D9320 品系呈近正方形,D0351 品系的外表皮细胞面积小于D9320 品系。两个品系经农药处理后,
D0351 外果皮细胞变成近圆形或长圆形,D9320 外果皮细胞形态没有改变,两个品系的外果皮细胞面积都
增加,且D0351 的细胞面积仍小于D9320;气孔开口度D0351 的增大程度比D9320 小;两个品系的叶绿
体内的嗜锇颗粒数量变多、体积变大;线粒体形态及内部结构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6.
糖醇螯合钙对茄子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糖醇螯合钙对茄子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
糖醇螯合钙处理的茄子株高和茎粗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4.60% 和18.18%,叶长和叶宽均显著增加。
糖醇螯合钙提高了茄子产量,较常规施肥和喷施硝酸钙处理分别增产9.11% 和2.2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同时改善了茄子品质,VC 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85.38%、34.55%
和49.51%;较喷施硝酸钙处理分别提高37.23%、3.60% 和26.64%。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对我国现行推广的222 个黄瓜品种和52 份黄瓜种质
资源进行了细菌性角斑病的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22 个黄瓜栽培品种中,3 个品种D07194
(金满田黄瓜)、D07207(绿丰园8 号青瓜)和D07251(新津春4)表现为高抗,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4%;
56 个品种表现为抗病,125 个品种表现为中抗,30 个品种表现为感病,8 个品种表现为高感。从52 份黄
瓜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3 份高抗细菌性角斑病的材料,分别为D0618、C05-056、F02-07.04、C05-36、
D0327、C04-02、D0463、D0435-3、D0328、D0462、D2009-1、129 和北进,未发现对细菌性角斑病免
疫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