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伯和 《植物保护》1991,17(5):42-42
油菜田中密生看麦娘,苗期与油菜同步生长,是中稻区油菜田一大草害。且有看麦娘的油菜田,是中稻区稻秆潜蝇越冬和冬春繁殖的丰要场所。此虫自70年代稻田推广油菜以来,越冬基数年年增加,80年代以来为害相当严重。为了减轻草害和稻秆潜蝇的越冬基数,作者数年来在中稻区作了除草减虫  相似文献   

2.
恩施市属一季中稻区,常年水稻坐蔸现象突出,经调查分析由冷浸田、沼泽化田、洪水淹田引起,致根系中毒不发蔸所致。笔者经走访农户,认真分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18%田草绝WP为国内开发的新型水稻田复配除草剂 ,具有杀草广谱、用量小、安全性高等特点 ,能有效防除水稻田常见禾本科及阔叶类杂草。为探索田草绝在我县中稻移栽田应用效果及使用技术 ,我站对该除草剂进行试验 ,并取得理想效果。现将试验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  相似文献   

4.
稻蓟马是我地中稻和晚稻秧田、中稻大田前期常发的一种重要病害。由于其繁殖快、发生世代重叠、在心叶和卷叶内为害,防治较为困难。而常用的杀虫剂如杀虫双、甲胺磷等农民普遍反映效果不理想,有时难以控制稻蓟马的危害。通过近两年的试验,证明以下几种药剂防效较好,示范推广受到农民肯定。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当前农村中稻直播田杂草多、抗性强的现状,剖析了农田杂草繁茂的成因,提出了组建专业合作社、改直播为机械插秧、药物提前除草、加强田间后期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稻-鸭生态系统中二化螟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3年4~10月,在稻鸭共栖田中,对二化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显著减轻二化螟的为害。与对照相比,中稻田养鸭区二化螟为害株率减少13.4%~47.1%;晚稻田减少62.2%。稻鸭共栖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乐草隆防除中稻移栽田杂草试验示范许长敏,许金昭(福建省德化县植保植检站362500)我县以栽培一季中稻为主,稻田杂草种类多,主要优势种有稗草、鸭舌草、节节菜、牛毛草、矮慈菇等。多年来我县大力推广用丁草胺进行水田化学除草。该除草剂虽对稗草效果好,但对阔...  相似文献   

8.
2009年枝江市水稻病害异常发生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枝江市位于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68万hm2。按播种及栽插方式分为直播田、移栽田、抛秧田、机插田等,根据田间管理前茬及时间的差异又可分为早稻、中稻、一季晚、二季晚等等。4月中旬到8月上旬均可在我市水稻田插秧。由于存在栽插时间的延长,种植田块的差异等条件,我市水稻病虫发生为害重,防治压力大,特别是2009年,水稻病害异常发生,使局部田块受害重,损失大。  相似文献   

9.
<正>"吨田宝"是一种新型作物生长化控剂,通过调节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器官内源激素水平,改善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形成过程,实现水稻增产。为研究"吨田宝"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14年在中稻上开展了应用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吨田宝"由黑龙江禾田丰泽兴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中稻品种选用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由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提供。试验在潜  相似文献   

10.
1983年6月下旬,正是稻蓟马为害返青期中稻的盛期,一季中稻和杂交稻制种田蓟马普遍严重,采用薅秧前拌毒土面施和随球肥深层施用呋喃丹,取得显著治虫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试验表明福戈+爱苗防治中稻上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纹枯病和稻曲病效果较好;对水稻和小龙虾安全,对田间生态安全;试验区比常规区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适合在潜江"虾稻共作"田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早稻免耕抛秧栽培病虫发生特点及原因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总体发生重于插秧田。其中稻纹枯病发生从重到轻次序是常规抛秧→免耕抛秧→常规插秧;稻飞虱的发生从重到轻次序是常规抛秧→常规插秧→免耕抛秧;常规抛秧区的稻纵卷叶螟发生最重,常规插秧和免耕抛秧相当。并对这3种栽培方式病虫发生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吴振钟 《植物保护》1964,2(3):104-105
安徽省大部份稻田栽种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连作稻也占有一定的面积。一般年份以三化螟为害迟栽中稻造成白穗;以及为害连作晚稻造成枯心苗,损失较重。如果中稻没有迟栽的,螟害损失就会大大减柽。但目前因为有以下三种困难,有一部份中稻不得不推迟栽秧。(1)小麦田,特别是迟熟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采用分段处理、常规处理进行不同密度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经对比试验表明,一季中稻种植地区,水稻分蘖期增大放养鸭的密度,能有效控制第三代、第四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稻鸭共育可以减少2~3次化学防治,替代人工拣螺或替代使用化学灭螺剂防除福寿螺。秋后验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田比常规田稻谷增产6.25%,商品鸭平均667m2稻田纯收入255.60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湖北植保》1997,(6):27-28
杜邦龙杀防除早、中稻旱育秧杂草试验示范近年来,我省水稻旱育秧面积不断扩大,草害问题日益突出。1996~1997年,经我省多点试验示范证明:35.75%杜邦龙杀WP是一次性防除水稻旱育秧田杂草的不可多得的优良除草剂,施药7d即见效果,对禾本科杂草、阔叶...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怀化市贺家田公社是山区老稻瘟病区。82年全社单早因稻瘟病危害亩产只有200来斤,56.5%的中稻发病,其中严重的420亩,产量损失80%以上;全社稻谷平均亩产仅309斤。83年我们在公社推广了稻瘟病防治技术,在全区稻瘟病流行的情况下,经  相似文献   

17.
禾大壮与农得时等混用防除稻田杂草试验苏清实,杨金松(湖北省植保总站武汉430070)(湖北水稻研究所)1995年在中稻进行禾大壮与农得时等混用防除稻田杂草试验中,出现了除草与促长的较好效果后,接着又在晚稻田进行禾大壮与农得时、新得力的不同剂量混用的田...  相似文献   

18.
1964年,江苏省武进县大搞治螟样板,取得又一次胜利。全县螟害率大大压低,平均在0.1%以下。(第一代基本没有螟害,第二代枯心率为0.031%,第三代中稻白穗率为0.1%,晚稻白穗率为0.05%),比1963年平均螟害率0.59%减轻了80%。治螟工作开展也比较平衡,全县10,037个生产队,118万亩稻田,几乎块块田螟害率都在1%以下;2%以上的螟害田块极少极少,仅沿江地方,有零星发现。  相似文献   

19.
<正>以四川东南部分市县及重庆西部和东部沿江区县为主体构成的四川盆地东南浅丘平坝河谷地区,具有温光资源丰沛、幅员面积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明显等诸多特点,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粮仓。据统计,盆地东南部分现有冬水(闲)田13 333 km~2,其中",中稻-再生稻"栽培模式5333.3km~2左右,占全国再生稻面积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抓紧防治三代稻飞虱、紧防四代大暴发受到热带高压影响,我省连续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双季稻区收早插晚,中稻也已进入孕穗抽穗期,二代发生量大的白背飞虱因生存环境和食料条件的改变而大量北迁,仍有一部分将留在鄂北一季中稻区,我省三代稻飞虱的发生区域将北移,白背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