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卵黄Skirrow平板调查家禽空肠弯曲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玲 《畜牧与兽医》1994,26(2):57-59
选用卵黄Skirrow's平板及烛缸法加焦性没食子酸制备的微需氧环境,对来自家禽的653份样品样进行了空肠弯曲菌的分离培养。其中,鸭盲肠内容物带菌率为77.3%(85/110);鸡粪样带菌率34.8%(40/115);鹅泄殖腔带菌率31.7%( /101):并对327份鸭胴体进行了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鸭不仅带菌率高屠宰加工过程中肉品污染较严重(27.2%,89/327)。试验证实:卵黄Skirrow平板及本试验选用的制激需氧环境方法能满足空弯菌对营养及微需氧要求。同时,在检验程序上用增菌法优于直接法(P<0.01),可提高检出率,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鸭胴体沙门氏菌和空肠弯菌带菌率调查李槿年(安徽农业大学230036)沙门氏菌和空肠弯菌均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源菌,人群食人被其污染的肉、蛋、乳类食品而爆发食物中毒,尤其是污染肉品对人类危害严重,为此,笔者近年来对合肥市禽蛋公司所宰鸭胴体两菌带菌率及...  相似文献   

3.
潘玲  李槿年 《畜牧与兽医》1990,22(4):146-147
<正> 自1980年WHO将空肠弯曲菌肠炎列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以来,该病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多数作者认为鸡可能是空肠弯曲菌(以下简称空弯菌)的贮存宿主,且认为推测鸡空弯菌的带菌率与人类空弯菌肠炎的发生上有一定的重要性,在流行  相似文献   

4.
空肠弯曲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的肠炎和腹泻,也可引起畜禽发病。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该菌在畜禽中带菌率很高。日本猪盲肠带菌率59.9%、鸡60%我国苏州猪带菌率61.5%、鸡89.3%、鸭79.2%。我省空肠弯曲菌畜禽感染情况尚未见有报道。为防止由空肠弯曲菌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我们首先对我省部分鸡场中某些鸡只的新鲜稀粪,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鸡弯曲菌性肝炎是小鸡或成年鸡的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呈急性或慢性经过的传染病。剖检以肝脏变性、坏死伴发脂肪变态(Fatty metamorphosis)和肝炎为特征。本病的病原菌为空肠弯曲菌(简称空弯菌),它是一种病原菌和共生菌,带菌率为30~100%。在逆境环境和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往往引起本病的暴发和流行,致使小鸡发育迟缓,青年鸡开产期延迟,成年  相似文献   

6.
胎儿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fetus)空肠亚种(Sub·jejuni)通常称之为空肠弯曲杆菌。本菌可以在各种动物,如猪、犬、猫、鸡、鸭等肠道内寄生,或引起不同的疾病。近几年来,大量的事实证明,本菌是引起人类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据报道,在英、美等国,其发病率是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2倍。因此,空肠弯曲杆菌被称为新的食物感染性细菌或食物中毒性细菌。我国近年来也有一些关于人和猪、鸡、鸭的带菌及致病情况的报道。1984年我们从长春市某肉类加工厂宰杀的鹅盲肠中分离到本菌,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旨在分析健康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菌群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拟杆菌分布。本研究选择健康高邮鸭20只,公母各半,70日龄时无菌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提取肠道内容物细菌基因组,利用IonS5TMXL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内容物菌群结构与丰度特征以及拟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空肠内容物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回肠和盲肠内容物(P<0.05),回肠内容物菌群多样性最低;十二指肠和空肠内菌群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与回肠,特别是盲肠的相似度较小。健康鸭肠内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上述菌门在各肠段内容物中相对丰度不同;不同肠段内容物中定植了不同差异微生物物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中差异菌门分别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鸭肠道中共分析到28种拟杆菌种,其中B.acidifaciensB.barnesiaeB.caccaeB.caecicolaB.coprocolaB.spB.luti在盲肠内容物中显著聚类,且B.caecigallinarumB.plebeiusB.barnesiae在鸭盲肠中优势定植。结果显示,鸭肠段空间显著影响了其内容物中菌群丰度与多样性,不同肠段内定植了差异的优势微生物物种,这可能与肠段小环境以及功能一致,在盲肠内容物中优势定植拟杆菌,推测可能与鸭盲肠生理生化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ERIC-PCR法对鸭瘟病毒强毒株经皮下和口服感染20日龄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对照鸭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ERIC-PCR条带最少,盲肠最多;皮下感染24 h和口服48 h前,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没有明显变化,皮下感染48 h的鸭盲肠、口服感染72 h的鸭盲肠和回肠条带数量明显增加,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条带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死亡鸭各肠段的条带最少.对ERIC-PCR扩增条带中主带的测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杆菌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成为皮下感染鸭的直肠、口服感染鸭的盲肠(回肠和直肠)的优势菌群;口服感染鸭的回肠中一个未知菌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广东部分地区不同品种家禽空肠弯曲杆菌的流行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菌落和菌体形态、生化特征、培养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和多重PCR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广东地区鸡、鸭和鹅空肠弯曲杆菌的带菌率分别为7.93%、2.46%和4.16%。从分离株中选取10株进行了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禽源空肠弯曲杆菌对雏鸡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腹泻便血,肝脏出现白色坏死灶,盲肠充血、膨大充满气泡和红色内容物。  相似文献   

10.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rsinia entercolitica简为Ye菌)和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简为Cj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从1985年8月至1986年5月在湖北省黄石、蒲圻、襄阳三地对腹泻病人及常见禽畜感染状况及若干特征进行了调查。1、对鸡、鸭、猪、牛共检查4091头(只):Ye菌平均带菌率为3.13%,以猪的检出率最高,为6.25%;Cj菌平均带菌率为21.22%,以鸡的检出率最高,为40.18%;三个不同地方、不同贮存宿主的Ye菌均以猪检出率最高,而Cj菌均以鸡检出率最高;Ye菌以蒲圻、襄阳11月份检出率最高,黄石2月份检出率最高;Cj菌以蒲圻、黄石8月份检出率最高。2、Ye菌的血清型:猪、鸭以0∶9为主,牛以0∶29为主。3、Ye菌的生物型:主要为BN_2、BW_2、BK_1、BK_2型。4、腹泻病人共检查1255人:Ye菌感染率为0.79%,Cj菌感染率为1.19%。  相似文献   

11.
鸡弯曲菌性肝炎是小鸡或成年鸡的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呈急性或慢性经过的传染病。剖解以肝脏变性、坏死伴发脂肪变态和肝炎为特征。本菌的病原菌为空肠弯曲菌,它是一种病原菌和共生菌,带菌率为30—100%。本病流行于欧美及日本,我国也屡有发生。 空肠弯曲茵是一种人兽均可感染的病原菌。它  相似文献   

12.
空肠弯曲菌,在兽医学领域曾认为是牛和羊传染性流产的病原菌,是胚胎弯曲杆菌的亚种。它广泛的分布于猪、羊、鸡、狗等动物。上述动物带菌率极高。有人认为超过沙门氏菌。本菌作为人畜共同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6):141-146
近年来,空肠弯曲菌的耐药现状及其耐药原因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由于测定空肠弯曲菌药物敏感性的方法有很多,且测定结果判定标准不明确,从而降低了不同实验室结果之间的可比性,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全面的药敏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成为各实验室的努力方向。人源株和动物源株之间的耐药比对和溯源研究、菌株产生耐药的原因及其防控措施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将从药敏测定方法、空弯的耐药现状、空弯耐药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和预防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 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证明多数动物的肠道可携带空肠弯曲菌,并成为人类空肠弯曲菌肠炎的重要传染源。为了探讨仔猪肠道中空肠弯曲菌的带菌情况及其与腹泻的关系,我们于1987年3月15日至6月8日对腹泻病猪及健康猪进行了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腹泻病猪标本取自太原南郊甲猪场,共30份;健康猪标本采自乙、丙二个猪场共38份。年龄1~15日左右,均用灭菌棉拭子从肛门采集,插入  相似文献   

15.
鸭沙门氏菌病是一种急、慢性传染病 ,除鸭外其他家禽都易感。主要发生于幼禽 ,引起小鸭大批死亡 ,成年鸭多为带菌者。临床上以腹泻、结腹炎和消瘦为主要特征。人多因与病鸭接触而感染 ,本菌会引起人食物中毒。在管理条件相对落后 ,防疫措施不力的鸭场广泛流行 ,给养鸭业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 初诊依据1 .1 发病特点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鸭和病愈带菌并排菌的鸭。由于这些鸭长期带菌 ,在饲养管理不善的条件下 ,带菌鸭发病或大量排出沙门氏菌而污染环境。引起鸭发生沙门氏菌病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属细菌 ,其种类很多 ,最常见的病原…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规模化养殖肉鸡弯曲菌的带菌现状,比较2种基础培养基对于粪便标本弯曲菌检出差异,获得菌株菌型特征。本研究选择规模化肉鸡养殖场共300份肉鸡泄殖腔拭子,分别应用Columbia、Karmali 2种基础培养基,采用滤膜过滤法进行弯曲菌的分离培养。结合革兰染色、生化鉴定以及PCR方法对疑似菌落进行弯曲菌菌种鉴定;选择60株空肠弯曲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并用BioNumerics软件对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00份泄殖腔拭子样品中,弯曲菌的检出率为51.33%(154/300)。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检出率分别为40%(120/300)和14.67%(44/300),空、结肠弯曲菌混合感染的感染率为3.33%(10/300)。检测标本中空肠弯曲菌的感染率显著大于结肠弯曲菌(P0.01)。应用Columbia、Karmali培养基对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1.67%(125/300)、42.67%(128/300),2种基础培养基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种培养基的补充使用样本的检出率增加了15%(45/300)。本次滤膜过滤法同时获得相同培养条件下标本中其他细菌3种,分别为:Cellulosimicrobiumsp.、Microbacteriumsp.、Helicobacter brante,共45株。60株空肠弯曲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共分为39个带型。结果表明,本研究发现规模化养殖肉鸡中弯曲菌的携带情况较为严重,相同鸡场及不同鸡场分离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呈多样性特征。滤膜过滤法能够有效检测家禽肛拭子标本中弯曲菌,缩减了因使用选择性抗生素添加剂的成本。本研究没有检出除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外的其他弯曲菌菌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采集于山东省肉鸡屠宰场的202株空肠弯曲菌进行喹诺酮类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包括7种可以移动耐药基因筛查,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检测和parC的筛查,确定了我国山东省鸡源空肠弯曲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表型主要为gyrA中QRDR C-257-T突变所造成.并发现在空弯中存在于gyrA和gyrB基因上的部分沉默突变有着地域流行性特点.这些观察结果为解释我国食品动物源空肠弯曲菌耐药性现状,防控耐药空肠弯曲菌传播和流行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和空肠弯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存在于动物、食品和外界环境中,可引起畜禽和人散在或暴发腹泻流行。近几年来,我国各地从猪、鸡、鼠及腹泻病人的粪便中均已分离到以上两种细菌,但从奶牛肠道中对该菌的分离尚未见报导。为了查清奶牛肠道该菌的带菌情况,给防制奶牛肠道细菌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6年5~7月份,采集了  相似文献   

19.
空肠弯曲菌是人类主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其主要的储存宿主是家禽。据研究空肠弯曲杆菌主要定植于肉仔鸡的盲肠。从7个鸡群采集20份样本来检测弯曲杆菌,结果表明,平均发病率为65%。本试验还研究了48株空肠弯曲菌对INT~407细胞的黏附力和入侵力。用检测庆大霉素抗性的INT-407细胞对从盲肠内容物分离的48株空肠弯曲菌进行分析,盲肠分离菌株呈现出广泛的黏附力和入侵力,且菌株间的黏附力和入侵力呈显著相关(P〈0.01)。用PCR方法检测到空肠弯曲杆菌的毒力相关基因dnaJ、cadF、pldA、ciaB,检出率分别为100%、76%、31%、41%,  相似文献   

20.
鸡、鸭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鸡、鸭对营养物质利用率差异的原因,比较了8只公鸡和8只公鸭消化道内容物酸碱性及体内主要蛋白质消化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和脂肪水解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鸭消化道前段除口腔pH比鸡的高(P〈0.01),食管膨大部、腺胃和肌胃的pH均比鸡低(P〈0.05或P〈0.01),而后段消化道从空肠开始到直肠,鸭的pH均比鸡高(P〈0.05)。(2)鸡和鸭消化道内主要蛋白酶活性存在差异。鸭肌胃内容物中胃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总量都极显著高于鸡的(P〈0.01);鸭十二指肠、空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以及胰腺组织中胰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总量高于鸡(P〈0.05或P〈0.01);鸭空回肠内容物中糜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鸡(P〈0.05)。(3)鸭胰腺组织中脂肪酶相对活性极显著高于鸡(P〈0.01),脂肪酶总量显著高于鸡(P〈0.05);肠道内容物中脂肪酶的活性也大多数高于鸡。(4)鸡和鸭消化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活性差异没有很强的规律性,但鸭空回肠内容物中纤维素酶的相对活性高于鸡(P〈0.01),盲肠内容物中纤维素酶的总量显著高于鸡(P〈0.05)。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差异是鸡鸭对饲料养分消化利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