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七年来豆科牧草引种观察试验,认为苜蓿是优质高产的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我国北方人工草地建植的主要草种,沙打旺是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先锋牧草,亦可利用制成草粉和青贮原料,百脉根和红三叶是禾、豆牧草混播草地的理想草种,紫云英和草木栖是绿肥的主要草种。  相似文献   

2.
Ⅶ如何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地“连载”前面简略地介绍了适宜湖南栽培的主要优良牧草草种,但有了优良草种,还不一定能建成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还必须与配套技术措施相结合,特别是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严格技术要求更是成败的关键.1正确选用草种牧草种类很多,人工栽培牧草主要有豆科与禾本科两大类.湖南地处中亚热带,但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气温、土壤和降水量都存在很大差别,因此适宜栽培的草种也不完全相同,如广大的低山丘陵区,夏秋季高温干旱,应选用热带到草种,如象草、非洲粮尾草等,在有扈涡的条件不能获得高产,但存在一个保护过…  相似文献   

3.
豆科牧草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畜饲料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豆科牧草具有改善草地氮素平衡,提高牧草产量和营养、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及防止水土流失等生物学特性,豆科牧草是草地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首选草种之一,应得到重视。互助县现有天然草场6.913万顷之一,应得到重视。互助县现有天然草场6.913万公顷,近年来,草场退化严重,可食豆科牧草少,据1998年普查,全县有退化草场6.098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80%,其中沙化草场1.8万公顷,鼠虫害发生面积4.835万公顷,毒杂草发生面积4.461万公顷,草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对科尔沁草地适宜栽培的主要豆科牧草的生物生态学学和饲用特性进行了阐述与评价,并对主要豆科牧草营养成分做了分析,为科尔沁草地面积栽培及补播豆科牧草,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利用豆科牧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而了解其之间的种间互作机理,对于维持混播草地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光照、养分、水分和空间等资源方面展开探讨了禾草和豆科牧草在混播时所采取的不同生存策略,阐述了豆—禾混播草地草种之间的竞争与促进关系,分析了豆科牧草固氮和转氮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深根系豆科牧草与浅根系禾草的共存机制,提出了可以通过混播建植技术、草地管理措施及草地利用方式避免或减弱混播草地豆禾牧草之间的竞争,以此提高混播草地的生产力并维持混播草地持久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筛选适宜黄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区盐碱地生长的优良豆科牧草草种,为盐碱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适宜的豆科牧草资源,对该区草地生态功能恢复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典型盐碱地上对引进和采集的13个耐寒性较强的豆科牧草品种的种子发芽特性和生长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兰2号紫花苜蓿、毛苕子和沙打旺3个耐盐牧草品种,对黄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区盐碱地气候和土壤环境适应性较好,其中中兰2号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7.
威宁县适生优良牧草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威宁县人工草地建植及种草治理石漠化对优良牧草的要求,对收集和引进的20份草种的物候期、分蘖(分枝)能力、鲜草产量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测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的草种中,适应威宁县种植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种有前进、普瑞纳、凤凰多年生黑麦草及鸭茅;一年生禾本科牧草有泰得、杰威、百盛多花黑麦草;豆科牧草有维多利亚紫花苜蓿、佛...  相似文献   

8.
剑阁县野生天兰苜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当前,改造我国南方草山草坡、建立人工草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优良草种不足,特别是优良豆科牧草尤为缺乏。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引进外来优良草种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发掘本地野生优良牧草,进行驯化栽培。天蓝苜蓿  相似文献   

9.
优良豆科牧草--东方山羊豆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开发新豆科牧草资源不仅是改善饲草料品质,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力的基础,还可为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提供草本植物物种。东方山羊豆是自1980年后,在前苏联、北欧等国家得到重视的一种新兴豆科牧草,它具有产量高,植株蛋白质含量高,生态适应性强,草地持续稳定性好的特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该草种的产量及饲用价值评定,回顾了影响山羊豆草地建植和生长的因素,提出了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展东方山羊豆研究和利用推广的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的固氮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江文  高永革 《中国草地》1994,(6):64-69,73
对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的固氮价值,影响豆科牧草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豆科牧草种的固氮能力及其固氮效益进行了综合探讨,指出应利用植物潜在的固氮价值更经济地进行草地生产。  相似文献   

11.
毕节山区的牧草种类多,尤其是地方一些野生牧草,根系发达、抗逆性强,能够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和抑制水土流失,是草地植被恢复和种草养畜,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物种。为了解决毕节市近年来人工草地建设中出现的草种选择和搭配不当,地方优势牧草品种选育滞后,天然草地的牧草种类贫乏、草丛单纯、结构简单、豆科牧草稀少和引进品种很难扎根落户的问题,特进行了本地优势野生牧草与部分贵州培育牧草、引进牧草8个牧草的混播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混播中采用多年生耐旱、耐寒牧草威宁草芦、扁穗雀麦和白三叶的混播组合可保持牧草常年青绿。在毕节喀斯特山区比较好的草种搭配是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鸭茅,扁穗雀麦+白三叶+鸭茅,威宁草芦+紫花苜蓿+鸭茅。  相似文献   

12.
漆智平  张如莲 《草地学报》2000,8(2):131-136
选用热带主要牧草草种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豆科牧草氮和钙的浓度显著高于禾 本科牧草。豆科牧草耗氮虽然比禾科牧草多,但由于豆科牧草具有固氮作用,因而对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消耗量却比禾本科牧草低。  相似文献   

13.
重庆喀斯特地貌型优良牧草引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3年对29个牧草品种物候期、适应性能、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再生性能等进行的试验研究,在酉阳县3个不同海拔高度共筛选出20个优良牧草品种,其中豆科6个、禾本科11个、其他科3个。这些牧草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可作为喀斯特地貌型区域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改良的主打草种,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重庆喀斯特地貌型优良牧草引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对29个牧草品种物候期、适应性能、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再生性能等进行的试验研究,在酉阳县3个不同海拔高度共筛选出20个优良牧草品种,其中豆科6个、禾本科11个、其他科3个.这些牧草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可作为喀斯特地貌型区域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改良的主打草种,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坝上地区天然草地的主要豆科牧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野生豆科牧草14属41种,其中优良牧草22种,占坝上草地野生豆科牧草的53.6%;并对该地区豆科牧草的形态特征、营养价值和饲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该地区豆科牧草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牧草种子是培育利用草原,改良退化草地,建植人工草地,建造草坪及水土保持等种草工作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是扩大牧草种植面积的前提.草种的多少和优劣直接影响着饲料工业和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甘肃地处三大高原的交汇处,是一山地型高原,地型复杂,气候不一,耕地瘠薄,地势高寒干旱,各地区主要栽培饲草(料)作物品种不同.据有关资料记载,适合甘肃生长的牧草品种有豆科的13个属19个品种,禾本科的14个属18个品种和十字  相似文献   

17.
贵州南部混播草地几种建植因素最佳组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扁穗雀麦、蔬花雀麦、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等六种牧草,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在贵州南部地区生态条件下建立永久型优质人工混播草地最佳的草种组合、豆禾比例、播种量和播种方式。结果表明,草种组合是主要因素,播种量次之,用种比例和播种方式无明显影响;贵州南部地区优质永久型人工混播草地的理想草种组合是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扁穗雀麦+白三叶(或紫花苜蓿),豆科和禾本科的  相似文献   

18.
我省从1982年开始,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在引进兄弟省区飞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开展了不同播区,不同草种,不同地面处理的多点试验研究。在取得经验的同时,逐步扩大飞播面积。截止1996年,全省共飞播面积4.5379万hm2,其中禾本科牧草老芒麦1.9265万hm2,豆科牧草1.4265万hm2,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1.167万5m’,飞播草地占全省人工草地总面积的9.5吸,保苗面积率为75碾。飞播草地遍及全省的西宁、海东、海南、海北、黄南、果洛,一市一地五州十二县。在改良退化草地、建立优质高产人工草地,治理沙漠,恢复黑土型退化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豆禾混播草地牧草根系构型对混播组分和比例的响应。【方法】以紫花苜蓿分别与3种生活型禾草(匍匐茎型草地早熟禾、根茎型无芒雀麦和丛生型苇状羊茅)以豆禾比为7∶3、5∶5和3∶7建植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各草种单播为对照,测定不同混播处理下各组分的根系形态和构型特征。【结果】混播改变了牧草根系形态和构型,各草种通过增大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减小根直径,优化拓扑结构,增强空间占有能力和提高根系发达程度等生态策略来响应竞争环境,进而使得混播草地增产。但较高比例的紫花苜蓿会阻碍苇状羊茅根系的生长和产量。较单播草地而言,混播草地牧草根系分支结构均有由叉状分支向鱼尾状分支转变的趋势。混播处理下各草种根系性状变异明显,紫花苜蓿根系性状变异主要表现在根尖数,变异系数为51.95%,草地早熟禾匍匐茎型根系性状变异主要表现在拓扑指数,变异系数为81.13%,无芒雀麦根茎型根系和苇状羊茅根系性状变异主要表现在根体积,变异系数分别为52.29%和29.17%。【结论】以紫花苜蓿分别与3生活型禾草3∶7混播时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根系发育程度和混播草地增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豆科牧草来源匮乏始终是制约高寒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除了天然草地资源本身的限制以外,豆科牧草人工草地的建植也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就是鼢鼠(Myospalax)危害。研究表明,鼢鼠对豆科等轴根系植物具有强烈的采食偏向性,而对禾本科等须根系植物则表现为相对冷淡。据此,本研究采用在豆科草地外围种植禾本科草隔离带的方式,从草种选择、隔离带宽度、种植方式等技术环节对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技术要点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禾草隔离技术是防控豆科人工草地鼢鼠危害的有效方法,平均可减少危害量82.4%以上;一年生禾草的隔离效果明显优于多年生禾草(P0.01),短期多年生禾草明显优于长期多年生禾草(P0.01);隔离带宽度应控制在3~5m之间;豆科草地建植当年以一年生、短期多年生和长期多年生混播隔离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