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平坝华山松无性系种子园及两个不同年份的子代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3个ISSR引物对种子园85个无性系进行扩增,共获得了95个标记位点,其中有94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98.5%。遗传分析表明,种子园无性系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717,遗传多样度(h)平均值为0.402 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85 5,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源内;与种子园亲代群体相比,结实初期(1988年)子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结实后期(2007年)子代遗传多样性降低较大,需要采取措施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油松育种系统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保持林木育种群体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是对林木进一步选择和改良的前提 ,而评价育种系统中遗传多样性变化的工作则很少 .该文以一油松育种系统中 6个群体为研究对象 ,借助水平淀粉凝胶电泳的同工酶分析方法 ,用筛选出的ACP ,ADH ,GOT ,CAT ,MDH ,PGM ,SKD ,MNR ,LAP共 9种酶系统 15个位点 ,分析了各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 :①各群体内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②种子园无性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天然林 ;③种子园不同时期产生的两个自由授粉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天然林子代群体相似 ;④遗传多样性参数在P0 到F2 三个世代间表现出递增趋势 ,说明改良群体可以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⑤ 3个亲代群体的多数位点遵循Hardy Weinberg平衡 ,而 3个子代群体则与之相反 .该文对油松改良过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作了讨论 ,分析了群体是否遵循Hardy Weinberg平衡的原因 ,探讨了如何维持和提高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效率 ,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相似文献   

3.
以马尾松种子园不同时期(建园初期、丰产期及衰老期)产出的子代为材料,采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结合子代测定数据分析交配系统对子代遗传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园初期与丰产期的子代家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较高,同为0.53,衰老期的子代家系则为0.47。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均以建园初期子代群体为最高,丰产期子代次之,衰老期最低。马尾松种子园建园初期与丰产期的子代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丰产期参与繁殖的父本数量最多,近交水平较低,从而保证了种子的品质。而种子园衰老期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下降,说明种子园的老化不仅影响种子产量,而且影响种子遗传品质。在亲本分析中,种子园建园初期、丰产期及衰老期的子代均未检测到自交情况。由此可进一步证实马尾松是典型的异交树种。  相似文献   

4.
红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松种子中胚乳DNA为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以露水河天然红松群体为对照,对露水河种子园内所选育的红松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和天然群体十分接近,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由此可知,种子园不会由于群体数量有限而导致遗传多样性较天然种群低,而且种子园无性系生产的种子(即其子代)的遗传结构应与所分析的亲代的遗传结构相似,可以保持这样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杉木2代和2.5代种子园的遗传背景信息,为杉木种子园的遗传管理和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同时为杉木3代种子园的营建提供遗传信息基础。【方法】以洪雅县国有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杉木2代及2.5代种子园为对象,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杉木2代种子园平均等位基因数(10.1)、有效等位基因(1.71)和Shannon’s信息指数(1.213)数值要高于大多数杉木和其他针叶树种的种子园或育种资源的数值,表观杂合度(0.440)和期望杂合度(0.478)则低于这些种子园或育种资源的指标值,但单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标与该位点在其他研究中的表现相比并无明显差异;(2)2.5代种子园相比2代种子园虽然等位基因数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减少,但其他遗传多样性指标没有出现明显的减少;(3)2代种子园各来源间遗传多样性有一定差异,来源间的遗传分化不明显,基因流(Nm)均大于1,基因交流频繁,变异来源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占99%)。110个无性系遗传聚类不明显,遗传背景较为一致。【结论】洪雅国有林场杉木2代种子园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5代种子...  相似文献   

6.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与种子批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相似立地条件下的多年度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材料,分析了油松种子园无性系自由授粉子代的遗传差异及其在年度种子批中表现的稳定性,探索了对稳定性变异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油松种子园结实初期,无性系作为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种子批的遗传构成中起重要作用;兴城油松种子园中的绝大多数无性系具有优良的生长表现,现有种子园的去劣疏伐、子代林改建实生苗种子园以及配合选择第二代优树都具有较大的潜力;油松种子园花粉背景和植株生长的综合环境因子对无性系的遗传和表现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其稳定性差异可采取不同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兴安,长白落叶松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六五”至“八五”科技攻关,落叶松的林木改良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1)利用苹果酸脱氢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和酯酶对长白落叶松的14个小群体进行了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天然群体不仅遗传变异水平较高,而且仍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2)在落叶松生长性状地理变异规律,最佳种源选择,种源区划等方面取得很多成果;(3)对开花生物学特性及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和遗传品质方法做子大量研究;(4)提出了营建1.  相似文献   

8.
奥尼罗非鱼及其亲本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SR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2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个微卫星特异性位点,其中奥利亚罗非鱼(♂)特异位点7个;尼罗罗非鱼(♀)5个;杂交子代6个。利用这8个位点检测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3个等住基因,平均等位基因2.4394个,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O.7083、0.9015和0.978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341、0.5761和0.643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133、0.4693和0.5584。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其中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油松种源的遗传变异,确定种子调拨区划,为开展高世代育种提供遗传基础广泛且品质优良的育种群体。从油松分布区5个种子区内的种子园、母树林和人工林(对照)收集种源30份,分析了不同种源种子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在长、宽、千粒质量、饱满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时间和圃地发芽率间差异均显著;种子的长宽、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速度基本符合地理变异规律;发芽指数与饱满率、发芽率、发芽势及圃地发芽率均相关,千粒质量仅与种子长和种子宽正相关;根据油松种源种子的发芽指数,河北平泉(种子园、母树林、人工林)、甘肃省正宁县、河北阜平县和山西隰县人工林种源的萌发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遗传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樟子松遗传改良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但是不同地区育种资源调拨与交换频繁,导致了育种资源信息模糊、亲缘关系混乱,增加了樟子松遗传改良工作中近交衰退的风险,因此开展育种资源评价研究是樟子松优良单株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樟子松1、1.5、2代种子园224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SSR的遗传多样性和单株亲缘关系分析以及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按育种资源的来源分析,良种基地、头道桥、榆林1.5和泰来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宝根园和榆林群体相对较低;按育种资源的世代分析,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世代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下降,2、1.5代种子园的期望杂合度He较1代种子园分别下降4.13%、1.31%。2代种子园群体的近交系数F值(0.173)较高,纯合子较多,显著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同种源、不同生境的樟子松育种资源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主要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个体之间(96%);随着种子园世代的提高,无性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现象逐渐明显,2代种子园内存在两组完全一致的无性系(CH3、CH10组和TL1417、TL1411组)。研究结果完善了樟子松育种资源评价体系,确定了不同世代育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为樟子松高级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材料和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林木木材性状的的遗传变异研究,多采用小样本抽样方案进行,齐明等人曾于2009年撰文提出3种方法来完善林木材性遗传改良方案,但这仅适合于7年生左右的子代试验林.文中借助于同一片杉木试验林的资料,论述了10 a以上乃至近成熟试验林材性遗传变异研究方案的拓展方法.其技术关键是全林测量胸径,每小区选择1株优势木或亚优势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林分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多样性指数由于其复杂性或缺乏生态相关性,不能在空间尺度进行分析,因此无法反映物种和空间结构的内部变化。方法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的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为例,采用相邻格子法建立了2块60 m × 60 m典型样地,对描述邻近木空间单元多样性的新指数——邻近木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区落叶松?云冷杉林直径结构曲线呈多峰的反“J”型曲线,中小径阶林木所占比例较高,大径阶林木较少,径阶株数分布连续且较为合理。(2)落叶松?云冷杉林的物种多样性和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高,树种和径阶分布较为均匀,混交程度强,水平结构变异大,林分结构复杂。(3)按3种邻近木多样性指数(物种多样性Hs、按径阶分布的结构多样性Hdcd、按直径变化的结构多样性Sdv)的分析结果与传统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结果保持一致,对具有相似结构的林分计算时得到了接近的指数值。结论邻近木多样性指数可以描述林分多样性及空间结构特征,并反映物种和结构多样性的空间变化,且具有明显的生态意义,可应用于林分结构调整,为森林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干扰强度下林分灌草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对关帝山柴禄沟内的不同干扰下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3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基础上,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与灰色关联度分析讨论不同干扰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与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混交度与林下灌木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性相关(P<0.05)。2)林分内的大小分化度以及分布均匀程度,对3种林分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林分内的分布均匀程度对3种林分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对柴禄沟林分的管理中,应培育针阔混交林,运用择伐、间伐调控林分内空间格局,适当砍伐大径阶林木,调整林分空间结构,为该地区灌草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各树种在它的自然分布区内,尤其是环境差异大而分布区广的树种,常在形态、生理、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发生变异,一般统称为“地理变异”。如分析变异发生的原因则有二种:(1)仅由于不同环境或由于环境与遗传性交互作用所产生,即见于不同地方或林分的表型变异;(2)确受不同遗传因子控制而产生,即基因型变异。后一种变异可以通过地理  相似文献   

15.
林木田间试验适宜重复数和小区株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林木田间试验多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其中关键的工作是确定适宜重复数和小区株数.本文从影响重复数和小区株数的各种因素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已有的多种方法,并提出了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新方法.作者建议:在大多数林木田间试验中,重复数可采用3~6次,如处理间变异很大,则应采用7~9次.至于小区株数,无性系测定可设置4~10株;种源试验和子代测定可设置5~24株;种源-家系联合选择中,每一家系可设置5~10株,每一种源(其中包含5~10个家系)可没置25~100侏;区域化试验和营林性试验(如施肥、灌水、疏伐等)的小区株数应较大,可采用20~50株.  相似文献   

16.
高产脂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林产脂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高产脂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林,多年的产脂力测定结果,发现有75%的高产脂马尾松家系的产脂力高于普通马尾松.从子代林家系间的遗传分析结果,家系遗传力为67.48%遗传变异系数为0.725,遗传增益为68.33%.经亲—子间产脂力的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r=0.616,预测回归方程为y=0.732x-2.903,回归方程方差分析结果达到极显著性水平.通过高产脂马尾松幼年—成年期产脂力间的累年测算结果,发现子代林和成熟林间的相关系数,随树龄增大而提高,而幼年—成年期的选择差百分数,随子代林年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近2000hm2典型人工林植物群落标准地调查和解析木分析,了解不同人工林分林木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在林木生长关系中,白桦的树高与蓄积量的关系呈多项式分布;青杨的树高与蓄积量呈现指数函数分布;青海云杉与落叶松的树高与蓄积量的关系呈现幂函数分布。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当地的青杨×沙棘混交林、白桦纯林、云杉纯林的生产力指标可作为该地区常规造林技术条件下乔木成林的现实生物量生产潜力标准,表明上述类型的造林模式是今后林业发展方向。从生物多样性出发,今后的造林建设提倡多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8.
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和封山育林后林分树种组成及林地土壤的变化,在4种不同封禁年限的林分内,分别设置样地和小样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能保证幼树较高的成活率,显著提高林分的生长量;随着封山育林时间的延长.在乔木层和幼树层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林分的组成和结构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封山育林能明显改善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N和速效K的含量,增加腐殖质层厚度.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Secondary forests are more extensive than old-growth forests in many tropical regions, yet the genetic composition of colonizing populations is poorly understood. We analyzed the parentage of a founder population of 130 individuals of the canopy palm Iriartea deltoidea in a 24-year-old second-growth forest in lowland Costa Rica. Among 66 trees in adjacent old-growth forest, only two individuals contributed 56% of the genes in founders. Second-growth trees had lower genetic diversity and larger patches of similar genotypes than old-growth trees. Recovery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tions in tropical second-growth forests may take many generations and will require continued dispersal from genetically diverse sourc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