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鸡的一种高传染性病毒病,近年来该病流行较为严重,对养鸡业危害很大。预防该病可接种疫苗,但有时效果不甚满意。对已发病的鸡群,国内有人主张用高免、康复鸡血清或高免卵黄液进行紧急防治。绵羊抗 IBD 血清的研制和应用尚未见报道,为此进行绵羊抗 IBD 血清的研制,为防治 IBD 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我镇各养鸡场零星发生,对我镇林下养鸡产业造成严重危害。1发病情况印茶镇一林下养鸡户饲养6 500多只土鸡,该鸡群于5日龄用IBD弱毒疫苗进行了饮水接种。  相似文献   

3.
自1979年我国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以来,尽管有关科研单位和高校都投入了很大力量进行防制方面的研究,但至今该病仍是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常给养鸡户带来或轻或重的经济损失。这与该病在流行过程中毒  相似文献   

4.
美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美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发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亚临床型的IBD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在增加;用通用的标准Ⅰ型IBD疫苗免疫鸡群仍有IBD的发生;从免疫过IBD疫苗的鸡群中分离到IBD Ⅴ的变异株等。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幼雏鸡和中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以侵害法氏囊为主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近几年,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养殖场区,对幼雏鸡及中雏鸡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尽管目前已有良好的疫苗免疫,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致使免疫鸡群中仍有IBD发生。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遇到许多免疫鸡群发生的IBD病例,现将免疫鸡群发生IBD的临床特点和应急处理方法及预防经验报道如下。1鸡群IBD免疫后发生IBD的类型特点1.1 IBD疫苗反应所致鸡群发生IBD…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传染病,引起法氏囊的坏死和萎缩。近几年,本病在我省各地发生,危害养鸡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尽管应用各种疫苗(包括进口苗)来预防鸡IBD的发生,但IBD人仍有发生也未得到很好的控制。1995年6月,某个体养鸡户的鸡群暴发了IBD,死亡率高达30.75%,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1995年5月7日,某个体养鸡户购进海赛克斯在商品雏鸡800羽。雏鸡10日龄时(5月16日)采用饮水方法首免IBD弱毒疫苗;31日龄时(6月6日),个别鸡出现精神沉郁,排黄白色水样稀便;32日龄时(6月7日),病鸡数量增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囊病(IBD)是雏鸡或育成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病在我省广泛流行。据资料统计,1990年我省发病鸡群达70%左右,一般鸡群死亡率在30多左右,严重者可达80多以上,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此,1991年春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宣传该病的有关知识及防治措施,另一方面试制IBD高免蛋黄液,对发病鸡群进行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8.
齐齐哈尔市城郊某些地区于1990年5、6月份首次爆发了中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我们应用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LMS)协同鸡ND、IBD弱毒疫苗,给发病鸡群紧急接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防治情况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域内铁路系统某些基地饲养场和养鸡户饲养的伊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从临床接诊的病例分析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日龄多在4~55日龄之间,肉鸡、蛋鸡、麻鸡及草鸡均有发病,但以肉鸡为主,占发病鸡群的90%以上。有些鸡群多次发病,这在过去少见。所有的发病鸡群,除了个别未接种IBD疫苗外,其余鸡群分别饮水或滴鼻接种了国产或进口疫苗,有些发病雏蛋鸡和麻鸡曾免疫过两次。  相似文献   

10.
IBD是由IBDV引起的侵害鸡的法氏囊的急性 传染病,虽然有预防IBD的疫苗,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往往不理想,而使用IBD卵黄抗体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措施,鸡群发病后只要注射及时,治愈率可达90%以上,同时IBD卵黄抗体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养鸡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8月,我市某养鸡户饲养的肉仔鸡 9 500只, 25日龄时,平均体重达 1.2 kg。鸡群突然发病,发病率达 30%,致死率达 20%。经过紧急免疫注射,以及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后,使病情迅速得以控制,鸡群恢复健康。 1发病情况   该鸡群 5日龄时用 NDⅣ系苗 4倍量滴鼻, 10日龄用 IBD疫苗饮水, 17日龄用 NDⅣ系苗 6倍滴鼻, 18日龄用 IBD疫苗饮水。   22日龄开始鸡群出现以呼吸困难、下痢为主的症状,并每日死亡几十只鸡。至 25日龄时,每日死鸡约 100只,鸡群出现近 1 000只有神经症状的病鸡。 2主要症状   鸡群精神不振、采食和…  相似文献   

12.
两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临安市不少养鸡户在使用IBD疫苗后,仍有爆发IBD病的情况,导致严重损失。为了指导临床免疫,我们对有关产品进行了对比试验。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临安市锦城镇雷某肉鸡场进行。将1500羽苗鸡均分成3组。试验组用中毒力活菌BJ-836(上海生物药厂生产)免疫,试验组用IBD多价冻干苗(江苏农科院生产)免疫,对照组不进行免疫。试验组鸡10日龄首免,20日龄二免,疫苗用量均为2头份饮水。各组均在30日龄扑杀10羽检测法氏囊,45日龄时随机抽取50羽称测体重。2 试验结果  29日龄时,试验组正常,组发生IBD,对照组爆发IBD(详见表1)。表1 两种…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曲传染病,世界上主要养禽地区几乎都有发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BDV)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鸡场仪通过消毒和隔离来控制本病是不行的,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我国自推广使用 IBD 疫苗以来,IBD 造成的损失已大大减少,但近来一些鸡场,使用疫苗后仍有不同程度发病,有的鸡场甚至失败。导致 IBD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现将查找到的有关免疫鸡群发生 IBD 的原因与防制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成为当前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由于IBD病毒血清型多、交叉免疫幅度小、弱毒疫苗性能差,故许多鸡场虽接种疫苗,但仍有该病发生,且常与鸡新城疫(ND)混合感染。针对以上情况,各地研制出诸如IBD卵黄抗体、IBD、ND双抗卵黄液和抗血清等作紧急防治,大都收到明显效果。根据近年来的报道和我们不断探索发现,不同疫苗和方法接种产卵母鸡的IBD、ND卵黄抗体效价有明显差异。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工作中接触广大养鸡户(场)中发现,人们在对疫病防治过程中只重视疫苗免疫而忽视了鸡群的消毒,或消毒方法不正确,从而导致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腔上囊病(IBD)即鸡法氏囊病,是幼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鸡腔上囊,致使腔上囊明显肿胀、坏死和萎缩。IBD目前在世界各国养鸡地区均有发生,我国也不例外,北京、华南、华东、内蒙古等地早有报道,并分离出病毒。有的鸡群死亡较多,有的鸡群使用疫苗进行预防,但却无效,也有疫苗使个别鸡群病情加重,经采用鸡法氏囊制剂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关于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康复鸡血清或商品疫苗多次注射鸡体后制取的血清防治 IBD,多有报道。本文报道用康复鸡再注射 IBD 组织灭活苗制取的血清防治IBD 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1979年首次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以来,IBD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IBD病毒(IBDV)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表现为强毒型,自90年代初开始出现超强毒型IBDV。目前该病在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发生了变化,加上鸡群中免疫水平不一致,导致该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化趋势,给诊断和防制带来了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1979年首次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以来,IBD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IBD病毒(IBDV)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表现为强毒型,自90年代初开始出现超强毒型IBDV.目前该病在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发生了变化,加上鸡群中免疫水平不一致,导致该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化趋势,给诊断和防制带来了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20.
鸡病毒性关节炎在鸡群中传染率很高,影响着鸡群的生长以及养鸡户的收益.本文结合该病的发病机理与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三方面进行诊断,并从加强科学饲养管理、疫苗接种、药物治疗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