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慧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0):224-224,157
十九大以来,我国倡导实施乡村振新战略,着力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乡村新风尚,更好地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并进。但在建设的过程中,村民原有的乡风受到了现代化建设的极大冲击,社会矛盾加剧,因此如何协调地处理好新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成为了重难点。  相似文献   

2.
浅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乡风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28-29
乡风文明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价值标尺.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内涵,分析了目前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背后的原因,提出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26-227
乡风文明反映农民素质,体现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然而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有:打牌赌博现象盛行、偷盗现象猖獗、卖淫嫖娼屡禁不止、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农民道德和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滞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对策有: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运用法律手段打击违法行为、开展形式多样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应有之义成为共识,体现在具体内容上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是,在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的农村地区,如何推动开展,是十分复杂的问题。本课题在对贵州六盘水深度贫困乡村的调研基础上,思考以乡村文明建设先行,探索贫困农村乡村振兴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嵌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固有根脉,彰显着乡村振兴的厚重底色;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具有助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功能。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存在双向度互动嵌合性,即主要体现在嵌合实践的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四个维度。把握此嵌合性,有助于协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实施。  相似文献   

7.
孔燕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87-188
新农村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乡风文明要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道德教育和制度约束两条基本的途径引导村民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使乡风文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燕  张鹏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125-6128
在对江苏地区6个文明村调查的基础上,呈现了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在重要性和内容上的认知水平,并探讨了个人因素、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政府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农村居民乡风文明建设认知的影响,由此得出相关的建议,认为需要因人制宜,从多方面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水平,开展丰富活动,切实有效的落实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风文明建设的情况,以广东省化州市柑村村为例,采用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实地勘察以及整理归纳4种方法研究了广东省化州市柑村村如何从红色文化、村民素质、村容风貌3个方面对乡风文明进行建设,结果表明柑村村从弘扬红色文化塑造精神底蕴、提高村民素质、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改”活动建设良好村容风貌3个措施建设乡风文明。针对柑村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实践,建议柑村村应从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党员引领、价值观建设、村规民约5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乡风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和文化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突出进展。湖南省长沙市大成桥镇青泉社区通过采取完善居民公约、倡导健康文化生活,开展文明宣讲、用“小积分”推动治理,榜样引领示范、倡导志愿服务补位等措施,使当地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四无”和“四不”的显著成效,为其他农村地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娟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47-149
新农村乡风文明的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建立的,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减轻精神文明建设的负担,解决因盲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村乡风文明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也逐渐被农户们所接受和支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乡风文明的信息化建设并建立长效机制是1项长期事业,本文通过对当前新农村乡风文明信息化建设的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大力落实和开展乡风文明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性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江苏地区6个文明村居民的调查情况,说明了农村居民在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法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需求状况,并分析了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针对我国农村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此背景下,如何大力提升农村的道德水准,使其与日益提高的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也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从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的道德教育缺失入手,研究当前农村道德教育所处的困境,通过主体间性概念的引入,从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过程、教育内容4个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应对生态危机的。生态德育对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教育公平关系着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区域进行调查和走访,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选择相应的指标体系,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走访的结果,对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影响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教育公平关系着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区域进行调查和走访,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选择相应的指标体系,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走访的结果,对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即“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宜居”,虽然每一要求各有侧重,涉及的领域、建设的重点、发展的规律各有差异,但五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以往研究者多着力于研究某一方面要求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本文将跳出传统研究视角,从新的研究视角出发,重点着眼研究乡风文明与生态宜居两个内在要求间的关系,首先阐述乡风文明对生态宜居的韵染作用,然后分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以乡风文明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激发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关系着民族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传承,然而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仍较低。以经济学供求理论为依据,探讨制约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因素;研究表明其关键制约因素是教师流动性高,因而,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云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丁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5,(28):312-314
分析了我国农民生态道德的现状和发展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入交汇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必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大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强农兴农的使命感和专业素养,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农教育,是农业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培育文化自信是推动新农科建设、增强大学生爱农教育内驱力的必然要求,也为加强大学生爱农教育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